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合集下载

第4章3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4章3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4章3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它们由过渡金属和氧(硫)等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催化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种类、结构和催化作用,以及其在化学合成和能源转化等领域的应用。

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主要有负载型和非负载型两种形式。

负载型催化剂是将过渡金属氧(硫)化物负载在二氧化硅、活性炭等载体上,以增加其表面积和催化活性。

非负载型催化剂则是纯粹由过渡金属氧(硫)化物构成的颗粒或薄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

这两种形式的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催化机理和催化性能。

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结构是其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如层状结构、中空球状结构等。

这些结构可以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并且具有调节反应中间体吸附和反应通道的能力。

此外,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还可以通过改变晶体结构或添加协同剂来调节其催化性能,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调节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成分,可以实现氧化反应、氢化反应、催化裂解等各种化学转化。

特别是在有机合成中,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可以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偶联反应、催化环化反应等,为合成高附加值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另外,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还可以催化电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等非常规化学反应,为能源转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在化学合成和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节其结构和成分,可以实现多种化学反应的高效催化。

随着新材料合成和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催化3.3 金属及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工业催化3.3 金属及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子、分子向大块物质转变的过渡态,或者是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态。
团簇在化学特征上表现出随团簇的原子或分子个 数n的增大而产生的奇偶振荡性(even-odd oscillation)和幻数(magic number)特征。金属原子 簇在不同n值时反应速率常数的差别可达103 。化学反 应性、平衡常数等也出现了奇偶振荡性特征。
2.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
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有三种类型:
① 金属颗粒和载体的接触位置在界面部位处,分 散的金属可保持阳离子性质。
② 分散的金属原子溶于氧化物载体晶格中或与载 体生成混合氧化物,其中CeO2 、MoO2、WO3或其混 合物对金属分散相的改进效果最佳。
③ 金属颗粒表面被来自载体氧化物涂饰。
一. 金属表面的化学键
研究金属表面化学键的理论有:
能带理论 价键理论 配位场理论
1.能带理论
s 轨道、d 轨道组合成 s 带、d 带。 s 轨道相互作用强, s 带较宽,一般有(6~7)~20 ev ; d 带较窄,约为(3~4)ev. 即s 带能级密度比 d 带能级密度小,具体表现如下:
V(E)
对C-H,H-H,H-O键的断裂反应,只需要较小的能量,因此 可在少数一两个原子组成的活性中心上或在弱吸附中心上进行反应。 它们对催化剂表面的微细结构如晶粒大小,原子在表面上所处的部 位,以及活性中心原子组合等皆不敏感。
对C-C,N-N,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需提供较大量的能 量,反应是在强吸附中心上进行的。这些中心或是多个原子组成的 集团,或是表面上的扭曲,折皱处的原子,因而反应对催化剂表面 上的微细结构十分敏感。
3.3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是重要的工业催化剂。
金属的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作用---化学吸附

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9学时)-2013.4

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9学时)-2013.4

4.3.1 能带理论
2. 共有化能带特点
能带的相互位置:
s1
d5s1
d10s1
32
4.3.1 能带理论 3. 能带中电子填充的情况
Pauling原理:每个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
由 N 个原子组成的晶体, s 能带有 N 个共有化能级, 最多容纳 2N 个电子; p 能带有 3N 个共有化能级,最多 容纳 6N 个电子, d 能带有 5N 个共有化能级,最多容纳 10N个电子。 在金属晶体能带中,通常电子总是处于较低的能 级。由于元素总的电子数目和能带相对位置不同,在 33 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能带被电子充满的程度不同。
14
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
15
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
(2)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 气体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吸附越容易, 可被多数金属吸附。如O2 (3)吸附条件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 附。温度太高引起脱附。压力增加吸附增强。
16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
-
-
20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
1 ) Ф>I :电子从反应 物向金属催化剂表面 转移,反应物变为正 离子,形成离子键。 Ф 和 I 相差越大,离子 键越强。 正离子吸附层可 以降低催化剂表面的 Ф值,随着吸附量的 增加,Ф逐渐降低。
21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能力的决定因素:金属和气体 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和吸附条件。
(1)金属的结构
对大部分气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金属分为A、B、C三类:除Ca、 10 Sr、Ba外,大部分为过渡金属,都具有d空轨道。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剂作用 2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剂作用 2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性4.1.1 金属催化剂概述及应用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

