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开模检讨
开模检讨名词解释

开模检讨名词解释开模检讨名词解释1. 开模开模是指制作产品的模具。
模具是用于大规模生产产品的重要工具,通过制造模具,可以批量生产出形状相同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检讨检讨是指对问题、错误、失误等进行深入反思和分析的过程。
在开模过程中,进行检讨可以帮助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模具制作的顺利进行。
3. 开模检讨开模检讨是对开模过程中的问题、错误和失误进行反思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开模检讨,可以发现并解决模具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开模效率和质量。
4. 开模检讨的目的•发现问题:通过对开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检讨,及时发现模具制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升效率:通过检讨,优化开模流程,提高模具制作的效率。
•提高品质:检讨可以帮助发现模具制作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提高模具的品质。
5. 开模检讨的步骤1.收集资料:梳理整个开模过程中的资料和记录,包括设计图纸、开模设备使用记录等。
2.分析问题:对开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因,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3.制定改进计划:根据问题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4.实施改进:根据改进计划,逐步实施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监控。
5.验证效果:对改进后的开模过程进行验证,评估改进效果,并进行总结和记录。
6.持续改进:开模检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检讨和改进,不断提高模具制作的效率和品质。
6. 开模检讨的意义•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模具制作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高效生产:优化开模过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风险管理:通过检讨,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以上是关于开模检讨的相关名词解释和说明。
开模检讨在模具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开模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检讨书

模具检讨书篇一:模具检讨与客户模具检讨要点及注意事项一、同客户进行检讨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重要尺寸及公差:(1)了解部品的组立装配,确认重要尺寸,并预留调整量;以模具上切削方向调整为考虑参考。
(2)检讨公差值是否合理,公差太小者,应提出修改。
公差范围0.05以内的通常指的是一些柱子和孔,以及绝对长度。
相对长度的公差范围通常要0.1或者更大。
与产品成型的稳定性及产品的变形程度有很大关系。
2.拔模斜度(1)根据部品的分模状况,提出拔模斜度,咬花面应有3o的斜度,斜销部分建议2o的斜度;(2)询问确认拔模斜度的基准点。
3.肉厚及缩水(1)肉厚是否合理、平均、易于成形,肉厚小于0.8mm者,难以成形;(2)肉厚较厚处,是否做逃肉以防缩水,确认偷肉的方式及尺寸。
如柱子,筋条,产品拐角处等。
(3)对于外观面反侧的筋条,要在外观面肉厚的0.8以下,同时注意充填的难易度。
4.塑胶材料及缩水率(1)对公司常用塑胶(aBS、PS、Pom、Pc、PPS、PET、PBT)的成型特性要熟悉;(2)检讨确认塑胶等级及原料供应商,确认缩水率的大小;结晶性原料一般在1.6%以上,非结晶性原料在0.3~0.6%之间。
(经验值供参考)(3)对结晶性原料并含GF(玻璃纤维)塑胶,其缩水率要特别注意。
含与不含GF,收缩率差别较大.(4)对需要热处理塑料,需要将热处理后的收缩包含在设计中.(部分PPS,Pa等)5.咬花面(1)确认咬花面的范围及咬花等级;需要设定3o以上拔模斜度(2)对于0o咬花面以及高度较大的面要考虑设置滑块机构。
(3)在一些拐角处易出现缩痕,对咬花面影响尤为突出,要注意反面逃肉处理。
6.分模线(1)分模线应充分考虑部品的外观、产品留模以及加工难易度;(2)对难于加工的R角,建议客户取消或改变;(3)相插(破)面斜度希望在3o-5o(不得小于2o);(4)考虑模仁及插破、靠破面的强度。
(5)靠破面及插破面上需要设定段差范围。
塑胶模具开模检讨报告DFM范例2

塊PL. 3.滑塊視為母模的一份,所以肉厚必須留在滑
塊上,PL線拆於公模面處. 4.滑塊PL線必須設定於外觀面之側面或後面
及下方.
5 2020/9/21
二-1
6 2020/9/21
二-2
7 2020/9/21
8 2020/9/21
插破面盡可能保持3度以上或插破角之上下限尺寸差015以上且于單純平面上
DFM 檢查步驟
設計部-機構課
1
2020/9/21
一.先判定公母模方向
1.成品外觀面為母模. 2.復雜面,起模磨擦力大為公模.
