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如何突出景物特征
如何在作文中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何在作文中写出景物的特点1.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通过眼、耳、鼻、舌等身体感官去全方位体验,并认真考虑所写的景色和其他景色有什么不同之处。
2.要注意顺序的安排一般可以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来写,比如:写春天,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写院子里刚冒出嫩芽的大树、家门口的小溪、远方翠绿的小山等景物。
写家乡,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把一年四季家乡的景色变化写出来。
1.清晨,一轮橘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给笼罩在氤氲迷雾的大地涂抹上了一层霞光,虽是冬天,浓重的白霜盖住了草丛、田垛、菜蔬、田间、原野。
然而这丝丝缕缕黄灿灿的光亮驱散了雾障霜凝朦胧的早晨,尤如穴居久了的生灵凝聚的血液重又活跃起来了。
阴冷了一段时日的冬天,乘着这明媚的亮光,几乎家家户户皆争先恐后洗衣搓被单,翻晒被褥,阳光是有味道的,晚上躺在接受了紫外线曝晒的被窝里,郁香浓烈,连做的梦都是那般的甜。
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从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小雪中漫步更是别有意趣的。
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牵着风筝的线般牵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会儿斜跌下来,一会儿打着旋飘飞,一忽儿悠悠荡荡扑向在地,落在行人的身上。
雪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地和人们嬉闹,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胡子上,结成粒粒小冰碴儿。
洁白的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不一刻,地上便有薄薄的一层了,当你的脚踏上去时,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音“吱咯,吱咯......”。
伴着这足音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羽翼,去追寻你最美好的回忆,去拥抱你心中的幸福!你不妨作一次深呼吸,那凉浸浸甜丝丝的花香就会浸入你的心脾,你不由得想到一颗纯洁的心,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纯洁。
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描写景物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中的环境和氛围。
下面是一些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具体的细节。
不仅仅说某个地方很美,而是描述它的具体特征,如:碧波荡漾、鸟语花香,或是以五彩斑斓、金碧辉煌来形容。
2.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描写更生动形象。
比如用“如烟如雾”来形容远山;用“沉默的大地”来形容寂静无人的旷野。
3. 注意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使用平仄对诗歌中的景物进行描写,可以使描写更加优美和富有韵律感。
可以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流畅。
4. 多角度的描写。
可以通过多个角度的描写来表现不同的效果。
比如通过从上向下、从远到近的描写,可以展示整个景物的全貌和细节,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地方。
5. 使用适当的比较和对比。
通过比较和对比来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加描写的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比如将宏伟的建筑物和矮小的花草进行对比,可以突出建筑物的雄伟和壮观。
6. 使用词性的转化。
通过将名词转化为动词或形容词,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
将花儿开放成“花儿在争相开放”,或用“如梦如幻”的形容词来形容美景。
7. 使用具象语言。
在描写中使用具体的色彩、形状、声音等来展现景物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想象和感受到景物的存在。
8. 使用感官描写。
通过描写景物给人带来的感观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景物的美好。
9. 使用适当的比喻和隐喻。
通过使用比喻和隐喻,可以使描写更富有感情色彩。
比如用“晨曦如酒,瑰丽如画”来形容早晨的美景,或将阳光比作温暖的拥抱。
10. 突出景物的情感价值。
通过描写景物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如宁静、愉悦、伤感等,让读者共鸣和产生共鸣。
描写景物需要运用到适当的文字修辞手法,让描写更富有色彩和生动感。
要注意合理布局和适当运用句式,使描写更加通顺和连贯。
景物描写8个常见手法

景物描写8个常见手法常用写景方式有八种。
一、正与侧(衬托对比)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景物描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景物描写一、景物描写的意义景物描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景物描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次,景物描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景物描写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景物描写的技巧1.抓住景物的特征在景物描写中,抓住景物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特征,才能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
例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阳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等,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仔细观察和描述。
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更加具体可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合理安排描写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在描写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景物的变化和联系。
4.运用优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感受。
在描写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和语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美感。
三、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四季之美》为例,进行景物描写的实践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四季之美的不同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找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特征和修辞手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尝试描写自己心中的四季之美。
