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周有光
胸襟宽大寿延年——百岁老人周有光的养生经

。
18 年离休后 , 98 他仍退而不休 ,
立的 中国文 字改革委 员会 工作。从领导 来讲 ,把他 留下 来 ,是找到 了一个 继续 在家从事 自己感兴趣 的学术研
合适的人选 。因为出生于常州 的周有光 ,从 小到大 ,受到过 最完整的从传 究 ,而 且阅读的范 围越 来越 大 ,研
统到现代 的过渡 教育 。 常州 中学毕业 考入上海圣约 翰大学 ,他就对语言 究 的领 域也 越 来越广 , 周 有光 文 从 和文字 感兴趣 ,毕业 后 曾在学校 教过书 ,去 E本 留过学 ,以后服务银行 , 化论 稿 和 百 岁新稿 便是最有 t
在美 国工作 多年。早期 曾参加过 上海拉丁化新 文学运 动 ,后来到 国外 , 特 力的 见证 。
那 么 ,周老究竟 有哪些长寿之道? 周老谦逊地说 :“ 以前我没有考虑 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 , 很有道理。 季
妈偷偷找了算 命先生 给我们算 命 ,说这对 夫妇只能活 3 5岁,我们就笑笑 。 遇 到不顺利的事情 , 不要失望。 有两 我觉得 算命先生没有算错 ,是医学 改变了我的寿命。我们认为 ,我们不能 句话我在 ‘ ’ 文革 的时候 经常谦 ‘ 卒
长寿 ,因为青年时 身体 都不是 很好 。 ” 然 临之而 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 ’
整个 中国要变成 一个现代化 的国家 ,每个方面都要 更新 ,经济方面 当然是 历 ,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 来 ,思路
有 同感 ,他说 :“ 人有七情六欲 ,七 体的 ‘ 力’的结合 ,所以心必须要 把人 看小 ,就会 明白大 家都是芸芸 每个人都过好 自己的 日子 , 干 情就是喜 、 、 、 、悲、恐、惊 , 养 。养就是 别老操J 怒 忧 思 、累心 、动心 众生 。 其 中惟独 ‘ ’ 喜 无心 , 而且是张着 ‘ 大 计 , 就是 喜 , 就是乐 ,没心 没肺 的。 好 自己的事情 , 就行 了 , 别太 ‘ 较真
周有光百岁新稿

周有光百岁新稿周有光百岁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情。
他于1918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家庭生活贫困。
然而,周有光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努力学习,拼尽全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周有光在小学时期就显示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求知欲望。
尽管他的家庭条件很差,但他仍然坚持去学习,而不是被困在农田里。
他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在学校里脱颖而出,在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中间赢得了赞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有光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好。
他被一所顶尖大学录取,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决定继续深造。
他通过自学掌握了多门外语,并赢得了一些奖学金,为他进一步的学习铺平道路。
周有光在学术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并获得了许多国内外的学术荣誉。
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学术界,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无数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周有光并没有满足于在学术界的成就。
他非常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并积极投入到改善农村学校的事业中。
他帮助建立了许多农村学校,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提供了希望和机会。
他的努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周有光所得到的认可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他的声誉传播到了国际上,他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受邀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表演讲,与国际上的学者交流思想。
他的学术成就和人道主义精神同等重要,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敬的人物。
周有光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从不放弃。
他从小的窘境中崛起,用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创造了自己的成功。
他不仅在学术界有所成就,还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周有光百岁新稿是一篇励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出身贫寒还是环境艰苦,只要我们有追求和坚持自己梦想的决心,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百岁老人周有光: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百岁老人周有光: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基础教育教育活动导语:1月13日,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将迎来110岁生日。
这是中国知识界的一大喜事。
因为纵观世界,百岁高龄者不乏其人,但是如此高龄而仍在读书、思考、写作者,唯周先生一人而已。
周有光先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知识界的骄傲。
他中年以前主要从事经济工作,中年以后改行从事文字改革,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他85岁从办公室回到家里,转向研究人类文化发展规律。
他广泛阅读,独立思考,至今仍在孜孜以求,探索真理。
为了庆祝周有光先生的110岁华诞,特别向各位读者推荐4年前周有光先生谈教育的一篇采访。
当时已经106岁的周有光先生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见解深刻,发人深省。
周有光: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中国教育还没有走上一条新道路马国川:一九二三年您进入圣约翰大学学习。
