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散曲

合集下载

七、元代散曲

七、元代散曲
7
元代前期散曲
4、马致远: (1)创作:现存小令一百十五首,套数二十二首,
另有残套四首。 (2)内容:三绝 ——叹世之作、咏景之作、恋情之作。 《双调夜行船·秋思》、《天净沙·秋思》、《借马》 (3)特色: 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
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8
小令《天净沙·秋思》
12
元代散曲
7、张养浩:《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1)内容: 警世之作和归田之作。 (2)艺术: 语言浅显流畅,感情真朴醇厚,豪放清逸。 (3)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主旨:怀古抒情,表现盛衰兴亡之感,揭示历史
的规律。 特色:写景、议论、抒情巧妙结合;拟人化写景
将人的动作、感情赋子自然景物,使形象鲜明而 生动,富有感染力
1、主旨:游子秋行图 2、独到创造: (1)意象组合 ——更为自然,很容易理解; (2)名词前有形容词作修饰 ——既造成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又减低了意象的
密度; (3)描绘+渲染和点题 ——曲中的离情别绪表达得带有丰富的联想和意蕴。 3、艺术特色: (1)以景托情,情寓于景 (2)白描极其简练 (3)善于映衬(4)清新俊逸,自然浑成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2)写男女情爱,赞美自由爱情
纯真、泼辣。[商调·梧叶儿]《别情》、《双调·沉醉东
风》
6
元代散曲
2、王和卿: (1)散曲 似民歌活泼而有生气;偶戏谑调笑,玩世不恭,
带有俳优习气 (2)名作——〔醉中天〕《咏大蝴蝶》 借“庄周梦蝶”的讽刺贪色的花花公子。想象 大胆、手法夸张,语言生动,诙谐有趣。 3、白朴: 道抑郁牢骚,述男女风情;文采婉约。
元代散曲
一、什么是散曲? 1、散曲: 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元代文学《元代散曲》课件

元代文学《元代散曲》课件
元散曲
一、“散曲”
散曲是一种合乐可歌的诗体文学, 无念白、科介,只用于清唱,故 又称“清曲”。通常分为小令, 套数两种形式。
三、散曲的体制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 令、套数以及介于两 者之间的带过曲制的基本单位。除单片只 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 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 支小令组成,每首各押一韵, 各首可单独成立。
号东篱,有《东篱乐府》。 他的作品表现了愤世厌世的思想,为豪
放派的代表。 ①咏史、②隐逸、③写景
⒊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为代 表。——属于清丽派。
后期: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 的作家,如张可久、乔吉、 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 贯云石、徐再思等。后期作 品总的创作倾向趋于雅正典 丽,渐失前期的生命力。张 可久、乔吉的散曲华丽工整, 是清丽派的代表。
取向。 蒜酪 蛤蜊
五、散曲分期及代表作家
元散曲分前后两期。以元仁 宗延祐年间来分期。前期创 作中心在北方,后期南移至 杭州一带。
前期:主要作家有关汉卿、 王和卿、白朴、马致远、 卢挚、张养浩等。从总体 上说,前期散曲则以“本 色”为主。
⒉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和 马致远
马致远——元曲之冠冕(曲状元)
套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 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 分还有【尾声】。
带过曲:由三个以下同一 宫调不同曲牌组成,押同 一韵。介于小令、套数之 间的特殊体式,没有【 [尾 声】。
四、散曲的风格。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
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
睢景臣有【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套数
刘时中有【正宫·端正好】 《上高监司》套数
此时曲学评论与音律研究的著 作

第十九章 元代散曲

第十九章  元代散曲

《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 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 人何在,门掩残红。
《雪中游虎丘》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何阑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 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 碑休打,宝剑羞看。
《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 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 灯夜雨,白发秋风。
《吴门怀古》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 鲈脍银丝。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可人怜处,啼 乌夜月,犹怨西施。
《春日湖上》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 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 花心事,残柳眉梢。
2.曲中李杜—乔吉
《折桂令·荆溪即事》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 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偏阑干。数尽啼鸦。
《折桂令·西湖忆黄氏所居》
多时不到儿家。想绳挂秋干。弦断琵琶。眉淡兰烟。钗 横梭玉。粉褪铅华。软龙绡尘蒙宝鸭。烂倩脂雨过金沙。隔 个窗纱。梦断东风。门外啼鸦。
《折桂令·客窗清明》
【南吕 红绣鞋】《 西湖雨》
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蒙水模糊, 行云神女梦,泼墨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
【中吕 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璧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黄中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 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 花酿酒,春水煎茶。

