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时间对生大黄中五种游离蒽醌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刘晓军
(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河南摇 开封摇 475000)
揖 摘要铱 摇 目的:观察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 96 只 SD 雄性健康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煎煮实
验四组包括 A 组( 生理盐水煎煮) 、B 组(5 min 生大黄煎煮) 、C 组(10 min 生大黄煎煮) 、D 组(30 min 生大黄煎煮) 和炮制实验四组包括 E 组
摇摇摇
中国民康医学
摇摇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摇摇摇
Feb,2018
Vol. 30摇 Semimonthly摇 No. 3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西药联合膏滋治疗的观 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给予 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 其他文献报道一致[7,8] ,由此可见,膏滋治疗脾肾阳
86
重,经胃大弯剪开胃体,将胃内容物吸去并擦干,称
净重。 胃内残留物重量为胃全重与胃净重之差。 灌
胃后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 = (胃全重-胃净重) / 灌胃
液体重量伊100. 0% 。 取小肠,测量幽门至盲肠的长
度、幽门至小肠炭末远端的长度,计算灌胃后小肠推
进率。 炮制实验四组包括 E 组 ( 生理盐水)、 F 组
摇 摇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 特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归大肠、心、脾经。 现代药 理学表明,大黄具有退黄利湿、凉血解毒、清热泻火 之功效,在湿热黄疸、实热便秘、积滞腹痛、热毒疮疡 等病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 但大黄的沉降 药性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因素包括药物炮制 方法、煎煮时间等[2] 。 沉降药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 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需在用药前坚持正确配 伍,进行辨证施治。 本研究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和煎 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1摇 资料与方法 1. 1摇 实验材料摇 实验动物为 96 只 SPF 级的 SD 雄 性健康大鼠,体重 180 ~ 224 g,平均(205. 5 依8. 2) g, 均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证 号:SCXK( 京)2009 -0004。 实验药品包括生大黄片 (安徽健长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酚红( 南京化学 试剂股份有限公司)、0. 5% 戊巴比妥钠( 上海新亚 药业有 限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31021724 ) 。 仪 器 包 括 DL-5-B 型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上海金鹏分析仪器 有限公司) 、HHS-11-2 恒温水浴锅( 天津津立仪器 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96 只大鼠分成煎煮实验四组和炮制实验四组,每组均 为 12 只。 96 例大鼠均适应性饲养 7 d,实验前禁食 12 h。 1. 2摇 方法摇 煎煮实验四组包括 A 组( 生理盐水)、B 组( 生大黄煎煮 5 min) 、C 组( 生大黄煎煮 10 min) 、 D 组( 生大黄煎煮 30 min) 。 各组药液按大鼠体重灌 胃 0. 1 ml / 10 g。 由专人负责灌胃,持续 7 d。 最后 1 次灌胃 1 h 后,以 0. 2% 酚红溶液 0. 2 ml 灌胃,等待 30 min,断 头 处 死 大 鼠。 取 胃 后, 以 滤 纸 擦 干 称 全
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阻碍

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阻碍韩刚金光灿叶小舟毕瑞董玥【摘要】目的研究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大黄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阻碍,揭露甘草在中药方剂配伍中能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的缘故。
方式按传统水煎法制备大黄甘草汤,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结果大黄与甘草在水煎进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可增加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降低大黄中结合蒽醌的提取率。
结论大黄与甘草在煎煮进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与产生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生成沉淀,降低了结合蒽醌的含量,甘草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
【关键词】大黄蒽醌甘草甘草酸分光光度法大黄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大黄和甘草两味中药组成。
用于医治实热积滞,食入即吐,大便秘结,胃热上中所致的呕吐。
大黄的要紧成份为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统称为蒽醌类化合物,以结合型与游离型两种形式存在[1]。
大黄中产生泻下作用的要紧成份为结合型蒽醌。
甘草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药物配伍中起重要作用。
甘草中要紧成份甘草酸能抑制动物离体肠管活动,可减轻大黄泻下作用引发的猛烈腹痛[2]。
