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
小学清洁_消毒工作制度

小学清洁消毒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学校环境卫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而制定的。
以下是小学清洁消毒工作制度的具体内容:一、清洁消毒工作的目标1. 保持学校环境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2. 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3. 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清洁消毒工作的原则1. 全面覆盖:对学校的各个角落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遗漏。
2. 科学规范: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卫生标准,采取科学的清洁消毒方法。
3. 定期进行:定期对学校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4. 分工明确:明确清洁消毒工作的责任和分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清洁消毒工作的内容1. 教室清洁消毒:定期对教室进行清洁消毒,包括桌面、椅子、地面、窗户等。
2. 宿舍清洁消毒:定期对宿舍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床铺、桌子、地面、门窗等。
3. 食堂清洁消毒:定期对食堂进行清洁消毒,包括餐桌、椅子、地面、厨房设备等。
4. 卫生间清洁消毒:定期对卫生间进行清洁消毒,包括便器、洗手池、地面、门窗等。
5. 公共区域清洁消毒: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楼梯、走廊、阳台、操场等。
四、清洁消毒工作的方法1. 清洁:使用扫把、拖把、毛巾等工具,清除地面、桌面、门窗等部位的灰尘、污垢和垃圾。
2. 消毒:使用消毒剂对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区域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3. 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 清洗: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区域的床上用品、餐具等进行清洗。
五、清洁消毒工作的时间安排1. 每天:早晨、中午、下午放学后对教室进行清洁消毒。
2. 每周:周末对宿舍、食堂、卫生间进行清洁消毒。
3. 每月:月底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六、清洁消毒工作的注意事项1. 清洁消毒工作中,要确保师生安全,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2. 清洁消毒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清洁消毒效果。
3. 建立健全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定期检查和评估清洁消毒工作效果。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小学校园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我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消毒制度。
本文将对我校小学校园消毒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加强家长和世人对我校消毒工作的了解,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
二、消毒频率为了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与卫生,我校对各个区域的消毒频率分别制定了细致的安排。
其中,教室区域每天消毒两次,一次是在早晨学生到校前,另一次是在下午放学后;公共办公区域和走廊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每天消毒一次;卫生间每天消毒三次,分别是早中晚三个时间段。
三、消毒方法我校采用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消毒与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主要是通过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进行消毒,同时还有地面擦拭和物品清洁等方式;化学消毒则是通过喷雾、拖地和擦拭等方式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为了增大消毒效果,我校还会定期更换消毒液,并确保消毒液的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保证消毒效果。
四、消毒用具选择为了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我校对消毒用具的选择也非常严格。
首先,我们使用的消毒用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具有消毒能力;其次,消毒用具的材质必须耐腐蚀、耐高温,并且易清洗;另外,消毒用具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消毒用具的过程中始终以质量和效果为首要目标。
五、消毒操作规范在进行消毒操作时,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范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
首先,消毒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戴手套等;其次,消毒前必须将物品或区域进行清洁,确保消毒液能够充分接触到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根据不同的消毒方法,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确保消毒液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完成消毒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以免交叉感染。
六、消毒效果检测为了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我校还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主要通过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测来进行。
通过对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判断消毒工作的质量,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小学主要场所的卫生和消毒措施

小学主要场所的卫生和消毒措施为了确保小学环境卫生,保障师生健康,制定以下卫生和消毒措施。
一、教室卫生和消毒1. 清洁频率:教室应每日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 清洁内容:- 桌面、椅子和地面。
- 窗户、门把手。
- 垃圾桶的清洁和更换。
3. 消毒方法: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二、食堂卫生和消毒1. 清洁频率:食堂应每餐后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 清洁内容:- 餐桌、餐椅。
- 厨房设备和工作台面。
- 餐具的清洗和消毒。
3. 消毒方法:- 餐具:采用高温蒸汽消毒。
- 工作台面和设备: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三、卫生间卫生和消毒1. 清洁频率:卫生间应每2小时清洁一次,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 清洁内容:- 便器、洗手池。
- 地面、墙面。
- 门把手、水龙头。
3. 消毒方法: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四、宿舍卫生和消毒1. 清洁频率:宿舍应每日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 清洁内容:- 床铺、桌面。
- 地面、墙面。
- 门窗、门把手。
3. 消毒方法: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五、操场和公共区域卫生和消毒1. 清洁频率:操场和公共区域应每周清洁两次,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 清洁内容:- 操场设施、公共设施。
- 地面、墙面。
- 座椅、垃圾箱。
3. 消毒方法: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六、防疫措施1. 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和学生应佩戴口罩。
2. 体温检测:进入校园前进行体温检测。
3. 健康申报:每日进行健康申报。
4. 隔离措施: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进行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以上是小学主要场所的卫生和消毒措施,请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完美

