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鉴赏检测试题及答案:再别康桥 徐志摩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徐志摩 全文及解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 全文及解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全文及解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

诗的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用三个“轻轻的”,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氛围,仿佛他的离去是如此的悄无声息,不愿惊扰这宁静的康桥。

“作别西天的云彩”,则将西天的云彩作为告别的对象,赋予云彩以人的情感,使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金柳在夕阳的余晖下,宛如美丽的新娘,其在水中的倒影更是摇曳生姿,让诗人的心湖泛起涟漪。

这里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金柳写得生动而迷人,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摇曳,仿佛在向诗人招手。

而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融入这康河的柔波之中,可见他对康桥的热爱已经到了极致,渴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一潭清泉在诗人眼中如天上的彩虹般绚烂,然而却又如此虚幻易碎。

那些曾经的梦想如同彩虹一般,在现实中被揉碎、沉淀。

这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阅读答案-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阅读答案-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阅读答案-徐志摩(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阅读答案-徐志摩文本一: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解读及训练(含答案):2诗两首 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解读及训练(含答案):2诗两首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知识链接】㈠走近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㈡背景资料1.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品时代背景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而在国内他所面对的现实是:在康桥遇见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与不相爱的人结婚。

时代的风云让作者感到无所适从,理解为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当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再别康桥》阅读理解

徐志摩《再别康桥》阅读理解

徐志摩《再别康桥》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田间悲哀的种族我们必须战斗啊!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田野上,自由呵……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像暴风雨,像海燕。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2.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 “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① 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① “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① 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 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① 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① 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① 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1.B 2.B 3.D 4.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概念的把握。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诗歌的分类及概念做到掌握,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判断。

B项,“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错误。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助读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现代诗二首试题及答案

现代诗二首试题及答案

现代诗二首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来表达对康桥的______。

答案:依依不舍2. 《雨巷》中,诗人戴望舒将雨巷比喻为“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用以形容自己的______。

答案:孤独和迷茫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再别康桥》中所描绘的景象?A. 康河的柔波B. 金柳的倒影C. 康桥的钟声D. 雨巷的石板答案:D2. 在《雨巷》中,诗人戴望舒所期待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A. 爱情B. 希望C. 理想D. 梦想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再别康桥》中“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徐志摩对康桥的深情厚意,即使离别,也不愿带走任何东西,体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自然美景的尊重。

2. 《雨巷》中,诗人戴望舒为何选择“雨巷”作为意象?答案:戴望舒选择“雨巷”作为意象,是为了营造一种孤独、迷茫的氛围。

雨巷的悠长和寂寥,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

四、论述题1. 分析《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对康桥的描写,探讨其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答案: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对康桥的描写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如“康河的柔波”、“金柳的倒影”等,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康桥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对后来的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

2. 论述《雨巷》中戴望舒如何通过“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在《雨巷》中,戴望舒通过“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丁香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淡雅,诗人将姑娘比作丁香,既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和纯洁,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同时,诗人在雨巷中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暗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对理想和希望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迷茫。

再别康桥 练习题

再别康桥 练习题

再别康桥练习题夜色渐浓,冷风吹过,我独坐在桌前。

随着桌上挥之不去的思念和怀念,我决定用这篇文章来完成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理解和回味。

一、诗人及其背景《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创作于1928年的一首诗歌作品。

徐志摩,字青木,江苏常州人,生于1897年,早年留学英国,后回国发展文艺事业,以写诗和散文闻名于中国文学界。

徐志摩的诗歌表现出对爱情的痴迷、对山水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他的诗歌,既有浪漫主义的倾向,又融入了现实主义的思想。

《再别康桥》正是徐志摩创作的代表之作,被誉为中国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一。

二、《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意境《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康桥的再别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人以康桥为背景,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追求爱情与理想的道路上的挣扎与无奈。

首先,诗中的康桥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理想国度。

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座桥梁,徐志摩曾在英国学习过,对康桥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再别康桥,实际上是在告别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纯真的青春岁月,告别对理想的追求。

其次,诗中的钢琴代表着徐志摩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理想的追求。

徐志摩曾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书桌上的钢琴象征着他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

然而,现实的社会和家庭压力使他不得不放弃追求艺术的道路,选择了稳定的生活。

诗的最后两句“泪流尽,爱不再,人憔悴,已如此”的痛彻心扉,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破灭和青春逝去的痛苦和无奈。

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徐志摩曾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然而现实的现状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不得已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三、《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1.运用自然的象征手法:徐志摩在诗中多次运用自然的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凸显内心情感的起伏。

例如,他用“春”来象征激情和渴望,用“秋”来象征无奈和离别。

这种自然象征的手法给诗歌增添了一种美感和深度。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阅读鉴赏检测试题及答案:再别康桥徐志摩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8—10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8.选出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C.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9.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C.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10.对诗句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第四节中“那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

此时的诗人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此读书的美好情景。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D.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

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答案:
8、B
9、C
1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