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幽汤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定植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进展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胃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高危因素。

传统中医药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等非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金叁石饮、十全大补汤等,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柏、黄连等。

针灸治疗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效果。

1. 中药抗菌活性研究:中药中常常含有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分离、提纯和鉴定中药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可以为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提供理论依据。

2. 中药治疗机制研究: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机制尚不明确。

一些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中药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机制,如调节胃黏膜免疫、减少胃酸分泌、抑制细菌粘附等。

3.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研究:目前,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研究较多。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可以增加西药的疗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针灸治疗的研究:针灸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机制主要包括通过调整胃肠运动、改善胃黏膜血液灌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等方面起效。

相关研究多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效果良好。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疗效,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重点关注中药抗菌活性成分、治疗机制和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等方面,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浅谈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与耐药及对策

浅谈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与耐药及对策
■ 国 囤
浅谈幽 门螺杆菌的治疗与耐药及对策
张 艳
( 中信机 电制造公司总医院 , 山西 运城 0 3 0 ) 4 8 1
幽 门螺杆菌 ( ecbc r y v, p 是一种 专性 微需 氧革 hl oaf . l iH ) i ep o
兰 阴 性 菌 , 植 于 宿 主 胃 内 胃 黏 液 层 下 胃小 凹 表 面 以及 肠 道 黏 定
【 黄 国伍 . 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中几 种抗生素 的疗效 比较[. 5 ] 幽 J 中国医 】 药导报 ,0 0 7 4 : 5 2 1 , ( )1 . 5 【 叶新强 , 6 ] 张召宋 , 明. 宋 三联疗法 对消化性溃 疡 的疗效 观察[ . J 中国 ]
临床 医药研究杂 志 ,0 3 1 7 1 )1 7 — 13 20 ,0 ( 1 :1 2 17 .
用或 者正使用 非 甾体 类抗炎 药 ( S I 、 胃癌家族 史 ; N A D)有 ③不
支持治疗 : 防胃癌为 目的 、 预 无危险 因素 的个人希望 治疗 者 ; ④
不 明确 : 功能 性 消 化 不 良 , 胃肠 道 外 疾 病 l 引 。 1 治 疗 方 案
莫西林 ) 调查 , 结果 显示 , 国 H 对不 同抗生素 的耐药率 分别 我 p
仪系 统测出 比血浆葡 萄糖 更高 的结果上 升( % 5 , 5 1%)在高红
细胞 比容情况下 , 结果则 相反。外科患者 由于存在红细胞 比容
波动大 , 可能存在血糖测量错误的风险较高l l _ 。 23 p . H值 Kla ik 发现 p < .5和 > . i te 等 pr H 69 78 , 5时 结果
PI P 的协同下提高 胃内的 p H值 , 强清热解毒药的杀菌 能力 , 增

幽门螺杆菌中药治疗方法

幽门螺杆菌中药治疗方法

幽门螺杆菌中药治疗方法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病原体,它可以导致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传统中药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1. 黄连栀子汤疗法:黄连栀子汤是一种汤剂,由黄连、栀子、银花等草药组成。

研究表明,黄连栀子汤具有抗菌、抗炎和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黄连中的苦味成分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栀子和银花则具有抗菌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服用该汤剂能够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缓解胃炎和胃溃疡的症状。

2. 桃仁承气汤疗法:桃仁承气汤是一种经典的方剂,由桃仁、枳实、生大黄等草药组成。

研究发现,桃仁承气汤具有抗感染、抗炎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其中的桃仁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枳实和大黄则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作用。

服用该汤剂能够改善胃肠道环境,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数量,从而缓解炎症和溃疡症状。

3. 三仁汤疗法:三仁汤是一种中药复方,由杏仁、桃仁和山楂仁等草药组成。

研究发现,三仁汤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导滞的作用,可以减少胃肠道内的炎症反应。

杏仁中的苦味成分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桃仁和山楂仁则具有消食导滞的作用。

服用该汤剂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帮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单味草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如黄柏、黄芩、苦参、连翘等。

这些草药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这些草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成汤剂或复方使用,具体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尽管中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仍然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抗生素治疗和饮食调理等。

此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注意配伍禁忌和药物过敏等情况。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一系列胃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中医药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湿热内蕴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独特效果。

目前,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口服、针灸、艾灸、拔罐等,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应用与效果。

1. 中药口服中药口服是中医治疗胃肠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调整体内平衡,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胃肠运动,促进癒合。

中药中的辛、苦、温、燥等性质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药将不同的药物组合成中药方,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和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2. 针灸针灸是中医非常独特的治疗方式之一。

针刺刺激经络、神经、血管等组织,进而产生调整机体功能的作用。

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针灸不仅可以影响胃肠系统的运动,还可以改善胃肠系统的内分泌功能,从而调整患者的整体平衡状态。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针灸也可以直接杀死幽门螺杆菌。

3. 艾灸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

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经络的运行平衡,从而使整个身体最终恢复健康和平衡。

长期以来,艾灸也被广泛应用于胃肠疾病的治疗。

有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改善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增加胃黏膜的厚度,进而较好地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疾病。