例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绿树、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等。
通过对比学生的描写成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景物描写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描写成果和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描写中如何突出景物特征

描写中如何突出景物特征要突出景物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视觉特征:通过详细而生动的描写来突出景物的外貌特征。
可以使用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景物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例如,描述一朵花时,可以用“婀娜多姿”的形容词来描绘其优雅的姿态,用“花瓣像绯红的丝绸舞蹈着”的比喻来形容其鲜艳的颜色。
2.色彩特征:描写景物时可以突出其色彩特点,细致地描述物体的颜色和质地。
例如,描述一片森林时,可以使用丰富的色彩词汇来描绘树叶的绿色、土地的褐色、湖水的蓝色等等。
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突出景物的美感,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3.声音特征:景物的声音也是可以通过描写来突出的一个方面。
例如,描述一个瀑布时,可以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其水声的轰鸣、水花的嘶喊等等。
通过描写景物发出的声音,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和气氛。
4.气味特征:描写景物时可以刻画出它们特有的气味。
例如,描述一片花田时,可以表达出花朵散发出的香味。
通过描述气味,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景物的芳香,增强作品的感官体验。
5.触觉特征:景物的触感也是可以通过描写突出的。
例如,描述一个细沙滩时,可以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来表达其柔软和舒适。
通过触觉的描绘,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质感和触感。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描写,描绘景物还可以运用情感描写、时空描写等手法来突出其特征。
情感描写可以通过描写角色与景物之间的互动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迷恋等感情,增强情感的沟通。
时空描写则可以通过描写景物所处的时刻和地点的环境,来突出其独特的存在感和特征。
总之,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真实、生动、细腻,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精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景物的独特之处,从而产生共鸣和感动。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
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
如: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
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
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
如: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
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12种景物描写的方法

12种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通过生动的描绘可以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触和共鸣。
下面是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供你参考:1.巧用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使用生动形象的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来描绘景物的特征,如“碧绿的海水”、“高耸入云的山峰”。
2.运用比喻与拟人手法:将景物与动物或人物进行比较,使描写更富有生动性和鲜活感,如“湖水宛如明镜,反射着天空的容颜”。
3.善用细节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细节来展现其整体特征,如“树叶上闪烁着晶莹的露珠”、“花朵绽放如火烧云”。
4.利用色彩描绘:使用丰富的色彩词汇来描绘景物,增加描写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如“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大地”。
5.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景物之间的差别来突出要描述的景物的特点,如“干旱的沙漠与长满绿草的草原形成强烈的对比”。
6.采用连续描写:用一段连续的描写来展示景物的变化、动态和美感,如“海浪翻腾,白沫飞溅,如同一群欢快的精灵嬉戏”。
7.运用比喻手法:借用具有共鸣或象征意义的事物来增加描写的感受力和语言的美感,如“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无数闪烁的钻石”。
8.适量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设问等手法,使描写更加引人入胜,如“这片山水,是上帝的杰作,是天地间的奇迹。
”9.采用透视法:将景物的细节描写浓缩到整体中,使描写更加饱满、有层次感,如“远处的湖泊如同一面镜子,映着山峰的倒影”。
10.运用场景对比:通过景物与背景的对比来突出景物的特点,如“空旷的草原上,一朵红花如同孤星般璀璨夺目”。
11.运用环境气氛:通过景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表达出一种情绪或意境,如“雨后的田野,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弥补旱季的渴望”。
12.采用比例描写:通过对景物的大小、高低、长短等细节进行描写,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其尺寸与规模,如“巍峨的高楼大厦耸立于城市之中,犹如一个个庞然大物”。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借助自然界或人文环境的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选择、布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特殊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效果和美感的方法,它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多种形式。
古诗词中,修辞手法是写景的常用手段之一,它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的情感产生联系,从而达到借景抒情或寄寓寓意的目的。
例如:比喻: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后者的某种特征或品质。
比喻可以使景物更加具体化或抽象化,也可以使景物更加美化或丑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用银河落九天来比喻庐山瀑布,既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高度和壮观程度,又赋予了瀑布一种神奇和超凡的气质,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向往。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用火和蓝色来比喻江花和江水的颜色,既突出了江南风光的鲜艳和明亮,又暗示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
