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绪论

德: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品德修养、 美学教育、人生理想、献身精神,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和对真理的追求,及勤奋、虚 心等,称为基本文明,做人的标准
才:才能,是一个人的天赋,先天遗传,智 力水平。 学:学问,后天学习知识的总和。 识:见识,哲学修养即世界观、方法论。
人类知识的发展
一、科学革命的启示
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 标志: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起点, 以电子学、分子生物学、能源科学、材料 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新兴学科。 评价:各国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共同认 识到这次科学革命的重要性,认为这次科 学革命比上两次在规模、范围上更广泛。
二、第三次科学革命的分析及启示
1、量的方面:
三次科学革命的标志与评价: 第一次,19世纪30年代
标志1:细胞学说(1838-1839) 标志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842-1845) 标志3生物进化论(1859)
评价:第一次科学革命打破了 牛顿力学的一统天下,各门自 然科学从牛顿的机械力学的统 治下解放出来,走上了独立发 展的道路。
第二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物理学革命 标志:1905-1916 相对论 1900 量子论 评价: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创立标志人类对客 观世界认识的一次重大的新飞跃.冲破了牛顿 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念、绝对质量观念,使物 质与运动,时空与运动统一起来。 列宁认为第二次科学革命将要产生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辩证法 又称科学技 术哲学
绪 论
自然辩证法的社会需要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回顾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概况
自然辩证法的社会需要
• 人类的知识结构
• 人类知识的发展
人类的知识结构
1宏观结构
⑴纵向结构
才:才能,是一个人的天赋,先天遗传,智 力水平。 学:学问,后天学习知识的总和。 识:见识,哲学修养即世界观、方法论。
人类知识的发展
一、科学革命的启示
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 标志: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起点, 以电子学、分子生物学、能源科学、材料 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新兴学科。 评价:各国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共同认 识到这次科学革命的重要性,认为这次科 学革命比上两次在规模、范围上更广泛。
二、第三次科学革命的分析及启示
1、量的方面:
三次科学革命的标志与评价: 第一次,19世纪30年代
标志1:细胞学说(1838-1839) 标志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842-1845) 标志3生物进化论(1859)
评价:第一次科学革命打破了 牛顿力学的一统天下,各门自 然科学从牛顿的机械力学的统 治下解放出来,走上了独立发 展的道路。
第二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物理学革命 标志:1905-1916 相对论 1900 量子论 评价: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创立标志人类对客 观世界认识的一次重大的新飞跃.冲破了牛顿 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念、绝对质量观念,使物 质与运动,时空与运动统一起来。 列宁认为第二次科学革命将要产生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辩证法 又称科学技 术哲学
绪 论
自然辩证法的社会需要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回顾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概况
自然辩证法的社会需要
• 人类的知识结构
• 人类知识的发展
人类的知识结构
1宏观结构
⑴纵向结构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第一章

帝造人说 ……
3.观点和特征
1)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 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 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是流动和循环着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 的机能;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特征: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 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
■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 生态自然观等方面;
■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 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 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动观和时空观; ■实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从存在到演化、从确定
性到随机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线性到非线 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 展; ■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 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 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 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 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重视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 系。
3.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 技术的重要纽带。
4、自然辩证法与其邻近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 学等,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 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3.观点和特征
1)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 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 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是流动和循环着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 的机能;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特征: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 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
■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 生态自然观等方面;
■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 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 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动观和时空观; ■实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从存在到演化、从确定
性到随机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线性到非线 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 展; ■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 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 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 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 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重视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 系。
3.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 技术的重要纽带。
4、自然辩证法与其邻近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 学等,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 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绪论

《‘反杜林论’旧序》和[自然科学和哲学],根 据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和德国哲学界的混 乱局面, 从理论上说明自然科学家总是受哲 学支配的,以及正确的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发 展的积极作用,从而指明了自然科学工作者自 觉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则批判了自然科学 领域中的经验主义,最终导致神秘主义的倾向。
科学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学 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文化学
科学技术的其他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具体研究内容
1) 2) 3) 4) 5) 6) 自然观研究题 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 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 包括《导言》、《‘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 界中的自然科学》等 概述了辩证法在科学中和科学家中的发展,辩证 自然观的建立;揭示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维方 式的弊病。 利用当时科学资料和揭示的事实,批驳了一些自 然科学家进行所谓“神灵科学”研究。