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流量的增加,改善营养供应,有助于胃肠黏膜的修复。

4. 拔罐拔罐是中医的一种特殊疗法,可以刺激身体内的经络,调节气血的流动,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患者,拔罐可以缓解患者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对胃黏膜进行修复。

在拔罐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草药,如白术、大黄等,进行局部熏蒸,进一步杀灭幽门螺杆菌。

1. 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通常采用中药口服、针灸、艾灸、拔罐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综合镇痛、治疗胃肠症状、改善营养供应,并通过刺激自身免疫系统的发挥,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和胃肠的恢复。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肠病密切相关。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消除病因。

中医药治疗的重点在于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以达到病因与病机、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常用的中药有白术、茯苓、厚朴、山楂等,这些中药具有温中健脾、理气和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能够调整胃肠道的功能,增强胃肠道的自愈能力。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较好。

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直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中药能够改善胃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增强黏膜的自愈能力,减少胃肠道的炎症反应。

中药还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清除。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通常是和西医药治疗相结合来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药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杀灭幽门螺杆菌,中医药则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以及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清除。

在临床的应用中,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药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胃肠道的症状,减轻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感,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较好。

中医药治疗是一种综合调理的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中药治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作用,患者需要坚持治疗,遵守医嘱,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加速病情的缓解和康复。

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效果分析吴建国

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效果分析吴建国

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效果分析吴建国发布时间:2023-07-10T08:40:37.725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7期作者:吴建国[导读] 研究幽门螺杆菌根治性治疗运用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平昌县驷马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巴中 636475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根治性治疗运用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划分2020年7月-2021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两组,分别采用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镜和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和Hp根除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炎性因子和胃泌素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以减轻症状,提高Hp根除率和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四联疗法;三联疗法;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以腹部胀痛、餐后反酸、食欲下降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主要为高复发率、反复发作、病程长,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1]。

当前在治疗慢性胃炎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时根除Hp,对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研究了根除Hp感染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划分2020年7月-2021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两组,36例/组。

对照组年龄22-73岁,平均(47.1±6.5)岁,病程2-10年,平均(5.6±1.3)年,其中16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观察组病程2-11年,平均(5.7±1.4)年,年龄23-74岁,平均(47.3±6.6)岁,其中女性19例、男性17例。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胃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的关系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认可。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炎症,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引发胃炎症状,如胃痛、消化不良、腹胀等。

纵观各类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上具有独到之处。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质、改善消化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机制来治疗胃炎。

中医药治疗胃炎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以及中药配合西药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主要以化湿、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等方剂为主。

苇炭煎、大黄黄连泻心汤等方剂,能够有效清除体内湿热,减轻胃黏膜炎症。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平衡,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胃炎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神阙等。

3. 中药外用:使用中药外敷可以改善胃肠道的微环境,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使用中草药熏洗胃腔,可以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中医药治疗与西医药治疗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治疗优势。

中医药可以缓解胃炎引起的症状,西医药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感染。

以上只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一些常见方法,实际临床中还有更多的方法和方剂可供选择。

中药治疗胃炎的优势在于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调理全面的特点。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需要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方剂和方法。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炎类型,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治疗存在易复发、耐药性和副作用大的问题。

而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就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外因和脾胃虚弱、气机郁滞等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

《内经》云:“胃者,仓廪之官,五味之本,矿藏精微”。

胃主受纳、消化,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主要是由于胃气不和、脾虚失健而引起的。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调和胃气。

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中医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手段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在选择药物上坚持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患者的脾胃虚弱、气滞等不同证候来选药。

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陈香砂丸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胃、理气和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毒性。

2. 食疗食疗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倡“饮食有节”,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制定相应的膳食调理方案。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选择易消化、滋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白粥等;对于气滞胃痛的患者,宜选择理气舒胃的食物,如莲子、香蕉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食疗调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抵抗力,减轻胃部不适。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舒缓胃肠道的紧张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足俞等。

