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肝功能不全分级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通常有以下几个等级:
1. 轻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在100以下,肝脏功能正常。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规律作息,调整饮食结构。
如果是病毒导致的肝功异常(如乙肝、丙肝),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肝功能可以得到完全恢复。
2. 中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在100\~1000左右,已经存在肝纤维化倾向。
这个阶段如果存在乙肝、丙肝、脂肪肝等疾病,需要积极治疗。
如果任其发展,大概率会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3. 重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超过1000,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已存在肝硬化和多种并发症,比如恶心呕吐、乏力、身体肿胀、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胃底静脉曲张等。
如果仍未接受正规治疗,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癌。
另外,对于肝硬化患者,还有一种分级标准是针对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的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C级。
1. A级:总分5\~6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相对较好,预后好,手术风险较小,术后1\~2年存活率为100%\~85%。
2. B级:总分7\~9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一般,预后相对较好,手术风险较中等,术后1\~2年存活率为80%\~60%。
3. C级:总分大于等于10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差,手术风险很大,术后1\~2年存活率为45%\~35%。
该分级标准包含了5项指标,分别是肝性脑病、腹水、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根据严重程度将每一项指标记为1、2、3分,将5项分数加起来后进行相应的分级,最低是5分,最高是15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谢谢
替加环素也可抑制人体内蛋白质合成,如肝脏合 成的凝血因子等
肝功能损害时清除率减少55%,半衰期延长43% 药物在肝脏蓄积,加重不良反应
其他药物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主要 以原形经肾排泄,无需调整剂量,用药时需监护肝功能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主要经肾排泄,但严重肝功能不全 需调整剂量,用药时需监护肝功能
量的10%,经胆汁和肾的排 C级)应慎用药并检测治疗反应,推 泄率分别约为59%和33%, 荐剂量:静脉给药,初始100mg,随 22%的药物以原型经肾排泄。后25mg q12h 排泄途径主要为其原型及 代谢物的胆汁分泌。
举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胆红素:TBIL 82.8umol/L,DBIL
无 无 <34. 2
≥35 ≤14
1~2 轻
34.2~51.3
28~34 15~17
3~4 中度以上 >51.3
<28 ≥18
注:A级:5~6分,B级7~9分,C级10~15分
肝性脑病临床分期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行为异常(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 可有扑翼样震颤。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PB 31% ,50-70%的药物在 轻、中度肝功能不全不推荐调整剂量
肝脏代谢,代谢物无显著 ( Child-Pugh分级A、B级);尚未
活性,肾排泄率为80-85%。 评价重度肝功能不全者的药代动力学
替加环素
PB 71-89%,药物不被广泛 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
代谢,代谢产物不到给药 重度肝功能不全者(Child-Pugh分级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的中文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是临床上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患者的几项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并据此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背景肝硬化是由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晚期,并伴有肝脏结构改变,包括肝脏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患者常常伴有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和其它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肝硬化的临床管理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的内容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指标:黄疸程度、腹水、腹水和胸水腔积液、肝性脑病和营养不良。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将患者分为A、B、C三个级别,分别代表肝功能状态的不同程度。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黄疸程度:分为1分(轻度黄疸)、2分(中度黄疸)和3分(重度黄疸)。