2 2020/9/21
一-1
3 2020/9/21
一-2
4 2020/9/21
二.設定外觀脫模角不足及外 觀倒勾處之滑塊PL線.
2020/9/21
25
2020/9/21
26
2020/9/21
七.設定公模面脫模角
1.公模脫模角以3度以下,上下限值差為 0.1以下.
27
2020/9/21
8.檢查公模有無倒鉤,及設定機 構PL線
1.確認倒鉤有無以機構克服. 2.機構動作時有無幹涉行程. 3.機構設定空間是否足夠.
28
2020/9/21
八-1
29
2020/9/21
九.設定GATE位置
30
2020/9/21
2.成品肉厚如全留於母模有粘母模情況 者,PL線必須拆於肉厚一半處.(網孔處特別 注意)
3.插破面盡可能保持3度以上或插破角之上 下限尺寸差0.15以上,且於單純平面上.
14
2020/9/21
模具的检讨书怎么写

尊敬的领导:您好!在此,我谨以诚挚的态度,就近期在模具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深刻的检讨。
现将检讨内容如下:一、检讨背景近期,我在负责某型号模具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对模具结构、工艺要求理解不透彻,导致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现将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二、检讨内容1. 对模具结构理解不透彻在接到模具设计图纸后,我未能对模具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导致在模具加工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关键尺寸和公差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加工模具关键部位时,未能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加工,导致模具尺寸偏差较大。
(2)在模具装配过程中,由于对模具结构理解不透彻,未能正确安装模具零件,导致模具装配质量不合格。
2. 对模具工艺要求掌握不足在模具生产过程中,我对模具工艺要求掌握不足,导致以下问题:(1)在加工模具时,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导致模具加工精度不达标。
(2)在模具装配过程中,由于对工艺要求掌握不足,未能确保模具装配质量。
3. 缺乏沟通与协作在模具生产过程中,我未能及时与设计、生产等部门进行沟通与协作,导致以下问题:(1)在设计阶段,未能及时将模具结构修改意见反馈给设计部门,导致模具设计存在缺陷。
(2)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及时将生产问题反馈给生产部门,导致生产进度延误。
三、改进措施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加强学习,提高对模具结构、工艺要求的理解,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准确把握关键尺寸和公差要求。
2. 严格执行工艺要求,确保模具质量在模具生产过程中,我将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和装配,确保模具质量。
3. 加强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与设计、生产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模具生产顺利进行。
四、总结此次模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给我敲响了警钟。
我将以此为鉴,认真反思,切实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同时,我也将以此为教训,加强对团队其他成员的培训,共同提高模具生产质量。
模具设计出错检讨书范文

1.线路板模具质量问题检讨尊敬的XXX:您好!我已深深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为自己值班期间脱离岗位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因此,我向行领导做出深刻检讨:这件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误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更重要的是我的擅自脱岗给单位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
通过这件事情我真正领悟到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明白了以后如何改进,因为做事不认真,自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还连累到单位,使单位在名誉上受到严重的损坏,这是用任何方法都赔偿不来的,但是事因我而起,我愿意承担责任。
同时也让我深刻的理解到“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处于麻痹”的含义。
在此!我深刻的检讨自己,此次错误的发生,针对了我安全觉悟方面的巨大不足,我必须认真、深刻地反省。
我所犯下的错误,我首先应该郑重地向单位领导表示深深地歉意。
并郑重地向领导表示愧疚!我思想觉悟不足,对安全值班规范没有极力恪守,从今往后,我决定要严肃对待自己,我须认真学习安全值班规范,在今后工作中时刻警示自己。
发生这件事后,我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因此,无论领导怎样从严从重处分我,我都不会有任何意见。
希望自己的错误,给其他同事敲响警钟,擅自离岗影响是重大的,后果是极其恶劣的。
同时,我请求领导再给我一次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为我单位的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请领导相信我。
此致敬礼检讨人:x年x月x日2.工作失误检讨报告检讨书亲爱的XXX领导:您好!这次是我不对,在这里我诚心的向您道歉:对不起!务必请您原谅!由于我一时糊涂,造成工作失误。
事已至此,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也是我平时不注意学习,自身素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这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我想,只要你能原谅我,打我骂我,处罚我都行!我知道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请您相信我,给我改过的机会,我会改正错误,好好的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为公司多作贡献。
塑胶开模检讨表

NO.D/R-008-B(试用版)
第 5 页,共 5 页 备注
10-1, 冷却方式:□模仁冷却 □模仁外围冷却
10-2,冷却水路加工的时间:
□T1 前加工 □T1~T2 期间加工 □待通知加工
特别要求: 冷
1.模具尺寸大于 430X430 时,运水尽可能通过模仁(尤其是公模仁),无法将运水通过模
□整体精公一个 □分体精公各一个
分体铜公组成说明:
放电间隙:精公 mm/单边 粗公 mm/单边 缩水率:
%
1.模仁材质
□进口 □国产
□718 □738 □NAK80
□S136 □S136H □
母
4材
2.模仁反装及防呆设计 □有
□无
模
质
3.模仁互换的区域 □有:
仁
□无
区域
4 模仁材料标识与位置: 必须有 位置□PL 面 □
模
滑
□无 □有
6
块 公 特别要求:
模
1. 活动件与模胚要有对应明显标志.