元代散曲知识点总结图解

元代散曲知识点总结图解

元代散曲知识点总结图解一、元代散曲的发展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是蒙古族创建的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国家,统治者是皇帝忽必烈。

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而在文化领域中,元代散曲的发展亦有其独特之处。

元代的散曲是在宋元戏曲、元代音乐、元代绘画等文化成就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大熔炉之一,吸纳了包括中国汉族在内的多种民族、多种文化成果,形成了元代文化的多元性。

在元代,曲文学、曲剧文学和杂剧文学三大体裁并存,于其中又以曲文学最为盛行。

元代散曲与唐宋散曲比较,有明显的出处不同。

就形式而论,元代散曲由原来的“公案”改称“寸阴”,元代的散曲节奏放缓,风格多变,题材多样,使元代散曲风骚魅力更为突出;元代散曲在技巧上增加了对韵体的改编,作品唱和时有作识应、人称引和、意象唱和;元代散曲结构多变,有大曲、小曲之分,抒情、写实、咏史等各种形式的散曲。

二、元代散曲的特点1. 题材广泛、多样,内容丰富元代散曲的题材广泛,包括爱情、离别、悲伤、忧郁、豪放、儒雅、社会、政治、历史等等。

元代散曲以新颖、大胆、新巧、自信的风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元代散曲有选取古诗词、流行诗文和自作词都有。

2. 结构多变,形式丰富元代乐曲的形式多变,有大曲、小曲之分。

大曲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叙事性强;小曲则格律宽松,性格亲切,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具有真情实感。

大曲和小曲的结构有时可以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曲式。

3. 语言生动,表现手法多样元代散曲的语言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元代散曲善于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感情的矛盾和冲突,表达感情的复杂性。

元代曲文学以言词多关联、用典妙、靠近游戏、情词流畅、构思纵横、描绘清晰等特点。

4. 音乐配合,声调婉转元代散曲的音乐和声调都很有特点。

元代曲文学和元代音乐艺术密切相关,乐曲和词文的配合相得益彰。

元代散曲的声调婉转,旋律柔美,具有独特的韵味。

元代音乐与元代诗词的和词,多富于感情表达,如切AN书中的伤感风雅含在乐音之中。

元代散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元代散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元代散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元代散曲的发展历程元代散曲是在元朝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创阶段、鼎盛阶段和衰落阶段三个阶段。

1. 初创阶段元代散曲的初创阶段大约可以追溯到元初时期。

在元初时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相互交融,散曲这一文学形式也开始受到重视。

元初时期的散曲以抒情婉约为主,以陈到、李洪等人的散曲作品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散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还比较简单,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

2. 鼎盛阶段元代散曲的鼎盛阶段大约可以从元末明初时期开始。

在这一时期,散曲的艺术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

元末明初时期的散曲以清新婉约、绮丽豪放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代表性的作家有虞集、陈樵、吴谨等人,他们的作品在风格和题材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使得元代散曲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3. 衰落阶段元代散曲的衰落阶段大约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后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形式的崛起和发展,散曲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光芒,文学市场上的地位也大幅下滑。

散曲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形式和内容上也显得单调乏味。

这一时期的散曲作家有黄庭坚、王邺等人,他们的作品在风格和题材上都已经没有了前人的创新和突破,使得元代散曲的发展逐渐走向了衰落。

二、元代散曲的艺术特点1. 音乐性元代散曲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其韵律优美、节奏明快、抑扬顿挫。

元代散曲多为词曲,词曲合一,旋律动人,如《蝶恋花》、《苏幕遮》等,其深情迷离、韵味悠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元代散曲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其韵律和节奏上,这种音乐性使得散曲在艺术上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2. 主题多样化元代散曲的主题多样化,涉及生活、爱情、抒情、行吟、田园、宴游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元代散曲的主题多样化,使得其在内容上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感情更具有真实的反映。

3. 抒情婉约元代散曲以抒情婉约见长,情感真挚、婉转悠扬、含蓄委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散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散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散曲名词解释:散曲1.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2.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3.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简述关汉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风格就直白真率而言,关汉卿的散曲显得更为本色。

1.如他著名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2.但他写得最多的是男女欢爱的题材,而且不避俚俗,写得很真露,带有较浓的市井情趣。

简述马致远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优美意境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里的大家,其作品擅长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

1.《秋思》用意象迭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意境萧瑟苍凉,渲染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似蕴含着无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

2.景中含情,蕴藉隽永,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萧瑟的景致衬托出“断肠人”的无尽思绪。