- 腹水:分为1分(轻度腹水)、2分(中度腹水)和3分(重度腹水)。
- 腹水和胸水腔积液:分为1分(无腹水和胸水)、2分(谨慎选择腹水和胸水)和3分(充满腹水和胸水)。
- 肝性脑病:分为1分(轻度精神症状或震颤)、2分(昏迷无法唤醒)和3分(昏迷持续)。
- 营养不良:分为1分(无明显)、2分(中度)和3分(营养严重不良)。
根据以上各项指标的评分,患者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将被确定为A级(5-6分)、B级(7-9分)或C级(10-15分)。
3. 应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分级,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分级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也可用于评估肝移植前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对于肝移植的适应症选择和手术方案的确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还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肝功能child分级

肝功能child分级肝功能Child分级是一种常用于评估慢性肝病严重程度的分级系统,对于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预测患者的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hild分级是根据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不全程度来划分的,共分为Child A、Child B和Child C三个分级。
Child A分级是指患者的肝功能相对较好,临床表现较轻。
这类患者的肝脏功能损伤较轻,没有明显的肝性脑病、腹水或黄疸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预后相对较好,生存率也较高。
Child B分级是指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临床症状相对明显。
这类患者的肝脏功能已经较明显地受到损害,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腹水、黄疸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生存率相对较低,而且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Child C分级是指患者的肝功能严重受损,临床症状非常明显。
这类患者的肝脏功能几乎已经丧失,可能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严重的腹水、明显的黄疸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生存率非常低,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
肝功能Child分级主要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
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态,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肝功能Child分级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评估系统,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医生而言,Child分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而言,Child分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预测自己的预后,并且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综上所述,肝功能Child分级是一种常用于评估慢性肝病严重程度的分级系统,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预后。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自己的Child分级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预测自己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最新3肝功能不全分级

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仅是临床对肝硬化患者肝脏贮备功能的粗略估计,两期无截然界限;而且,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病情轻重仍有很大差异。
因此,有学者对肝硬化患者重要的临床指标和化验检查指标进行分层记分,以便临床判断患者病情轻重。
1、Child肝功能分级法(经典分级),即为Child于1964年根据肝硬化患者的3项临床指标(腹水、神经精神症状和营养状态)及2项肝功能指标测定(血清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分为三个层次(1,2, 3)进行计分,5个指标的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5分,根据计分的多少将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A、B、C三级,是临床上曾广泛应用的经典分级法。
〜〜〜Child分级的优缺点:它以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和营养为指标,估计肝功能状况,具有经典、简单、实用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肝功能分级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在应用中,该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营养状况及腹水为非量化指标,评价较为困难,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2)将相关指标分别列出,独立对待,以一项指标确定整个肝功能分级不够全面。