在《百岁口述史》里您曾经提到,您在圣约翰大学接受的是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请问,什么是博雅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学业和人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圣约翰大学,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周有光:所谓博雅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汉语翻译,这个翻译非常好,把意境提高了。
也有的译为“通识教育”,虽然没有前者那么“雅”,但是我觉得,可能跟原来的意思更接近一点。
什么叫通识教育呢?我的看法是,它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要培养基础知识。
近现代以来的传统是,把国(文)、英(语)、算视为基础知识。
基础要培养得好,主要工作做在中学阶段,因此中学是最重要的。
如果基础培养不好,以后的教育就困难了。
现在好多大学生忙得要死,为什么呢?他们进了大学还要读英文背单词。
可是我们那时候,中学时代就能很好的应用英文了,中学毕业出来就可以达到ABE(Adult Basic Education,成人基础教育)水平了。
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109岁周有光长寿之道

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109岁周有光长寿之道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109岁周有光长寿之道周有光,生于1906年1月13日江苏常州,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
50岁前,他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
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之后,他花费三年时间,用个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基础,主持编写了今天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
58岁以后,他将关注的目光从语言文字学扩大到世界史、文化学和人类历史演化规律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上。
这位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
迄今为止,他仍然笔耕不辍。
今天是周有光109岁生日,他曾幽默地说:“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周有光和“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的相爱经历周有光祖上为常州望族,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
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叶圣陶曾讲过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周有光回忆他和张允和相爱的经历时说道:我和她从认识到结婚的八年时间里,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普通的往来,主要在苏州;第二个阶段,到了上海开始交朋友,但是还不算是恋爱;第三个阶段,当时我的一个老师在浙江杭州创办新式学院,要我去教书,我大概教了两年。
而她本来在上海大学读书,正好赶上浙江军阀与江苏军阀打仗,苏州到上海的交通瘫痪了。
于是她就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借读,我当时在杭州教书。
在杭州的一段时间,就是恋爱阶段。
我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事情:一个礼拜天,我们一同到杭州灵隐寺,从山路步行上去。
灵隐寺在当时规模很大,环境优美,现在只剩下了当中几间房子。
当时恋爱跟现在不同,两个人距离至少要有一尺,不能手牵手,那时候是男女自由恋爱的开头,很拘束的。
百岁老人周有光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2)

百岁老人周有光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2)发布时间:2011-05-10 08:59 作者:周有光、雷天字号:大中小点击:4151次网易读书:是,您在《拾贝集》里面讲了,就是说您说是“两头真”:一头是年轻的时候天真盲从,年老的时候追求真理。
您说的这个年老的时候探索真理,我理解很大一块是在于历史的探索,重新认识历史。
您怎么回看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因为这近百年几乎是您整个见证的历史,您是不是认为历史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你讲过两大事情改变中国,一个事情就是日本侵华,另外一个是共产党?这是不是在历史规律之内?周有光:我们这一代人,人家叫做“两头真”,年轻的时候真心跟共产党走,到年老的时候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看法就改变了,苏联瓦解之后看法更改变了。
所以到了老年,重新思考真理,重新追求真理,这是两头真。
我这两天看了一本书还没有看完,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杨宪益传》。
网易读书:这个书我看过周有光:杨宪益很有趣味,到了外国娶了外国太太。
他青年就倾向共产主义运动,所以他后来早期就参加共产党,到后来他的意见也不对了,变成反革命。
开除出党,后来又改变了,四人帮打倒之后,后来又入党,到最后他又脱党。
他也是“两头真”,他的波浪比我们更大。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一个动乱时期,历史的动乱不是很简单的道路。
他有弯弯曲曲的,可是方向是一样的。
我说我现在年纪老了,研究问题力不从心了,我说历史像一条河一样,河的上面有波浪,这个波浪受风的影响,一下子往东,一下子往西。
你在这个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缭乱,弄不清楚。
我现在不研究河流上面的风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潜流,潜流比较稳定,它的方向比较明白。
我就是研究这个潜流,根据潜流,我假定一个理论,就是我自己认为可以讲得清楚的,就是整个人类前进轨道是怎么回事。
苏联传到中国来的叫“五阶段论”,“五阶段论”现在要重新研究了。
网易读书:您那代知识分子年轻的时候很大的理想就是希望中国富强对吧?希望中国能富强,中国人能有尊严,现在这个目的基本上实现了,但是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您怎么再回头看当时那代人的精神和理想?周有光:在全球化时代,所有历史学家希望所有的国家都往前走,不仅是中国。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1第一个养生秘诀:相信自己。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以非凡成就名垂青史,以112岁高寿成为养生典范。