《导言》和[科学历史摘要]的主要内容:从自然 科学发展史角度,分析了科学发展对哲学思想、 自然观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 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并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基本点: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 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 永久存在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 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改变单 向度的知识结构。 初步学习和了解作为人类历史组成部分 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学习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态度、文 化。 在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借鉴和参考人文社 会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决策的 能力。 培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思考和参与社 会上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争论和有关问题 的讨论的能力,培养关注正确利用科学 技术的社会责任感。
自然辩证法绪论

(1)、1858午7月,恩格斯第一次表达要根据当初 自然科学旳成就来研究黑格尔旳《自然哲学》。
(2)、1873年5月,恩格斯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自然 界和自然科学旳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旳第一种 提要,并开始撰写《自然辩证法》一书。
(3)、1876年5月。恩格斯形成了《自然辩证法》 这部著作旳清楚轮廓。后来旳几年里,恩格斯一直潜心 于自然辩证法旳研究和写作。
(4)、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打乱了恩格斯旳写 作计划,致使他最终没有完毕该书旳写作,但自然辩证 法旳基本框架已被建立起来。
2、马克思、恩格斯为创建自然辩证 法所进行旳理论工作:
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 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旳辩证法;
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旳思维方式, 创建辩证唯物主义旳自然观与措施论;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旳创 建与发展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旳自然辩 证法,同当初旳哲学与科学技术旳情况有 着亲密旳联络,能够分为创建与发展两个 时期:
(一)创建时期
1、自然辩证法旳创建 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从19世 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论和辩证 法结合起来,而且用以考察自然界,从而形成了科学旳 自然观和措施沦,使人类旳认识进人了一种新旳时代。
2、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及S&TS有相 同旳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但不论STS抑或 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 位,而且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 景,它们关注旳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旳前途。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它们旳成果时,必须 作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旳历史发展
2、在有关科学技术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旳学 术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这些学术领域旳 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1931年在英国伦敦召 开旳国际第二届科学史大会上,原苏联学者盖 森旳《牛顿〈原理〉旳社会和经济根源》旳报 告,造成了科学史旳外史论以及科学社会学在 美国、科学学在英国旳诞生。
(2)、1873年5月,恩格斯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自然 界和自然科学旳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旳第一种 提要,并开始撰写《自然辩证法》一书。
(3)、1876年5月。恩格斯形成了《自然辩证法》 这部著作旳清楚轮廓。后来旳几年里,恩格斯一直潜心 于自然辩证法旳研究和写作。
(4)、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打乱了恩格斯旳写 作计划,致使他最终没有完毕该书旳写作,但自然辩证 法旳基本框架已被建立起来。
2、马克思、恩格斯为创建自然辩证 法所进行旳理论工作:
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 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旳辩证法;
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旳思维方式, 创建辩证唯物主义旳自然观与措施论;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旳创 建与发展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旳自然辩 证法,同当初旳哲学与科学技术旳情况有 着亲密旳联络,能够分为创建与发展两个 时期:
(一)创建时期
1、自然辩证法旳创建 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从19世 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论和辩证 法结合起来,而且用以考察自然界,从而形成了科学旳 自然观和措施沦,使人类旳认识进人了一种新旳时代。
2、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及S&TS有相 同旳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但不论STS抑或 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 位,而且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 景,它们关注旳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旳前途。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它们旳成果时,必须 作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旳历史发展
2、在有关科学技术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旳学 术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这些学术领域旳 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1931年在英国伦敦召 开旳国际第二届科学史大会上,原苏联学者盖 森旳《牛顿〈原理〉旳社会和经济根源》旳报 告,造成了科学史旳外史论以及科学社会学在 美国、科学学在英国旳诞生。
《自然辩证法》《绪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 义中的地位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A,对象、内容与性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 系为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 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 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B,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观点 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二者彼此密切相联和相互制约; 2,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必须进行物质 生产劳动,而为了有效地进行劳动必须结成一定 的社会关系; 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 来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是用石器,它 是人的自然肢体的延长; 4,近代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落 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科学、现代工业与现 代贫困、衰颓之间的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 间的对抗,产生了以人类彻底解放为己任的科学 社会主义学说。
一、教学目的: 1,明确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确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学科。 3,明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讲解方法: 根据哲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的有关著作,阐明自然辩证法是在马克思 主义指导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 交叉的学科。 三、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它的历史发展;它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汇合成一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认为,科学与技术是社会的活动而非个人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STS)演变为(S&TS)即科 学与技术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发展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关系国家的 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产业。 自然辩证法与STS及S&TS的区别:1,(STS) 和(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 地位; 2,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 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 究在借鉴它们的成果时,必须有分析地加以吸收。
自然辩证法(新):绪论

我想拥有这条鱼。 我带着一条鱼,一条对我微笑的鱼回家。 我对她说话,她摇一摇尾巴,对我微笑。
我看电视到深夜,她无聊地吐了几个气泡,对我 微笑。 洗澡的时候,她眷恋的陪在我身边,对我微笑。 她始终带着微笑的表情。我喜欢这条鱼。
我拥有一条像狗一样忠心,像猫一样贴心,像爱人一样深 情的鱼。
我轻轻的亲吻我的鱼。 晚安。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柳公:“往来屯屯,庞昧革化,
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C.宇宙的结构是怎样的? 屈翁:“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柳公:“宏离不属,焉恃夫八柱!”
