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及建平】侯氏黑散治验一则

合集下载

侯氏黑散是治疗中风的良方

侯氏黑散是治疗中风的良方

侯氏黑散是治疗中风的良方分类:经方医案标签:中风, 侯氏黑散于某,男,73岁,2012年4月24日初诊。

主诉:左侧肢体偏瘫2天(4月22日早晨发病)。

病史:2天前清晨起床发现左侧上下肢体无力,说话不受影响,立即去医院检查,颅CT示:1.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

2.老年性脑改变。

因家中无人照料而无法住院治疗,求服中药。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

刻诊:左侧上下肢功能障碍,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头不晕不痛,口不渴不苦,无咽干。

动辄汗出,纳差,眠可,畏寒,听力差,心烦,大便可,小便频,滴沥不尽,色黄。

舌淡,苔白微干,舌体胖大,舌边、舌下瘀点,脉寸浮细微紧,关尺沉弦。

血压145/65mmHg。

六经脉证解析:左侧上下肢功能障碍,畏寒,汗出,舌体胖大,舌淡苔白微干,脉寸浮细微紧,为少阴病。

纳差,小便频,滴沥不尽,舌体胖大,舌淡苔白,脉沉弦,为太阴病。

舌边、舌下瘀点,为瘀血。

心烦,小便黄,舌苔白微干,为阳明微热。

六经辨证: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病机:真阳亏虚,营卫闭表,瘀痰互凝上逆脑络。

治疗:小续命汤加味:炮附子20g,生麻黄30g,桂枝20g,干姜20g,生石膏30g,防风30g,炙甘草20g,杏仁15g,党参15g,川芎20g,当归20g,黄芪60g。

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患者述,药后肢体功能好转,出汗减轻,二便调,舌暗苔白腻,脉沉弦。

血压140/70mmHg。

上方黄芪加至90g,继服5剂。

三诊:患者口角向右侧稍偏歪,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走路有力了。

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

血压130/65mmHg。

原方稍作调整,去生石膏,加葛根:炮附子20g,生麻黄30g,桂枝30g,干姜20g,防风30g,炙甘草20g,杏仁20g,党参20g,川芎30g,当归20g,黄芪100g,黄芩20g,葛根30g。

5剂。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四诊:患者精神好了,走路有力。

上方又服10剂,炮附子加至30g,黄芪加至120g。

[转]侯氏黑散的作用与功效

[转]侯氏黑散的作用与功效

[转]侯氏黑散的作用与功效浏览:450编辑:admin 来源:养生之家发表时间:2019-11-15 11:51:57养生之家导读:侯氏黑散【组成】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三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侯氏黑散【组成】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三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用法】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

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作用功效】益气活血,祛风化痰。

【主治】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方解】方中白术、茯苓、人参、干姜补脾益气;菊花、防风、细辛、桂枝祛风散邪。

特别重用菊花,以能并去内外之风邪也;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桔梗、矾石降气化痰,以使风邪无所恋;黄芩、牡蛎清热敛阴,以制风邪之所散。

