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拓展课教学计划
初中巧手编织教案

初中巧手编织教案一、课程背景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技艺,通过编织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初中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巧手编织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编织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编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 编织的基本概念:介绍编织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编织的基本技巧:讲解编织的工具、针法和平针、挑针等基本技巧。
3. 编织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编织实践,如编织围巾、手套等。
4. 编织艺术:介绍编织艺术作品,分析其造型、色彩和图案等特点。
5. 创意编织: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编织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编织作品,引发学生对编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应用,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3. 实践:分组进行编织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织的重要性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编织的兴趣。
2. 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在编织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如针法、图案等。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意编织作品,鼓励创新思维。
4.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编织工具:如编织针、线材等。
2. 编织样品:展示各种编织作品,激发学生灵感。
3. 教学PPT:呈现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作品。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3.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初中美术巧手编织教案

初中美术巧手编织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技法。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编织技巧的掌握。
2. 创意编织的设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编织作品、编织材料等。
2. 学生准备剪刀、尺子、针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编织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编织的认知和印象。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技法,如平编、挑编、交叉编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编织技巧。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编织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尝试用所学技巧编织简单图案。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
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编织心得。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将编织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创意编织的设计。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编织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尝试用所学技巧编织实用且美观的物品。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
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编织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认识。
3. 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技法,还能培养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幼儿园创意手工编织计划

幼儿园创意手工编织计划一、总体目标:通过本手工编织计划,让孩子们在编织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让孩子们了解更多手工编织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包括织法,结法等。
2.能够动手完成不同的编织作品,如手环、毛绒玩具等。
3.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帮助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增进幼儿对编织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幼儿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建立孩子们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拥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编织作品。
三、教学内容:1.编织的方法,包括:平纹、提花、镂空等。
2.编织的材料和工具,如钩针、毛线、红绳等。
3.编织的基本技能,如拼接、细节处理,松紧度掌握等。
4.编织的实践操作,如手环、毛绒玩具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周:1.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编织这一手工技能,让孩子们了解编织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激发孩子们对编织的兴趣。
2.教师通过制作简单的编织带和领结等来让孩子们掌握编织的基本技能。
第二周:1.教师将孩子分组,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不同材质的编织手工,比如可以做一条绣花园景的围巾,也可以编织一条彩色扭绳等。
2.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导,让孩子在编织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第三周:1.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动手编织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编织作品,比如可以编制成一朵花或一个小动物等。
2.教师可以在本周末,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一起进行编织活动,增强亲子互动。
第四周:1.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和优势,组织孩子们制作自选的编织作品。
2.教师可以在这一周末组织小型的手工展览,并评选出一些制作精美的编织作品,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
五、教学评估:1.在每周的编织作品制作完成后,由教师进行评估,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2.在本活动结束后,对孩子们的编织作品进行展评和评选,激励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总结:通过这次幼儿园创意手工编织计划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幼儿们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培养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断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并激发幼儿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对手工编织的爱好和兴趣。
巧手学编织策划书3篇

巧手学编织策划书3篇篇一《巧手学编织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和手工艺术的追求不断增加,编织作为一项传统而有趣的手工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编织的乐趣,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特举办此次巧手学编织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传授编织基础知识和技巧,让参与者掌握一门新技能。
2. 培养参与者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力。
3. 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编织经验的平台,促进社区互动。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1. 时间:[具体活动时间]2. 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四、活动对象对编织感兴趣的广大人群。
五、活动内容1. 编织基础知识讲解,包括编织工具介绍、常见针法等。
2. 现场示范编织过程,由专业老师逐步指导。
3. 参与者动手实践,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简单的编织作品。
4. 设立作品展示区,分享交流编织心得和创意。
六、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介绍活动目的和流程。
2. 进行编织知识和技巧的讲解。
3.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4. 参与者展示作品,分享体会。
七、活动准备1. 准备充足的编织工具和材料。
2. 邀请专业的编织老师。
3. 布置活动场地,营造温馨的氛围。
4. 准备宣传资料,进行活动推广。
八、活动预算主要包括编织工具、材料费用、老师讲课费用、场地布置费用等,具体预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
九、注意事项1. 提醒参与者注意安全,正确使用编织工具。
2. 安排专人负责活动现场的秩序和卫生。
3. 确保活动过程中参与者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此次巧手学编织活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编织的魅力,享受手工创作的乐趣,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体验。
篇二巧手学编织策划书一、活动背景编织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耐心。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编织的魅力,特举办此次巧手学编织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传授编织技巧,让参与者掌握基本的编织方法。
2. 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创作个性化的编织作品。
巧手编织社团活动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坑镇中心小学巧手编织社团计划负责教师:朱涛贺美霖一、活动目标:编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手工技术。
通过织毛衣训练,能使每一个孩子更加心灵手巧。
而兴趣则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用双手美化人生的前提。
孩子们在动手中陶冶情操,启迪聪明智慧,丰富精神生活。
同时学生在获得劳动技能后,能运用于生活,美化生活。
二、活动内容:1、掌握织毛衣的基本针法:平针、并针等。
2、掌握毛衣的简单花样织法:麻花、菠萝花、阿尔巴尼亚针等。
3、培养良好的编织感觉,试织围巾、手套、毛衣等毛线织物。
三、方法措施:1、活动要求:学生方面:(1)、上课实施点名制度,不能无故缺席、旷课,有事必须提前向指导老师请假。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并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2、实施措施:(1)、注重安全知识的教育织毛衣需要用针,而毛衣针是一种尖锐的东西,容易刺伤别人,特别是眼睛。
而小学生初学编织,手法笨拙,容易无意伤害别人。
要教育孩子们小心用针,同时防范受到别人的伤害。
(2)、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在少儿织毛衣教学中,我们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理解孩子的思想,采用人性化的教学,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此时此刻,教师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表情、甚至每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此时,你一定要表现出亲和力,不要吝惜你温和的语言和灿烂的笑容,让他从你的眼神里感觉到你发自内心喜欢他,使他认为你是值得交往和信赖并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的朋友。
(3)、明确熟能生巧的道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谓熟能生巧,而学习编织更是如此。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学握针,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条件也不一样,有的条件好,有的可能就差一些,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信心倍增。
四、预期成果:本学期能让学生掌握编织的基本针法和简单的几种花样的织法,并能试织围巾、帽子,手套、毛衣等。
巧手编织教案

