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尺规作图(3)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13.4尺规作图(三课时)导学案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 13 章13.4 尺规作图(三课时)导教案设计13.4尺规作图第 1课时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课目标·1.知道什么是尺规作图;2.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掌握画图的步骤并会灵巧应用 .·教课重难点·解析实质作图问题,运用尺规的基本作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直尺、量角器、圆规都是都是大家很熟习的工具,大家都知道用直尺可以画线,用量角器可以画角,用圆规可以画圆.请大家画一条长4cm的线段,画一个48°的角,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 .假如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你还可以画出吻合条件的线段、角吗?实质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在数学上叫做尺规作图.(板书课题)二、推动新课新知研究问题 1: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正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a.请同学们谈论、研究、交流、概括出详尽的作图方法.解析:先画出一条射线,而后用圆规一射线的端点为圆心,以线段 a 的长为半径截取.问题 2:已知角∠ MPN,用直尺和圆规正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MPN.请同学们谈论、研究、交流、概括出详尽的作图方法.解析:(1) 画射线 OA.(2) 以角∠ MPN的极点 P 为圆心,以合适长为半径画弧,交∠MPN的两边于E、 F.(3)以点 O为圆心,以 PE长为半径画弧,交 OA于点 C.(4) 以点 C 为圆心,以EF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点 D.(5) 经过点 D 作射线 OB.1 / 8∠ AOB就是所画的角 .( 如图 )观察、概括什么叫尺规作图?【我们把只好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去作几何图形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特别注意 : 几何作图要保存作图印迹.例题讲解 :例 1已知:线段a、 b、 c.( 画出三条线段a、 b、 c)求作:△ ABC,使得三边为线段a、 b、 c.解析:以一条线段为三角形的一边,则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就是所求三角形的两个极点,作图的重点是找出三角形的第三个极点,第一作出一条线段,而后分别以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另两条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的交点即为三角形的第三个极点.作法:略例 2 如图 , 已线段 a、b 及∠α .求作 :△ ABC,使其有一个角是∠α ,且∠ α 的对边等于a,另一边等于 b.ab解析:依据已知条件,可先作一个∠ MBN 等于∠α,在∠ MBN 的一边上截取 BA=b,而后以 A 为圆心,以线段a 长为半径画弧即可 .作法:略课堂练习1.以下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 )A. 用量角器画出∠MBNB.已知∠ α ,作∠ MBN,使∠ MBN=2∠ αC. 画线段 AB=3cmD.用三角板作AB 的垂线答案: B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照是全等判断方法中的公义.答案:SSS3. 已知:两角分别为、,线段a,求作:△ ABC,使 AB=a,BAC,∠ ABC=.a答案 : 作法:( 1)作线段AB= a( 2)分别以A, B 点为极点,射线AB,BA 为一边,在AB 的同侧作DAB,2 / 8∠ EBA=,AD,BE交于C点,则△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E DCA B三、本课小结1. 尺规作图是指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2.基本作图:( 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利用这两个基本作图,可以作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或差.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照是全等判断方法中的“边边边”公义.3 / 813.4 尺规作图第 2课时3.作已知角的均分线·教课目标·1.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角均分线;2.进一步学习解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以及掌握正确的作图语言.·教课重难点·解析实质作图问题,运用尺规的基本作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三角形中有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的均分线.值得注意的是三角形的角均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一个已知角的均分线是一条射线,这两个看法是有差别的.在从前我们是这样作出三角形的角均分线的:用量角度量出三角形的角的大小,量角器零度线与这个角的一边重合,这个角一半所对应的线就是这个角的角均分线.此刻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设计一个作角的均分线的操作方案吗?(板书课题)二、推动新课新知研究问题 1:实验研究:已知∠ AOB,用直尺和圆规正确地画出已知∠AOB的均分线 .请各小组同学谈论、研究、交流、概括出详尽的作图方法.解析:谈论结果展现:作已知角的均分线的方法:已知:∠ AOB.求作:∠ AOB的均分线.作法:( 1)以 O为圆心,合适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于 M、 N.(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2( 3)作射线OC,射线 OC即为所求.问题 2: 在上边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AOB的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所作的两弧交点必定在∠24 / 8内部吗?解析:去掉“大于1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因此就找不到角的均分线.若分别2以 M、N 为圆心,大于1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面,2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不然两弧交点与极点连线获得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均分线了.观察、概括作一个角的角均分线的理论依照是什么?【作一个角的角均分线的理论依照是全等判断方法中的“边边边”公义. 】特别注意 : 角的均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因此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行.