全方药味虽多而不杂,配伍虽繁而严谨,可谓步步为营,丝丝入扣。

【方论】释此散者,言人人殊,皆无确据。

考《病源》寒食散发候云,皇甫曰寒食药者,世莫知焉。

或曰华佗,或曰仲景。

考之于实,佗之精微方类单省,而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

然则寒食、草石二方,出自仲景,非佗也。

据此,知侯氏黑散系石发家服食之方,故有冷服填肠之说。

石热之发,亦足召风,故入之中风。

大约服石之风,创于汉季,盛于隋唐。

仲景传方而后,《外台》用此尤详。

宋以来服石者鲜,此散几废。

近喻嘉言误指为中风主方,踵其说者,见其药不对症,未敢遵用,因专取菊花一味,以为本诸仲景,而此方之义湮。

详余所撰《经方例释》中。

案:喻氏之意,以经文中有中风之论,而方止黑散数种耳!岂知中风自以续命为主方,《外台》中明谓续命为仲景方,今《金匮》无者,脱也。

详余所撰《金匮方论注》中。

侯氏黑散加减治疗继发性高血压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侯氏黑散加减治疗继发性高血压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侯氏黑散加减治疗继发性高血压配方、医案、经典案例侯氏黑散加减【药物配方组成】人参(红参)10g,当归10g,川芎10g,菊花30g,钩藤(后下)20g,桂枝10g,防风10g,细辛3g,白术10g,干姜6g,生牡蛎20g,茯苓10g,桔梗10g,黄芩15g,石决明30g【随症加减】若呕吐加竹茹15g,失眠多梦加酸枣仁30g,四肢麻木加鸡血藤30g,内热盛加生石膏30g,便秘加大黄10g【治疗方法】每剂水煎2次,共取汁900ml,每日3次,每次150ml 口服,连用10~15剂.忌食辛辣、高盐饮食,注意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姿势.血压恢复正常后,再按颈椎病巩固治疗.【功效】通络祛风,化瘀降压.【经典案例医案】临床治疗53例.显效31例,占58.49%;有效19例,占35.85%;无效3例,占5.66%,总有效率94.34%曹某,男,43岁.2004年6月14日就诊.自诉高血压已有年余,血压在19.95~21.95/12.64~13.3kPa(150~165/95~100mmHg)之间波动,经用硝苯地平、复方利血平缓释片等治疗效果不显而就诊中医.症见:头晕、头痛,自觉头中血管有搏击感,恶心欲吐,手指麻木,失眠,多梦,舌淡苔微黄,脉细数.2周前院外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查:心率65/分钟,血压21.95/13.3kPa(165/100mmHg),心电图、肝胆B超及化验检查肝、肾功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均未见异常.颈椎X线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颈3~6椎体骨质增生.诊断:颈性高血压病.遂用基本方加竹茹、酸枣仁、鸡血藤治疗.半个月后诸症好转,血压降至20.6/12.64kPa(155/95mHg),1个月后血压降至17.3/11.3ka(130/85mmHg)且连续3次非同日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续按颈椎病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经验心得】颈性高血压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小关节错位、劳损、外伤等因素压迫刺激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影响大脑供血,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可在头痛、眩晕、中风等文献中找到类似的记载.通过10余年临床观察,本病单纯按高血压病或颈椎病治疗,较长时间得不到很好控制,而应用侯氏黑散加减治疗,疗效迅速而可靠.方中用人参(红参)、当归、川芎益气补血,养血活血共为君药.其中人参《本经》曰:'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别录》载'通血脉,破坚积',于本病尤宜.臣以菊花、钩藤、防风、桂枝、细辛平肝熄风,祛风解痉,温通血脉,正所谓'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络脉绌急,非通而不除.尤其是重用菊花数十倍于它药,临床亦确见量减则效减,这正是缘于《本经》载菊花有'利血气'之功矣.但又何不为君药乎?窃以为若脉络空虚,菊花则无用武之地也.'高血压病并不忌用祛风药,相反,对诸药不效的高血压病尤为必用'.据观察祛风药对颈性高血压病确有疗效;佐白术、干姜、茯苓、桔梗健脾利水,化痰开结,升清降浊;黄芩、石决明一可合菊花、钩藤、牡蛎清热熄风,二可防姜辛桂温之太过而共为使药.诸药相配,故可气血充、脉络畅、风火平、痰瘀祛、血压降.【方剂出处】皮后炎.侯氏黑散加减治疗颈性高血压病5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26。