针灸治疗可以起到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

4. 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黏膜范 围缩小 2 3 炎症程度减轻;无效:H 、临床症状及 /, P 病变黏膜无改善 。 1 5 统计 学方法 . 采用 S S 1. P S 3 0统计学软件包 。统计描述 采用证 表示 ;
计 量 资 料 用 检 验 或 明 £检 验 ;计 数 资料 用 检 验 ;等 级 资 ’ 料用秩和检验, O0 P( . 5为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肠化区。
脾 胃湿 热型胃络痛 …。共有 6 O例患者完成试验, 治疗组 3 2例,
其中男 2 例, l 例 ;年龄 2 46 l 女 1 l 4岁, 均 ( l3 ±l. 6 4 _4 2 6 ) 岁;其 中胃黏膜轻度炎症者 l 例, 1 中度 l 4例, 重度 7例。对照 组2 8例, 其中男 1 6例, l 女 2例;年龄 2 46 岁, 0 1 平均 (07 ± 4.1 1 . 5 岁;其 中胃黏膜轻度 炎症者 l 18 ) 0例, 中度 1 2例, 重度 6 例 。上述 一般 资料经 统计 学处理 , 问各项 参数均衡 性 良好 组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全部病例 来源 于 2 0 年 4 1 05 一l 月湖南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132 H . . P定植 密度 判断标准 参照 2 0 0 0年 ( 井冈L)《 国 【 全 J
慢 性 胃炎 研 讨 会 议 共 》相 关 标 准 , 察 胃黏 膜 黏 液 层 、 表 面
关标准诊断为慢性 浅表性 胃炎, H 且 P检测 为阳性, 中医辨证为
数 H ;中度 : P分布超过标本全长 13而未达 2 3或连续性 、 P H / / 薄而稀疏地存在于 次表面;重度 :l { P成堆存在, 基本分布 丁 标本全长 。 肠化黏膜表面通常无 } I P定植, 故标本全 长中要扣除
判断为组织病理学 H P感 染 阳性 。
幽 门螺杆菌 (e io a t r p l r , P 已被证 实是慢 性 H lc b c e y o iH )
胃炎 和 消 化 性 溃 疡 的 病 因 之 一 , 与 胃癌 的 发 生 密 切 相 关 。近 且
年来, 笔者采用灭幽汤治疗湿热 型 H 相关性 胃炎取得满意疗 P 效, 并对其 } I P定植 密度变化做 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
维普资讯
2 0 年 1月第 1 第 1 08 5卷 期
中国 中医药信 息 杂志
灭 幽汤对 慢性 胃炎 幽 门螺杆菌定植 的影 响
王小娟 郭建生 李 倩 ” , , , 蒋军林 ‘ 璇 , 郭
(. 1 湖南中医药大 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 长沙 4 0 0 ;2 湖南 中医药大学药学 院, 南 长沙 4 0 0 湖 107 . 湖 128 3 湖南 中医药大学, . 湖南 长沙 4 0 0 ;4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10 7 . 湖南 长沙 4 0 0 ) 10 6
( O 0) 具有 较 好 的可 比性 。 PS. 5 ,
1 2 给 药方 法 .
1 4 疗 效标 准 .
治愈 :l { 1 ]阴转, 临床症状消 失, 胃镜 和病理检查黏膜恢复 常:显效 :H 阴转, P 临床症状 明 减轻, 病变黏膜 本恢复
正 常 ;好 转 :H 阴 转 或 强 阳 性 转 为 弱 阳 性 , 床 症 状 减 轻 , P 临 病
表 1 2 患 者临床 疗 效 比较 [ () 组 例 %]
注 : 与对 照组 比较 , 尸< . 5 00
所有患者均采用 |本产 O y p s T 电子胃镜检 查, { lmuvO 取距
幽门孔 2 m的大弯和小弯范围内胃窦黏膜 2块, ~3 c 距贲 门 8 m c
属医院消化内科住 院及 门诊 患者 。 所有患者均 上消化道症状
就 诊 , 照 2 0 年 ( 冈 L)《 国 慢 性 胃 炎 研 讨 会 议 共 识》相 参 00 井 L 全 I
上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 上皮和脉管 f : 皮表面的 , 并进行密度分级 。无 :
特 殊 染 色 片 上 未 见 H ;轻 度 :偶 或 小 于 标 本 全 长 13有 少 P /
关键 词:慢性 胃炎;幽门螺杆 菌;脾 胃湿热 ;灭幽汤
中图分类号:R 5 、 3 2 97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 3 42 0 ) 1 0 30 0 55 0 (0 80 - 6 - 2 - - 0 ( 由珠海市 克迪科技 开发有 限公 司提供) 检测, 试纸 5m n内由 i 黄色变成樱红色为 阳性, 小变色为阴性 。②病理学检查 :取 胃 窦处黏膜, 常规组织学脱水 、脱腊、切片后行组织改 良 G Ol il g l S 染 笆, 显示 H P紧贴 胃黏膜表面, 或位 肖小 及浅层腺腔 内则
贼 骨 1 。 0 g
对照组 :给 _阿莫西林 ( 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 0 g 予 海 50 m , 口服, 2次/ "替硝唑 ( d 中德湖 南骛 马制药有 限公 ) 0 g 口 5 0m , 服, 2次/ ;丽珠得乐 ( d 丽珠集 团丽珠制药』 ) 包, 一 1 口服, 2次/ d
联 合 服用 。 2组 均 以 连 续 服 药 2周 为 1个疗 程 , 程 结 束 后 4周 复 查 疗 胃镜 。 药 过 程 中每 组 受 试 者 不 得 使 用 针 对 上 述病 证 的 其 它 治 服 疗 方 法 及 药物 。
13 观 察 方 法 .
2 结果 2 1 临床 疗效分析 ( . 见表 1 J
治疗 组:给 予灭 幽汤水 煎剂 ( 南 中医药 大学煎 药房 提 湖 供) 10 m / , , 5 L 包 2包/ , d 口服 。药物组成 :黄芩 1 , 公英 0g蒲 1 , 5g 陈皮 1 , 0 g 砂仁 6 g 白术 1 , , 0 g 三七 3g 白及 1 , , 0 g 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