白蛋白、腹水及营养状况是并存和相关的,不宜简单重复;(3)未能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考虑,胆汁性肝硬变、肝炎后肝硬变及酒精性肝硬变在上述指标上有不同的反映,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全面;(4)缺乏凝血酶原时间这一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⑸血浆白蛋白、血清胆红素不敏感,白蛋白半寿期为2~ 3周,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同时,血浆制品的广泛应用易造成临床上的假象,影响了肝功能的准确评价。
2、Child-Pugh改良分级:由于Child肝功能分级法中的一般状况常不易计分其后「口9八将肝性脑病的有无及其程度代替一般状况,并加入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一项,即Child-Pugh改良分级法。
其也分三级,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 分。
使其在临床上更易于掌握.在判定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上更趋于准确。
肝功能不全分级

肝功能不全分级肝功能不全是指因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肝功能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级,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般来说,肝功能不全的分级可以根据国际肝脏学会(ISD)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个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
分类方案如下:1级:肝功能轻度障碍,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常见实验室指标异常,如肝酶升高、总胆红素轻度升高等,但对机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2级:肝功能中度障碍,患者可出现轻度肝性脑病症状,例如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实验室检查常见指标异常进一步加重。
3级:肝功能重度障碍,患者出现明显的肝性脑病症状,如嗜睡、昏迷、意识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4级:肝功能衰竭,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常合并其他严重的器官功能损伤,预后非常差。
肝功能不全的分级可以用于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评估。
对于1级和2级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肝脏疾病,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而对于3级和4级的患者,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差,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支持治疗。
除了分级,肝功能不全的病情评估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肝硬化程度、肝脏疾病的原因和病情发展速度等因素。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已经被确诊为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和盐分,保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
同时,要避免饮酒和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
总而言之,肝功能不全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临床上根据其分级可以判断其严重程度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
通过积极治疗和合理的生活调整,可以改善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
最新肝功能分级

(2) CTP 分级仍存在不精确性,对于同一分级 内的病人,病情可能差别很大,CTP 分级已不 能区分病情的轻重;
肝功能分级
CTP评分的不足之处
(3) CTP 分级中使用的白蛋白容易受人为等因 素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不同实验室而差别 很大—容易造成分级不统一的情况;
客观。 (2)相关指标为常规检查,数据易取得,计
算方便。 (3)考虑了门脉高压的并发症对病情的影响。
肝功能分级
CTP分级的优点及其临床意义
CTP分级是预测肝硬化患者首次曲张静脉 破裂出血后1年内死亡的重要因素。
肝硬化患者首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年内的 平均病死率:CTP分级A级者5%,B级 25% ,C级50%。
MELD评分在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3个月死 亡风险优于CTP分级。
酒精性肝病的肝脏储备功能MELD评分比CTP 分级更有价值。
肝功能分级
MELD评分的优点及临床应用
UNOS于2002年2月正式将MELD评分作为 成人肝移植的标准:
等级1仍然保留,MELD分值高者优先,对于同 一MELD分值则以等待时间为准.
(4) CTP 分级狭窄, 这对判断病情和临床选择 治疗方案,尤其是从候选名单上筛选肝移植 病人造成困难等。
肝功能分级
MEL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MELD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由Mayo Clinic的Malinchoc和Kamath于 2000年创立的一个判断晚期肝病病情的评 分方式。
肝功能分级
CTP分级的优点及其临床意义
1997年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络(UNOS)规定 的肝移植的标准就是以CTP分级为基础: 等级1、等级2A(CTP评分≥10分,有并发症 者)、等级2B(CTP 评分≥10分或CTP评分≥7 分有并发症者) 、等级3 (CTP评分为7~10 分)