最近有报导甘草中的甘草酸与小檗碱生成沉淀,使小檗碱在体内产生缓释作用[3]。
本文采纳分光光度法研究大黄甘草汤在煎煮进程中,甘草酸与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彼此作用,探讨大黄甘草汤中甘草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的缘故。
1 仪器与材料8453E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Angilen公司);AE-240电子天平(Mettler公司);低速离心机(KDC-1042科大创新公司);电热恒温水浴(上海医疗器器械五厂);中药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
1,8-二羟基蒽醌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0829-9908);甘草酸(西安富捷药业,甘草酸含量≥98%);大黄、甘草饮片购自唐山市药材站,以上药材经我系生药教研室鉴定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和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sis Fisch.。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分别展开煎煮实验和炮制实验,分析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对小鼠胃内容物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结果:在煎煮时间方面,5min生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方面存在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
煎煮时间越长,在小肠推进作用方面越不明显,同时胃排空速率会明显下降;在炮制方法方面,醋大黄组与酒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c推进率方面明显更好(P<0.05)。
结论:中医临床用药需要对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有充分全面的分析考虑,辨证治疗。
【关键词】炮制;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3-03-188-02大黄属于中医临床常用要,味苦、芳香。
采集自蓼科植物大黄根茎,大量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大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利湿退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1]。
中医临床认为,沉降药性一方面受到药物重量以及四气五味因素影响,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受到煎煮时间、炮制方法等方面因素影响[2]。
本文选择大黄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最低体重19g,最高体重23g,平均体重(21.2±0.6)g。
实验药品选择生大黄片。
实验仪器选择UV-800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1.2方法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其中煎煮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5min生大黄组、10min生大黄组、30min生大黄组;炮制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醋大黄组、酒大黄组。
1.2.1煎煮实验实验前,所有小鼠禁食4h,大黄使用剂量1.1ml/10g,持续灌注1周,最后一次灌注后1h,选择0.2ml0.2%酚红溶液灌胃,30min后将小白鼠处死,取胃剪开,冲洗胃内容物,冲洗后液体置于离心管,补至10ml,离心处理,25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在431nm波长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计算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
对中药大黄中蒽醌类物质煎煮条件的优化_张帆

结果表 明 大 黄 素 的 浓 度 在 20— ——200ug/ml 范 围 内 与 吸 收 度 呈 良 好线性关系
炮制影响中药大黄5种蒽醌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

1822018 年第 5 卷第 34 期2018 Vol.5 No.34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实验研究·炮制影响中药大黄5种蒽醌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马小芳,朱宝康(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500)【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炮制影响中药大黄5种蒽醌成分含量的检测。
方法 选择色谱柱填料,检测波长为254 nm 。
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
结果 平均收回率,大黄酸为94.8%,RSD 为0.73%;芦荟大黄素为94.6%,RSD 为1%;大黄酚为96.1%,RSD 为0.41%;大黄素为97.2%,RSD 为0.58%;大黄素甲醚为95.6%,RSD 为0.38%在经过炮制之后,与生品相比较,生大黄当中的五种蒽醌苷元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结论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便于操作,较为稳定,能够应用在大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当中。
【关键词】炮制;中药大黄;蒽醌成分;含量检测【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4.182.02大黄具有解毒凉血,通便清热,能够达到通经逐淤效果。
其含有的蒽醌类衍生物能够显著起到利尿,消炎,抗肿瘤以及抗菌等效果[1]。