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为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安全和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一、室内场所通风(一)保洁人员要切实做好教室、实验室与室内场馆等重点场所及部位的通风换气工作。
(二)各楼层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所在办公室的通风换气工作。
(三)活动室、教室、寝室系学生学习、生活密集区域,应在开放前打开所有通风换气设施,消除传染病发生及传播隐患,提倡师生加强课间室外活动。
(四)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每小时需要置换空气,如温暖天气(或季节)宜采取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或季节)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五)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保证教室适宜的温度。
在学习(授课和自习)时间内,教室中部(距地面1米处)的温度应为16-18℃,不宜超过20℃,相对湿度应为30%-80%。
二、重要场所定期清毒(一)消毒范围主要是指教室、寝室、办公室、室内场馆与室外关键部位等,其中楼道、楼梯间、卫生间、排污井口等公共重点部位应实现常态消毒措施。
(二)消毒时间要求公共区域的消毒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与检查。
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洁具等每天至少一次进行擦洗和消毒。
(三)消毒方法针对不同对象有所不同。
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体育器材等宜在喷雾消毒后使用消毒液(水)进行细致擦拭;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水龙头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0.1%—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公共厕所(洗手池、卫生间)的卫生洁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擦拭30分钟。
小学关键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制度

小学关键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制度为了确保小学师生的健康安全,营造一个干净、卫生、舒适的学习环境,特制定本清洁和消毒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关键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教室、食堂、宿舍、卫生间等。
一、清洁和消毒原则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 实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场所卫生。
3. 清洁和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的要求。
二、清洁和消毒内容1. 教室:每日课后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桌面、椅背、地面等。
每周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教室内所有表面进行擦拭。
2. 食堂:餐后立即进行清洁,确保餐盘、餐具、桌椅等清洁干燥。
每周对食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和消毒。
3. 宿舍:每日进行一次房间内清洁,每周对床上用品进行一次清洗和消毒。
每月对宿舍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和消毒。
4. 卫生间:每使用一次后立即清洁,每日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对卫生间的洗手池、便器、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重点消毒。
三、清洁和消毒方法1.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2. 清洁工具应专用,避免交叉使用。
3. 清洁和消毒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4. 使用消毒剂后,应确保场所通风,去除异味。
四、清洁和消毒人员要求1. 清洁和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健康证明。
2. 定期对清洁和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 清洁和消毒人员应遵守工作规程,确保清洁和消毒质量。
五、监督与检查1. 学校成立清洁和消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清洁和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各部门应设立监督员,对本部门清洁和消毒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3. 定期对清洁和消毒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六、应急预案1.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大清洁和消毒力度。
2. 对出现疫情的重点区域,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及时控制疫情。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适时进行调整。
{content}。
小学校园卫生消毒及通风规定