例题讲解 :例已知∠α与∠β,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α +∠ β)的一半 .解析:要完成这个作图,先作出等于(∠α +∠ β)的角,再作均分线即可.已知:求作:作法:课堂练习把一个角分红两部分,使这两部分的度数之比为1: 3.解析:本题可在原角内作一个角等于原角的1,故将原角均分后再次均分即得. 4答案 : 已知:如图,已知∠AOB.求作:射线OC,使∠ AOC:∠ COB=1:3作法:( 1)作∠ AOB的均分线OP;( 2)作∠ AOP的均分线 OC;射线 OC,将∠ AOB分红 1:3 的两部分 .ACPOB三、本课小结1.三角形的角分线是一条线段,角的均分线是一条射线;2.基本作图:用尺规作一个角的角均分线;3.作一个角的角均分线的理论依照是全等判断方法中的“边边边”公义;4.解决尺规作图问题,先作出吻合条件的图形草图,再确立详尽的作图方法.5 / 813.4 尺规作图第 3课时4.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均分线·教课目标·1.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线段的垂直均分线,画直线的垂线;2.进一步学习解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以及掌握正确的作图语言.·教课重难点·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三角形中有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的均分线.现在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用尺规作图作出三条高线、中线吗?(板书课题)二、推动新课新知研究问题 1: 一个已知点与一条已知直线的地点关系有两种:①②解析:点和直线有两种地点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问题 2: 作平角∠AOB的均分线OC,(1)平角∠AOB的均分线OC与直线AB有何地点关系?(2)此刻你能用尺规“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垂线”吗?解析: (1) 平角∠ AOB的均分线OC与直线 AB 垂直; (2)“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垂线”实质上就是以这点为极点的平角的角均分线.问题 3: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高线就是顶角的均分线,利用这个性质你能用尺规“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垂线”吗?解析:如图以 A 为圆心,作能与直线 a 订交于 C、D两点的弧,则△ACD为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是顶角的均分线”可知,只要作出∠CAD的均分线 .问题 3: 对已知线段AB的垂直均分线上的随意两点C、D,总有CA=CB,DA=DB,由此,你能发现作垂直均分线的方法吗?谈谈你的作法 .6 / 8C CABA B D D解析: (1)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C 和 D.(2)作直线 CD.直线 CD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AB 的垂直均分线 .观察、概括①“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垂线”的实质是什么?②“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垂线”的依据是什么?【①的实质就是作平角的角均分线并反向延伸;②的依据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是顶角的均分线”. 】如何证明直线CD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均分线?【只要证明△ACD≌△ BCD,则∠ CAD=∠ BCD,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说明. 】特别注意 : 作线段的垂直均分线时,一定以大于已知线段的一半为半径画弧,负责两弧无交点.例题讲解 :例 1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等于45°的角.(保存作图印迹,并写出作法)解析:要完成这个作图,先作出向来角,再作均分线即可.已知:求作:作法:例 2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保存作图印迹,并写出作法)解析:要完成这个作图,先作出底边,再作底边的垂直均分线,取高,最后完成三角形 .已知:求作:作法:课堂练习1.过直线l外一点 A,作 l的垂线,以下作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过 A作 AB⊥ l于 B,则线段 AB即为所求B.过 A作 l的垂线,垂足是 B,则射线 AB即为所求C.过 A作l 的垂线,垂足是B,则直线 AB即为所求D.以上作法都不正确答案:C2. 已知等腰三角形P,使 PA=PB. (保存作图印迹,ABC, AB=AC,∠ A≠ 90 ,在 AC 所在的直线上求作一点不写作法)答案 : 以以下图:A7 / 8PB C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 13 章13.4 尺规作图(三课时)导教案设计三、本课小结1.三角形的高线、中线都可以用尺规作图作出;2.基本作图:过已知点作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均分线.8 / 8。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尺规作图》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尺规作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4《尺规作图》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圆、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尺规作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基本的作图方法。
但是,对于尺规作图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可能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运用尺规作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讲解法、问题驱动法、动手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尺规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尺规作图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尺规作图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尺规作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基本方法:–确定作图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
13.4 中考尺规作图及最短路径问题(共31张PPT)

知识点 4 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 ☞ 例 4 如图,在河岸 l 的同侧有 A,B 两村,在河边 修一个水泵站 P,使所用的水管最短,试画出 P 所在的 位置.