D.宇宙是无限的么? 屈翁:“隅隈多在,谁知其数?” 柳公:“无极之极,莽弥非垠。
夫何鸿洞,而课校修长!” E.宇宙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屈翁:“十二焉分?列个一般的科学家吗? 你还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吗? 你梦想成为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吗? 你遐想成为一尊至圣的科学家吗?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方法: 1、学习自然辩证法。
2、批判自然辩证法。
3、建设自然辩证法。
让我们来“自然地”与自然对话: 1.你小时数过星星么?现在还数么? 感觉如何? 2.你仍有玩小虫时的“惊奇”吗?为什么? 3.你现在在做学问的草场上准备吃“哪一梱
自然辩证法:绪论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研究所
刘家俊
一、引语:
《 自 然 辩 证 法 》→→“ 自 然 辩 证 法”→→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科学、技术,同哲学一起走 着相互交融的时、空之路。
请问:
1.何以谓“自然”? 自然的自然;人化的自然。 人在内的自然;人在外的自然。
2.何以谓“辩证法”? 辩一辩、证一证的对话之法。
我以为,我以为,我和我的鱼都睡着了。 我看见了一条鱼,一条发着绿光,漂浮在屋中的,我的
自然辩证法 绪论 第一章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苏联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贡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925年出版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2)日本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武谷三男创立的三阶段论 科学探索:现象论—实体论—本质论 物理学家:坂田昌一与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1)自然辩证法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一个无所畏惧的青年,一个学识渊博的 学者,一个深谋远虑的思想家,一个一
呼百应的领袖,一个无比勇敢的战士,
一个无私奉献的良师,一个坦诚真挚的 朋友,一个性格豪放的伙伴,一个多才 多艺的天才……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2)为什么要创立自然辩证法 ▲为了在自然科学领域树立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 自然观,批判唯心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歪曲,全面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3)恩格斯的重要贡献 ▲ 创立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建立了辩证的自然观和科 学观,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自然科学新成果 相结合.
2013级在职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霞
绪
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三、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含义、对象、内容、性质)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 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 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
1、什么是伪科学
自然辩证法-绪论

科学技术史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材 料。反之,科学技术哲学为科学技术史提供了 理解历史的理论框架。
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没有科学史 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 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又称科学的科学, 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 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以及它与社会其他领 域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科学学主要分支有:科学社会学、科学计量学、 科技体系学、科学逻辑学、科学政治学、科技 政策学、科学教育学、科技法学、科技传播学、 科学心理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文化学等等。 科学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思想材料,自然辩证 法为科学学研究提供哲学支持。
科学观
“科学观”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与非 科学的分界、科学认识的程序、科学知 识的结构、科学理论及其评价、科学的 发展规律和价值。
技术观
“技术观”研究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 术的一般方法及其原则、发展规律和技 术价值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探讨科学技术的科 学技术的社会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 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社会 价值,以及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规律性。
3.3 学习安排
1.
2—16周:课堂听课和讨论; 17周:开卷笔试。 科学观部分安排录相资料:反伪科学之争 讨论问题: 绪论和自然观部分:
①
②
③
为了社会发展而述诸于哲学和科学,有助于社 会发展吗? 系统科学完成了对机械力学的彻底革命吗? 生态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
科学观部分:
①
② ③
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观: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技术观: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然辩证
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 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来自一位 并非作为历史人物而引人注目的作者, 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 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 学史的观点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
1883年,马克思逝世,主要精力投 入到整理马克思经济学遗稿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留 下的手稿包括:10篇论文,169个片段和 札记,2个计划草案。
科学:实证、理性、文明的象征、社会 的推动力……
第一讲 导 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893年的恩格斯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手稿去向和出版经过
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 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手稿由德国社会民主工 党全权处理。
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考茨基夫 人路易斯·弗雷伯格-考茨基爱德 华·伯恩施坦
1、三层内涵 2、历史溯源 3、当代探视
1、《自然辩证法》/ 自
一、什么是 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
法”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of Nature) “辩证”与“辩论”
性质
苏格拉底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助产术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三、自然辩证 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1873年开始系统研究自然科学 1873年5月底,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
四、提示:进 学的辩证思想”,形成《自然辩证法》
一步的阅读 的第一个提纲。
与思考
写作过程:时断时续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1834年进入 爱北斐特中学。 1837年离开 中学到商行作 实习生。 1839年发表 首篇政论文章 《乌培河谷来 信》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1841年到柏林服兵 役,同时在大学旁 听。 1842年赴英国“欧 门—恩格斯”纺织 工厂经商,和马克 思第一次见面。 1844年去巴黎拜访 马克思,开始了长 期的友谊与合作。