小学校园卫生消毒及通风规定1. 规定目的本文档旨在确保小学校园的卫生环境达到良好的标准,提供学生和教职员工一个健康安全的研究和工作环境。
同时,规定了消毒和通风的具体措施,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2. 卫生消毒措施2.1 教室卫生消毒-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教室的桌椅、黑板、门把手等频繁接触的物品。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有效杀灭病菌和病毒。
- 定期清洁和更换空气过滤器,以保持空气清新。
2.2 公共场所卫生消毒- 定期对公共场所如图书馆、食堂、卫生间等进行消毒,特别是对经常接触的表面和设施。
- 食堂工作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保证饮食环境的卫生安全。
3. 通风要求3.1 教室通风- 每节课前后至少开窗通风5分钟,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 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窗户常开,提供良好的空气流动。
3.2 公共场所通风- 公共场所应设置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
- 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个人卫生要求4.1 学生个人卫生-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包括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等。
- 学生应随身携带个人护理用品,如纸巾、洗手液等。
4.2 教职员工个人卫生- 教职员工应成为学生良好卫生惯的榜样,保持个人卫生。
- 教职员工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向校医报告。
5. 应急措施5.1 突发传染病疫情- 如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学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学校应密切配合相关卫生部门,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5.2 突发环境污染- 如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学校应立即采取紧急疏散和保护措施,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以上为小学校园卫生消毒及通风规定的主要内容,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保证规定的有效执行。
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附消毒记录表)

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为防止疫情输入校园从而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确保新学期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平稳运行,需要做好校园重点场所防控工作。
清扫和消毒所有场所,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调整清洁和消毒频率,按照不同场所特点开展预防性消毒,对门房、教室、办公室、运动场所、实验室、食堂、宿舍、公共浴室、卫生间、生活垃圾箱、教职工宿舍等重点区域加强防控监管。
一、门房1、门房每天两次预防性消毒。
时间上午7:00下午2:00;2、每次消毒必须有负责人登记签字;3、门房保持开窗通风,室内保持清洁;4、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门岗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每日两次。
二、教室、办公室成立学校疫情防控教学区工作小组,落实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监管到位。
确保所有进入人员均经过体温检测和登记;确保区域环境清洁通风,进行教室、厕所等环境消毒;保障开水供应,确保洗手设施充足。
1. 返校前(1)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连续2天—班主任负责(拍照反馈);(2)教室、厕所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连续2天—班主任负责(拍照反馈)。
2. 返校后(3)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强通风:保持教室、厕所等部位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天气适宜时,可全天候开窗通风;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每日两次;负责人:班主任安排一位老师负责消毒;各班由班主任负责,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消毒须有记录。
三、活动场所1. 保持室内运动空气流通和清洁消毒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确保室内有足够新风量;天气适宜时,室内运动场所全天候开窗通风;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运动场所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两次;负责人:活动室白中华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消毒必须有记录。
四、实验室实验室通风、消毒管理同教室。
小学校园清洁卫生制度(通用8篇)

