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妙招

合集下载

如何应对孩子的吵闹

如何应对孩子的吵闹

如何应对孩子的吵闹
相信大家都在公共场合遇到过孩子大吵大闹的情况,让一些作为家长的陷入尴尬,有些家长常使用的制止手段就是打骂,有时候管用,有时候返到起催化剂的作用了,愈加哭闹了,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呢?下面哈尼小城亲子教育第一品牌小编指出几招妙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不要强行制止或满足孩子
孩子在公共场大吵大闹,家长为了避免尴尬、丢面子,经常的第一反应就是训斥孩子,强硬的口吻告诫不准吵不准闹,或者是实在没办法跟孩子妥协,满足孩子的要求。

很显然,第一种方式常常无济于事,家长越训斥,孩子越吵闹;而第二种方式可能当时有效,但容易被孩子要挟,逼家长就范,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哈尼小城建议,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家长可以先通过表情、肢体语言透露“你现在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不是很接受”,如这样没用,可以与孩子讲道理,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商谈。

二、合理的情况下接纳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身体感受和大人敏感度是有差异的,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而对其进行否定。

因此,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家长应该在合理的情况下接纳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就会感觉被理解和接纳,进而逐渐学会以被认同的方式来沟通。

三、实现孩子愿望的小技巧
对于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无法实现和满足的时候,尤其对年幼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用幻想、夸张的方式帮助实现。

总而言之,家长一定要冷静、理智,耐心平和地帮孩子第一时间面对情绪,合理解决,切勿以打骂来处理。

哈尼小城以幸福家庭成长体系为教育核心,打造基于庞大会员群体以及完善的会员体系下的全国第一家亲子俱乐部,涵盖亲子游乐,少儿英语等各种亲子教学体系。

石效平:五妙招叫停宝宝哭声

石效平:五妙招叫停宝宝哭声

石效平:五妙招叫停宝宝哭声
宝宝身体很好,可为什么就爱哭闹呢?中日友好医院、四惠中医医院儿科主任石效平表示,这是由于宝宝刚从妈妈身体里面出来,无法适应新环境造成的,只要帮宝宝模拟妈妈肚子里的环境,就能有效解决了。

妙招一:襁褓法
宝宝孕育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习惯被包裹的感觉,所以一旦被包裹起来,就会有安全感。

把孩子用干净、柔软的布包裹起来,但手脚要包裹得比较松,避免束缚孩子的活动。

妙招二:侧卧法
让孩子脸朝外,侧卧于父母怀中,或抱在腹部,而不是像平时那样把孩子抱在胸部。

抱孩子时,很多人习惯把孩子的脸朝着胸口。

殊不知,人体呼出的废气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多,同时含有少量对身体有害的甲烷,这对宝宝很不好。

而且,宝宝闻到妈妈的奶水味道,也不利于安静下来。

妙招三:嘘声法
在宝宝耳边吹嘘声,宝宝哭得多大声,嘘声就相应增大。

嘘声其实没有实质含义,只是一种交流。

在母体中,宝宝一直倾听妈妈心跳声,肠胃蠕动声,血液流动声,听到这种习惯性声音,宝宝就容易安静下来。

妙招四:摇晃法
轻轻摇晃宝宝身体,尽量不要动孩子头部。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走路、睡觉、翻身都会给宝宝带来摇晃,因为妈妈很小心,再加上羊水有减震作用,所以摇晃很轻微。

注意摇晃强度不能过大,以免脑损伤。

轻轻摇晃能帮助宝宝放松下来,同时又有催眠的作用。

妙招五:吮吸法
给宝宝吮吸奶嘴或不阻止宝宝吃手。

其实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吸手指了,这是种先天行为能力,也叫“觅食反应”,当满足这种需求时,宝宝则会变得很乖。

大班幼儿安静的小妙招

大班幼儿安静的小妙招

大班幼儿安静的小妙招
在大班幼儿教育中,保持孩子们的安静和专注是一项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对幼儿产生积极效果的小妙招:
1.音乐与节奏:利用柔和的音乐或轻柔的节奏,帮助孩子们调整情绪,使他们更容易安静下来。