巧手编织教案
标题:巧手编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会使用编织工具和材料进行编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编织工具和材料:编织机、编织梭、彩色毛线、剪刀、尺子、图纸等。
2. 教学资源:关于编织的图片、视频和教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编织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编织的起始、编织的方法和编织的结束等。
3. 分发编织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编织。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编织,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不同的任务,如编织一个小毯子、编织一个手链等。
5. 指导和辅助:教师在学生编织的过程中不断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6.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完成编织任务后,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享经验。
7. 拓展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编织一个小动物、编织一个手机挂饰等。
四、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安排编织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2. 在指导和辅助学生编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不仅仅是机械的操作。
3. 编织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习惯。
4. 在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要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编织活动课方案

编织活动课方案
一、活动背景
编织是一项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手工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耐心。
为了激发孩子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本文设计了一堂编织活动课方案。
二、活动目标
•帮助孩子了解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提高孩子的手工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内容
1. 知识讲解
•介绍编织的历史和种类
•讲解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演示基本编织技巧
2. 实践操作
•让孩子们跟着老师的示范,尝试基本的编织动作
•分组进行小织品的编织活动,如织口袋、织毛线小动物等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编织作品
3. 活动展示
•每组孩子展示他们的编织作品,分享编织的心得体会
•老师进行点评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时间安排
•10:00-10:30:知识讲解
•10:30-11:00:实践操作
•11:00-11:30:活动展示和总结
五、活动准备
•编织工具和材料:毛线、编织针、编织模具等
•活动场地:教室或活动室
•活动人员:主持人、助教、参与孩子们
六、活动效果评估
•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专注度、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收集孩子们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编织活动的喜好和感受
•结合活动展示情况,评估孩子们的编织作品质量和创意程度
通过这样一堂丰富多彩的编织活动课,相信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新知识,提升技能,还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度过愉快的时光。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孩子们的成长增添一抹多彩的快乐!。
小学拓展性课程编织教学计划[五篇模版]
![小学拓展性课程编织教学计划[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6e872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a.png)
小学拓展性课程编织教学计划[五篇模版]第一篇:小学拓展性课程编织教学计划课外编织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编织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为了给爱好编织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编织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一、活动目的:通过编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编织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三下午第二、三节课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编织班。
3、编织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编织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编织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编织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编织常识知识(钩针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技巧)。
2、以钩针编织主,以自己创作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编织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有工作能力、纪律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三下午组织一次。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编织学习。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编织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活动安排第一周:认识编织工具第二周:学习短针的钩织方法。
第三周:学习中长针的钩织方法。
第四周:学习长针、长长针的钩织方法。
第五周:学钩圆形小花。
第六周:学钩圆形小花。
第六、七、八周:钩线袋子。
第九——十六周:钩包包、小饰品。
第十七周:作品展,总结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手编织拓展课教学计划
编织作为一门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其独特的魅力。
她以其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以及自身蕴藏的丰富德育因素而深受人们喜爱。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收获了编织知识,掌握了简单的编织技术,提高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享受到了手工编织的乐趣。
所以,开展编织拓展课,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其它相关科目的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操作能力会大有裨益。
二、教学内容
1.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编织常识知识(钩针、棒针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技巧)。
2.以钩针编织主,以棒针编织为辅,以自己创作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编织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编织物的实物和图片,介绍编织以及编织材料等技术信息,使学生了解编织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激发热爱祖国传统工艺的感情以及动手制作的欲望。
2、通过编织学习,使学生知道编织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了解编织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学习多种编织技法,设计编织物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
4.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编织姿势,编织技能。
5.要使学生养成自觉编织,勤与动手的好习惯,提高编织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有工作能力、纪律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三下午组织一次。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编织学习。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编织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人员及分组(共14人)
一组:
组长:任依琳
组员:木珂儿、张雅婷、施垚垚
二组:
组长:何雨彤
组员:刘雅滢、张欣悦、杜欣怡、林含涵三组
组长:唐宇
组员:卢锦辉、詹博翔、刘豪、邵炳择六、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