翻看周有光先生的履历,我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
他也曾经有过“至暗时刻”。
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也不可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时候,周有光先生身体孱弱,疾病缠身。
算命先生曾经预言,说他活不过35岁。
但是,周有光先生却用事实打脸算命的“半仙”。
他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按部就班,用事实打碎了“不长命”的魔咒。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也有大师告诉我,你伸出手,感情线、生命线、事业线都在手心,当你握起了拳头,一切是不是尽在掌握?周有光先生能够收获112高寿,相信自己是第一位的,任何精彩人生,如果没有“相信自己”这一点作为基调,都不可能成立。
2第二个养生秘诀:追求梦想。
周有光先生崇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有人说,工作者是美丽的。
对于周有光先生来说,有事可做,不仅充实快乐,还会新鲜有趣,每一个日子都生机勃勃。
在他100岁的时候,还笔耕不辍,写出一本书《朝闻道集》,深受读者欢迎。
在111岁生日那天,周有光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清空一切,从零开始。
他亲口对亲朋好友变态:“我111岁,就等于1岁,一事无成,以后要少说空话。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北京欢迎你》响遏行云,其中一句歌词至今难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人活着,有追求,就会目标鲜明;有目标,就会动力十足。
动力十足的人生,就会精神抖擞,无往不胜。
追求梦想,让人处于“年轻态”,活力四射,“青春再现”。
3第三个养生秘诀:活好当下。
周有光先生有一个座右铭:乐天知命。
在我看来,这也是他人生智慧的高度总结。
周有光先生从小便饱经磨难。
孩提时代,本应该享受天真烂漫的时光,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他的家境。
在断壁残垣的余烟里,周有光先生的曾爷爷万念俱灰,走投无路的他悲痛无声,背着家人跳河寻了短见。
112岁周有光的5个长寿秘诀

112岁周有光的5个长寿秘诀2017年1月13日,我国著名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过了自己112岁(虚岁)生日。
一个人活到112岁了,身体还很健康,思维清晰,已经算的上一个奇迹。
但周有光的人生经历,比他的岁数更加精彩、传奇。
都说他的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年逾百岁,仍眼不花耳不聋,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作思考,勘称中国国宝级长寿老人。
不过,在年轻时,周有光并不觉得自己会长寿。
因为他的身体不是很好,生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
他母亲还找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说只能活35岁,不过他并不相信。
现在他活过了比三个35岁还长。
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各方面情况也还可以,思维敏捷,口齿清晰,脑子不乱,眼睛不花,能吃能喝,身体倍棒!有一次,周有光去医院做检查,填一个表,“我写了九十七岁,医生给我改成了七十九岁。
又有一次,一个医生问我长寿之道,我说你是医生怎么问我啊?”其实,周有光的长寿秘诀很公开,在各个采访报道中都能看到他对长寿经验的分享。
小编从中总结了5句话,值得所有新老人们记下来!学着做,延年益寿,轻松活过100岁!周有光说:“我的生活有规律,不乱吃东西。
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
”“我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
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
”俗话说“病从口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哪个不和“吃”有关?吃不对,吃太多,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他每天拒绝荤菜和油煎类食物,鸡蛋一天一个,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
遇到苦难,想好的一面,不要想坏的一面。
这样子你就愉快了。
周有光说自己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
“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村,他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都不再失眠。
周有光还说:“有些人常常为小事吵架、生气,我认为这完全没必要。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快递112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

112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他曾认真思考过这个世界【素材回放】刚过完112岁生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于2017年1月14日凌晨归天。
周有光于1906年1月13日诞生于江苏,原名周耀平。
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大体规则》,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周有光并非认可这个头衔,他曾表示,“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意加在我头顶上”。
此刻,汉语拼音在中国被视为无可取代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但在汉语拼音诞生前,85%的中国人是文盲。
包括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等在内的文字改革,加上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使现在的中国成为全世界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
