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规划探索.kdh

合集下载

简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简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Βιβλιοθήκη 京杭 大运河杭州殴的历史演变
外, 这一时期的杭州运河水文化 的一大特点就是各 式各样的桥梁建筑 , 这些都是我 国水文化 的宝贵遗 产 。时 至今 日, 部 分 的桥 梁 建 筑 都在 历 史 的岁 月 大 中消失不 见 , 别 桥 梁甚 至 是 在 近几 十年 间被 拆 除 个
或 改建 , 而仅 存 的少量 桥梁 的保存 现状 也不 容乐 观 。 元 代 是 中 国运 河 发 展 史 上 的一 次 重 要 变 革 时 期, 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规模在这一历史 区间 内基 本 定 型 。元朝 开 济 州河 、 通 河 、 惠河 等 , 弯 取 会 通 去
与 西湖及 杭州 城 市 的关 系 , 一 步 推 动和 促 进 了杭 进
直, 至元三十年( 公元 1 3 从元大都抵达杭州的 2 年) 9
京杭 运河 全线 贯通 , 南北 运 河 的运输 航 程 也 缩 短 很
多, 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联系 日益紧密。明清时期 , 中 央政权均视京杭大运河为其 生命线 , 十分重视运河 的管理 , 对浙江漕运也加强了管理 , 并多次整治。但
京杭 大运 河 ( 杭州 段 ) 称 “ 州 运河 ” 始 自隋 或 杭 肇
朝的江南河 。隋大业六年 ( 公元 60 ) 隋炀帝重 1年 , 新拓宽、 疏浚江南河。江南河的拓宽 、 疏浚 、 顺直 、 开
通使得 杭州 成 为京 杭 大 运 河 的 终点 , 大提 高 了杭 大
州的地位 , 促进 了城市的发展 。唐朝大运河基本沿 袭隋朝运河走向, 只是在局部做 了疏浚、 整修 、 补缀 和扩充。最著名 的有两次 : 一次是唐景龙 四年宋臻 开沙河 ; 一次 是 咸 通 二 年崔 彦 开 沙 河 。通 过 这 两 另 项相辅相成的大工程 , 引西湖水入运河 , 沟通了运河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重要水运通道,连接了北京和杭州两个经济文化中心。

而其中的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是这条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发展潜力。

因此,构建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既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又能推动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首先,这一廊道将保留和修复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和工业设施,如运河码头、水闸、砖窑、纺织厂等。

这些建筑和设施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发展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保护和修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过去的工业文明,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其次,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等。

同时,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遗产,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将推动旅游业的繁荣。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一廊道将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欣赏到历史建筑的魅力,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了解到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他们还可以参与各种互动体验和文化活动,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和碰撞。

这将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推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总之,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发展潜力。

正确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将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支持和投入,积极推动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为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杭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

没有运河杭州最多只能称杭县,杭州之所以称为杭州就是运河。

杭州的历史可以说是和运河历史是一样长的,杭州的名字真正出现,真正有实质性意义的话,和运河差不多一样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运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长城,完全可以和长城媲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

杭州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正在消失。

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是作为杭州市“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十大工程”之一。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六字方针(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以五大工程(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为支撑,实现六大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运河两岸经济价值;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交通资源;致力水环境整治与水质改善,提升环境资源价值;打造沿线景观亮点,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开发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到2006年国庆节初见成效。

此外,还有配合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许多举措。

杭州市还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运河保护项目正好配合了“生活品质之城”计划。

为此必须保护好运河,更要发展好运河。

2006年9月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

2008年9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3条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投入16条仿古漕舫船,大推复古旅游,航道总长达60多公里,贯通杭州东、西、北3个方向的水域。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

王国平: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思考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古国无不起源于水域的富集之地,城市文明也无不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由于江、河、湖、海、溪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滨水地带往往成为人类最初的栖憩之地、现代城市商贸文化的密集之区。

杭州这座著名江南水城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与江、河、湖、海、溪紧密相关。

杭州的环境优势独在于“水”,杭州集江、河、湖、海、溪于一城,她面海而栖、濒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河而兴、由湖而名,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城市。

当我们回顾杭州城市历史的时候,必然会提及京杭大运河在杭州兴起、发展和繁荣中独特的重大贡献。

一、回眸历史:重新认识京杭运河的地位与功绩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

万里长城、金字塔、佛加大佛塔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而成为历史陈迹,唯独京杭大运河,却是至今还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浙、苏、鲁、冀、津、京六省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完全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两大工程。

在中华大地上,如果说古长城是阳刚的一撇,那么古运河就是阴柔的一捺,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汉字——“人”。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是大运河的起迄点,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