解:如答图,点 P 即为所求.
变式 4 如图,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牛奶站,向居民 区 A,B 提供牛奶,牛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 A, B 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来.
知识点 3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例 3 如图,已知线段 AB,用尺规作线段 AB 的垂 直平分线.
解:如答图,CD 即为所求.
变式 3 如图,在△ABC 中,∠C=90°,∠A>∠ B,请你用尺规作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 交 BC 于点 E.
解:如答图,DE 即为所求.
解:如答图,OC 即为所求.
变式 1 如图,过点 C 作角平分线 CF(请用尺规作图, 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答图,CF 即为所求.
知识点 2 作直线的垂线 ☞ 例 2 如图,已知直线 AB 和 AB 上一点 C,用尺规 作 AB 的垂线,且该垂线经过点 C.Biblioteka 解:如答图,CD 即为所求.
变式 2 如图,过点 P 作∠O 两边的垂线. 解:如答图,直线 m,l 即为所求.
3.如图,已知两点 P,Q 在∠AOB 内,分别在 OA, OB 上求作点 M,N,使 PM+MN+NQ 的值最小.
解:如答图,点 M,N 即为所求.
4.如图,M,N 分别为△ABC 的边 AB,AC 上的点, 在边 BC 上求作一点 P,使△MNP 的周长最小.
解:如答图,点 P 即为所求.
解:如答图②,作点 M 关于 OC 的对称点 M′,连 接 M′N 交 OC 于点 P,则 M′N 的长度即为 PM+PN 的最小值.
尺规作图说课稿

《13.4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说课稿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4尺规作图的第三节内容《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我所备的这节课: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尺规作图中的一节课。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是在学习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前提下,为后面学习《13.5.3角平分线》做铺垫。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研究生学习的好习惯,为以后利用作辅助线的解几何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步骤; 2、规范作图语言叙述,能通过逻辑推理验证所作图形是角平分线; 3、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动手能力,体会数学作图语言和图形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规范使用尺规,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表述作图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尺规作图的两种基本作图,积累了一定的尺规作图的学习经验,而且对本堂课所涉及的角平分线,全等的证明,前面已经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这位本节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习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需要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以及对作图语言的规范叙述。
要求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迁移至理性的分析,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确定本课的主要教法为:学生在多媒体演示导学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勤于参与,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首先通过提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应用填空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其次通过复习角平分线轴对称的特性,引导学生从理性上升到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折叠、测量等方法作出角的一半;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用尺规作图的方式作出角的平分线。
【数学课件】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13.4尺规作图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导学新版华东师大版

13.4 尺规作图
目标突破
目标一 会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例 1 教材补充例题 如图 13-4-5 所示, 作出△ABC 三个内 角的平分线,并观察你作出的图形,有什么新的发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同一点.
13.4 尺规作图
【归纳总结】(1)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是根据“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图 13-4-6
13.4 尺规作图
【解析】 先作∠A的平分线AE,以B为顶点作∠ABD=∠EAB,则 ∠ABD即为所求.
解:如图所示,∠ABD 即为所求.
13.4 尺规作图
【归纳总结】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属于定量作图,而作角的平
分线则属于定位作图.在综合作图题中,有时既需要定量,又需
要定位,需认真分析,找到解决办法.
题的关键是作图,在正确作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证明.
13.4 尺规作图
总结反思
小结
知识点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作法如下:
已知:∠AOB,如图13-4-8①所示.