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
健脾祛湿药:白术十分 茯苓三分 矾石三分桔梗八分
补益气血:白术十分 人参三分 当归三分
温阳药:干姜三分 桂枝三分
清热药:菊花四十分 黄芩三分
功用
祛外风,熄内风(平肝潜阳) 补益气血,健脾化湿
内外并治 攻补兼施
清上温下
寒热同用, 上下并调
侯氏黑散症病机综合来说就是:气血亏 虚,脾虚痰湿,肝阳上亢,外寒内热, 下寒上火。 最主要的病机就是痰湿阳亢。就是我们辩 证说的风痰阻络。风就是阳亢,痰就是痰 湿。
据我观察,临床上脑梗死最常见的证型就 是风痰阻络。临床上我们用的化痰通络汤 和大秦艽汤还有其他的方子临床效果是次 于侯氏黑散的。
侯氏黑散对于风阳夹痰上冒之中风、中风后 遗症有着明显的疗效,历代医家多有报道。 例如权依经报道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 症,半身不遂。连续给药60天,患者不需 人搀扶而能步行。
这种应激就是好多得慢性病的一种主要原因, 而对好多慢性病的调理,即要逆之而行。
临床上好多慢性病、疑难病,单纯的热,单 纯的寒少见,单纯的虚,单纯的实也少见, 最常见的是这种寒热虚实错杂。
临床上这种多种病理因素错杂的疾病, 尤其是这种看似互相矛盾的病理因素, 在处理上如果单处理其中一个或两病理 因素,效果会怎样呢?
以药测证
一、外风,内风:
a、外风:怕冷,身体重,身体疼痛麻木,容易感冒, 头痛。
b、内风:头晕,头胀,头痛,耳鸣,目涩,心烦, 抽动,肌张力高。 二、脾虚有湿:身体重,纳差,腹胀,苔腻、滑。
三、气血亏虚:面色不泽,全身乏力,夜寐差。
四、上火下寒:心烦,口苦,口臭,舌淡,苔黄腻,
心中恶寒,腹凉,腹痛,手脚凉,心慌,气短,胸闷
本方用菊花、防风、细辛、桂枝以祛风散邪, 特别重用菊花,以能并去内外之风邪也, 白术、茯苓、人参、干姜以补脾化湿益气, 桔梗、矾石卫降气化痰,以使风邪无所恋;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以“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义;菊花、黄芩、牡蛎清 热潜阳敛阴,以制风邪之所散。全方药味 虽多而不杂,配伍虽繁而严谨。是一首组 方精妙的好方。

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

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

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侯氏黑散治高血压病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养生之家导读: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原方配方组成】菊花40克,白术10克,细辛3克,茯苓3克,牡蛎3克,桔梗8克,防风10克,人参3克,矾石3克,黄芩5克,当归3克,干姜3克,川芎3克,桂枝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发病率高,多发生于40岁以上,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肥胖、吸烟及吃盐较多的人及城市居民患病率较高。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起主导作用引起的疾病,与遗传、膳食因素、肥胖有关。

临床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高于95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

诊断依据应在不同时间测量3次血压,必要时可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米明确原发性或继发性。

本病早期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心悸、眼花、失眠、头部沉重和颈项板紧,后期可累及心、脑、肾等脏器。

临床分为3期:期,血压达到诊断水平,无心脑肾症状表现;Ⅱ期,血压达到诊断水平,并有X线、心电图、眼底改变及蛋白尿、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之一项者;H期,血压达到诊断水平,并有脑病表现、心衰、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视乳头水肿等其中1项者。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范畴,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之分,本病发生以阴虚阳亢者居多。

虚补实泻,调整阴阳为其主要治法。

根据《新中医》2002,34(1):57,陈隐漪报道:运用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病,收效颇佳。

处方:菊花60克,白术15克,生牡蛎15克,黄芩15克,桔梗15克,茯苓9克,党参9克,当归9克,干姜9克,川芎5克,防风10克,细辛3克,白矾3克。

各药研末和匀,装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温水送服。

并嘱节制烟酒,清淡饮食。

侯氏黑散的临床疗效体会

侯氏黑散的临床疗效体会

侯氏黑散的临床疗效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来春茂远在三十年代,我串乡治病,所经之地穷乡僻壤,饮片不便携带,并且汤药价钱昂贵,群众需要简、便、廉、验的医疗方法,故我所带的都是丸、散、膏、丹。