主要包括块状催化剂,如电解银催化剂、融铁催化剂、铂网催化剂等;分散或者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如Pt-Re/-Al2O3重整催化剂,Ni/Al2O3加氢催化剂等;4.1.2 金属催化剂的特性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这与金属的结构、表面化学键有关。

过渡金属能级中都含有未成对电子,在物理性质中表现出具有强的顺磁性或铁磁性,在化学吸附过程中,这些d电子可与被吸附物中的s电子或p电子配对,发生化学吸附,生成表面中间物种,从而使吸附分子活化。

金属适合于作哪种类型的催化剂,要看其对反应物的相容性。

发生催化反应时,催化剂与反应物要相互作用。

除表面外,不深入到体内,此即相容性。

如过渡金属是很好的加氢、脱氢催化剂,因为H2很容易在其表面吸附,反应不进行到表层以下。

但只有“贵金属”(Pd、Pt,也有Ag)可作氧化反应催化剂,因为它们在相应温度下能抗拒氧化。

故对金属催化剂的深入认识,要了解其吸附性能和化学键特性。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不同的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能力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金属化学性质、气体化学性质、金属结构、吸附条件等等,见表4-3。

1 具有未结合d电子的金属催化剂容易产生化学吸附2 电子云重叠少,吸附弱;电子云重叠多,吸附强。

3 气体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吸附越容易。

4 吸附条件也有一定影响。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附(但不能太高,否则TPD怎么做?)。

压力增加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金属催化剂催化活化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化学吸附的过程,化学吸附的状态与金属催化剂的逸出功及反应物气体的电离势有关。

1 电子逸出功:将电子从金属催化剂中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或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的最低能量。

工业催化原理——知识要点

工业催化原理——知识要点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1、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性1)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金属催化剂:指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纯金属或者合金纯金属催化剂:指活性组分只由一种金属原子组成,这种催化剂可单独使用,也可负载在载体上合金催化剂:指活性组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原子组成2)金属催化剂的特性常用的金属催化剂的元素是d区元素,即过渡元素(ⅠB、ⅥB、ⅦB、Ⅷ族元素)金属催化剂可提供的各种各样的高密度吸附反应中心2、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1)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1)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能力取决于金属和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及吸附条件(2)具有未结合d电子的金属催化剂容易产生化学吸附(3)价键理论:不同过渡金属元素的未结合d电子数不同,他们产生化学吸附的能力不同,其催化性能也不同(4)配位场理论:金属表面原子核体相原子不同,裸露的表面原子与周围配位的原子数比体相中少,表面原子处于配位价键不饱和状态,他可以利用配位不饱和的杂化轨道与被吸附分子产生化学吸附。

(5)吸附条件对进水催化剂的吸附的影响: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附高压有利于物理吸附,也有利于化学吸附2)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1)金属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脱出功)定义:将电子从金属催化剂汇中移到外界(通常是真空环境中)所需做的最小功,或者说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Φ,在金属能带图中表现为最高空能级与能带中最高填充电子能级的能量差意义:其大小代表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或说电子脱离金属表面的难易(2)反应物分子的电离势定义:指反应物分子将电子从反应物中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用I表示。

意义:其大小代表反应物分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电离能:激发时所需的最小能量(3)化学吸附键和吸附状态①当Φ>I时,电子将从反应物分子向金属催化剂表面专业,反应物分子变成吸附在金属催化剂表面上的正离子。

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形成离子键,它的强弱程度决定于Φ与I的相对值,两者相差越大,离子键越强。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引言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过程,它可以通过降低能量势垒的方式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金属催化剂作为一类常用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能源转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金属催化剂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的定义与分类金属催化剂是指能够在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且在反应结束时保持不变的金属物质。

金属催化剂能够通过提供活性位点、调控反应的能垒、吸附反应物等方式实现催化作用。

根据催化剂的组成,金属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金属催化剂,即单一金属元素或金属合金;另一类是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即将金属颗粒负载于支撑物上。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常用的负载物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等。

金属催化剂还可以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金属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铑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铁、铜、镍等)以及稀土金属催化剂(如钕、镧等)。