2. 要有限位限螺丝及斜销,尽量不使用定珠
机 型:
序
项
号
目
逻辑科技有限公司 开模检讨表
(附 A4 或 A3 图纸关存档)
内容及要求
NO.D/R-008-B(试用版)
第 4 页,共 5 页 备注
□无 □有
特别要求:
斜
1.斜/直销(顶)两侧要做油槽,.
5)下盖等“+.-”号,穴号及其它标志一般不可标志在顶针上。
□以上经逻辑,模具厂:
双方检讨确认,依此检讨进行模具设计,如有修改将书面通知对方,经对方同意
方可进行变更,书面文件存档。
□以上经逻辑,模具厂:
关于新模试模问题点检讨会议2016.1.22

问题点 一、模具上下模周期太长 二、调机产品外观尺寸判断不准确 对策 已安排机台,模具到位,技术员通知上下模开始算150T以下 45min; 180T 1h;230T 1.5h完成上模动作 试模技术员初步判定OK,再由工程跟进 1、产品问题点需画在产品上(如顶高,多胶,掉纹等) 三、试模问题点反馈不清楚 2、所有试模产品需附一模走胶板 3、每套模需实测模温 四、调机参数不一致 五、若取样,产品生产可行性评估 六、样品剪水口安排问题 七、新模试模准备 尽量保证固定机台型号,固定成型参数 注塑部需评估生产可行性,如做全自动,水口剪切等(开模评审时也会 讲到这个问题) 调机技术员安排处理 1、先查看产品图纸,运水图(新模运水图会随产品图档一起下发) 2、需求夹具,治具等,需开模检讨时一并提出,工件随新模一起到位 1、试模申请单上会写明每次修模的内容 八、试模反馈问题点多次试模未改善 2、所有问题点在客户承认OK,转交给生产部时需全部修正到位,有不做 改善的问题点需与生产部门达成共识 1、提供要求周期样品2模 2、调整参数取样,记录新成型周期 十、新模试模问题点检讨 十一、需送检光学产品送检问题 十二、TV产品热流道位置每次修模后会有变位置问题 3、视情况工程会通知及要求各相关人员到现场检讨产品 工程负责送检光学 模房固定热流道装配位置,模具上做好标记 1、模具部持续改善中 十三、热流道走胶不均问题 2、注塑调机时需关掉单朵里面走胶差异大的,针对单朵里面走胶较均匀 的调试产品面型,尺寸,纹路等是否有问题,以便分析除走胶不均外, 是否还有其他问题 1、成型先调机使光效达到光效最好状态; 十四、关于TV类产品试模方向问题 2、光效最好状态下光效还是比样板差先保形面,再保尺寸,再看纹路 3、多打几种参数,每种参数留样2模,共分析数据用 4、以上3点为TV类试模大体方向,具体需灵活调整 时间:2016.1.22
开模检讨名词解释

开模检讨名词解释
摘要:
一、开模检讨的定义
二、开模检讨的目的
三、开模检讨的过程
1.分析问题
2.制定解决方案
3.实施并跟踪改进
4.总结经验教训
正文:
开模检讨是一个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模具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反思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开模检讨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模具的持续改进。
通过开模检讨,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模具的运行状态,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突发状况,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开模检讨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分析问题。
