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文学写作-用好动词
1、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2、填空

请欣赏关于蜡烛的诗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以及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2、分析烛光的特殊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3、本文体裁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和第一课的消息相比,有什么区别?
比较通讯与消息:
相同点:用事实说话。
(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
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3)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4、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谈谈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地窖()匍匐()
腋下()拂晓()
瓦砾()颤巍巍()
育乞西()舀()
契柯拉耶夫()鞠躬()
瓦砾鞠躬精疲力竭名副其实颤巍巍
整体感知
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跟着课文写作文

描写景物,讲究层次本文转载自永远的守候《跟着课文学作文-1:描写景物,讲究层次》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般文章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都是为抒情达意服务的。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很多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气氛,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好文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跟着课文学作文,学习如何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一、课文示范: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快乐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请阅读上面的两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对话交流,教师适时归纳小结:朱自清先生以诗的笔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幅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花在争奇斗艳,春风和煦醉人,动静结合,色彩绚丽。
老舍先生为读者表现了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不但仅描写了雪的光、色、态等这些显性美,而且是使人深切地体悟到雪的情韵和隐性美。
小学生写作文动词的运用

小学生写作文动词的运用(1) 蚂蚁搬家夏季,当天气发生变化,暴雨即将来临之前,蚂蚁往往会准确地预感到灾难的到来,它们成群结队地来个大迁移,把家从低洼的地方搬向高处。
蚂蚁搬家是一道非常动人的风景线,在路旁,在操场、在空地,弯弯曲曲的一个长长队伍,成几路纵队行进,近看,众多蚂蚁走得密密麻麻,并不整齐,但远望却也并不散乱,一条粗细均匀的黑线从这一点连到那一点,带有一种滚滚向前的动感,让你不由地就觉得那里面蕴涵着一种巨大的力量。
蚂蚁对气味非常敏感,淘气的孩子们利用这一点,常玩弄这样一种颇有些恶作剧味道的游戏,不知道从哪个角落找来一个卫生球来,用它在地上划一个圆圈,然后捉几只蚂蚁投哪个圈子里,只见圈子里的蚂蚁先开始是四下急匆匆地奔逃,可是一走近卫生球划的那道线就像遇到了什么致命的危险,马上就都退了回来,然后换一个方向再重新突围,不过,最终还是无法冲破这道“魔”障,围在边上的孩子们看着蚂蚁来来回回的狼狈表演,嘻嘻哈哈地笑出声来,显露出十二分的顽皮。
(2)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和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拉车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动词:跑拿扶蹲半跪夹洗敷扎流(3) 周末,我和小明相约斗牛。
他先轻轻拍拍球,接着用手指顶住球旋转,适应了一会,游戏开始。
首先,我发球。
我先运球轻松过了他,展开步伐,猛地跳起,在空中把球轻轻一投,刷!进了!他不服气的打了我一拳。
我没有理他,马上运球进攻。
这一次,我把球往篮板上抛去,在球弹回来的同时,我猛的跳起,运起全身力气,按住球往篮筐里一个重扣!赢了!!(4)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你选一个吧,没有特别长的,看看行不行吧,有好的我再给你,呵呵我把地上的稻草扫到了两边,地面露了出来,接着我把帐篷支了起来,一不小心把水瓶弄到了地上,水撒在了地上。
小学教学备课教案学习描述日常活动的动词短语

小学教学备课教案学习描述日常活动的动词短语一、引言教学备课教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所制定的详细计划,它是教学的指导蓝图。
在小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运用准确、生动的动词短语来描述日常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词短语,并探讨它们在教学备课教案中的应用。
二、常用动词短语1. 开始- begin/start with- kick off- initiate- commence- launch2. 讲解- explain- clarify- illustrate- demonstrate- elaborate on3. 提问- ask questions- raise inquiries- inquire into- probe into- question4. 激发兴趣- arouse interest- stimulate curiosity - ignite enthusiasm- foster motivation- cultivate engagement 5. 组织活动- organize activities- arrange tasks- plan exercises- prepare projects- design assignments6. 引导讨论- guide discussions- facilitate conversations- lead debates- foster dialogue- encourage exchanges7. 培养技能- develop skills- cultivate abilities- nurture competencies- enhance proficiencies- refine capabilities8. 进行评估- assess- evaluate- measure- appraise- gauge三、动词短语在教学备课教案中的应用1. 开始在教案的开头,可以使用动词短语来描述开始阶段的活动。
申论作文动词名词副词