2.故事时间:讲故事是一个吸引注意力的好方法。

选择富有情节的故事,并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让他们专注于故事的发展。

3.视觉引导:利用视觉引导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

例如,使用一个大型沙漏或者安静的图表来告诉孩子们某个活动的持续时间。

4.安静的游戏:提供一些安静的游戏,比如拼图、图画、或者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享受一些安静的时光。

5.静坐冥想:适应幼儿的程度,进行简单的冥想活动。

通过引导他们关注呼吸或者想象一个宁静的场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安静程度。

6.温馨环境:创造一个温馨而安静的教室环境。

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座位和淡雅的装饰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容易进入安静状态。

7.清晰的指导: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给孩子们提供指导。

清晰的规定和指导有助于孩子们理解何时需要安静,何时可以大声说话。

8.角色扮演: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安静的情境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9.定期的休息时间:定期给予孩子们一些短暂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放松身体,调整注意力。

10.表扬鼓励:当孩子们在安静时表现好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通过持续的观察和尝试,可以找到最适合你班级的安静小妙招。

让学生保持安静的妙招

让学生保持安静的妙招

1.玩一个安静游戏,老师先停顿几秒钟,让学生停止讲话或大声敲讲台,引起注意,然后开始玩安静游戏,请安静2分钟。

你可以打开一个计时器,告诉孩子,你需要他们保持2分钟不说话。

如果没有坚持到2分钟,则再次重复2分钟,直到他们停止说话和吵闹。

如果学生不配合,老师可以引入奖励机制,奖励保持时间最长的小组或某个学生。

2、唱歌或放一段音乐或者做个小游戏。

如果学生吵闹不停,可以放一段他们喜欢的音乐或与讲课内容有关的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如果老师唱歌不错,也可以跟学生一起唱一首歌。

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曲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一般不要超过60秒,一节课不超过一次。

可以把这首歌固定下来以后,听到这首歌就代表不能再讲话了。

3.课上浪费的时间,用休息时间来补。

告诉学生课堂上维持纪律,浪费的时间将用课后休息的时间来补。

当教室里开始叽叽喳喳时,老师停止讲课,看着墙上的钟过手表来计时,看他们花了多少时间才安静下来。

如果两分钟之后客场才恢复安静,那他们必须推迟两分钟才能走出教室活动。

4、看看是谁没在听,老师举起一只手示意学生安静下来。

然后说,如果你在听就把手举起来,很快就会发现哪些人举了手,哪些没有,这样也能把那些在玩铅笔、橡皮擦等三心二意的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一旦发现少数几个没举手的漏网之鱼,老师可以点他们的名字,把他重新拉回课堂。

5、如果你在听,你就拍拍手走到学生中间,用平时讲课的语调说,如果你能听到,我就拍手2下周围的一些学生就会配合着拍手重复一遍,更多同学将会跟着拍手。

最后老师再次重复,这时老师改变拍手的次数,直到所有学生都跟着节奏拍手并安静下来。

这个方法一般能在一分钟之内让学生安静下来,并提高专注力。

6.倒数到0就安静。

例如你可以告诉学生说,当我数到0的时候,我希望课堂能立刻安静下来。

如果老师经常用这招听课的学生,会形成条件反射和默契。

只要老师伸出五个手指,学生们就从五开始大声倒数。

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加入倒数,并睁开眼睛乖小嘴巴注视老师。

小学生静心训练的方法

小学生静心训练的方法

小学生静心训练的方法小学生静心训练是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一种方法。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小学生易受外界干扰而无法专心学习或思考,因此静心训练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小学生静心训练的方法。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静心训练的基础。

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安静、整洁,没有干扰因素。

他们的学习区域应该有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以提高学习的舒适度和效果。

此外,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学习或做作业时在旁边开设娱乐设备,例如电视、手机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经常锻炼小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也是静心训练的重要环节。

心理调节的能力是指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放松自如的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或练习帮助孩子开发这种能力。

例如,可以教孩子通过深呼吸、闭上眼睛或数数来缓解紧张情绪。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克服挫折。