这一阶段需要对模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找出存在的问题,如磨损、变形、松动等,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其次,制定解决方案。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
括模具的维修、更换零部件、调整模具参数等。
在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模具的使用寿命等因素。
然后,实施并跟踪改进。
将制定的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对模具进行维修、更换或调整。
同时,对改进后的模具进行跟踪监测,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最后,总结经验教训。
对开模检讨的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模具管理和改进提供参考。
总之,开模检讨是模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模具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开模检讨开模检讨:1、模穴数、零件用什么材料、模穴号、日期章、T1时间;2、对制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制品改善的方案进行汇总;3、制品讨论的部分:a、拔模角检讨、b、制品肉厚的检讨、c、制品分模线的检讨、等等开模检讨注意事项编辑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开模检讨注意事项,属于选择题类型。
中文名开模检讨注意事项类另U选择题A. 设计变更的项目是否确实地记入最新版的成品图内?B. 有无机种替换?交换模仁之模具结构是否没问题?是否方便于拆装?C. 树脂相关的情报是否详实?是否取得了物性表?1. 树脂名。
2. 等级。
3. 颜色。
4. 成形收缩率。
5. 收缩率和射出压力(或模腔内压)、保压时间、肉厚、料管温度、模具温度等关系变化。
6. 加工流动性(流动长或L / T比)和射出压力、模具温度、肉厚、料管温度等之对应关系。
7. 成形条件之最适范围。
D. 是否可做逃气沟?(参考物性表或哪一种成形法),可作何种逃气法?E. 采用何种成形法?F. 拆模:1. 母模(制品表面侧)要设计于塑料机之固定侧或可动侧?2. 拆模线(分模面、插破面、靠破面)是否理想?3. 插破面之斜度是否足够?(最好是3°以上)(插破量)4. 制品表面的模仁线可有获得客户的承认?5•喇叭网孔脱模斜度是否足够其脱模斜度是否配合咬花?G. 成品部是否会造成收缩之处?会收缩于哪一侧?可有应付的解决办法与判断对策了?1. 偏肉2. 局部较厚之肉厚缩水痕迹如何克服?3. RIB与侧壁(或板厚)相连处之肉厚比例,板厚,侧壁与RIB之比例为最之极限2/3。
4. BOSS根元处之肉厚与该处板厚之比例。
是否有作全周盗料?5. 局部之制品是否会因热集中,不易冷却而导致表面收缩?6. 是否可确实的判定出收缩于哪一侧(制品之表面或内侧)?7. 采用特殊之成形法是否可不用考虑收缩?例如发泡成形,或SINPRESS法等。
8. 设计盗料之小模仁或模仁梢时是否达到平均肉厚之要求?H. 短射:(充填不足)如何对策?I. 肉厚过薄无法成形时。
2. RIB过薄或过深。
3. BOSS根元处肉厚过薄。
4. BOSS肉厚过薄或过深。
5. RIB或BOSS是否会太接近浇口?6. 短射和逃气沟之关系。
(客户有提出排气之指示?)I. 短射和收缩二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值?J. 流道、浇口系统:(含补助汤道、堵料道)。
1. 采用哪种流道(热流道、冷流道、其它)?2. 流道系统适切?(注道、流道之型式及尺寸,浇口之型式、个数、位置、尺寸等)流动平衡OK ?3. 流道距离/肉厚(L / T )适切?4. 流道系统对整个成品之重量百分比合理?5. 所采用的浇口型式是否会造成蛇纹或浇口附近产生色泽不均(如模糊、雾状等)之现象。