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

京杭大运河,是杭州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更是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维系城市兴衰的生命河。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

(一)大运河:杭州的生发之河。

杭州城市的形成,杭州经久不衰的声誉,就是因为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迄点,是大运河与钱塘江的交汇地。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作者:蔡蝶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5期摘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

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文化遗产的长廊,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等价值也不断扩张。

关键词: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文化遗产的长廊,这造就了一个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文化和旅游开发空间。

这些具有丰富历史人文和科学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是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

因此,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优秀的运河水文化遗产,成为一件亟待受到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工作。

一、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京杭大运河,如同万里长城一样,已成为刻画在祖国大地上象征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留给我们及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阶段,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使之继续为人类造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杭州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同样面临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开发的紧要问题。

那么,如何对杭州段运河在漫长历史时期遗留下的珍贵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呢?首先,要对杭州段运河所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性的综合考察,全方位地记录运河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情况、重要数据、现存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起一套成系统、体系化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

对该段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不同文化遗产的特性区分出若干类别,进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

其次,通过将杭州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系统化、整体性的工程中去,从而实现对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研究结题报告引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是开凿最早、跨越距离最长的人工运河,与万里长城、印度佛家大佛塔、埃及金字塔并称为世界宏伟的四大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成果和结晶。

随着现代化文明的推进,大运河原有的功能已经下降,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一种精神财富,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杭州是文明中外的旅游城市,是京杭大运河的起讫点。

随着近年杭州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京杭运河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西湖让其闻名中外后,杭州市政府又开始着手打造古运河这一品牌,让其成为杭州的另一个标志。

为此杭州已将运河整治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一”,并提出“延续历史文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标。

杭州市委、市政府于去年提出了“打造运河工程”的发展战略。

在京杭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显得犹为重要。

不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会对运河造成破坏。

我们的研究通过对目前运河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我们合理的见解和建议。

这一方面能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公众对京杭运河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研究目的通过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考察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探索在运河保护和开发中的不合理行为及其原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运河保护和开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以此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可作为政府相关作为的参考并得到其重视。

研究的意义对历史的意义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与汗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

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

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作者:蔡蝶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逐渐多样化,日趋多样化,其开发与利用价值也越来越高。

本文以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保护;开发;旅游产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一、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其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价值不断增加。

杭州为此实施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旨在强化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及旅游开发。

(一)文物保护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相结合自2002年起,连续实施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工程,对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三大历史街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之富义仓、通益公纱厂旧址、拱宸桥等进行保养、修缮和开发利用。

(二)修复人文生态按照“梦幻未来区”、“都市风情区”、“历史风貌区”、“城郊江畔区”和“塘栖古镇区”的旅游规划,完成运河沿岸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再现“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一廊二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为重点的沿岸系列景观。

(三)开发旅游项目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开辟了全长5.5公里的水上巴士观光游览专线,沿途停靠武林门、信义坊、拱宸桥三个码头,行程单次30分钟。

后又增辟夜游专线。

游客可观赏西湖文化广场、艮山十景、石栏长阵、石弄潮声、半道春红、富义仓、御码头、拱宸桥等。

2008年配置18艘漕舫船,开辟运河—余杭塘河—西溪、运河—钱塘江、运河—胜利河—上塘河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

对沿河岸公园开展绿化整治、游步道建设和景观带建设,为杭州市民休闲娱乐与健身锻炼提供了优质场所。

精心打造运河祈利酒店、运河雷迪森庄园等文化主题酒店并尝试探索运河民宿开发。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工业遗产的廊道建设旨在将分散的工业遗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带,以展示与工业相关的历史、技术、文化,同时提供文化旅游、教育和研究等多种功能。

廊道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推进。

首先,从保护的角度看,工业遗产的廊道建设必须注重保护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需要对遗产进行科学的选择、评估和整理工作,确保对历史和文化元素的真实再现。

对于被破坏严重的遗产,可以通过翻新修复等手段还原其原貌,但也需要保持适度的历史痕迹,以展示历史的过程和沧桑感。

其次,廊道的规划需要考虑工业遗产之间的联系和连贯性。

可以通过修建或修复涉及到的运河段、码头、船坞等,还原当年的交通和运输网络,使人们在参观工业遗产的同时,能够切实感受到运河对于当时经济的带动和影响。

同时,也可以将一些现存的工业遗产和非遗进行整合和创新,形成有机的文化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廊道建设需要注重传承和利用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工艺和技术的瑰宝。

通过建立工艺工坊、技艺展示中心等设施,可以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并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艺品和产品。