第三,培养小学生自制力也是静心训练的重要内容。

自制力是指控制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能力。

小学生常常容易受到诱惑和冲动的驱使,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

因此,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例如,可以通过玩盲人捉迷藏的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耐心和集中力。

又或者可以利用瑜伽和冥想的练习来帮助孩子学会调节心态和控制自己的思绪。

最后,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时间管理也是培养小学生静心的关键。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计划中明确规定学习的时间和目标,同时留出适当的休息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专注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静心训练是帮助他们培养专注力和自控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锻炼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自制力以及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管理,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专注学习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在实施这些方法时应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耐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班主任上课前如何使学生快速保持安静

班主任上课前如何使学生快速保持安静

班主任上课前如何使学生快速保持安静
班主任上课前想要使学生快速保持安静,确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从三个方面提出的建议:
提前三分钟提示学生入室即静
在上课前三分钟,班主任可以站在教室门口,用目光示意学生陆续进入教室,并暗示他们保持安静。

这种无声的交流方式既能够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即将上课,应该保持安静。

在教室内部设置“静”字标志或者轻声播放轻音乐,通过环境暗示来提醒学生保持安静。

这种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入室即静的习惯。

对于个别难以安静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在课前与他们进行简短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或困扰,并引导他们意识到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提前两分钟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在上课前两分钟,班主任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或者班级微信群等方式,提醒学生将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准备好,并摆放在桌面上。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因为找不到学习用品而分心。

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
— 1 —
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够让班主任对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提前一分钟进行课堂学习任务布置
在上课前一分钟,班主任可以简要地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课堂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 2 —。

让幼儿安静上课的方法

让幼儿安静上课的方法

让幼儿安静上课的方法
1. 确定规则:在入学时,建立简单明了的规则,告诉幼儿们需要做些什么。

例如,“上课时需要安静听讲,不闹不玩”,或者“听老师说话时需要举手提问”。

2. 利用界定区域:利用物理空间来辅助界定需要安静的区域。

例如,在上课时可以在前面放置一个特别的椅子,或者在桌子上或地板上标出需要安静的区域。

这样的话,孩子们就知道它们需要保持平静并尽可能保持安静。

3. 创造安静的氛围:创造一个安静的和平氛围,可以帮助孩子们保持安静。

例如,在上课时间可以关闭窗帘或门,以减少外界的噪声或干扰。

4. 关注孩子的需求:孩子在上课期间可能会需要一些休息时间,这些时间中可以让孩子们稍微放松一下。

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孩子喝一点水,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来帮助孩子们保持专注和活跃。

5. 赞扬孩子:当孩子们按照规则行事时,要在全班派发一些赞扬的话语或小奖励,这样会有助于孩子们感到受到重视并且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怎么让浮躁的孩子静心下来

怎么让浮躁的孩子静心下来

怎么让浮躁的孩子静心下来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不良,有浮躁的心理表现,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有所注意,引起孩子浮躁的心态的原因比较多,和生理方面的原因有关,也和平时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有关,作为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有所耐心,不要让孩子养成攀比的习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克服浮躁心理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

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

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

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

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妙招
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坐下的时候,喜欢在椅子上不停地左右摆动身体。

或者跪在椅子上。

要么干脆站起来又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

这种孩子往往情绪特别容易达到兴奋状态,经常会打扰到别人,注意力不集中,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干扰,做什么事r隋都很鲁莽、冲动,根本就不考虑后果,经常莫名其妙地乱跑乱跳,高声嚷嚷、尖叫。

当上学后。

这些孩子往往表现出很难专心听讲,成绩比较差。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蒙特梭利博士曾说:“注意力集中,是儿童今后一切发展的基础。

”只有先让宝宝静下来,才能慢慢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对好动的孩子绞尽脑汁,最后却束手无策,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宝宝却仍旧精力旺盛地跑来跑去。

那么,怎么才能让宝宝“静”下来呢?下面告诉您几个小妙招:
1、儿童房酌色彩不要太艳丽夸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在很多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在装修时,父母们都喜欢把宝宝的房间布置得色彩丰富,动感十足。