深得唐人绝句写景之妙,被誉为“秋思之祖”。

以《潼关怀古》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对宦海风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

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如《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

3.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元代最经典的36首散曲:美了四季,醉了人心

元代最经典的36首散曲:美了四季,醉了人心

元代最经典的36首散曲:美了四季,醉了人心元曲是兴盛于元朝时期的一种文艺形式,其历史地位足以同唐诗、宋词并驾齐驱,三者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在元代文坛上,散曲与传统的诗、词文学形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春》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

此曲是白朴《天净沙》四首之一,四首《天净沙》分别以四季为题。

《天净沙·春》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中景、近景皆具的春意图: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

笔下的春天景色如画,生机盎然。

2.《天净沙·夏》【元】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

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前三句描绘出云收雨霁、水凉瓜甜、树阴垂檐的画面;后两句描写消受着宜人时光的“玉人”。

整首散曲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全曲运用白描,洗净铅华,选景精当,语言简洁,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3.《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

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这首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一、散曲兴起与体制:(一)兴起:(1)是元曲的另一种形式,最初从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发展而来。

金元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兴起的音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便逐渐产生散曲。

(2)语言上,吸收大量的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3)内容上,写的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二)体制:(1)小令:单独的一支曲子(2)套曲(套数):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二、前期散曲作家:(一)关汉卿:(1)散曲内容:①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情别绪②感物抒情之作③描写自然风光(2)散曲特色①质朴自然,真率爽朗,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市俗情趣②无论何种题材,都写得肆意畅情,肆无忌惮③艺术的风格多样,主导风格为本色自然,并融入诙谐之趣(3)代表作《不伏老》:自述心志性情的套曲,也是他风流放荡生活的自我表白和桀骜不驯性格的真实写照。

作品艺术特点:①把真切的现实与浪漫的夸张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刻划出一个理想化、性格化的“浪子”形象。

②行文挥洒自如,风格豪放明快,气势磅礴有力,情感浓烈奔放。

③语言诙谐洒脱,活泼生动,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补充: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掮过桥东。

分析:此曲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只大蝴蝶的形象,讽刺贪色的花花公子的劣迹恶行。

全曲构思巧妙,想象奇特,风格恣肆朴野,语言浅近通俗。

(二)白朴:(1)内容:分叹世、写景和描写恋情三类(2)风格:朴实俊秀,文字清丽婉约,具有较为浓郁的诗意。

(3)代表作:《渔夫》(三)马致远:(1)《东篱乐府》,题材广泛,叹世归隐一类作品最多(2)号为曲状元,为元曲豪放派主将。

(3)代表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选取旅途秋暮的多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的散曲孔令彬一、元散曲概说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

我们通常所称的“元曲”是指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散曲的兴起比杂剧要早,但其成就不如杂剧高。

散曲和词一样,来自民间,都是合乐歌长的长短句。

单词发展到南宋时,在文化人手里典雅化因而走向了衰落,而民间的俗谣俚曲却得到了发展。

宋金对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和汉族北方地区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便逐渐形成了散曲这种形式,散曲是我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文学形式推陈出新的结果。

散曲是在词的乐曲衰亡,文字僵化之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革新而创造出来的,具有民间情调和地方色彩的一种新体抒情诗。

散曲和剧曲的区别:剧曲是用于演出的,除了歌唱,还有说白和动作;散曲则只是歌唱,只用管弦乐伴奏。

剧曲一定要具备人物和故事;散曲则主要用来抒情(少数套曲也叙事,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

散曲的体制:散曲大致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之中还有重头和带过曲。

小令:又叫…叶儿‟起源于词中的小令,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重头:又称重头小令,是指用同一个曲调重复来歌咏一些类似的景色或一个连续的故事。

是一种联章体,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

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以四支同调小令分咏春、夏、秋、冬,构成一支组曲。

带过曲:是一支曲子不足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就再用一支或两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续成一篇完整的歌词,最多只能三支,且须是同一宫调中的曲牌。

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

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套数:则起源于宋代的大曲、鼓子词和诸宫调。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小令和套曲的区别:小令是以一支曲子为单位的;套数则是由同一宫调之中至少两支以上,按照音乐上排列顺序的规律,联合成套。

小令每首一韵;套数则从头到尾的多支曲子都一韵到底。

散曲与词的异同:同点:都是长短句样式,都是音乐文学。

异点: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散曲的特点:其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散曲可以增加衬字,也可以增句。

尤其衬字被广泛运用于散曲中,使曲词不至于过分被格律束缚,可以极尽长短变化之能。

尤其可以用许多叠字、象声字来描摹事物,使得曲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有绘声绘色之妙。

