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知识点梳理
时分秒知识点梳理:
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为时针、分针和秒针。
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钟面上共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每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即5个小格。
时针走过一个大格代表1小时,分针走过一个大格代表5分钟或1分钟(即一个小格),秒针走过一个大格代表5秒钟或1秒钟(即一个小格)。
当时针走过一个大格时,分针正好要走1圈,即60分钟或1小时;时针走过一圈,分针要走12圈。
当分针走过一个小格时,秒针正好要走1圈,即60秒钟或1分钟。
从一个数字到另一个数字,时针需要走1小时,分针需要走5分钟,秒针需要走5秒钟。
公式: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半小时=30分钟,60分钟=1小时,60秒=1分钟,30分钟=半小时。
计算时间的公式:到达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第1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 1小格。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1. 1时=60分 1分=60秒2.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
2.解决时间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用求出的和加剩下的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2.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不退位减法,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2. 如果不看数字最后面的0,那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就是要计算前面两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直接口算,写结果时再写上数字末尾的0。
三、估算1.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采取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2.解决与估算有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第3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知识点

《时、分、秒》知识点梳理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期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 )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 )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
结束语:同学们,祝贺你们已完成,请再仔细检查哟!
考试小提示:
同学们,天道酬勤,经过一个学期的勤奋努力,相信你们都收获满满!现在请你用心做题,认真书写,细心检查,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
三年级上时分秒知识归纳解题技巧

三年级上时分秒知识归纳解题技巧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时分秒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时分秒的知识,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归纳一下时分秒的知识,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
一、时分秒的基本概念1、时时是计量时间的较大单位,1 时= 60 分。
通常我们用“时”来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比如上午 8 时、下午 3 时等。
2、分分是比时小的时间单位,1 分= 60 秒。
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走一大格是 5 分。
3、秒秒是计量时间的较小单位,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二、时分秒的换算1、时与分的换算因为 1 时= 60 分,所以将时换算成分时,乘 60;将分换算成时,除以 60。
例如:3 时=()分,3×60 = 180,所以 3 时= 180 分;180 分=()时,180÷60 = 3,所以 180 分= 3 时。
2、分与秒的换算由于 1 分= 60 秒,所以分换算成秒乘 60,秒换算成分除以 60。
比如:4 分=()秒,4×60 = 240,4 分= 240 秒;300 秒=()分,300÷60 = 5,300 秒= 5 分。
三、时钟的认识1、钟面的结构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时针短而粗,分针长而细,秒针最长最细。
2、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时针走一大格是 1 时,分针走一圈(60 小格)是 1 时,所以 1 时= 60 分;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秒针走一圈(60 小格)是 1 分,所以1 分= 60 秒。
四、经过时间的计算1、计算整时之间的经过时间例如:上午 9 时到下午 3 时,先把下午 3 时转化为 15 时,然后用15 时 9 时= 6 时。
2、计算不是整时的经过时间可以用分段计算的方法。
比如:8 时 30 分到 10 时 15 分,先算 8 时30 分到 9 时经过了 30 分,再算 9 时到 10 时经过了 1 时,最后算 10 时到 10 时 15 分经过了 15 分,所以一共经过了 1 时 45 分。
《时分秒》知识点整理

《时分秒》知识点整理一、时间单位:时、分、秒二、时分秒间的关系:1、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三、时与分的关系:1、分针走一圈是60分,正好是1小时。
2、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正好是分针走12圈。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四、时间单位的运用:1、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与。
普通计时法用凌晨、上午等来描述时间,比如凌晨1时、上午8时等等;24时计时法用0时至24时来表示时间,0时一般不用凌晨、上午等词语来描述。
两种计时法可以互相转换,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可以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也可以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
2、计算经过的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要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如果从上午几点开始到下午几点结束,计算经过的时间要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前的小时,再加上12时。
如果要算跨天的经过时间,我们一般分成上午和下午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的经过时间,再相加。
如果要算整天这是一篇很好的知识点整理文章。
《时分秒》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时间的理解和运用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对时、分、秒的关系、转换和计算进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时间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的间隔,比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需要多长时间,或者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和转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计算时间间隔。
例如,我们知道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所以我们可以将时间间隔从小时单位转换为分钟或秒单位,或者从分钟或秒单位转换为小时单位。
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时针和分针是时钟上的两个指针,它们分别表示小时和分钟。
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移动,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以及过了多长时间。
例如,当时针指向12时,分针指向60,这意味着现在是12点整;当时针指向8时,分针指向30,这意味着现在是8点30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一、认识时分秒1.时: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用"h"表示,每小时有60分钟。
2.分:分钟是时间的单位,用"min"或"'"表示,每分钟有60秒。
3.秒: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用"s"表示。
二、读写时分秒1.时:小时的读法类似于整数,如"5时"表示5小时。
2.分:分钟的读法可以使用“分”或“'”,如"30分"或"30'"表示30分钟。
3.秒:秒的读法使用“秒”或“s”,如"10秒"或"10s"表示10秒。
三、转换关系1.1小时=60分钟-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分钟=60分钟。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分钟。
2.1分钟=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1×60秒=6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60=60秒。
3.1小时=60×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60秒=360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3600秒。
四、时分秒的加减运算1.时分秒的加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加,若秒数超过60,则进位到分钟;若分钟数超过60,则进位到小时。
2.时分秒的减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减,若秒数小于0,则借位从分钟中减去;若分钟数小于0,则借位从小时中减去。
五、实际问题的应用1.计算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已知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情况,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例如:某人早上7点出发,需要走30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到达的具体时间是多少?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的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时、分、秒1. 钟面上有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2. 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1 小格是1 分钟,走1 大格是5 分钟;秒针走1 小格是 1 秒钟,走 1 大格是 5 秒钟。
3. 1 时=60 分,1 分=60 秒。
4.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把两个两位数都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把被减数和减数都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减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3.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4.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 再减。
三、测量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1 千米=1000 米。
2. 认识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 1 千克=1000 克;1 吨=1000 千克。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3.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4.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分、秒
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有3根针,分别是
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
最粗最短、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4、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5、时针走1大格是(1时),
走1圈是(12时)。
6、分针走1小格是(1分),
走1大格是(5分),
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7、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是(5秒),
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8、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
9、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时)、(9时)。
10、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半时=30分
1分=60秒 1刻=15分
1时=3600秒
例题:1分40秒=(100)秒
110分=(1)时(50)分
6、解决问题:
①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李老师想看晚上8:00开演的电影,她晚上7:35来到电影院,还要等多久才可以看电影?
8时-7时35分=25分
答:还要等25分钟才可以看电影。
②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美美8:25来到图书馆,丽丽比美美晚到15分钟,丽丽是什么时候到图书馆的?
8时25分+15分=8时40分
答:丽丽是8时40分到图书馆的。
③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现在是晚上9:40,一场电影已经开始了20分,这场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9时40分-20分=9时20分
答:这场电影是9时20分开始的。
重点知识总结: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9、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