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娶礼仪

合集下载

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一、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答案: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

古代男女在完成三茶六礼后,才被认为是明媒正娶。

二、三茶礼
下茶:古时婚姻以茶为聘礼,男女双方达成婚约后,男方需送给女方一些礼物以表诚意,所以“下茶”同为“下聘礼”。

定茶:旧时男女成亲,需举行发亲、迎亲、交拜天地和祖宗等各种礼仪,故称之为“定茶”。

合茶:入洞房时,新人需相互敬茶,表示从今以后夫妇恩爱、相敬如宾,此谓“合茶”。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
三、六礼
纳采: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亲议婚,男方要向女方献上一些礼物作为求婚之礼。

问名:男方在女方同意提亲建议后,要将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带回家中,准备合婚仪式,占卜凶吉。

纳吉:男方问名、合婚后,需将卜婚的吉兆告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方要将聘书和聘礼送至女家,女方需进行相应回礼。

请期:男家在择定婚期后,将请期礼书送至女家,和女方商
— 1 —
量迎娶日期。

亲迎:男方正式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亲迎有迎轿、下轿、祭拜天地、入洞房等多种程序。

迎娶结束后,六礼才算完成。

— 2 —。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古人结婚礼仪

古人结婚礼仪

古人结婚礼仪
古代的结婚礼仪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一般的古代结婚礼仪的一些特点:
1. 媒妁之言:在古代,一般是由媒人来撮合男女双方的婚姻。

媒人负责查找合适的家庭和姻亲,然后进行双方的交流和协商。

2. 订婚:在双方家长的同意和交流确认后,会进行正式的订婚仪式。

这个仪式一般由两家长辈和媒人见证,双方互赠婚礼饰品或礼金来表示承诺。

3. 进门礼:在结婚当天,新娘会带着嫁妆入门,这是一种象征着新娘加入新家庭的重要仪式。

新郎一般穿着婚服,摆放鞭炮迎接新娘的到来。

4. 交杯酒:在宴席上,双方父母会亲自为新婚夫妇斟酒,新娘和新郎则要各举起自己的酒杯,在众人祝福下交杯喝酒,表示喜庆和团圆。

5. 敬茶:新婚夫妇要分别给双方父母敬茶,以示对双方家庭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6. 迎亲队伍:新娘离开娘家时,她会由一支队伍护送到新家,这个队伍通常包括亲友和乐队,有时还会有舞龙舞狮等庆祝表演。

7. 宴席:结婚当天,一般会举办热闹的宴席,邀请亲友和至亲参加。

在宴席上,新婚夫妇会接受来宾的祝福和礼物。

8. 礼服和婚庆装饰:结婚时,新娘通常会穿着褒贵的婚服和配饰,用以展现出新娘的美丽和贵气。

新家的门前和宴会场所也会装饰得非常华丽,通常会用红色丝绸、盖着金字的帷幕、鲜花等来增添喜庆氛围。

以上只是一些古代结婚礼仪的常见特点,具体的仪式、流程和细节还会根据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茶六礼具体指哪些东西

三茶六礼具体指哪些东西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在古代,男女若没有完成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三茶六礼是什么意思三茶六礼:指明媒正娶,正式婚姻。

现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的是什么下茶指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

定茶指男方以莲籽、枣子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

合茶指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共苦。

六礼指的是什么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问名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

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纳徵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

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

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其数取双忌单。

后来说的“要得发不离八”即由此而来。

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等,是男家聘礼后择定结婚日期,备礼去女家征求意见的仪式。

这项礼仪多从简,在“纳徵”的同时决定婚期。

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礼仪十分繁杂,也有多种样式,各地各有惯例,不尽相同,大致是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

三茶六礼习俗由来三茶六礼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

原是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古代夫妻的礼仪范文

古代夫妻的礼仪范文

古代夫妻的礼仪在古代,夫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夫妻关系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延续与繁荣。

在古代社会中,夫妻的礼仪是必须要遵守的,这是一种尊重及体现人们规范婚姻关系的一种积极方式。

下面,我们将从古代夫妻的礼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夫妻婚礼在古代,婚礼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其流程非常繁琐。

当两家决定结婚的时候,要先进行定亲。

预定日期,择吉日,家长要购买各种礼品送亲家,同时摆酒席,举行拜堂仪式,完成多个环节后,在盛大的婚礼中,完成两个家庭的联姻。

在仪式的过程中,有很多有着特定象征意义的环节,例如点烛、披红、过门贴防盗贴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婚礼的严谨和庄严性。