申论作文动词名词副词
在申论作文中,使用动词、名词和副词来表达思想观点显得更加充实和直接。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在文章中使用过多的标题,以免重复和冗长。
首先,动词在申论作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直接表达出观点和行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动词来强调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的意图,如"推动"、"加强"、"改善"等。
这样,文章会
更加具体和有力。
其次,名词在申论作文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明确和清晰地概括出要点和论述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名词来描述社会问题或分析政策措施的效果,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
经济发展"等。
这样,读者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
论证。
此外,副词在申论作文中能够进一步修饰和强调观点和论述。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副词来表达态度、程度或方式,如"充分"、"完全"、"积极地"、"坚决地"等。
这样,文章的语气会更加严
谨和有说服力。
总之,在申论作文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标题相同的文字,并且同时使用动词、名词和副词来表达观点和论述。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充实、准确和有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从课文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从课文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为记叙文,要求学生能写清楚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鲜明的特征,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实的内心情感。
其中,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更细致、更真实的凸显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使之深深的烙印在读者的脑海中,从而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如何让学生获得这些人物描写的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资源。
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挖掘出那些闪耀着光芒的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提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写作秘笈。
一、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容貌、体态、服饰、神态等)的描写。
每个人的相貌是千差万别的,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又更使人物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一)抓住显著特征《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简洁、生动的外貌描写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
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
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无比特殊的人物。
(二)善于运用修辞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或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故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故乡》中对杨二嫂的外面描写,运用“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个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了杨二嫂的外貌特征,透露出她尖酸刻薄的性格,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反复强化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有时一次描写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手法课文是我们学习语言和文学的重要素材之一,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中所传达的信息,还可以学习到其中的写作手法。
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手法是我们分析和理解课文的关键要素。
一、课文的主旨课文的主旨是指课文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通过抓住和理解课文的主旨,我们可以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文中,作者通常会通过情节、人物、事件等方式来展示主旨。
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融入到课文中,从而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课文的主旨可以是关于生活、人性、社会问题等方面的,也可以涉及到对历史、文化和哲学的思考。
二、课文的写作手法课文的写作手法是指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技巧和方式。
通过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
1. 描述手法: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致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们常常运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描写的细节,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事物的样貌和情感。
2.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展示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比可以是明显的对立,也可以是微妙的差异。
通过对比,作者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课文更加生动有趣。
3. 推理手法:作者常常在课文中运用推理,通过列举事实、推理分析,引导读者思考和得出结论。
推理手法可以增强读者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
4. 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课文中广泛运用。
通过比喻,作者将抽象的观念或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景,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感受。
5. 叙述手法:叙述是课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叙述,作者可以直接向读者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作者可以灵活运用叙述手法来展示主旨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总之,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手法是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关键要素。
通过分析课文的主旨,我们可以准确捕捉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学会正确写作短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学会正确写作短文短文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受。
正确的写作短文不仅需要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们将重点预习学会正确写作短文。