6. 浇口之进入成品处是否选择于较厚之地方。
(理想方式是由厚T薄)270开模,试模及检讨几个要点1. 开模前后及试模前准备事项:;•开模报价前要向厂商规定,模具材质、何种水口?•;•开模后要与厂商排定开模时程计划表,按计划表到模;若有进度耽搁要马上向上级反应;•当采购发出模具之合同后,要与模具厂商讨论水口位;•开模后要在最短之时间内取得模具排位图及模具尺寸;缺必须联络相关部门在最短之时间补足;•有必要时,得在七天前通知塑胶厂准备经确认颜色之;2. 试模时注1. 开模前后及试模前准备事项:•开模报价前要向厂商规定,模具材质、何种水口?•模具开模后要马上开始着手准备送色板给客户确认。
•开模后要与厂商排定开模时程计划表,按计划表到模厂追踪模具进度,若有进度耽搁要马上向上级反应。
•当采购发出模具之合同后,要与模具厂商讨论水口位置及进胶之形式。
•开模后要在最短之时间内取得模具排位图及模具尺寸。
•试模前十天要根据客户需求样品数及B.O.M上之部品逐项核对,若有欠缺必须联络相关部门在最短之时间补足。
•有必要时,得在七天前通知塑胶厂准备经确认颜色之塑料。
•在试模前必需通知模具厂,在不影响功能之位置,打上穴号。
2. 试模时注意事项:•务必要求啤机师傅做到不缺胶、不缩水。
•取最少六啤完整之塑料件回厂检讨。
•试模时要塑胶厂保留至少一组含水口之塑料件备用。
•若有外观要喷油之部品,在第二次试模时便要取最佳状态之塑料件,做为制作喷油模之用(至少要在连续啤出完整之外型后算起第10模到15模, 此时之前模必须是不再修改之状态)。
3. 模具检讨时注意事项•必需将所有不同穴号之部品作交叉组合。
•必需把所有相关之电子部品纳入,一起组合检查。
•所有线材或五金部品规格要与部品表相同。
•在锁螺丝之前所有部品是否有被定位?•锁螺丝时是否容易滑丝?•是否有缩水之现象?•可活动件与相邻物件之间隙是否小于5mm大于13mm •水口之位置是否适当?•组合后是否有段差之现象?•需要做滑动或转动之部品是否有干涉之现象?•组合后是否有松动之现象?•在外部可见之塑料件可否承受5kg以上之力道?•是否有会刺手之处?•部品配合时松紧度适当否?•是否有缺胶之处?•是否有变形之处?•是否有披锋之处?•是否有顶白之处?•是否有模具结构脆弱之处?•是否有塑料结构脆弱之处?•是否有孔位或轮轴偏心之现象?•螺丝柱位有否到位?•有段落感之部品其力道是否适当?•当决定要如何修改时,必须要制作Mock— UP验证正确性。
•有否给电子部门及外包部门至少一套试模品,请其协助提供意见?•有否给品管部门至少一套试模部品及组装好成品,给其检验各部品及组装之合理性,并作各项实验后请其协助提供意见?•寄样品给客人时要附上试模检讨报告。
开模检讨注意事项32开模检讨注意事项;A.设计变更的项目是否确实地记入最新版的成品图内;B. 有无机种替换?交换模仁之模具结构是否没问题?;C.树脂相关的情报是否详实?是否取得了物性表?; 1.树脂名;2.等级;3.颜色;4.成形收缩率;5.收缩率和射出压力(或模腔内压)、保压时间、肉;6.加工流动性(流动长或L/T比)和射出压力、模;7.成形条件之最适范围;D.是否可做逃气沟?(开模检讨注意事项A. 设计变更的项目是否确实地记入最新版的成品图内?B. 有无机种替换?交换模仁之模具结构是否没问题?是否方便于拆装?C. 树脂相关的情报是否详实?是否取得了物性表?1. 树脂名。
2. 等级。
3. 颜色。
4. 成形收缩率。
5. 收缩率和射出压力(或模腔内压)、保压时间、肉厚、料管温度、模具温度等关系变化。
6. 加工流动性(流动长或L / T比)和射出压力、模具温度、肉厚、料管温度等之对应关系。