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提供活性位点:金属催化剂上的金属离子或金属表面可以提供活性位点,吸附并激活反应物。

活性位点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2.调控反应的能垒:金属催化剂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物与催化剂间的作用力,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例如,在氢气化反应中,贵金属催化剂能够吸附氢气并削弱键合,从而降低氢与反应物之间的能垒,促进反应进行。

3.提供电子转移:金属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或接收电子的方式参与反应。

贵金属催化剂常常参与电子转移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调控电子转移过程来加速反应速率。

4.分子催化: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或金属表面可以与反应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形成中间体,进而促进反应进行。

这种分子催化机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合成、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改.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改.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多位理论的几何适应性


由计算可以看出: 乙烯在Ni-Ni间距离为0.35l nm晶面上吸附形成的 键造成分子内的张力较大,是一种弱吸附。 在Ni-Ni间距离为0.2489 nm时乙烯吸附较容易,是 一种强吸附。

实验发现,仅有(110)晶面的Ni,比混合晶 面[(110),(100),(111)各占1/3的Ni的活性 大5倍。(110)晶面上Ni原子间距0.351nm的 数目是最多的。
C=0.154 nm
多位理论的几何适应性



反过来以=109o28’倒算出的a=0.273nm, 也就是说在a=0.273nm的晶格上吸附时, 分子内完全没有张力。 于是预测a在0.24nm-0.28nm之间的Re, Ni,Co,Cu,Pt,V,Pd,Mo,W等均可 吸附乙烯,实验证实了这个预言。 几何对应理论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吸附的 本质。
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
金属催化剂的类型

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主要类型有: 块状金属催化剂:如电解银、熔铁、铂网等催化 剂;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如Ni/Al2O3,Pd/C等催化剂; 合金催化剂:指活性组分是二种或两种以上金属 原子组成,如Ni-Cu合金加氢催化剂、LaNi5加氢 催化剂; 金属簇状物催化剂:如Fe3(CO)12催化剂等。
一个金属原子缺位,原来的金属原 子跑到金属表面上去了。
弗兰克尔点缺陷

由一个金属原子缺位,和一个间隙原子组 成。
点缺陷引起晶格的畸变

内部缺陷的存在引起晶格的畸变(1)空 位;(2)间隙质点;(3)杂质。
见教材p101 图4-20
4.5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工业催化原理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工业催化原理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工业催化原理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金属催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

在工业催化原理中,金属催化剂因其高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特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金属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催化作用机制以及工业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是由金属元素或其氧化物、硝酸盐等化合物制备而成。

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地促使化学反应的进行。

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主要来自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和活性位点,其中活性位点指的是金属表面上的特殊位置,其能够提供活化基团。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氧化还原、酸碱性和配位作用等。

其中,氧化还原催化是金属催化剂最常见的催化作用机制。

金属催化剂能够在催化过程中与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改变底物的氧化态并促使反应的进行。

此外,金属催化剂还可以通过提供酸碱性环境来加速反应速率,或者通过配位作用来稳定中间体,从而实现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中最典型的应用之一是在石油加工领域。

例如,挥发性金属催化剂可以在石油加氢反应中加速石油成分的裂化和转化,从而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金属催化剂还可以应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催化裂化、液相氧化等重要工业反应中,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在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调控金属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表面性质,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合金化、负载和改性等。

合金化可以通过混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来调整催化剂的性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负载是将金属催化剂负载在载体上,通过调控载体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改性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掺杂等方法,调整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性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总结起来,金属催化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重要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氧化还原、酸碱性和配位作用等。

