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0课 鸦片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2课鸦片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一、课前部分【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对比较模糊,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本教材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
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封建统治、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关系等,从而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2.掌握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战争的原因、爆发、经过以及结果,能准确描述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方面,分析这些影响对中国近代史的作用。
3.针对鸦片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如林则徐、道光皇帝等,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撰写一篇人物评价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4.选择一道关于鸦片战争的课堂练习题,对其进行详细解答,要求步骤清晰、逻辑严谨。
5.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6.推荐阅读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体现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与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经过及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分析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实力对比,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阐述,制作一份对比图表,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准确。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外关系,认识到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5.培养学生树立正义、公平、诚信的价值观,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汲取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点逐渐从表面现象转向深层原因及影响。学生对清朝封建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等背景知识已有初步掌握,但对于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影响及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可能存在理解不够深入、观点偏颇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材分析】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3)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精品

2190619
(+)997704
1795-1799 5373015
579972
(+)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材料2: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2615263
年份
英国输华
正当贸 鸦片贸
易
易
总值
中国输 英
总值
中对英贸易
出(+)入(-)超 情况
1837.71838.6
35445
40200
20331 12576 4000 7889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 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 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 可以充饷之银。”
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闭关锁国
一、鸦片战争
探究问题 2
1、背景: 英国为什么要向
(1)鸦片战争前中夕国的输国入内鸦外片形?势 (2)中国的禁烟清运政动府为什么要
开展禁烟运动?
材料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度
英国输华 总值
中国输英 总值
中对英贸易
出(+)入(-) 超情况
1765-1769 1192915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
请依据图片和材料说一说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那些危害?
英国 扭转贸易逆差
打开中国市场
对华倾销鸦片
入
正 当
出
超
贸 易
超
中国
白银外流 财政危机
林
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上课教学课件 (共36页)

军事 外交
综合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
中国出超(顺差)英国入超(逆差)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年
英国输华总值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中国输英总值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箱
35445
40200
40000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35000 25000 20000 15000
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1842 鸦 )
片 1840年6月,英军侵入 战 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 争开始 争 的 过 1841年初,战争扩大 程
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 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 府屈服求和
D
C
问题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 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 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 人的英军?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蓄谋已久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 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 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英
国
中
国
英国是资本 主义机器大 工业
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 C.平等往来 B.自由通商 D.出卖利权
2.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其主要原因在于 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A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B
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历 史必修 一第10 课鸦片 战争课 件(共 16张PPT)(共 16张PPT)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1.中英贸易战——背后的故事
鸦片战争其实也是一场白银战争,甚至鸦片战争也被称为 通商战争
——徐瑾《白银帝国》
探究: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是非正义 的侵略战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历 史必修 一第10 课鸦片 战争课 件(共 16张PPT)(共 16张PPT)
二、17、18世纪,东西对比——高下立判
探究:联系初中及必修一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
西 比较17、18世纪的东西方社会情况?
东
方 政治上: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发展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历 史必修 一第10 课鸦片 战争课 件(共 16张PPT)(共 16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历 史必修 一第10 课鸦片 战争课 件(共 16张PPT)(共 16张PPT)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
—从东西方比较视角看 两次鸦片战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历 史必修 一第10 课鸦片 战争课 件(共 16张PPT)(共 16张PPT)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历 史必修 一第10 课鸦片 战争课 件(共 16张PPT)(共 16张PPT)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1.中英贸易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课件 共38张

中英正当贸易
中国
呢绒、布匹 (销量低 ) 茶叶、生丝、瓷器 (很畅销)
英国
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在中英贸 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出口大于入口 )
想想 一 英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鸦片的危害 :
1、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4、毒害民众身心,削弱军队战斗力。
1997 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 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 60多万平方公 岭以 南、黑龙 里 江以北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 约40 万平方公 东,包括库页岛 里 在内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 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1)自然经济为主,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2)外国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
(3)鸦片大量输入,使大量白银外流,
1个天津
其他条 协定关税 款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 承认〈天津条约〉有 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 效;准许华工出国。 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香港问题
3、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强 租新界,租期99年
2、1860《北京条约》英割占九龙司 地方一区
1、1842《南京条约》英割占香港 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思考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实施课堂问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程度。
2.视频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中英贸易失衡、鸦片问题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描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南京之战等,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后果:讲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条线索: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 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C、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D、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问题探究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问题: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中国什么样的变化?
向西方学习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化的表现
政治 经济 思想
领土主权丧失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向西方学习
开始沦 为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 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材料3: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英国输华
年份
1837.71838.6
正当贸易 220万
鸦片贸 易
340万
总值
560 万
中国 输英 总值
310万
中对英贸易
出(+)入(-)超 情况
(-)250万
虎门销烟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阅读材料
(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 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 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 过的。”
虎门销烟
材料1: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3)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材料1: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单位:千万元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材料2:正当的贸易状况,显然是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和掠 夺中国的要求。因此,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找到了 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把它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打开 中国大门的“敲门砖”。
2)路线
第一阶段
广东——厦门——浙江 定海——天津白河口— —和谈(道光、琦善)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广东——东南沿海
英军入 侵路线 及时间
1840 1841-1842
意鸦 图片
战 争 形 势 示
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官兵
人物 陈连升
官职 副将
牺牲时间 1841.1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2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
便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 出口货物的关税,由 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 双方商定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 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中国近代史
(1)根本原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拓 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重要原因
清政府腐朽落后。
鸦片战争
18世纪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 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军备废弛—落后 船坚炮利—强大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3)直接原因
问题: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中国哪方面权利的丧失, 具体表现是什么?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部分知识分子感到 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也开始探讨西学。例 如林则徐被罢免后,把有关的西方资料交给 “今文学派”的杰出学者魏源,魏源遂根据这 些资料,在1844年编撰了著名的《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葛云飞
总兵
1841.10
郑国鸿
总兵
1841.10
王锡朋
总兵
1841.10
裕谦
钦差大臣、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41.10 江总督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6
海龄(满族) 副都统
1842.7
牺牲地点 广州沙角大角 广州虎门 浙江定海 浙江定海 浙江定海 浙江镇海
上海吴淞 江苏镇江
材料一:“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
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
香港一岛给予。”
割地
材料二:“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
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
商无碍。”
五口通商
材料三:“(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
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协定关税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政治:主权沦丧 经济:自然经济遭受冲击 思想:向西方学习
◆材料一:清朝政府官员董宗远上奏道
光,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 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 边境自此多事矣”
问题:材料一所反映的是中国哪方面权利的丧失, 具体表现是什么?
领土主权丧失
◆材料二: 1846年,包世臣在《安吴四种》 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 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松江)太(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 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 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2、战争概况
(1)时间:1840年——1842年 (2)侵略者:英国 (3)侵略路线: 1840,广东—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 1841,侵略香港岛和东南沿海城市 (4)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租赁土地、房屋 和永久居住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 供了借口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问题探究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 些影响?
3、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国家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社会特征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
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个任务: 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