肝功能不全分级标准child

肝功能不全分级标准child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异常而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药物和毒物的清除以及合成许多生理相关的物质等。
当肝脏发生功能障碍时,会对全身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Child-Pugh分级是用来评估肝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一个临床工具,该分级系统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实验室指标以及腹水等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
Child-Pugh分级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Child-Pugh肝功能不全分级标准的详细内容:1.胆红素水平(Bilirubin):- 1级:胆红素水平小于2 mg/dL- 2级:胆红素水平为2-3 mg/dL- 3级:胆红素水平大于3 mg/dL2.血清白蛋白水平(Albumin):- 1级:白蛋白水平大于3.5 g/dL- 2级:白蛋白水平为2.8-3.5 g/dL- 3级:白蛋白水平小于2.8 g/dL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级:PT正常或增加不超过3秒- 2级:PT增加3-6秒- 3级:PT增加超过6秒4.腹水(Ascites):- 1级:无腹水- 2级:有可控制的腹水积聚- 3级:有难以控制的腹水积聚5.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1级:无精神异常- 2级:有轻度精神异常,但无意识丧失- 3级:有明显精神异常且有意识丧失倾向,但尚可唤醒- 4级:有昏迷根据上述指标,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将评定为Child-Pugh A级、B级或C级。
具体划分如下:1. Child-Pugh A级:-胆红素水平1级-白蛋白水平1级- PT时间1级-无腹水-无肝性脑病2. Child-Pugh B级:-胆红素水平1-2级-白蛋白水平1-2级- PT时间1-2级-有或无腹水-有或无肝性脑病3. Child-Pugh C级:-胆红素水平3级-白蛋白水平3级- PT时间3级-有腹水-有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
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仅是临床对肝硬化患者肝脏贮备功能的粗略估计,两期无截然界限;而且,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病情轻重仍有很大差异。
因此,有学者对肝硬化患者重要的临床指标和化验检查指标进行分层记分,以便临床判断患者病情轻重。
1、Child肝功能分级法(经典分级),即为Child于1964年根据肝硬化患者的3项临床指标(腹水、神经精神症状和营养状态)及2项肝功能指标测定(血清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分为三个层次(1,2,3)进行计分,5个指标的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5分,根据计分的多少将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A、B、C三级,是临床上曾广泛应用的经典分级法。
表1 Child肝功能分级法
A级5~6分,B级7~9分,C级10~15分
Child分级的优缺点:它以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和营养为指标,估计肝功能状况,具有经典、简单、实用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肝功能分级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在应用中,该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营养状况及腹水为非量化指标,评价较为困难,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2)将相关指标分别列出,独立对待,以一项指标确定整个肝功能分级不够全面。
白蛋白、腹水及营养状况是并存和相关的,不宜简单重复;(3)未能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考虑,胆汁性肝硬变、肝炎后肝硬变及酒精性肝硬变在上述指标上有不同的反映,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全面;(4)缺乏凝血酶原时间这一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5)血浆白蛋白、血清胆红素不敏感,白蛋白半寿期为2~3周,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同时,血浆制品的广泛应用易造成临床上的假象,影响了肝功能的准确评价。
2、Child-Pugh改良分级:由于Child肝功能分级法中的一般状况常不易计分,其后Pugh 将肝性脑病的有无及其程度代替一般状况,并加入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一项,即Child-Pugh改良分级法。
其也分三级,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
使其在临床上更易于掌握.在判定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上更趋于准确。
表2 Child-Pugh改良分级
Child-Pugh分级的最大优点在于采用评分法估计肝功能的状况,使原来独立的指标得以全面考虑,从而不至于受一个指标过大的影响。
其缺点是不够简便。
3、武汉会议分级
参照国外肝功能分级标准,结合我国国情,1983年武汉全国首届门静脉高压症研讨会制定了我国的肝功能分级标准。
对Child-Turcotte分级血清胆红素和血浆白蛋白加以改动。
血清胆红素Ⅰ级由< 2.0mg%降为< 1.2mg%,Ⅲ级将> 3.0mg%降为> 2.0mg%;血浆白蛋白Ⅰ级> 3.5g%不变,Ⅲ级将< 3.0g%降为< 2.5g%;凝血酶原时间保持不变。
腹水、脑病的分级标准与Child-Turcotte分级相同。
此外,考虑我国肝硬变多由肝炎引起,对肝炎是否活动予以注意,增加了转氨酶一项〔4〕。