同时,新婚之夜,还有夫妻合卺的仪式,在严守礼仪和节制的同时,展现彼此的爱与敬。

二、服饰人们把“婚姻”视为人生中的大事,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男女的婚礼服饰必须体现出隆重、精美的特点,体现两家的身份地位。

在早期的时候,男子要穿黑色的合欢袍、蓝缎逢、三山花、狐皮巾等,而女子则要穿着齐襦裙、振袖、褶裙、罗裙等。

同时,在婚礼之后,男子要着金缎褂,女子则要着上下对襟的官服来证明彼此的身份。

同时,为了遵守礼仪,古代夫妻在正式场合下需要穿戴规范的礼服。

在不同场合下,男子要着白色衣袍、广袖长褂、翻领蝴蝶结等具有不同寓意的服装来体现彼此的身份和地位。

三、夫妻言行规范在古代社会,夫妻之间有着非常严格的情感及言行规范。

男人要绅士,保持傲视群雄。

而女人要淑女,保持谦虚,娴静。

在婚姻过程中,男人必须要表现出雄性化的特质,比如强壮、有威严、不娇弱等等。

女人则要表现出柔弱、体贴、恭敬等品质。

男人要以一位丈夫的身份,保护妻子,对她体贴入微,照顾有加,温馨恩爱,而女人也要以一位贤妻的身份,尽全力增添夫妻间的幸福,以温暖和一份爱心相待。

同时,夫妻之间要遵守言行规范,其中包括互相尊重、诚实守信、信任、保守家庭秘密等等。

这些规范是为了保证夫妻之间的配合和融洽,体现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守护。

古代新婚的礼仪

古代新婚的礼仪

古代新婚的礼仪我国古代的婚礼礼仪,大体有六项,故称六礼。

据唐杜佑《通典》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六礼之仪始备。

可见,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新婚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古代新婚的礼仪纳采: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

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的礼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杜佑〈〈通典礼典〉〉。

可见周代的纳采礼是用雁的,也称奠雁。

之所以要用雁作为纳采之礼物,是因为雁飞成行,止则成例。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采也有用羊者。

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周代纳采情况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傧者出,请事。

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

女父对云: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

宾不答拜,揖入。

宾升西阶,当阿东面。

使者致命曰:敢纳采。

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又执雁,请问名,如初礼。

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曰某氏。

傧者出,请醴宾者曰:子为事故至于某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仆者。

宾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

傧者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

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

礼毕,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也就是说两家人是要有几番客套的。

问名:纳采仪式结束后,使者退而复返,向女方的父母问女儿之名,从纳采的仪式记载来看,纳采和问名当是同一时间进行的。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一、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为礼物目录,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问名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嘉礼:古时婚礼之首,因是女方时,延聘媒人作媒,谓之嘉礼,今表示“求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于吉兆,遣媒人致送薄礼,谓之纳吉,今表示“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恳请期:由男家恳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恳请期,又称“乞日”,今表示“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不好命佬将崭新床弄至适度边线。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不好命婆负责管理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砌在床上,并利沙上各式喜果,例如红枣、桂圆、荔枝干活、白绿豆及红包。

安床后任何人皆严禁步入新房及碰触新床,直到成婚当晚新人进房年才。

二、新娘礼服颜色:中国人的婚礼有赖于大红色,习惯以艳丽的颜色去衬托气氛。

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难成了订制,当众喜庆,衬托新人,预示着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

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

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属于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衣着,就是权势和地位的寓意,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因为其上时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抒发了民间对权贵的敬重,因而逐渐演化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

而普通人家之女结婚时,通常就可以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强红盖头和绣花鞋,用大红花轿踩碎婆家门。

讲究的就是个“白”字。

古代结婚的礼仪

古代结婚的礼仪

古代结婚的礼仪婚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婚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结婚的礼仪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结婚礼仪一、古代婚礼基本流程:主要分为婚前礼和正婚礼。

婚前礼:1. 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

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

2. 看亲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3.过礼“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

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

正婚礼:中国古代讲究三书六礼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嫁娶礼仪
篇一:古代礼仪
古代礼仪
关于筹办婚姻嫁娶喜事用事帖式的总说明
1、凡单帖、小帖不须写“顿首”,只写“拜”字。

