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5课《火山的喷发》粤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

《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课例教学目标1、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获得对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地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能不断激发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通过进行一些有结构的观察活动,拓宽观察岩石的面,挖掘观察岩石的点。

2、对于岩浆岩的认识,要基于学生的大量观察,并能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猜测,并能够根据实验和查阅的资料了解岩石的成因。

教具准备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标本、“火山喷发”模型、放大镜、小刀、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许多的岩石,你能给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汇报观察过的各种岩石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来的。

)2、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岩石,它叫“浮石”。

像你观察其他的岩石所用到的方法一样,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把观察到的内容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

)二、猜测浮石的形成原因1、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由学生归纳出“浮石”的外部特点。

)2、引导学生猜测浮石的由来。

师:从“浮石”表面的特征来看,你能猜想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吗?(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用排除法让学生选出最有可能形成这种岩石的原因。

)师:看来认为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形成的说法比较多,你知道火山喷发吗?能介绍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吗?(学生们用已有的课外知识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

)师:火山喷发的确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

我这有幅地球结构图,让它来帮助我们去认识它内部的情况好吗?(学生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看上去好像很薄,实际它的平均厚度为32千米。

大约像从秦皇岛到昌黎的距离。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实验器材
制作好的火山模型、坩埚、坩埚钳、 蒸发皿、勺、滴管、烧杯、针筒、软管、 高锰酸钾、重铬酸铵、硝酸锶、甘油、 干苏打、醋、红墨水、洗涤灵等。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硝酸锶与甘油发生反应, 释放大量的热,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生成的 固体残渣随生成的气体喷出,“形成”了 火山喷发时的火焰、火山灰及岩石碎屑。
原实验示意图
原实验视频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原实验虽然能体现岩浆流动自如的宁静式喷 发现象,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火山喷发多属爆裂式 喷发,所以原实验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整体 感觉实验层次单一,不能全面体现火山喷发时形 成的壮丽景象,无法让学生体会不可阻挡的自然 力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灾害,给学 生不真实的感觉,缺乏科学探究的信度。
干苏打与醋的酸碱中和反应产生大量 的气体,混合物随气体从火山口喷出,模 拟出岩浆的喷发。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实验示意图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火山喷发》公开课课件1
实验效果
通过该实验学生能观察到“火 焰”、“火山灰”、“岩石碎屑”、 “岩浆”次递喷出,实验现象更加丰 富、立体。让学生感叹之余,更能体 会不可阻挡的自然力量对人类的生产、 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汤万里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31火山喷发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31火山喷发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31火山喷发粤教版一、教学目的1.迷信知识〔1〕了解火山喷发进程和现象。

〔2〕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2.迷信探求(1〕经过模拟实验和资料剖析,了解火山喷发进程和现象。

〔2〕培育细心观察、思索和剖析的才干。

3.迷信态度(1〕尝试辨证看待事物的方法,体会灾祸也具有有弊有利的两面性。

〔2〕培育遇事冷静冷静细心观察,合理应变的才干。

二、教学指引1.活动布置思绪2.活动指引义务驱动页生洁情境:四个小冤家在观看电影,一个火山喷发的壮观场景使他们感到很震撼,由此引出了本课关于火山喷发现象及对人类影响的探求义务。

发生效果:火山喷发的现象十分壮观和震撼,进程是怎样的,火山喷出的是什么?义务驱动:经过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了解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进程。

活动1 火山喷发进程经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实验现象,让先生描画火山喷发进程。

经过教科书复杂的文字引见让先生了解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时,地球外部炙热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等从火山口放射出来,并经过教科书出现图片,让先生进一步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先生对火山喷发能够有一些了解,但缺乏详细笼统的看法。

为了加深先生对火山喷发进程的了解,设计了火山喷发现象的模拟实验。

实验的方法是在锥形瓶中参与过量稀释的红墨水、大批苏打粉和洗衣粉,充沛搅拌;把锥形瓶埋在沙土中,做成火山的外形;将100毫升醋倒入锥形瓶,观察实验现象。

其中,红墨水模拟炽热的岩浆,洗衣粉添加泡沫。

实验原理是苏打粉(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与醋(主要成分乙酸,化学式为CH,COOH〕反响(化学方程式NaHCO3+2CH3COOH ——CH3COONa+CO2+H2O〕,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发生气泡。

活动2 火山的影响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地球外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剧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少量易于挥发成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易于挥发成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接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成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构成火山喷。