武汉会议分级标准试行至今已历14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也有值得讨论的问题:(1)与国际接轨问题,指标标准不同,分级不一致,与采用其它分级标准的研究缺乏可比性;(2)肝功能Ⅲ级标准中血浆白蛋白< 2.5g%过低;
(3)丙氨酸转氨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主要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坏死的程度,但对于判定肝储备功能则意义不大,即使肝萎缩严重,功能性肝细胞数下降,而无进一步肝坏死时,转
氨酶仍可维持正常。
因此,丙氨酸转氨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是否列入肝功能分级标准值得讨论。
此外,该分级标准也有类似Child-Turcotte分级的不足。
表3 武汉会议分级(1983年)
上述几种肝功能分级方法一方面大致反映肝细胞群减少,肝脏微循环和代谢过程损害造成的肝脏储备功能低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肝脏病变引起的全身变化,如营养不良、腹水及肝性脑病等。
分别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也有不足之处。
4、新肝功能分级:由于西方国家中肝硬化的病因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上述分级资料均来源于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的群体,而对于我国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为主的群体,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发生率较低,按照选择最少的指标来最大限度反映预后的中存分析原理及简便易行、客观实用的原则,钱学林等从中筛选出仅有2项指标的新的分级法(各种肝功能分级法附后),即清蛋白、腹水和脑病,采用计分法将肝功能分为4级,并认为新法对病人预后的判断更为客观、确切。
表4 新肝功能分级评分标准
注:积分<4为一级;4-5级分为二级;6-7分为三级;>7分为四级。
二、肝性脑病临床分级
一、四度划分法:
Ⅰ度患者可出现情绪异常,如欣快、多语、抑郁、淡漠等。
Ⅱ度可出现性格及行为异常、嗜睡、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有时可呈木僵状态,扑翼样震颤阳性,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
Ⅲ度躁狂、昏睡、进而昏迷,对刺激尚有反应。
Ⅳ度进入深昏迷,对刺激无反应,腱反射消失。
二、四期划分法:
临床上将肝性脑病从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
一期(也叫前驱期),有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
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较慢,双手伸直可有震颤,称为扑翼样震颤。
二期(也叫昏迷前期),表现为意识错乱,睡眠障碍,以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
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
多有睡眠时间的倒错,昼睡夜醒、有幻觉、恐惧、狂躁、常被看成一般精神病。
这时千万不能忽视病人的体征,此时已出现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脑电图异常及运动失调。
三期(也叫昏睡期),病人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以晚醒,醒时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
四肢运动有抵抗、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显示异常波型。
四期(也叫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体检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脑电图明显异常。
三、腹水量的判断
注:1、正常腹腔内仅有少量液体,一般不超过200ml,起润滑作用,当液体量超过200ml 时即可称为腹水。
2、少量腹水不一定会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腹水量多于1500ml会引起较明显临床症状。
3、中水坑试验:不能确定有否少量腹水时使患者取肘膝位数分钟检查,此时少最腹水积聚于脐区。
用听诊法测得12Oml 腹水存在,或用叩诊法(肘膝位叩诊法),叩诊此处变浊即提示有少量腹水(500ml左右)。
4、腹水一般达1000~1500ml才能发现移动性浊音。
5、B超是目前诊断腹水敏感简便的方法。
腹腔内有300ml左右液体便可探查出,CT对腹水诊断的敏感性与B超类似,但特异性比B超高。
6、B超腹水声像图特点
一般腹腔内有300ml左右液体即可探察出,胸膝位脐周探及无回声区—水坑征可发现少至100ml量的腹水。
腹水的声像图基本特征为腹腔内不定形的游离腔隙无回声暗区,只要无管腔像,即使呈球形,也是腹水。
主要见于腹壁(或膈肌)与内脏之间,或者内脏与内脏之间。
(一)少量腹水仅见于肝与右肾之间,因为仰卧位时,此处为腹腔的最低点。
(二)中等量腹水见于肝右叶与膈肌之间、肝右叶与腹膜之间、脾背外侧与腹膜之间以及Douglas窝处。
(三)大量腹水腹水充满腹腔,可见肠管在腹水中漂浮。
(四)腹水的声像图特点腹水为透明液时呈无回声暗区;腹水为混浊液(化脓、陈旧性出血)时,在无回声暗区中散在点状回声;腹水底部有组织碎屑等堆积物时,在无回声暗区的底部出现回声;当腹水中有凝血块时,在无回声暗区中出现斑状高回声,形状不定。
7、CT 表现
腹水早期征象是腹膜反折处因液体聚积而增厚,最常见于肾周筋膜或侧锥筋膜。
少量、中等量积液表现为肝、脾或结肠旁沟外围均匀的新月形低密度影。
大量积液时腹腔脏器周围出现均匀一致的低密带,使脏器向心性集中,系膜皱襞间的腹水和系膜内脂肪组织将系膜衬托成迂回状,自其根部伸向腹前侧及中线部位,系膜血管有的呈直线状,有的呈波浪状。
包裹性积液时肠管不是飘浮在腹中央,而是位置固定,也可被推移。
鉴别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有时较困难。
一般情况下,腹水在膈肌前,胸腔积液在膈肌后。
另外胸腔积液与肝、脾的界面不锐利,而腹水则界面清楚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