自然辩证法
授课教师:张成岗 助教:张寒
清华大学学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2、各位同学对哲学的理解?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第一讲 导 论
Voltaire :"When he who hears doesn't know what he who speaks means, and when he who speaks doesn't know himself what he means that's philosophy'. The only thing philosophers secm to do is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自然辩证法》/ 自 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三种意涵 1)理论 2)学科 3)事业
2、历史溯源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 论建设的需要
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
二、自然辩证 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
法课程的对 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
象、内容和 观的唯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
性质
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873-76年,完成了2篇论文和大量 札记和片段
1876年5月底,头脑中已经形成“这 部著作的清晰的轮廓”。
1876-78年,中断工作,与杜林(E.K. Duhring, 1833-1921)论战。 1876年写《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 实行的变革》(简称《反杜林论》)。 1878-83年,继续研究和写作,制定 了《总计划草案》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1820年11月28日 出生在巴门一个名 门望族。父亲(也叫 弗里德里希)是棉纺 厂主,母亲爱莉莎 出生于语言学家家 庭。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2)爱因斯坦、普里高津与
《自然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的出版 与传播
(4)自然辩证法在中国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1924年春,联共中央派中央委员,前 苏联学者梁赞诺夫到柏林去搜寻 恩格斯的这部手稿,准备编辑出版。
出版时的争议
阿隆斯的意见:陈旧不堪,不可发表
一、什么是 爱因斯坦的意见:1924年6月30日
“自然辩证 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
法”
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 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来自一位 并非作为历史人物而引人注目的作者, 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 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 学史的观点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
1883年,马克思逝世,主要精力投 入到整理马克思经济学遗稿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留 下的手稿包括:10篇论文,169个片段和 札记,2个计划草案。
科学:实证、理性、文明的象征、社会 的推动力……
第一讲 导 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893年的恩格斯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手稿去向和出版经过
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 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手稿由德国社会民主工 党全权处理。
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考茨基夫 人路易斯·弗雷伯格-考茨基爱德 华·伯恩施坦
1、三层内涵 2、历史溯源 3、当代探视
1、《自然辩证法》/ 自
一、什么是 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
法”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of Nature) “辩证”与“辩论”
性质
苏格拉底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助产术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三、自然辩证 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1873年开始系统研究自然科学 1873年5月底,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
四、提示:进 学的辩证思想”,形成《自然辩证法》
一步的阅读 的第一个提纲。
与思考
写作过程:时断时续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1834年进入 爱北斐特中学。 1837年离开 中学到商行作 实习生。 1839年发表 首篇政论文章 《乌培河谷来 信》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1841年到柏林服兵 役,同时在大学旁 听。 1842年赴英国“欧 门—恩格斯”纺织 工厂经商,和马克 思第一次见面。 1844年去巴黎拜访 马克思,开始了长 期的友谊与合作。
自然辩证法
授课教师:张成岗 助教:张寒
清华大学学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2、各位同学对哲学的理解?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第一讲 导 论
Voltaire :"When he who hears doesn't know what he who speaks means, and when he who speaks doesn't know himself what he means that's philosophy'. The only thing philosophers secm to do is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自然辩证法》/ 自 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三种意涵 1)理论 2)学科 3)事业
2、历史溯源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 论建设的需要
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
二、自然辩证 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
法课程的对 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
象、内容和 观的唯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
性质
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873-76年,完成了2篇论文和大量 札记和片段
1876年5月底,头脑中已经形成“这 部著作的清晰的轮廓”。
1876-78年,中断工作,与杜林(E.K. Duhring, 1833-1921)论战。 1876年写《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 实行的变革》(简称《反杜林论》)。 1878-83年,继续研究和写作,制定 了《总计划草案》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1820年11月28日 出生在巴门一个名 门望族。父亲(也叫 弗里德里希)是棉纺 厂主,母亲爱莉莎 出生于语言学家家 庭。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四、提示:进 一步的阅读 与思考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2)爱因斯坦、普里高津与
《自然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的出版 与传播
(4)自然辩证法在中国
一、什么是 “自然辩证 法”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
三、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目 的与意义
1924年春,联共中央派中央委员,前 苏联学者梁赞诺夫到柏林去搜寻 恩格斯的这部手稿,准备编辑出版。
出版时的争议
阿隆斯的意见:陈旧不堪,不可发表
一、什么是 爱因斯坦的意见:1924年6月30日
“自然辩证 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
法”
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
二、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对 象、内容和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