小学科学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火山喷发》课件

小学科学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火山喷发》课件

• 1991年6月3日,他俩登上了日本的云仙岳火山。 • 云仙岳火山位于九州岛岛原半岛中部,距长崎约40千米,海拔
1359米,是一个复式火山群,最高峰是普贤岳,是世界著名的活 火山之一。云仙岳火山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喷发,造成了巨大的破 坏。上一次是在1792年2月10日,云仙岳火山东北斜坡开始喷发。 10天后,熔岩流喷涌而出,沿着山坡倾泻而下,把森林、道路和 各种建筑一扫而光。同时,造成了大塌方,整座山体坠入海中, 引起了海啸。山崩和海啸导致15000人死亡。这是日本历史上造成 伤亡人数最多的火山灾难。此后,云仙岳火山附近又恢复了草木 葱龙的美景。 • 他们走到了最接近火山口的地方。突然,在平静了近200年之后, 云仙岳火山又爆发了,汹涌的熔岩和四处洒落的火山砾、火山灰, 把整个云仙岳地区变成了可怕的炼狱。火山灰以每小时200千米的 速度冲下山坡,短短几个小时,岛原半岛上的好多村庄被摧毁, 迫使火山附近成千上万的人迁移避难。 • 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妇在这次喷发时不幸遇难,殉职于他 们最钟爱的事业。消息传出,全世界为之震惊、哀悼,痛惜失去 了两位伟大的火山专家,这是人类在研究火山道路上无可挽回的 巨大损失。同时遇难的共有37人,多数是前来考查的专家和记者。 他们为了科学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火山灰掩埋了房屋
27日,火山灰摧毁了一间房屋,一 头牛被烫死。
火山灰天然好肥料
• 火山爆发虽然带来危害,但火山灰却是 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 的养分。古巴、印度尼西亚盛产甘蔗,中 美地区盛产水果,都与火山的贡献有关。 火山爆发起来是有危险的,但是在人们的 心目中,这不知是哪一年才发生的事。因 此,在火山爆发后,人们仍然到那里去从 事生产活动。
地震和相应次声波的详细热让冰岛四季如春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获得对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地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能不断激发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通过进行一些有结构的观察活动,拓宽观察岩石的面,挖掘观察岩石的点。

2、对于岩浆岩的认识,要基于学生的大量观察,并能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猜测,并能够根据实验和查阅的资料了解岩石的成因。

教具准备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标本、“火山喷发”模型、放大镜、小刀、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许多的岩石,你能给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汇报观察过的各种岩石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来的。

)2、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岩石,它叫“浮石”。

像你观察其他的岩石所用到的方法一样,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把观察到的内容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

)二、猜测浮石的形成原因1、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由学生归纳出“浮石”的外部特点。

)2、引导学生猜测浮石的由来。

师:从“浮石”表面的特征来看,你能猜想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吗?(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用排除法让学生选出最有可能形成这种岩石的原因。

)师:看来认为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形成的说法比较多,你知道火山喷发吗?能介绍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吗?(学生们用已有的课外知识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

)师:火山喷发的确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

我这有幅地球结构图,让它来帮助我们去认识它内部的情况好吗?(学生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看上去好像很薄,实际它的平均厚度为32千米。

《火山的喷发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火山的喷发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火山的喷发》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 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和类型;3. 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4. 探索如何保护自己和环境应对火山喷发。

导入:你知道火山是什么吗?你知道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火山的知识,了解它的奥秘。

一、火山的定义和形成过程1. 什么是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裂缝,通过喷发炽热的岩浆、气体和火山灰,形成地球表面的一个孔洞。

2. 火山的形成过程火山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有关。

地球内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融化形成熔岩,当地壳板块发生运动时,熔岩从裂隙中迸发出来,形成火山。

二、火山喷发的原因和类型1. 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在高压下迅速释放,导致火山口处的岩石破裂、气体冲入大气层,形成火山喷发。

2. 火山喷发的类型(1) 熔岩喷发:火山口直接喷出炽热的熔岩,并缓慢流动。

(2) 火山爆发:火山口喷出大量岩浆、气体和火山灰,形成爆炸性喷发。

(3) 火山喷发:火山口排出高温岩浆、气体和火山碎屑混合,形成烟柱冲天而起。

三、火山喷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1. 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1) 危害生命安全:火山喷发可导致火山灰、岩浆和火山气体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 破坏建筑:火山喷发会破坏建筑物和农田,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1) 污染空气: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气体和火山碎屑,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2) 影响气候: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会影响全球气候,引发气候变化。

四、如何保护自己和环境应对火山喷发1. 提前预警:通过监测地震、火山气体和火山形态,提前预警火山喷发的可能性。

2. 避开危险区域:如果身处火山喷发的危险区域,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3. 保护呼吸道:在火山喷发时应戴上口罩或湿布,避免吸入火山灰和有毒气体。

导学活动:1. 请你说出火山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火山喷发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火山喷发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火山喷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火山喷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2.使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及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4.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整理数据和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1.火山的定义及分类;2.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3.不同类型火山的特点;4.火山喷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2.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火山;3.掌握火山喷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火山模型的制作,并模拟火山喷发过程;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火山的特点;4.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火山喷发事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呈现一幅壮观的火山喷发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火山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课时: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1.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2.教师以互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确保学生理解火山喷发的机理。

第三课时:不同类型火山的特点1.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火山的特点;2.每组选择一种火山进行介绍,并结合图片和视频展示。