1、熟悉短文的结构一个短文通常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进行事情的描述或分析,最后结尾进行总结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2、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正确写作短文需要我们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避免出现错误。
为了加强语言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多读多写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同时,我们还可以积累一些表达方式,比如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人、事、物,使用连词来连接句子等。
3、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短文时,我们需要用清晰、连贯的逻辑来组织文章。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来帮助自己思考并合理组织文章的内容。
4、读懂题目,抓住重点在写作短文之前,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并分析题目的要求。
有时候,题目中会给出关键词或提示,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或提示来组织自己的写作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确定自己写作的重点和主题,避免跑题。
5、注意段落的衔接一个合格的短文,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衔接。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前后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用连接词来过渡,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
6、多练习,不断提高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作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通过写作和修改来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过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我们将会逐渐掌握正确写作短文的技巧和方法。
从开头到结尾,我们要注意短文的结构,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读懂题目,抓住重点,注意段落的衔接,并且多进行写作练习。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写出优秀的短文,展现我们的语文才华。
加油吧,亲爱的同学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步:加修饰词——让细节更生动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 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 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对比朗读,读出画面感
只见他挖了一个树坑,选了一棵柏树苗,移 入树坑,又填了几锹土。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二上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
用准动词,让作文细节生动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二上一单元《我是什么》
巧用动词,让状物作文更形象
动词多样化小练笔
一句话样本:猴子们在开心玩耍。
动词多样化: 猴山上的猴子们玩的可开心了。 威武的猴王蹲在山顶,边吃水果 边环顾着自己的领地。抢到香蕉 的小猴一手攀着假山,一手迫不 及待的举起香蕉大口吃着。还有 一只小猴子尾巴缠住假山上的树 枝,来回荡秋千。
动词多样化小练笔
一句话样本:动物们在开心玩耍。 动词多样化:
向课文学写作
——让作文中的动词“动起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 我们也要把作文写得富于动感 怎样让纸上的文字“动起来”?
本课教你:
1.动词在作文中的妙用 2.怎样让动词动起来
第一招 动词的妙用
多用动词,让作文内容更丰富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 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慢镜头小练笔
一句话样本:抽陀螺可真好玩。 慢动作扩句:
第二步:动词多样化——多尝试近义词替换
打雪仗,全文都用“打”这一个 动词吗?你还能想到类似的多少 动词?比比看谁说的多又好。
抓、捏、包、攥、捧、堆 扔、丢、飞、砸、抛、 “射击”、“开炮”、“投弹”、 “围攻”
对比朗读,重读和品味动词
形态不同,动词不同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 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 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 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 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对比朗读,重读和品味动词
位置不同,动词不同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 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 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 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 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 窗户上,沙拉沙拉,扑在人脸上, 如无数的针扎。
对比朗读,读出节奏感
他穿过铁道,很努力的爬上那边的月台。
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 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慢镜头小练笔
一句话样本:大象喷水。 慢动作扩句: 大象听到呼喊声,赶忙迈着大步 跑过来,把长长的鼻子伸进水桶, 吸饱了一管水,一抬头,对准小 狗的脸就开足马力喷了过去,真 像消防员叔叔用的消防水管。
加修饰小练笔
一句话样本:小明擦桌子。 慢动作扩句: 小明擦起桌子来可认真啦!桌子的 边边角角都从上到下用力的擦干净, 有时候还歪着头瞪大眼睛看看哪里 没有擦干净,再用力的擦上几下。
加修饰小练笔
一句话样本:放风筝。 慢动作扩句:
小结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 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二上一单元《我是什么》
用对动词,展现人物心理活动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 鱼捕食,就迎上去问……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 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 着……
二上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
用好动词,让作文灵动起来
内容丰富 细节生动 状物形象 心理展现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 头已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一个树坑挖好 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 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对比朗读,读出画面感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警戒起来:听 一听,看看前后,咕咕的叫着。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 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 它身边来。
第二招 让动词“动起来”
怎样把动词写的“动起来” 第一步:慢镜头 第二步:动词多样化 第三步:加修饰词
第一步:慢镜头——把一个动作分成几步来写
蹲下,把杠 铃扛在肩上
双腿用力蹬 全身站起
肩部前倾, 大腿保持平衡
膝盖用力 身体挺立站直
对比朗读,读出节奏感
他们一下子蹦到了荷叶上。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