全帖、大帖或给长辈写帖,必须写“熏沐顿首叩拜”。

有事请客写“候光”,酒席请客写“候叙”,晚辈请长辈写“候教”。

有喜事请客写“洁具喜筵”,“恭候”、“台光”。

2、正月请客写“新正春扈”,或“春茗”。

清明请客写“敬气新火”,“蒲具小酌”。

重阳请客写“敬涤萸触”。

端午节请客写“洁治蒲触”。

冬腊月请客写“新成淑杯”。

有公事用公款请客写“丑酌”。

3、关于“称呼”在帖式应用时,是一个重要关键,决不能乱写、乱用。

尤其是在婚姻嫁娶中的“下聘帖”、“过庚帖”、“定亲帖”、“日子帖”及“婚书”中所用的称呼,是非常讲究的,切不可乱写。

①大称呼类:是长辈的应该称:大德望、大乡望、大有道、大硕德、大姻望。

是平辈的称:大英畏。

是幼辈的称:大时彦、大茂才、大时杰。

工匠
称大经师、大工师。

称女亲眷为:大闺范、大淑德。

对一般的称呼:称姻亲。

无亲戚关系称:世弟、世兄。

自称“愚弟”或愚世弟。

同窗称硕兄、仁兄,自称“如弟”、“世弟”。

舅与甥,甥自称“愚外甥”。

岳父对婿写侍生,内弟对姐夫自称“眷弟”。

内侄与姑父自称“眷侄”。

学生对先生自称“门人、门生”,门生之子自称“晚生”。

世谊称世弟。

世侄也可写愚侄。

②词解:“顿首拜——顿是头叩地也。

首,是头。

拜是两手下地。

嵇——头至地也。

泣血嵇首——是指居服丧。

技泪嵇首——期服丧。

——备也。

端肃——用于新亲。

喜书格式要求精华知识
精华知识
问问推荐的网友答案
立写“婚书单”:“婚书单”是根据出嫁人“八字”拟定的。

一般在请“阴阳”先生“看日子”的同时,'就推究明白,抄写出来,作为男女完婚当天的“指南”,有关行动都要按“婚书单”上的规定施行。

附:旧“婚书单”样式(红纸一张分条开列)
婚书单
一论上头某时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论冠戴某时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论上轿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一论下轿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注:
①上头:即打开发辫、盘上纂的时刻;
②冠戴:戴上凤冠,穿上“迎衣”(“迎”这里俗读为“宁”)的时刻;
③忌三相:凡一个相属在有关年份都要忌相冲克的三相,民间旧俗,凡新人上下轿或抬嫁妆时,所忌的属相人就得回避,否则,对双方都不利。

一般戒规是:申子辰年蛇鸡牛,巳酉丑年虎马狗,寅午戌年猪兔羊,亥卯未年龙鼠猴。

知道后要自觉避开。

5.送好日子:男家将婚期择定之后,要选吉
日送到女家,俗叫“送好日子”。

过去都是以,“换帖”形式进行的,表示双方首肯,再无异议,就可以分头准备,如期嫁娶了。

这种形式早已废止,后来只是口头告知女方,同意即可。

现在,当地民间婚嫁“看日子”的习俗仍然传承,但迷信复杂的清规戒律多已被破除。

许多人都在“五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里完婚。

按指节纹查:太岁门前一五九
正端月,二花月,三桐月,四梅月,五蒲月,六荷月,七瓜月
八桂月,九菊月,十阳月,十一薇月,十二嘉平月
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八卦所属方位
乾为西北,坎为正北,艮为东北,震为正东
巽为东南,离为正南,坤为(:古代嫁娶礼仪)西南,兑为正西
古代按八卦各卦性质而配以方位,所配方位顺序,分伏羲方位和文王方位两说。

前者称先天学,所列方位称先天图;后者称后天学,所列方位称后天图◇世以八卦定方位多用后天图。

即乾,西北;坎,北方;艮,东北;震,东方;巽,东南;离,南方;坤,西南;兑,西方。

参阅宋朱熹《周易本义·图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八卦方位》。

后天(文王)八卦方位图
篇二: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婚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婚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1.古代婚礼基本流程:
主要分为婚前礼和正婚礼。

婚前礼:
1.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

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

2.看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3.过礼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

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

正婚礼:
中国古代讲究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
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结婚流程:
婚礼前准备:
一、祭拜
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
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基本流程:
花轿: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

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
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

结婚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

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

这些
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火。

一些传统婚礼元素:
花轿。

旗锣伞扇:鞭炮:凤冠霞帔:盖头:马鞍:火盆:秤秆:花烛:天地桌:
婚服的演变
唐朝婚礼服饰: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唐朝婚礼服饰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钗钿礼服】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