蒽醌的测量方式主要包括重量法,比色法,极谱法以及薄层扫描法等,应用最多的就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炮制影响中药大黄5种蒽醌成分含量的检测,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药品、仪器和试剂此次研究所使用的紫外检测器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为惠普-1100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提供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芦荟大黄素。
其中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为含量测定规格,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纯度超过98%。
炮制品执行炮制,试剂主要为磷酸,硫酸,盐酸以及乙醚和氯仿等,色谱纯为甲醇,检测用水为纯水。
煎煮时间与大黄作用的联系

煎煮时间与大黄作用的联系大黄为常用中药,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大黄的药用成分比较复杂,,最主要成分是葱醌衍生物,同时还有一部分鞣质。
在入汤剂时,不同的煎煮时间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药理效果不同,临床作用也不同,例如不同的煎煮时间会产生泻下与止泻的双重作用。
下面就煎煮时间对大黄作用的影响做一简单说明。
1.结合蒽醌衍生物的作用及最佳煎煮时间1.1结合蒽醌衍生物的作用大黄中的蒽醌衍生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为游离羟基蒽醌,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形成蒽醌甙即结合性蒽醌。
结合蒽醌衍生物是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以双蒽酮苷作用最强。
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
尚含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双葡萄糖苷。
双蒽酮苷【2】在酶的作用下,在大肠内经过水解、还原、裂解等一系列的反应,转化成为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所以中医多用大黄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例如大承气汤中大黄主要起通腑泻下、攻积导滞的作用。
曾元儿,陈丰连【3】等专门对“大承气汤” 的传统煎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煎煮液中的游离和结合蒽醌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了大承气汤传统煎法“先煎枳、朴 ,后下大黄 ,纳芒硝 ,溶化服”的科学性,就在于有效地提高了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存量,为其药效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大黄在此方中宜后下,故有“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纳大黄”之说。
1.2结合蒽醌衍生物的最佳煎煮时间孙玉琦;肖小河【1】等通过对不同煎煮时间与大黄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证实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大黄游离蒽醌含量不断升高,大黄结合蒽醌含量在煎煮15min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变小,大黄总蒽醌含量持续增加, 在15min处接近最大值后增速趋缓。
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小承气汤中结合型蒽醌含量的影响

teMio ugt eD cci f ieet eot gt ew r e r ie yH L .Wa r X r g 1 4 6 m ×20 m, 1 h nr ra v eot no f rn dcc n m e dt ndb P C P i o d i i e e m t s Bi eC 8( . m e d 5 m 5 m)  ̄ C l a p l d T em bl pae a amxdl udwt M O 一 . % H P 4 8 :5 T e o t w s1 lmn h e o mnw sapi . h oi hs s i q i i e H 0 1 u e e w e i h 3O (5 1 ). h wr e a m/ i.T ed. l f a
2 0 0 、 黄 酸 ( 号 :7 7—20 2 6 、 黄 素 0 5 2) 大 批 05 0 0 ) 大
醌 分解 或破 坏 , 而 削 弱其 泻 下 作 用 … 。本 实 验 主 从 要研 究 大黄 不 同煎煮 时 间对小 承气 汤 中结合 型蒽 醌 含量 的影 响 , 探索 大 黄 的最 佳 煎煮 时 间 , 中医经 典 为 方 剂小 承气 汤 临床合 理应 用提 供依 据 。
tc in w v ln t a 5 m ra t r q io n e c l mn tmp r t r a e p a 5 ℃ .Re u t : e c n e t f o i e n e t a e e gh w s2 4 n f n h a u n n a d t ou o o h e e au e w ss t t u 2 s l T o t n mbn d a - sh oc t r q i o e i e Mi o u g t e De o t n a e h g e t e esw e er u a b’ e o t g t s 0 mi u e C n l so h a u n n n t n rP r ai c c o tt i h s v l h n t h b r Sd c ci mewa n ts. o cu in:T e h v i h l h n i 3 h b s e o t g t ft e r u a b i h n rP r ai e De o t n i 0 miu e . e td c ci i o h b n t e Mi o u g t c c i s3 n ts n me h r v o
不同方法炮制大黄中总蒽醌含量比较论文

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中总蒽醌含量比较【摘要】中药经不同辅料、不同方法炮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
本文运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中蒽醌的含量[1-2]。