其二、散曲平、上、去三声通协,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要押韵。

其三、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赋”的手法使用较多。

不尚比、兴。

其四、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最显著的风格是尖新活泼,袒露率真。

其五、散曲作家追求两种风格:豪迈奔放和清丽雅秀。

前期作家多豪放之作,倾向于追求壮丽之美;后期作家则逐渐向婉约词风接近,尚俊雅之美。

其六、散曲一些独特的技法:叠字、顶真、短柱对、鼎足对、合璧对、连璧对等。

元〃乔吉: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指出:":"曲能容俗,曲尚显露,曲贵尖新,曲带戏谑,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元曲的本色。

或者简单地归纳为几条:口语化、通俗化、戏剧化(包括滑稽调笑、着重刻划动作等)。

"二、元散曲的主要作品散曲的发展概况:今人隋树森编辑《全元散曲》共收散曲四千二百多首,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套数四百多。

作家有名者二百一十三人,无名氏作家一批。

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期则向南方转移。

前期:散曲多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薄,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颂,对男女爱情的歌唱,对自然风光的神往,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

艺术上富有通俗化、口语化特点,饱含北方民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调。

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和白朴等。

后期:散曲缺少前期作家那种横溢于作品中的牢骚和不平,在艺术上刻意求工,用词典雅华美,且追求格律严整,创作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

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徐再思,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

1、爱情类:具有鲜明特色,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比之于诗词中的同类作品,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显得大胆泼辣,坦诚率真。

主题:纯真爱情的讴歌,男欢女爱的柔情,离别相思的愁苦,痴心女子的怨恨,卑贱女子的心声。

强烈的市民意识,平民化的女性形象,肆意畅情的审美特征。

原因:传统文化断裂对伦理观念的冲击,异民族伦理观念的淡薄,城市经济文化的畸形繁荣。

[中吕]阳春曲-题情白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慊。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读书。

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仙吕]寄生草无名氏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

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冷清清湿透凌波袜。

恰相逢和我意儿差。

不剌!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徐再思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

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双调]蟾宫曲-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姚燧欲寄征衣君不还,不寄征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中吕]红绣鞋-欢情贯云石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更闰一更妨甚么![大石调]初生月儿无名氏初生月儿一半弯,那一半团圆直恁难!雕鞍去后何日还?捱更阑,淹泪眼,虚檐外凭损阑干。

2、怀古类:通过怀古咏史,暗寓国家的兴亡之感。

名为怀古,实为悼今和自悼。

有故意否定或贬低历史英雄人物的倾向。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买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黄钟]人月圆-感怀倪赞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寄生草·感叹》查德卿姜太公贱卖了溪岸,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

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预让吐出喉中炭。

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3、讽刺类:愤世嫉俗,隐斥黑暗,揭露丑恶。

元代读书人政治地位底下,造成更多怀才不遇。

以逃避现实的态度,鄙薄封建社会的功名;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玩弄封建社会的神圣,是元代不少散曲所共同表现的思想内容。

这在当时不利于封建统治,对通俗文学的发展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今天看来,这些作品所揭露、批判的对象,正在成为历史陈迹;而洋溢在这些作品里的小市民意识,如追求个人享受,爱讨别人小便宜等,对读者只有害处。

倒是作者为通俗文学写作的态度,以及作品的民族形式,还有值得吸取和借鉴的地方。

[朝天子]志感无名氏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

老天不肯辩清浊,好和呆没条道。

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

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正宫]醉太平-讥朝政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哉可怜![前调]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王和卿挣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4、隐逸类:歌唱归隐山林,表现对功名富贵厌恶之情。

官场黑暗险恶,许多人不满现实,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同时受全真教思想的影响也较大。

市民享乐之风的影响。

[双调]沉醉东风-避虎狼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

避虎狼,盟鸥鸬,是个识字的农夫。

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张养浩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着花月蓬瀛。

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到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到睡天明。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杖藜无处不堪行。

满目云山画难成。

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频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双调]清江引马致远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做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什么半张名利纸。

[四块玉]恬退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

闲身跳出红尘外。

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5、山水类:描写山水田园、自然风光的作品最多,质量很高,有如唐诗的“诗中有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有的简洁闲放,有的清新明丽,有的雄浑壮丽,有的萧瑟凄凉。

[越调]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中吕]喜春来曹德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小瀛洲外小红楼。

人病酒,料自下帘钩。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卢挚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故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越调]天净沙乔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越调]天净沙张可久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春归薛昂夫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

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

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

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

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