而儿童对生活中的颜色都很敏感,往往会被一些色彩鲜艳、丰富的东西所吸引,而长时间停留在过于鲜艳的空间环境里,会让孩子产生烦躁心理,难于安静。

对于婴儿而言,选择一些稍艳丽的色彩,可以促进他们的视觉发育;而对于儿童来说。

他们对周围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敏感度,最好选择一些清新、淡雅的颜色。

2、电视、光盘以及电脑的合理运用
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潜移默化。

现如今,很多孩子早早就学会了使用电视遥控器,自己会用DVD播放光盘,更有甚者。

小小年纪就迷恋上了游戏。

网上曾披露:一个3岁半的孩子竟然迷上了CS(一款成人游戏,场面暴力血腥)……正是这些不良刺激,使儿童沉迷于电子世界中,其性格也容易变得急躁不安,而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上。

因此。

要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家长更是要做好榜样,少看电视,不让孩子接触暴力动画,并选择适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光盘供孩子学习、观看。

尤其要注意选择围绕在孩子周围的音乐,少听摇滚,多放些柔美的轻音乐或古典音乐。

3、不要对孩子过分干预
不少家长总喜欢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干预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家长会在一旁说:“别这样弄,会弄坏了!”孩子在玩沙子,家长忙不迭地叮嘱:“别弄脏衣服!”家长总按照自己的意愿指挥孩子。

时时打断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在精神上焦躁不安。

也就不能坐下来专心地做事情。

在宝宝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家长可以提前把注意事项讲清楚。

然后让宝宝尽情地去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专注的好习惯。

4、不要频繁地给孩子买玩具
一个接一个地给孩子买玩具。

会使孩子眼花缭乱,不能在一个玩具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毫不珍惜地乱扔乱丢玩具,这也是孩子没长性的原因。

建议您从现在起,不要再给孩子添置多余的玩具。

而把那些旧玩具再拿出来翻修翻修,指导孩子好好地玩一种玩具。

5、给孩子机会发散能量
好动的孩子大多精力旺盛,因此,一旦有一件孩子喜欢的事,一定要让他充分地去做,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尽情玩耍,使孩子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散。

6、用游戏让宝宝安静
在教育中,让孩子从玩耍状态转换到安静的状态,靠强迫是很难做到的,而对于比较好动的孩子更是不可能做到的。

家长们可以尝试着用游戏来让宝宝慢慢安静下来。

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小游戏:
“静悄悄”游璐告诉孩子游戏的规则,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出声音,如果讲话,就是输了,要受到惩罚。

“我是木头人”游戏:爸爸妈妈一起参加。

游戏开始后。

谁都不可以动,坚持时间长的就是胜利者,给予小小奖励。

难度再大一点的,可以爸爸妈妈和宝宝每人头上顶一本书。

谁的掉下来谁就输了,然后给一个小小的惩罚。

做这些游戏的时候,可以配合着播放几首舒缓的音乐,慢慢地。

孩子的情绪就会在游戏中稳定下来。

聆听世界:公园里,宝宝已经跑得满头大汗了,可还是不肯安静下来。

你可以试着陪孩子玩聆听世界的游戏。

妈妈跟宝宝手拉手,闭上眼睛,看谁听到的声音多。

妈妈来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宝宝有没有听到小鸟的叫声呢?”、“现在有风吹过,树叶在响”……
动手的益智游戏:利用孩子爱玩的特点,给孩子买一些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玩具,比如积木、橡皮泥或拼图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延长这些有趣而又需要耐心、毅力的活动的时间。

静定训练中的冥想游戏:这个游戏难度比较大,如果孩子能够配合,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经常锻炼,可以有效地解决孩子好动、浮躁的毛病。

让宝宝闭上眼睛,在妈妈的指导语中去想象:蓝天、白云、大地、小鸟……
刚开始。

孩子可能不习惯这些小游戏,甚至不配合,或者即使配合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没有关系,如果当天坚持不下去也不要勉强,否则孩子会产生反感心理,更难继续。

家长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玩这些游戏,形成习惯,使孩子知道,这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同时,当宝宝有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奖励。

慢慢地,宝宝就会安静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