实验表明,经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变化有差异:酒炙大黄结合性葸醌有所减少,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葸醌总量几乎没有影响;炒大黄:葸醌减少约50%,结合性葸醌转化成为游离蒽醌增多;醋炙大黄:总蒽醌、结合型葸醌含量较生品明显下降,游离型蒽醌含量有所增加;炭炒大黄炭:结合葸醌含量极少,大黄酸含量增加,以上内容为揭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大黄;炮制品;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液相色谱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还含有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成分[1],常用于便秘及各种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各种菌痢肠炎;各种出血性疾病及胃溃疡、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治疗。
本文以购得的生大黄药材为原料,按照《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0]相关项目下的酒炙、醋炙、蒸制、炒炭等不同炮制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大黄以及制备的大黄饮片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大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1研究思路及内容1.1大黄炮制购买市售生大黄,采用酒炙、醋炙、蒸制、炒炭等炮制方法制备不同的大黄炮制品种,用粉碎机将生大黄饮片及各种炮制品制成粉末,并过四号筛备用。
1.2不同炮制品中游离蒽醌、结合型蒽醌的测定购买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游离型蒽醌)、番泻苷a(结合型蒽醌)的对照品,制备各对照品贮备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大黄 ; 离 蒽醌 ; 效液 相 色谱 法 生 游 高 中图 分 类 号 : 2 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 55 0 ( 0 8 0 — 6 00 R 8 A 10 —5 9 20 )507 3
Ho g. Er ig Z e in i est , Ch n s e n Ha gz o ( 1 0 3) n ( nn h ja g Unv r i o y ieeM diie, n h u 3 0 5 c ’
Abta ti jcie Tod tr n h eainb t e h o a c u to h iefe nh a un n ( lee dn, en, sr c : Obe t ] eemiet er lt ewen tet tl o n ft ef rea t r q io e A o mo i Rh i Emo ~ v o v d
大黄 ( h u of n l B i) R e m fc ae al 为蓼科 植 物掌 叶大 i 1 黄 ( h u amau ) 药用 大黄 ( e m of ia R e m p l t md 、 Rh u f c — in l B i) e al 及唐 占 特大 黄 ( h u a g t un Ma i 1 R e m tn u i r. xm. c e a1的 根 茎 。生 大 黄 具 有 泻 下 攻 积 作 用 而 主要 xB l ) 用 于便 秘 , 除此 之 外 , 因其 清热 解 毒 、 还 活血 止 血 等
2 m i u e f e h o u i n b i d wa ee mi e . Re u t Du i g t e 2 n t sa t rt e s l to s b i d t e t t lc u t n t s a tr t e s l t o l s d tr n d I s l o e s rn h 2 mi u e fe h o u i n wa o l , h o a o n e
用 高效 液 相 色谱 法 , 甲 醇 一0 1 磷 酸 ( 5: 5 为流 动相 , 测 波 长 : 5 n 流 速 : . mlmi , 温 : 温 , 测 生 大 黄 煮 沸之 以 . 8 l) 检 2 4 m; 10 / n 柱 室 检
后 每 2分钟 时 所取 水 煎 液 样 品 中五 种 游 离蒽 醌 的 含 量 . 结 果 ] 煮沸 后 2 mi , 种 游 离 蒽醌 的 总 含 量 呈 上 升 趋 势 ; 后 , [ 在 0 n内 五 之 呈
rt : . / n,ou m e e au e Y02 tm p r tr. ec u to h iefe nh a un n nt ed c cintk ni v r ae 1 0 mlmi c ln tmp rt r :0 1 e ea ue Th o n ft ef rea t rq io ei h e o t a e ne e y 1 v o
I l e c f De o to m e O e nfu n e o c ci n Ti R Th To a u f The Tot Fr e Ant r quno n d x e ioma Rhe Ii Yon a t lCo nto al e h a i ne i Ra i t Rh z i u gt o,Zh ng a
i Ch y o h n lP y co )i dxe io e n h eo to i . M eh d『 n, r s p a o , h sin nRa i t Rhz maRh i dt ed c cintme f to s dwi t ec r mao rp ~ h
to naacn igtn e c ,f r ad , o nadsedn ed n y [ o cuin T ebg et u e ftettl o n o ko sedn dn yat w rsi t ko ecn igtn e c. C nls ] h igs n mbro h oa cu t e e to o
沥 江 中 医 药大 学 学 报 2 0 0 8年 9只 第 3 2卷 第 5期
煎 煮 时 间对 生 大 黄 中五种 游 离 蒽 醌 的影 响
刘 永 涛 张 红 葛 尔 宁
浙 江 中医 药大 学
杭州
3 0 5 103
摘 要 : 目的 ] 究五 种 游 离 蒽 醌 ( 荟 大 黄 素 、 [ 研 芦 大黄 酸 、 黄 素 、 黄 酚 、 黄 素 甲 醚 等 ) 总 含 量 与 煎 煮 时 间的 关 系。 [ 法] 大 大 大 的 方 采
wasob a n d 2 m i fe he s uto w a oi d. t i e 0 n a t r t ol in s b l e Ke r : y wo ds Rad x e i tRhio a Rhe ; e nt a i ne; PIC zm i Fr eA hr quno H
i o iins a o lw s: o l c c nd to s f lo m bie pha e:m eha l0 s t no 一 .1 ph p ni a i o uto = os ho c cd s l in 8 :l de e ton 5 5, t c i wa e gt 2 4nm ,fow ve l n h: 5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