《金匮》侯氏黑散,适应症较为广泛,能治疗多种杂病,投之即能应手取效,故颇受欢迎,为畅销药。

组成:野白菊120g,白术30g,防风30g,桔梗24g,黄芩15g,细辛、干姜、党参、茯苓、当归、川芎、生牡蛎、矾石、桂枝各9g。

用法:共研细末合匀,收贮勿泄气。

每次服3-5g,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下。

适应症:1.眩晕:视物旋转欲倒,目开即觉天翻地覆。

2.头重:头痛沉重,悠悠忽忽,有空洞感觉。

3.脑冷:头痛,脑内觉冷畏风,常欲蒙被而睡,面容惨淡忧郁,四肢不温,称为“厥阴头痛”。

4.颜面麻痹:半边颜面突然失去知觉,口眼喎斜,病在左,歪向右,病在右,歪向左。

5.眼目病:(1)胬肉攀睛:内眦生瘀肉,色黄赤如脂,日久渐厚,掩及黑睛。

(2)流泪:泪下无时,迎风更甚。

若久流不止,能使昏暗难辨物色。

(3)目干涩:用脑过度,感觉两目干涩,睑皮沉重。

(4)目痒痛:涩痛多眵泪,羞明难睁,视物昏糊,胞睑内满布红色细粒,名为“椒疮”(即“砂眼”)。

(5)夜盲:入暮不能见物,到天明恢复正常,名“雀目”。

用本方醮煮熟猪肝或羊肝。

(6)暴盲:平素眼目无病,忽然目盲不见,都属暴盲。

多伴见情绪紧张,为怒气伤肝。

(7)老年性白内障。

6.半身不遂:上下肢偏左或偏右发生瘫痪,称为“半身不遂”,又名“中风”、“偏枯”。

前人以为风从外入发生瘫痪者,为真中风;如风自内生发病,为类中风。

无论真中风、类中风,皆以气血亏虚,痰多热伏,久病体弱,风邪得以乘之,阻碍经气,形成半身不遂。

7.胸痹:胸痛偏左,骤然发作如针刺,伴有气闷窒塞,每次时间极暂,在受寒、劳动和精神刺激后最易出现,脉象细数或呈结代,属于“真心痛”、“厥心痛”、“胸痹”。

侯氏黑散案例

侯氏黑散案例

侯氏黑散案例
侯氏黑散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等症状。

该方剂由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等十四味药物组成。

以下是关于侯氏黑散的一些案例:
1.案例一:治头晕痛
症状:患者头晕痛,伴有四肢沉重、心中恶寒不足。

用药:侯氏黑散(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
疗效:患者用药后,头晕痛症状明显缓解,四肢沉重和心中恶寒也有所改善。

2.案例二:治疗中风
症状:患者中风后出现半身不遂、四肢沉重、心中恶寒等症。

用药:侯氏黑散(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
疗效:患者用药后,半身不遂症状有所改善,四肢沉重和心中恶寒也有所减轻。

3.案例三:治高血压
症状:患者高血压,伴有头晕、心悸、四肢沉重等症状。

用药:侯氏黑散(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
疗效:患者用药后,血压得到控制,头晕、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

头痛医案(侯氏黑散)

头痛医案(侯氏黑散)

头痛医案(侯氏黑散)
女,33岁。

头痛已四年,遇冬则发,逢夏即解。

时值深冬,症见头痛沉闷如物紧束,头面恶寒,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无华,体质丰腴,舌质淡紫有齿痕,苔薄润,脉沉细无力。

曾作脑电图,脑血流图,均提示无异常变化。

曾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九味羌活汤合川芎茶调散加减等均鲜效。

本案证属寒痛,然服发散祛寒之剂何故不效?患者阳气素亏,复感风寒,故当两相兼顾,方用侯氏黑散加减。

处方:菊花12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细辛5克,防风12克,干姜10克,茯苓10克,桔梗6克。

服药7剂,头痛大减,恶寒亦轻,惟出门时仍须厚帽著头。

效不更方,前药继服7剂,病告痊愈。

按语:阳虚受风,加痰湿内蕴,故单服发散之品不效,唯祛风中佐以温阳化痰除湿,最为得法,故侯氏黑散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及建平】侯氏黑散治验一则
侯氏黑散治验一则
病案:孟某:女,四十七岁,初诊日期:9月3号
主诉:(右侧)白眼球充血红染十天
现病史:患者有五年的高血压病史,近期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至使自己情志不畅心烦易怒头晕胀疼十天前出现右眼白色眼球充血红染,视物欠清,畏光流泪,视疲劳。

