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⒄。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⒇。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
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⒁独不见:《独不见》是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
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
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
妖氛:指敌人。
其一: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1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1、白马句:言征人戍守于边塞,白马,“骑白马的征人”的借代。
黄金塞,地名。
处所不详。
从下句推断,应指沙漠中的边塞。
2、云砂句:谓闺中人因思念丈夫,常常梦见丈夫所在的沙漠边地。
云砂,广阔如云的沙漠。
砂同沙。
此句的语序是“梦思绕云砂”,源于“云砂绕于梦思”。
3、那堪二句:谓在易动愁思的清秋时节,远忆征人,愁上加愁。
那堪,不堪;难以承受。
愁苦节,指秋天。
《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4、萧飒句:谓秋风吹拂树木,发出萧瑟之声,格外凄凉。
萧飒,即萧瑟。
沙棠,树木名。
5、无时句:言时时思念而就是不得见。
取义乐府古题“独不见”—思而不得见也。
句解: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这两句是说,闺妇思念戍守边塞的丈夫,寒冷的秋夜通宵不眠,窗户上落满了萤火虫,似在嘲弄这孤寒之人;天边的月亮,似乎也在有意迟迟不落,夜真长啊!似在写景,实为写情,景为情使,把思妇不眠的苦情,烘托而出。
“迟”字用得妙,月并未迟落,是思妇之思情难耐,心中有事,倍觉夜长故也。
译文: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李益《塞下曲》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益《塞下曲》 (带拼音、注释、译文)
《塞sài
下xià
曲
qǔ
》
作
zuò
者
zhě
:
李
lǐ
益
yì
伏
fú
波
bō
惟
wéi
愿
yuàn
裹
guǒ
尸
shī
还
hái
,
定
dìng
远
yuǎn
何
hé
须
xū
生
shēng
入
rù
关
guān。
莫
mò
遣
qiǎn
只
zhī
轮
lún
归
guī
海
hǎi
窟
kū
,
仍réng
留liú
一yī
箭jiàn
射shè
天tiān
山shān。
作者介绍:
李益(750年-830年),字君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
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注释:
伏波: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
这里是指马援。
定远:班超曾被封为定远候。
只轮:任何一个人。
译文:
为保卫国家,边塞将士应该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何必要活着回到家乡。
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卢纶《塞下曲》原文注音及翻译解释

塞sài 下xià曲qǔ
卢l ú纶l ún 〔唐t án ɡ代d ài
〕
林l ín 暗àn 草c ǎo 惊j īn ɡ风f ēn ɡ,将ji ān ɡ军j ūn 夜y è引y ǐn 弓ɡōn ɡ。
平p ín ɡ明m ín ɡ寻x ún 白b ái 羽y ǔ,没m ò在z ài 石sh í棱l én ɡ中zh ōn ɡ。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766—779)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
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字词解释】
月黑:没有月光。
单(ch án )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参考翻译】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
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
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塞下曲》原文唐代: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译文及注释译文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
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塞下曲》鉴赏“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
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
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
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
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
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
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
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
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作品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词句注释: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
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8、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9、月黑:没有月光。
10、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11、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12、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13、野幕:野外帐篷。
敞:开。
琼筵:美宴。
14、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15、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16、出世:一作“百中”。
17、奔狐:一作“奔猨”。
18、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白话译文:【其一】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其二】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塞下曲四首唐代: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
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饮(yìn)马:给马喝水。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 (预设5分)
1、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
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那位将军,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就是西汉名将李广。
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
这节课,我们就可以从唐代诗人卢纶笔下的古诗《塞下曲》中,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
2、课前交流搜集的有关西汉名将李广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0分)
1、板书课题。
指名学生解题,简介作者及背景。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小组内互读。
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小队长检查词语。
(1).指读生字词,分析字词,理解词义。
读音重点:卢纶没棱
词义重点:草惊风夜引弓平明白羽等
(2)开火车读诗歌,达到熟读能够背诵的地步。
3、听老师范读,体会情感。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写了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
)
三、深入探讨,挖掘主题。
(10分)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自己总结一下诗意。
)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A、说说诗句的意思。
你认为每句诗中的关键词是谁?能起到什么作用?
B、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将军力气大、勇武的诗句,谈一谈理解。
四、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10分)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
下面,谁愿意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生讲故事,教师鼓励要声情并茂。
师: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好不好?
师生合作。
五、迁移运用,内化积累(5分)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
师: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引导发现,尝试创作。
(5分)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
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还有第3首“月黑雁飞高”十分有名。
另外,像著名的
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
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们积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办一张精美的手抄报,然后一起来展览!七、课堂小结。
《塞下曲》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射箭的场面,赞美了戍边名将的勇武。
八、板书设计。
《塞下曲》
唐代诗人卢纶
汉代飞将军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