第四课时:火山喷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缓和应对火山喷发带来的灾害。

第五课时:火山模型制作及模拟实验1.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易火山模型;2.让学生动手制作火山模型,并进行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实验中的现象和问题。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火山喷发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火山喷发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2.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火山喷发的相关问题。

《火山喷发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火山喷发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火山喷发》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你是否曾经想象过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是什么?答案就是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一种非常惊人的自然现象,它不仅能够改变地貌,还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本节课将指挥大家一起探索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火山喷发的定义及分类;2. 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3. 分析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火山喷发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进修重点1. 火山喷发的定义及分类;2.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3. 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四、进修难点1. 火山喷发的地质原理;2. 火山喷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进修过程1. 火山喷发的定义及分类火山喷发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气体和火山灰等物质在地表喷出的现象。

根据喷发的频率和规模,火山喷发可分为爆发型、喷发型和喷流型。

爆发型火山喷发规模最大,喷发速度快,破坏力强;喷发型火山喷发规模次之,火山灰和岩浆会喷发到空中并形成火山喷发云;喷流型火山喷发则以岩浆流动为主,破坏范围较小。

2.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火山喷发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和地壳板块的运动。

当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地壳板块运动的影响时,岩浆会向地表喷发,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的过程分为预兆期、静止期和喷发期。

在预兆期,火山会有地震、地表膨胀等征兆;静止期是指火山表面没有异常活动;喷发期则是火山岩浆喷发的阶段,伴同着火山灰、火山烟和岩浆流出。

3. 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增加,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火山灰会遮蔽太阳光线,影响农作物发展;岩浆流动会毁坏建筑物和农田。

对人类而言,火山喷发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房屋损毁、交通中断等灾难,因此应做好防范措施。

六、教室练习1.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2. 火山喷发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 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影响?七、拓展延伸1. 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一次火山喷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2. 探讨如何有效预防火山喷发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15 课《火山的喷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火山的喷发》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火山与地震”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从火山喷发后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模拟实验,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火山喷出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现象;活动2“火山的影响”,引导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火
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手机、电视等各种途径,对火山喷发的现象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他们还缺乏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他们很少关注熔岩被喷出后的情况;有的学生知道火山喷发危害巨大,但却不一定了解其对人类也有有利的一面。

三、教学目标1. 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资料,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现象。

2. 能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3. 尝试辩证地看待事物,体会火山喷发既有弊又有利的两面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资料,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现象。

教学难点:尝试辩证地看待事物,体会火山喷发既有弊又有利的两面性。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大塑料盒、烧杯、锥形瓶、红墨水、苏打粉、洗衣粉、沙、多媒
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妍妍、波波和彬彬在郊游,他们见到许多波浪状岩石。

问题:这些奇特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问题:这些岩石是不是由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的?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1 火山喷出了什么
讲述: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

媒体:出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任务:描述火山喷发的过程。

汇报: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
的语言进行描述。

问题:能否用身边的材料,模拟火山喷发现象?
讨论:设计一个火山喷发现象的模拟实验。

活动:学生分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作记录。

汇报:分小组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和记录。

整理:用简单的生活材料如红墨水、苏打粉、洗衣粉、醋等做模拟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现象。

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①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释的红墨水、少量苏打粉和洗衣粉,充分搅拌(其中,红墨水模拟炽热的岩浆,洗衣粉增加泡沫);②把锥形瓶埋在沙土中,做成火山的形状;③将100 毫升醋倒入锥形瓶。

任务:按要求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模拟实验,并作记录。

汇报:分小组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和记录。

小结:当因各种因素使得地壳不能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
的薄弱地带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

这就是火山喷发的现象。

2. 活动2 火山的影响
讲述:有些火山一直在喷发;有些曾经喷发过的火山可能在沉寂数百年之后
再度喷发,而一旦喷发,威力就特别猛烈。

资料:庞贝古城。

讲解:著名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导致庞贝古城彻底毁灭,是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危害的典型事例。

问题:火山喷发的威力有多大?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
媒体:出示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数据、视频等。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思考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有哪些。

交流:学生代表根据讨论情况进行交流。

小结:火山碎屑夹杂着喷出的气体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密度高、温度高、流速快,常紧贴地面横扫而过,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致命性。

由于其速度很快,因而很难躲避,它能轻易击碎和烧毁其流经路径上的物体。

火山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爆炸、火灾、崩塌等灾害,加剧了对建筑物、农田、森林等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思考:火山喷发带给人们的只有危害吗?
任务:搜集资料,举例说出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哪些有利的影响。

活动:分小组进行阅读,并记录、整理有效信息。

交流: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整理:火山喷发虽然危害很大,但也会给人类带来有益的影响。

火山活动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可以形成温泉;岩浆在地壳内部不断移动,会结晶出含铁、铅、锌等的各种金属矿物;火山灰落到地面,可以使农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实践:继续搜集资料,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多方面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