小学校园清洁卫生制度小学校园清洁卫生制度(通用8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校园清洁卫生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校园清洁卫生制度篇1为了更好的美化校园环境,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特制定卫生检查制度,具体要求如下:一、室内卫生1、教室内的门窗玻璃擦拭不净或不经常擦拭的,每次每处扣1分。
2、教室内的地面、对角线有污渍、脚印等不干净处,每次每处扣2分。
3、教室内的墙壁面有脚印、灰网的每次每处扣1分。
4、教室内学生的桌面有刀刻、乱画的每次每处扣1分。
5、在校学生不搞好个人卫生,手、脖子、衣服不经常清洗的,每人次扣1分。
6、教室内的镜框、黑板框、窗台、灯泡未擦拭干净的,每次每处扣1分。
7、教室内的卫生工具、学生用桌凳、书籍摆放不整齐的,每次扣1分。
二、室外卫生1、教学楼内的楼梯、走廊有纸屑、脚印、痰迹、污渍的,每次每处扣2分。
2、教学楼内的墙壁、镜框有脚印、污渍的,每次每处扣1分。
3、校园卫生有一处卫生死角的,每次每处扣5分。
4、校园内的操场、花坛有大石子、纸屑、杂草、杂物的,每处扣2分。
5、学校门口两侧有废纸、杂物的每处扣2分。
望各位同学严格遵守卫生检查制度,使我校的卫生环境更清净、整洁。
小学校园清洁卫生制度篇2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项,是整所学校的形象工程。
管理好学校的卫生是各部门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应尽职责。
为净化、美化校园,给师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现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校园卫生管理1、校园卫生区划分后(卫生区划分另见表),每个班实行包干制,全面负责卫生区的保洁、绿化工作,继续执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规定。
2、各卫生区标准(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垃圾,无污水;(2)卫生区内树木、花草保护完好,无杂草;(3)按时扫除,并能根据需要随时扫除;(4)鼓励在卫生区内洒水、种花等保洁、美化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
为了防止疫情输入校园从而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确保新学期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平稳运行,需要做好校园重点场所防控工作。
清扫和消毒所有场所,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调整清洁和消毒频率,按照不同场所的特点开展预防性消毒,对门房、教室、办公室、运动场所、实验室、食堂、宿舍、公共浴室、卫生间、生活垃圾箱、教职工宿舍等重点区域加强防控监管。
一、门房
1、门房每天两次预防性消毒。
时间上午7:00下午2:00;
2、每次消毒必须有负责人登记签字;
3、门房保持开窗通风,室内保持清洁;
4、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门岗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每日两次。
二、教室、办公室
成立学校疫情防控教学区工作小组,落实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监管到位。
确保所有进入人员均经过体温检测和登记;确保区域环境清洁通风,进行教室、厕所等环境消毒;保障开水供应,确保洗手设施充足。
1. 返校前
(1)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连续2天—班主任负责(拍照反馈);
(2)教室、厕所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连续2天—班主任负责(拍照反馈)。
2. 返校后
(3)预防性消毒工作
加强通风:保持教室、厕所等部位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天气适宜时,可全天候开窗通风;
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每日两次;
负责人:班主任安排一位老师负责消毒;各班由班主任负责,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消毒必须有记录。
三、活动场所
1. 保持室内运动空气流通和清洁消毒
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天气适宜时,室内运动场所全天候开窗通风;
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运动场所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两次;
负责人:活动室白中华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消毒必须有记录。
四、实验室
实验室通风、消毒管理同教室。
负责人:各班主任,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消毒必须有记录。
五、食堂
食堂环境消毒、通风
1、天气适宜,全天候开窗通风;
2、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食堂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两次;
3、餐具实行“一人一具一餐一消”制,使用专业化的消毒餐具或一次性使用餐具。
负责人:贾建党,每次消毒必须有记录。
六、公共浴室
清洁为主,开窗通风,落实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措施;加强浴室工作人员疫情防护力度,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工作;制度上墙,做好疫情应急处置。
防控管理要求如下:
1. 保持公共浴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消毒
(1)公共浴室应以通风换气为主:每日使用前后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天气适宜时,全天候开窗通风。
(3)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公共浴室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两次;
总负责人:贾建党,每次消毒必须有记录。
七、公共卫生间
学校公共卫生间要有环境保护措施和保洁制度,设专人管理;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人;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完整无破损,师生使用安全舒适。
1. 清洁
(1)公共卫生间保洁措施,地面墙壁及时清洗;
(2)公共卫生间室内有空气流通,适当的照明,无异味;
(3)共卫生间便器及时清洁,无粪迹、尿迹等其他污物。
2. 日常消毒
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对洗手池、门把手和卫生洁具等使用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采用清水处理。
每天两次,做好记录。
负责人:李俊杰
八、宿舍
1. 通风、消毒
( )返校前两天连续开窗通风,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 )返校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一次;
2、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消毒必须有记录。
九、生活垃圾站
1.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并袋装化、日产日清,及时收集清运。
2. 每日对盛装容器、设施及作业场地消毒
每日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生活垃圾进行消毒,每日两次;
消毒后清洗;
做好消毒记录。
负责人:白中华
十、教职工宿舍
负责人:贾建党
1、每天对楼层进行消毒;
2、在清收垃圾和消毒作业时必须佩戴塑胶手套,手套每天下班前进行全面消毒;
3、生活垃圾清运员在清理楼栋垃圾堆放点垃圾前先用消毒剂喷洒30分钟过后再进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