此外,廊道的建设还可以为文化旅游和教育提供资源,开展工业文化节、工艺展览、工匠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习者。

最后,廊道建设需要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

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文化,更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可以通过修建公园、广场、休闲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廊道建设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维护和改善周边的自然环境,确保廊道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是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集文化、旅游、教育和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遗产保护区,使更多的人了解、热爱、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的建设是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武林现代 片区
文晖路以 南 至 中 河 城市成熟的商业中心。 北路
结合浙江展览馆等历史建筑、发掘古城 门之一武林门遗址,丰富片区历史文化 内涵。
F
艮山水景 民俗文化
片区
中河北路 至浙赣铁 路
两岸基本为居住用地,运河南侧已建成 成熟的绿化带。
结合雕塑、小品进行文化品位的提升。 根据历史恢复建设“艮山十景”的景点, 结合文化产业、旅游业开发,充分体现 运河的水景文化和民俗文化。
62 CHINA ANCIENT CITY
城市与运河 / CITY AND CANAL
■ 石祥、北星公园节点 ■ 拱宸桥节点 ■ 小河节点 ■ 富义仓信义坊节点 ■ 西湖文化广场节点 ■ 艮山门节点 ■ 火车东站节点 ■ 三堡船闸节点
5 规划策略分析
运河两岸整体城市设计导引
运河两岸整体城市设计导引对
城市与运河 / CITY AND CANAL
杭州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规划探索
贺俏毅 江凯达 郭大军
摘 要:通过介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文化景观概念规划的编制方法和规划内容,强调对京 杭大运河这类线性、区域性的文化遗产应该从遗产廊道的角度编制保护规划。在介绍该规划对现状 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内涵进行摸底、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对运河全线提出整体性保 护和开发策略的过程,希望达到既能保护京杭大运河、为申遗做准备,又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 发展的目的。
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 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经浙、苏、鲁、冀、津、京六省市,是至今还流动的文化遗产 [3]。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以下简称运河)位于最南端。元代以来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杭州德胜
59 CHINA ANCIENT CITY
坝以北的运河河道是西湖水外泄的通道,而运河水位与市内河道水位的偏差,所以元代张士诚在西湖 水入运河的水口筑坝隔水,即德胜坝,京杭大运河也止于此。1970 年,运河延伸到艮山港。从 1983 年开始,又从艮山港延伸到钱塘江的三堡船闸处,于 1989 年沟通了运河和钱塘江 [3]。
运河是历朝国家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的通 粮仓、漕粮运输船