金属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经验规则 1、 d带空穴与催化剂活性 金属 能带模型提供了d带空穴概念,并将它与催化 活性关联起来。d空穴越多,d能带中未占用的d电子或 空轨道越多,磁化率会越大。磁化率与金属催化活性 有一定关系,随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及负载情况而不同。 从 催化反应的角度看,d带空穴的存在,使之有从外界 接 受电子和吸附物种并与之成键的能力。但也不是d带 空穴越多,其催化活性就越大。过多可能造成吸附太 强 ,不利于催化反应。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2、 d%与催化活性 金属的价键模型提供了d%的概念。d%与金属催化 活性的关系,实验研究得出,各种不同金属催化同位素 (H2和 D2)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对应的d%有较好的线 性 关系。但尽管如此,d%主要是一个经验参量。 d%不 仅 以电子因素关系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而且还 可 控制原子间距或格子空间的几何因素去关联。因为金 属 晶格的单键原子半径与d%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因素 不 仅影响到原子间距,还会影响到其他性质。一般d% 可用于解释多晶催化剂的活性大小,而不能说明不同晶 面 上的活性差别。
这 5类金属催化剂中,前两类是主要的,后三类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有新的发展。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1
n
金属间化合物与合金的主要区别:金属间化合物晶格 中不同原子的排列有规则,而合金晶格中不同原子的 排列没有规则。
n
发 生催化反应时,催化剂与反应物要相互作用。除表 面外,不深入到体内,此即相容性。如过渡金属是很 好的加氢、脱氢催化剂,因为H2很容易在其表面吸附, 反应不进行到表层以下。但只有“贵金属”(Pd、 Pt,也有Ag)可作氧化反应催化剂,因为它们在相 应 温度下能抗拒氧化。故对金属催化剂的深入认识, 要 了解其吸附性能和化学键特性。
E g ≥ 5eV
E g < 3eV
宽 (ΔE≥5eV)。 一 般 电场条件下,难以将满带电子激发 入 空带, 不 能 形成导带。半导体的特征,也是只有满带 和空带,但满带与空带之间的禁带较窄(ΔE<3eV),在
导体
绝缘 体
半导 体
电 场条件下满带的电子激发到空带,形成导带,即可 导 电。电子占用的最高能级称为费米(Fermi)能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例 如,Ni催化苯加氢制环己烷,催化活性很高。Ni的d 带空穴为0.6(与磁矩对应的数值,不是与电子对应的 数 值)。若用Ni-Cu合金则催化活性明显下降,因为 Cu的 d带空穴为零,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Cu流向Ni,使 Ni的 d空穴减少,造成加氢活性下降。又如Ni催化氢化 苯乙烯制备乙苯,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如用Ni-Fe合金 代替金属Ni,加氢活性下降。但Fe是 d空穴较多的金属, 为 2.2。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Ni流向Fe,增加Ni的d带 空穴。这说明d带空穴不是越多越好。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4
p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n 金属的分散度:金属在载体上微细的程度用分散度D
( Dispersion) 来表示,其定义为:
D = (ns/nt)/g(Cat)
催化 反应都是在位于表面上的原子处进行,故分 散 度好的催化剂,一般其催化效果较好。当D = 1时 ,
D-H同 位素交换反应的 lgk-d%的 关系 金属膜催化乙烯加氢的活性与 晶格原子间距的关系
Ø
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这与金属的结
构 、表面化学键有关。金属适合作哪种类型的催化 剂,要看其对反应物的相容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p
金属的能带模型和“d带空穴”概念 导 体 的能带结构特征是具有导带。绝缘体的能带 特 征是只有满带和空带, 而 且 满带和空带之间的禁带较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5
② 强相互作用 即 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简称为SMSI ( Strong-Metal-Support-Interaction) 效应。当金属 负载于可还原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如在TiO2上)时, 在 高温下还原导致金属对H2的化学吸附和反应能力的 降 低,这是由于可还原的载体与金属间发生了强相互 作用,载体将部分电子传递给金属,从而减小对H2的 化 学吸附能力。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越大,相应的d能带中的电子填充越多,d空穴就越少。 d%和 d空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金属电子结构的参量, 且 是相反的电子结构表征。它们分别与金属催化剂的 化 学吸附和催化活性有某种关联。就广为应用的金属 加氢催化剂来说,d%在40-50%为宜。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6