7. 成形条件之最适范围D. 是否可做逃气沟?(参考物性表或哪一种成形法),可作何种逃气法?E. 采用何种成形法?F. 拆模:1. 母模(制品表面侧)要设计于塑料机之固定侧或可动侧?2. 拆模线(分模面、插破面、靠破面)是否理想?3. 插破面之斜度是否足够?(最好是3°以上)(插破量)4. 制品表面的模仁线可有获得客户的承认?5•喇叭网孔脱模斜度是否足够其脱模斜度是否配合咬花?G. 成品部是否会造成收缩之处?会收缩于哪一侧?可有应付的解决办法与判断对策了?1. 偏肉2. 局部较厚之肉厚缩水痕迹如何克服?3. RIB与侧壁(或板厚)相连处之肉厚比例,板厚,侧壁与RIB之比例为最之极限2/3。
4. BOSS根元处之肉厚与该处板厚之比例。
是否有作全周盗料?5. 局部之制品是否会因热集中,不易冷却而导致表面收缩?6. 是否可确实的判定出收缩于哪一侧(制品之表面或内侧)?7. 采用特殊之成形法是否可不用考虑收缩?例如发泡成形,或SINPRESS 法等。
8. 设计盗料之小模仁或模仁梢时是否达到平均肉厚之要求?H. 短射:(充填不足)如何对策?I. 肉厚过薄无法成形时。
2. RIB过薄或过深。
3. BOSS根元处肉厚过薄。
4. BOSS肉厚过薄或过深。
5. RIB或BOSS是否会太接近浇口?6. 短射和逃气沟之关系。
(客户有提出排气之指示?)I. 短射和收缩二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值?J. 流道、浇口系统:(含补助汤道、堵料道)。
1. 采用哪种流道(热流道、冷流道、其它)?2. 流道系统适切?(注道、流道之型式及尺寸,浇口之型式、个数、位置、尺寸等)流动平衡0&3. 流道距离/肉厚(L / T )适切?4. 流道系统对整个成品之重量百分比合理?5. 所采用的浇口型式是否会造成蛇纹或浇口附近产生色泽不均(如模糊、雾状等)之现象。
6. 浇口之进入成品处是否选择于较厚之地方。
(理想方式是由厚一薄)7. 是否会出现流痕?如何避免?8. 是否有必要追加汤道?(汤道的型式?)9. 是否有必要设置堵料道?(例如格子附近)10. 随着汤道、堵料道之设置,是否会对成品表面之色泽造成不良影响?(阴影、雾状等)11. 预期结合线出现之位置。
结合线处之排气考虑。
是否有必要设置节流阀?12. 浇口位置之选定是否可避免成品之变形?13. 是否有必要于格子孔之后,设置稳流道及逃气式模仁。
14. 流道系统对成形循环时间之影响—考虑?15. 是否要作模流分析?其结果为何?K. 倒勾:1. 倒勾部份在哪一侧?(制品之表面侧或内侧)2. 倒勾部份是否靠破?或非靠破?3. 倒勾排除之最适方法?4. 斜顶出块是否会横切到其它部份之成品?(RIB、BOSS孤形部)如何避免?5. 滑块拟配之方向(天、地、左、右)考虑了?v/PL. 离型:1. 拔模斜度足够?离型没问题?2. 成品图上无特别指示的拔模斜度是否有必要尽可能向客户要求加大?(公模侧、盗料孔等)3. 公、母模侧二者之离型抵抗力哪一侧较大?可否预判会留于所希望之该侧?如非所希望之侧则如何对策?(公模侧之侧壁是否需要咬花、放电?)4. 分模面、靠破面、插破面等对公、母模侧之离型抵抗是否确实加以研判了?5. 成品是否会被勾往滑块侧?如何对策?6. 透明成品(如亚克力、AS等)其拔模斜度是否必要做大一点?7. 悬空之成品、其离型没问题?如何对策?(挡拉片)8. 随着拔模斜度的增加(防止离型时成品拖伤),是否会造成收缩?如何对策?9. 浇口之偏置,致树脂压对模仁施以弯曲力短,使模仁倾斜,当冷却工程完了,模腔内压下降后,模仁又弹回原位,到离型时,因过饱和而造成离型拖伤。
M. 顶出:1. 客户有特别规定顶出系统?(方式、大小、位置、数量等)2. 透明成品有无特别注意其顶出位置?(外观要求)3. 密闭深盘状之顶出没问题?(需要空气顶出?)4•倾斜顶出时,顶出梢是否必要做防止横向滑动之设计?5. 客户有特别规定顶出梢可比公模面低凹(成品上是高击)?6. 客户有无针对局部顶出部位之E.P规定使用延迟顶出?(防止顶出白化)7•倾斜顶出块是否能避免于全顶出行程内受到成品之拘束?(此情况下会影响成品之拘束收缩、变形、拉伤等)N. 特殊加工之有无:1. 咬花加工:A. 咬花之花纹型式及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