去眼科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泪腺管损伤,建议手术,患者没同意,前来找我医治。

(舌诊)
刻下症:患者右眼白眼球充血红染,畏光流泪,视疲劳。

心烦易怒测血压(170/110 mmHg)头晕胀疼,纳时差,睡眠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
恶寒不足者。

吾恩师讲过:凡是遇到肝阳上亢,脾胃虚寒不足引起的疾病,均可以考虑用侯氏黑散化裁治疗。

此病机:肝阳上亢,脾虚血瘀
治法:平肝潜阳,健脾安中,通络明目
方药:菊花40g,白术10g,防风10g,细辛3g,茯苓3g,牡蛎3g,桔梗8g,党参10g,白矾3g,黄芩10g,当归5g,干姜3g,川芎3g,桂枝3g。

三副,加水500ml。

黄酒适量同煎。

分温两服。

并嘱忌一切鱼肉大蒜。

9月6号二诊:患者前来复诊,右眼白眼球充血红染基本消失,只是在白眼球上还有一红点,头晕胀疼也差很多测血(148/90mmhg)值已近正常范围,其他症状均已改善。

效不更方,原方继服,又开三副。

嘱患者服药期间病情有啥变化随时联系。

9月10号,患者来电话说,服药情况良好,因其父突发疾病,先去照顾老人,安顿好老人之后再来复诊。

按语:此病案按六经变症,应数少阳症,此方用药共十四味,菊花剂量占全方百分之四十,因主诉是眼疾,考虑菊花功能轻清凉散,甘凉益阴,苦可泄热,对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疼目眩,均能平肝熄风,清热止疼。

综观全方功能,具有扶正养血,健脾安中,平肝明目,化痰除湿,清热降压,蠲痹止疼,软坚散结,驱风通络,填窍熄风诸作用,故用之。

用此方治此病,当时并不是首先考虑她的主诉(眼球充血红染),而是从肝阳上亢,头晕胀疼,纳食差考虑的。

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得益于师傅讲课时的画龙点睛。

只是我悟性太差,水平有限,恳请师傅和家人们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及建平,山东人,2019年师承河南伤寒名家、经方实战家杨兆林先生,系统学习经方。

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
杨兆林51岁,主任中医师,原中医科主任。

医圣仲景故里,河南伤寒名家,著名经方实战家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众多厂家特邀经方讲师!
在工作中,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研究,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在经方授课过程中,创立了“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方式,常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进行讲解。

善用经方,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

在临床中对以下病症有特别效果:肿瘤疾病:各种肿瘤前期的治疗,化疗期间减轻化疗副作用治疗,术后中药整体调理等,可使肿瘤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呼吸系统:顽固性咳嗽,哮喘,反复感冒,鼻炎,咽炎等;循环系统: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等引起的心慌,心悸,胸痛、头痛、眩晕等;消化系统:胃炎,胃溃疡等引起胃疼、腹痛、心下痞满、腹胀、便秘、腹泻,肝炎及肝硬化,脾肿大,黄疸等引起的各种病症等;妇科专科:痛经、月经失调、乳腺增生、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月经期前后综合征;疼痛专科: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各种病症等;儿科专科:咳喘,发热,腹泻,食积,便秘易感患儿治疗,小儿肾炎;泌尿系统:尿路感染,各种肾炎,前列腺疾病等男性病:阳痿,早泄,阳强,不育,精子质量异常等;其他:顽固性发热,慢性疮疡、皮肤瘙痒,痤疮,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等等。

发表《金匮要略脉论》等30余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编著近30万字《经方学科》,此书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为普及经方中医做出重大贡献。

编著20多万字《临证实战解经方》一书,抓主证,重实战,巧临证,也是一本难得的经方巨著。

自2018年开办师承班以来,运用师带徒方式传授经方,现弟子遍及全国,大部分成为地方经方中医骨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