产 生的原因: 在 负载Pt催化剂上,H2-O2反应的结构非敏感性是 由于氧过剩,致使Pt表面几乎完全为氧吸附单层所覆盖, 将 原来的Pt表面的细微结构掩盖了,造成结构非敏感, 这 种原因称为表面再构(Surface reconstruction); 另 一 种结构非敏感反应与正常情况相悖,活性组 分 晶粒分散度低的部位(扁平的面) 比 高 的部位(顶与棱) 的 更活泼。 造成这种“反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 强 的吸附、吸附其它物种等)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意味着金属原子全部暴露。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金属 在载体上微细分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表面 金属原子的状态,影响到这种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 通常晶面上的原子有三种类型:位于晶角上,位于晶 棱 上和位于晶面上。显然位于顶角和棱边上的原子比 位于面上的配位数要低。随着晶粒大小的变化,不同 配位数位(Sites)的比例也会变,相对应的原子数也 跟 着变化。涉及低配位数的吸附和反应,将随晶粒变 小 而增加;而位于面上的活性位比例,将随晶粒的增 大 而增加。
生 分裂,分成t2g轨道(dxy、dxz和dyz ) 和 eg轨道。
n
不对称八面体场Fe(CN)64-络合物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3
n 用这种模型,原则上可以解释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
因 为这些轨道以不同角度与表面相交,这种差别会影 响 到轨道健合的有效性。还能解释不同晶面之间化学 活性的差别;不同金属间的模式差别和合金效应。如 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而下降,最满意的解释是吸附位 的 非均一性,这与定域键合模型的观点一致。Fe催化 剂的不同晶面对NH3合成的活性不同,如以[110]晶面 的活性定义为1,则[100]晶面的活性为21;而[111] 晶面的活性440,这已为实验所证实。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载 体效应 ① 溢 流 现象 固 体 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 经 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或自由基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 别 的活性中心处(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 很 多载体是溢流现象的次级活性中心。催化加氢 的活性物种不只是H,而应该是H0、H+、H2、H-等的平 衡 组成;催化氧化的活性物种不只是O,而应该是O0、 O-、 O2-和 O2等的平衡组成,这些新发现的物种与载体 ( 次级活性中心)有关。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③ 载体对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的促进和抑制 例 如 Al2O3载体对烃类的脱氢和加氢反应(主过度 物 种 H原子)有抑制作用;但是对CO、NO和H2的反应 有 促进作用,这主要是CO、NO能与Al2O3作用形成弱 的 另外一种过度态物种。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3)结构敏感与非敏感反应 根据对这三种影响敏感性的不同,催化反应可以区 分为 2大类: 涉 及 H-H、 C-H或O-H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它 们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敏 感 性不大,称为结构非敏感(Structrure- insensitive) 反应。例如,环丙烷加氢就是一种结构非敏感反应。 用 宏观的单晶Pt作催化剂(无分散D≈0)与用负载于 Al2O3或 SiO2的微晶(1-1.5nm)作催化剂(D≈1), 测得的 转化频率基本相同。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另 一类涉及C-C、N-N或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 应 ,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 敏感性较大,称为结构敏感(Structrure-sensitive)反 应 。例如,氨在负载铁催化剂上的合成,是一种结构 敏感反应,因为该反应的转化频率随铁分散度的增加 而 增加。
p
金属簇状物催化剂 化 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如果用 分子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它 是 介于原子-分子级别与宏观固体之间的新层次,是 一 种物质结构的新层次。 金属簇状物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 于 宏观的晶体、合金等。 金属簇状物的活性随组成原子数n的不同,可以相差 1000倍 ,并显示其它的一些电磁、光学特性。
p
配位场模型(晶体场理论) 中 心离子M的d轨道能级分裂:5个d轨道能级相同, 进入配位场中, d轨道能级将发生分裂; 与 配位体直接遭遇方向上的d轨道,受到较大的排斥 力 ,使的d轨道能级升高;偏离配位体方向上的d轨 道能级较低,使d轨道产生能级分裂
n 引 入面心立方的正八面体对称配位场后,简并能级发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导 体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特征
2
p
价键模型和d特性百分数(d%)的概念 杂 化 轨道中d电子所占百分数称金属d%特性,d%
●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M处于带负电荷的配位体L形 成的 静电场中,二者完全靠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 晶体场(配位场)对M的 d 电子 产生排斥作用,引起 M的 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 ● 分裂类型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有关;晶体场相同,L 不同 ,分裂能也不同。分裂能是指d 轨道 发生能级分 裂 后 ,最高能级和最低能级间的能量差; ● d电子 从未分裂的d轨道进入分裂后的d轨道,使配合 物 获得晶体场稳定化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