拟人:拟人是指把无生命或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行为,从而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拟人可以使景物更加活泼有趣,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产生共鸣或对话,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用花溅泪和鸟惊心来拟人化花和鸟,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又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的忧伤和对亲友的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中如何突出景物特征》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是以单元主题构建模式组合课例篇目的。
每册教材按专题分组编写,每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联系、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交织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在课程研发开发中心编写的高中《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规范教师进行单元教学时“首先理清专题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
而我们的现状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孤立教学,按顺序就“一篇”教“一篇”。
很少揣摩编者的意图,以及文本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链接,难于发挥教材单元主题建构的优势。
孤篇教学另一个弊端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时数不够,一线教师都出现了中“阅读鉴赏”,轻“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的教学去向。
课题《写出景物的特征》在必修二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内容的安排与“阅读鉴赏”板块散文单元的几个篇目有好的对应关系。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这种对应关系而孤立地进行作文教学,本教学设计试图用整合的方式,实现“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有效融和,更好地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预设:确定整合主题——整合课内范文——探究范文特点——模仿范文写作——交流展示评价——修改完善升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明白突出景物特征的技巧与方法。
2.能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指导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景物特征的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修改升格习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描写景物感受大自然之美,学会发现没,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难点:
1.探讨总结突出景物特征的方法。
2.运用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修改升格自己的习作。
教学媒体:
CAI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描写校园一角的初冬图
2.收集几张学校初冬的照片也可以自己绘画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3分钟)
展示学校的秋景图和优美的秋景描写文字。
(师:如何让我们描写的景物充满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整合阅读名篇(10分钟)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写景名篇,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下面我就来欣赏这些优美的画卷。
链接范文《荷塘月色》里的“月下荷塘”与《故都的秋》“小院秋晨图”。
比较这两段在写景上有何相同点?
活动:先自主完成再小组交流,展示小组成果。
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预设:
三、探究范文特点(3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名家是如何突出景物特征的?
明确:1. 选择典型意象。
2. 运用适当地手法突出意象的特征。
3. 准确运用词语。
四、习作修改升格(25分钟)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方法,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一起用这些方法来升格我们自己的作品。
展示学生课前习作,并明确学生按照归纳出来的方法和技巧行进修改升格。
活动形式:自主修改,小组内交流成果,推选出一篇改的最好的在全班有投影交流。
其他小组代表点评与前面的方法相结合。
教师展示修改后的《校园冬景图》黑色部分为保留部分,红字部分为修改部分。
校园冬景图
冬天,火红的枫叶早已像在外漂泊的游子迫不及待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只剩下那秃了顶的树孤独地矗立在雪中。
冬天的校园一片寂静,随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叫声与鸽子的飞声。
足球场上早已不见运动健儿们你追我赶的身影了。
清晨,浓浓的睡意还未消去,宿舍早已响起床号,这号声仿佛在提醒我们起床迎接新的一天。
睁开朦胧的睡眼,起身向外望去,窗外树上挂着许多晶莹透亮的冰霜,在光线的折射下不时透出丝丝光芒,像是天上忽明忽暗的星星,煞是可爱,让人忍不住伸手触摸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走出宿舍,一阵寒风吹来,让人不
禁有些发抖。
午后,太阳调皮地探出了脑袋,温暖的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少了些寒冷,多了许多温暖,运动场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
冬天来了,校园却充满一种祥和温暖的气息。
学生修改《初雪》
初雪
眼看天气已经冷到零下了,水上也有渐渐的薄冰,用冷水也觉得刺骨,可就算这样的天气,今天的雪还是没有开始下。
本以为雪不会下了,可下课一跑到操场上,细盐似的雪星星零零地落下来,落在掌心上,还没来得及观察,却已经融化,只看得一滴水。
即使这样的天气,南方的树木花草依然坚强,花任然是黄的,草依然是绿的,树木上的绿叶看起来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南方的冬季也别有一番韵味。
雪下了一会儿就停了,看一看周围,似乎今年的初雪来的那么静,走得那么快,就像一个匆匆的过客,舍不得留下一点印记。
今年的雪,就这样,还没有来得及观赏,便已悄然离去。
五、师生共同总结(3分钟)
我们从这些大家的作品中学到了描写中突出景物特征的方法,看来这些名家的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让我们在写作时有了更多借鉴的地方,相信同学们经过这次学习有了很多的学习感悟请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六、课后作业巩固
自我修改升格自己的课前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