茶艺戏曲文化
运河两岸的茶楼曲艺、百戏杂剧和水上的“欢 歌渔唱”,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都市文化带
茶楼、戏院
杭滩、杭剧、评话、弹词 等民间曲艺
旅游文化 运河是旅游的重要通道 民俗文化 运河两岸居民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马可・波罗游记
相关历史故事
民间故事、民间美术、民 间礼仪、生产和生活习俗 等
将原先零散的文化遗产通过解说系统和游道组织成为区 域整体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发展。
图 3 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
3 现状调研与分析
运河文化分析 杭州作为运河最南端的水运枢纽,历史悠久,见证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繁荣 了城市经济。运河的开通,融会了南北各地的特色物产、饮食服饰、风情民俗、官民礼仪等,形成 了绚丽多彩的杭州运河文化(见表 1)。这些都是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存在的内在基础。
4 规划原则和规划结构
规划原则 (1)保护历史文化景观的原真性 (2)保持历史文化景观的延续性 (3)强化历史文化景观的可识别性 (4)坚持保护优先,维持保护与发展的均衡性 规划结构——“一廊三区八片八点” 4.1“一廊”—— 运河文化整体意象空间 从运河的整体空间尺度出发,发掘运河的代表性文化,即体现开放、兼容和庶俗的文化特征和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团结帮助的精神。 4.2 “三区”——文化分区 结合运河历史发展过程和运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状况、地理环境以及居民聚居特征等因素, 根据在运河整体内部所表现出来的主导的、共性的文化在空间上呈现的一定程度的集聚,可将运河化
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现状体现的文化内涵,依据点、线、
面、体统筹规划的原则,将运河的文化空间分为四个尺
度,即运河文化整体意象空间、运河文化分区、运河文
化片区和运河文化节点,以此形成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
空间体系。同时,确定与历史文化景观的空间体系各层
次相应的规划策略,指导下阶段规划和具体工程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规划构建连续性、多样性的绿地系统,并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南起三堡船闸,北至石祥路,长约 14 公里,流经拱墅、下城、 江干三个城区 ( 见图 1)。两岸用地横向根据历史遗存及道路走向,两侧平均约 500 米左右。规划用 地约 16.41 平方公里(见图 2)。
图 1 规划范围在杭州市的位置
图 2 规划范围
2 规划思路诉求
60 CHINA ANCIENT CITY
城市与运河 / CITY AND CANAL
表 1 运河文化列表
文化类别 物产文化
说明
表现形式
物质文化遗存
非物质文化遗存
在运河流域,杭剪、杭扇、丝绸、杭剪、杭扇、老字号如张小泉剪 杭线、杭烟、茶叶、炒货等交易规模相当可观 刀厂、工业遗产等
民间工艺及匠人们
漕运文化
的城市风貌。应以武林广场及其周围商贸等公共建筑为背景,以已建河滨公园为基础,发挥活跃商 业经济和休闲功能。
■ 将来的运河——腾飞 浙赣铁路线至三堡船闸,周边区域是“城市东扩”的主战场,是城市重点改造和发展的区域。 运河景观应结合东站枢纽地区的建设,重点展示城市未来的建筑和风貌,并体现江河交汇的气势。 4.3“八片”——文化片区 在每个文化分区内尺度稍小区域,其表现的文化特征更加趋同,主题更加鲜明,存在的历史文 化遗存形成更强烈的集聚,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片区。根据这些表现形式,本次规划将其分 成八个文化片区,以分别表现不同特色的运河文化(表 2)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 ; 杭州段 ; 历史文化景观 ; 遗产廊道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landscape conceptual plan of Grand Canal in Hangzhou, By analyzing the method and content of the plan,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to use heritage corridor method to protect the Grand Canal which is developed especially for linen and reg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at case, the plan can reach the multiple objectives of protecting the Grand Canal, promoting local economy and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Grand Canal; Hangzhou; Historical landscape; Heritage corridor 中图分类号:K 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8-59(5)
作者简介:贺俏毅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师 江凯达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注册城市规划师 郭大军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这一概念源自美国,意为一个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1]。 遗产廊道保护是一种区域性的遗产保护战略方法。对它的保护通常需要历史文化、自然、经济三者 并举的综合性保护措施。
表 2 运河两岸物质文化遗存列表
序号 文化片区 范围
现状
规划定位
A
LOFT 创意 文化片区
拱宸桥以 北地区
分布着大量的工业遗产,不少已改造为 创意产业园区。
以 LOFT49 为起点,以 LOFT 文化公园为 中心,发展杭州最集中、最有影响力的 创意文化中心。
B
桥西-小 河建筑曲 艺庙会文 化片区
有桥西和小河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拱宸 以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为背景,集中展示
G
东站交通 枢纽片区
浙赣铁路 至 至 昙 花 历史上是丝绸集中产地。 庵路
对此类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进行发掘和保护,集中体现运河物产文 化。
H
三堡江河 交汇片区
昙花庵路 至运河入 钱塘江口
有省京杭运河陈列馆、三堡船闸等水利 工程文化设施。
应体现江河交汇的浩大气势,同时塑造 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运河两岸景观进行整体性把握,保持
景观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导引分别对
图 4 运河物质文化遗存分布图
运河整体的景观视廊、建筑高度和形态,道路界面、水界面(包括驳岸和港埠)、色彩、标识系统和相
关配套城市家具配置提出指导性意见。
运河分片城市设计导引
对上述八个片区的城市设计导引是规划策略的重点部分。根据每个分区特色进行分开指导,同
拱 宸 桥 以 桥、拱宸桥、桑庐等文保单位和历史建 运河的建筑文化、庙会集市文化、戏曲
南 到 大 关 筑,戏曲茶艺,庙会集市等非物质文化 茶艺文化。拱宸桥是杭州运河的标志,

遗存,在杭州城北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 应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和京杭运河博物馆,
俗民情文化带。
形成标志性空间。
C
大兜物产 漕运文化
片区
大关路以 南至老德 胜桥
有富义仓、国家厂丝储备仓库、香积寺 石塔等历史建筑,大兜路现状民居等
结合大兜路和富义仓改造,体现片区物 产文化和漕运文化特色。
D
湖墅民俗 文化片区
老德胜桥 以南至文 晖路
两侧多为居住用地,并有 30 米沿运河 绿化带,物质遗存较少。
充分挖掘运河非物质文化遗存并以立碑、 雕塑等形式体现,丰富社区的文化氛围, 并发展以运河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建筑文化 运河两岸建筑有江南水乡特色
历史建筑、历史文 化街区等
水景文化 运河作为城市一条重要的河流,有独特的景色 古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