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题型版

《教师专业发展》考试知识要点背完保90分以上一、选择题基本知识范围1.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说明。
2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概念。
(人们一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学业成绩之间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从经济收入看,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位于社会阶层的中下层,不过,西方国家的学者一般把中小学教师看作中产阶级。
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位于社会阶层的中上层。
4 文化资本: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首先提出的。
5. 教师专业知识中的核心内容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类知识在舒尔曼看来,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七个方面(选择):1)学科内容知识 2)教学法-内容知识3)课程知识 4)一般教学法5)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 6)教育情境的知识7)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它们的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6 教师教育信念的特征(选择):个体性,情感性,意志性,道德性。
7 专家型教师信念系统特征的是整合性、反思性、有效性8. 教师实践智慧的特征(选择):具体性、综合性、缄默性、个体性。
9.教师成就动机是指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重要而有价值,愿意认真地去完成,并欲达到既定目标或某种理想境界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10.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的一个表现形式,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受到关注。
11.以中小学为本的教师培训首先产生于英国12把教师知识结构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内容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和教育宗旨、目的、价值等七个方面的学者是舒尔曼。
13 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确认并信奉的有关人、自然、社会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14师徒制教学起源于技艺学习的经验,是最早的教育形式之一。
15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说明的文件是《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教师发展

浅谈当今教师的专业地位及专业成长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劳工组织(ILO)发表了划时代的文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其中写道:“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这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对其教导之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
应当说,这是国际上第一次明确教师工作具有起码的专业特征。
时至今日,教师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职业,至于教师的专业地位在社会中的比重还值得深入的分析,其专业的发展更值得关注。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这句话讲得真好,是地地道道的真理,国家富强离不开教师,教师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应当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什么叫社会地位呢?我个人认为社会地位就是指这个职业在社会所有职业中的思想排名,所有人眼中对教师认识的程度。
现实社会教师的地位太低了,外人眼中教师的职业太好了,风不吹日不晒,工资又有保障,而事实并不一定如此。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思想,和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的桥梁是年轻一代的培养者。
教师是一类具有较高道德觉悟,并且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者,所以教师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不可小视的。
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培养人,既促进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靠教使他们能够接替老一辈们得工作。
传承他们的优秀文化成果,他们积累起来的社会精神文明社会生产力也越来越发达,发展进步。
就更加需要教育培养,用来传播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专职的教师越来越显得重要。
年轻的一代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有了教师的培养,社会文明才得以继承和发展,文明建设,和发展紧密相关。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0题)1、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 C2、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
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 C3、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A.认真负责B.爱岗敬业C.努力学习D.一丝不苟【答案】 B4、()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
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 D5、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A.价值观念单薄B.育人意识退化C.角色意识淡化D.敬业精神弱化【答案】 C6、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德信念【答案】 D7、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
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B.社会主义德育C.立德树人D.博雅教育【答案】 C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答案】 C9、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A.学术自由B.学术失范C.学术不端D.学术道德【答案】 C10、人的需要和目的被消融到追求经济增长的技术目标中,人反而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
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 B11、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教师与学生)模拟试卷2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教师与学生)模拟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提出。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1》中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分数:2.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解析:2. 1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分数:2.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解析:3.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 1的产生而出现。
(分数:2.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私学)解析:4.教师的教育机智属于知识素养中的 1。
(分数:2.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实践性知识)解析:5. 1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分数:2.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师生关系)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6.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热情和希望。
这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 ( )(分数:2.00)A.高尚的师德B.教学能力C.健康的人格√D.完美的性格解析: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具有健康人格的教师的特征。
7.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奠基阶段是 ( )(分数:2.00)A.自我教育B.在职培训C.入职培训D.师范教育√解析:解析: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
8.某同学的数学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
教师编制理论知识 文档 (3)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A.专门的职业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C.独立的社会职业D.非专门职业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主体性B.创造性C.连续性D.长期性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主体性C.间接性D.连续性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8.关于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的示范作用,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B.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C.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D.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9.“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
”这说明教师劳动应具有()A.情景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学B.班级管理C.发展学生智力D.教书育人11.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极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他们具有()A.可塑性B.依赖性C.向师性D.定向性12.关于师生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吸收的关系13.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A.人格素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14.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充分体现了教师()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C.丰富的学科文化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15.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B.精深的专业知识C.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16.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A.思想政治素养B.教育理论素养C.职业道德素养D.职业技能素养17.新型师生关系是()A.指导关系B.平等关系C.互利关系D.授受关系18.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着()的角色。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B.教师C.校长D.教务主任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C.非专门化职业D.专门化职业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B.《论终身教育》C.《终身教育导论》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文艺复兴时期D.近代社会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B.培根C.卢梭D.拉萨儿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B.合理化C.多样化D.个别化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B.教师自身的条件C.学习的内容D.学生的能动性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B.心理医生C.管理者D.传道者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答案】 B2、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D3、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A4、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难以产生影响【答案】 D5、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难以产生影响【答案】 D6、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A.教育理论B.教育方法C.教育技术D.教师品行【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教师地位建议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教师地位建议书刘良华先生的按语:/18893/1101753.aspx这份对于教师地位与权利的重要建议书是在1966年所通过的,当时我们仍然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但是这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表的重要文件,在1981年以前却从未被正式引进到国内,到了今日也仍未被师资培育机构列为教材!当你仔细看过这份文献,你将发现许多我们正在争取的权益,在三十八年前就被联合国当成是教师地位的基本标准!当你仔细看过这份文献,你将发现许多我们正在争取的权益,在三十八年前就被联合国当成是教师地位的基本标准!有许多建议,我们目前连做都做不到!有许多建议,我们目前连做都做不到!我们不免感慨:过去我们的政府是把教师当成了什么?我们不免感慨:过去我们的政府是把教师当成了什么?不让我们知道国际间教师所公认的基本权利,反而在“尊师重道”的糖衣下,把我们当做意识型态的宣传者以及文化宰制的工具?教师们,应该觉醒,做自己了吧!教师们,应该觉醒,做自己了吧!这也是启迪许多先进以及我去投入教师工作的重要文件!值得您细细体会值得您细细体会。
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出处:教师地位建议书政府间讨论教师地位的特别会议为:◆重申受教育权乃为基本人权。
◆促请各国政府负责使教育能正确传达其理念,以助其宝现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儿童权宣言第5、7、10条及联合国关于促进人类间相互了解,尊敬以及青年间的和平理想。
◆认知对于触角广泛、多方面、技术性以及职业(专科)教育的需要,俾使人尽其才、对道德、文化、经济、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
◆本于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以其对人类及社会发展贡献的了解。
◆确信教师乐于接受“教师”一角所赋予的社会地位(status)。
◆并将国与国间制定教育之型态、组织的法律、规章、习俗的歧异,列入考虑。
◆将各国不同的教师法一特别是关于是否为公众服务的规定一亦列入考虑。
◆虽然各国情况不同,然而,关于教师地位的问题却大同小异,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标准、尺度的衡量,此乃本建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