求作:射线OC,使OC平分∠AOB. 图13-4-8
OD 作法:1.在射线OA,OB上,分别截取OD,OE,使________ = OE ________ ;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 4 尺规作图 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3.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知识目标
目标突破
总结反思
13.4 尺规作图
知识目标
1.经过操作、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 平分线的方法及其依据. 2.在理解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些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尺规作图问题.
角形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原理来解决的. (2)在作图步骤的第二步一定要注意是以大于某条线段长度的为半 径作圆弧,否则两弧没有交点或两弧交点不明显. (3)通过作图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最新华师版八上数学 13.4 尺规作图 上课课件(共44张PPT)

1
2
1
2
课堂小结
工具→没有刻度的直尺、圆规
尺
规 作
图 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线段的和与差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和与差
3.作三角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尺规作图(2)
新课导入
用圆规和直尺能不能作 出正七边形、正九边形、正 十一边形、正十三边形、正 十七边形呢?
两千年来,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练习
1.
如图,已知∠A,试作∠B=
1 2
∠A(不写作
法,保留作图痕迹)
A
B
2. 做出图中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平分线。
内心
如何过一点 C 作已知直线 AB 的垂线呢?
C
点C与已知直线 AB 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点C在直线 AB 上或点C在直线 AB 外.
(1)当点 C 在直线 AB 上
① 做平角ACB的平分线CD;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尺规作图(1)
新课导入
三角尺 量角器
刻度尺
圆规
探究新知
没有刻度的直尺
只能使用圆规和 没有刻度的直尺这两 种工具作几何图形的 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圆规
基本的尺规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尺规作图时通常 保留作图痕迹.
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D
B
C
思考 如图,已知直线l是线段AB的垂 直平分线,则直线l是线段AB的对称轴, 对l上的任意两点C、D,总有:
A
CA=CB,DA=DB
由此,你能发现作垂直平分线的方法吗?
l C
B D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4尺规作图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构造和运用能力。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线段中点、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作法的题目,要求步骤清晰、解答规范。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尺规作图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尺规作图方法解决。将问题及解答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尺规作图的技巧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巩固拓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尺规作图任务,巩固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思考深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尺规作图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4.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强调尺规作图在几何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尺规作图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尺规作图的兴趣浓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技巧掌握不熟练、步骤不清晰等问题。此外,学生在解决尺规作图问题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索,逐步提高尺规作图的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
13.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课件 2021——2022学年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总结
由三角形全等判定可以知道,每一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_S_S_S__,_S_A__S_,_A_S__A_,_A__A__),都只能作出唯一的三角形.
S
例题讲解
例2 如图,已知线段a,b,c, 求作:△ABC,使AB=a,AC=b,且BC边上中线AD=c.
作法:(1)如图,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 点C,D;(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 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二步中所画的 弧交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问题导入
刚才回顾的用圆规和直尺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图中,即 ∠A'O'B'= ∠AOB,为什么? 证明:在△OCD和△O'C'D'中,
作法:
b
A
c
B
第一步:作线段AB等于c;
b a
A
c
B
第二步:以点A为圆心,以b
为半径画弧长;
A
c
B
第三步:以点B为圆心,以a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第四步:连接AC,BC, △ABC即为所求.
操作: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所作的三角形比较,它 们全等吗?为什么?
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
温馨提示:在作较复杂的三角形时,先画草图,从中找出一个较容易 作出的三角形,然后以它为基础作所求作的三角形.
作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尺规作图(3)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会作一个等于45°的角。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88页至89页例题结束部分的内容,注意:
1.如何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如何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3.尝试回答88页云图中的问题。
4.看例题,学习用尺规作一个等于45°的角。
( 10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
1、学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认真紧张自学。
(师不能辅导)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
(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学生练习:
a、出示检测题一(让学生口答)。
b、出示检测题二(请学生板演)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要求: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
)
c、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四、更正、讨论、归纳、总结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或不同的解法请上来更正或补充。
(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板演的内容。
2、讨论、归纳
遇到作一条线段或作一个角的问题,第一步应该先干什么?然后再怎么样?五、课堂作业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并把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课本第91页第4题。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