除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外,周有光还参与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的翻译工作,并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了大量专著。
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周有光见证了百年风云的转变。
他厚重的人生,也可谓传奇。
他娶了“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与沈从文是连襟。
由于博闻强识,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就犹如“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天同桌用饭;50岁,他毅然从经济转为文字研究,并坦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百岁以后,仍然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他常笑言,自己长寿的原因是: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上帝没有忘了他。
世人也不会忘了他。
【素材解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说是中国百年来风云变幻、历史变迁的一名见证者,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疲弱到强盛的整个进程。
他的归天,是一个遗憾,咱们又少了一名睿智而又功勋卓著的先辈学者。
高寿本已经宝贵,能够在百岁高龄,仍旧维持着灵敏的观察力,并发出极富智慧的观点,超级值得尊重。
确实,很多人都做出过贡献,但周有光的贡献也绝不可轻忽。
尤其是他在推动中国与世界融合方面,功不可没。
这位诞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目光看世界,而要“以世界的目光看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岁老人周有光
2017年1月13日,汉语拼音之父、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家过完112岁生日后的第二天(1月14日),不幸驾鹤西去,令人缅怀不已!“死而不亡者寿”,周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为人之道与高风亮节,将永留人间!周先生寿登112岁,可谓人间罕见奇迹。
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如今八十九十,比比皆是,“1人生百岁”,才算稀奇。
至于周先生,以112岁善终,既是学界奇迹,更是社会奇迹。
作为生命,即使再高寿,总会有极限,这是真理。
对于周先生,我们为他的高寿而高兴,更为他留给世间的精神食粮与人格操守,而庆幸万分。
周先生为人低调,虚怀若谷;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待人接物,平易近人;淡泊明志,爱国爱民:匡国济时,胸怀天下:心系教育,热爱桑梓;实事求是,敢于直言;豁达乐观,百折不挠;夫妻恩爱,家庭和谐……
拼音之父学界楷模
周有光的一生,光彩夺目,最有影响的,一是他在语言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他养生有方,寿享期颐。
让我们来回顾―下,他走向语言学研究的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1923年,周有光考入圣约翰大学。
一件事给周有光留下深刻印象:报到时,周有光领到学籍卡,上面有他姓名的罗马字母拼音,圣约翰总务部依此管理,效率奇高。
故从大学一年级起,周有光对语言产生兴趣。
1925年“五卅惨案”时,校方不许学生出校游行,引发“离校事件”,整个中文部均离开,周有光也在其中。
南洋公学为支持爱国举动,给离校老师、同学办了光华大学,两年后,周有光毕业,后在各校任教,并入?y行工作。
在此期间,周有光参与了拉丁化运动。
拉丁化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十月革命后,苏联掀起了一个被列宁称为“东方伟大的革命”的文字拉丁化运动,在此影响下,瞿秋白、吴玉章、萧三等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字拉丁化。
1929年10月,瞿秋白在苏联学者的帮助下,写成《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
1931年5月,进一步扩展成“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并在9月的海参崴“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
该方案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被称为“北拉”,当时上海另有以上海方言为基础的拉丁化方案,二者各行其是。
为此周有光写了一些文章。
此前各国拼音方案均以方言为基础,周有光认为中国方言太多,应先统一语音,否则拉丁化后,可能使各地人互相看不懂对方文字。
他的观点深得语言学家
陈望道赞同。
1935年12月,蔡元培、柳亚子、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人联名提出《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称:“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必须教育民众,组织起来解决困难……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这种新文字,现在已经出现了。
”后因抗战,拉丁化运动转向低迷。
抗战期间,周有光1941年进入新华银行工作,抗战后他被新华银行派到美国。
1949年后,周有光回到大陆,一边在复旦大学教书,一边在新华银行当秘书长,此外还担任人民银行上海区行第二业务处处长,“拿三份工资,工作很顺利”。
在复旦大学任教时,恰好陈望道任校长,他对周有光说:在文化中,教育是大事:在教育中,文改(指文字改革)是大事;在文改中,拼音是大事。
劝周把写过的有关文字拉丁化方面的文章收集整理,出一本书。
1952年5月,周有光的《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一书正式出版,一年之间竟连续出了4版。
1954年,周又出版了科普类的书籍《字母的故事》。
1955年,周总理点名要周有光去北京从事汉语拼音工作,任文改会下属的拼音方案委员会组长,文改会另有一小组,但不对外挂牌,专门负责简化字。
拼音方案委员会的工作原本目标是取代汉语,据胡乔木
说是文字改革。
毛主席作了不少指示,下了很大的决心,以致在一次会议上讲要实行拼音化、拉丁化……这件事的起因是毛主席同斯大林谈话,斯大林提出汉字太难认,是否可以搞一个民族化的拼音方案,不一定按照别国的字母来设计。
所以,我们现行的汉语拼音文字,其中体现了周有光深厚的文字功力,渗透了周有光对文字拉丁化的创造性研究的心血。
寿登期颐高风亮节
周先生享寿1 12岁,他的长寿秘诀,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他曾如此回忆道:“我的夫人张允和,2002年8月14日去世了,享年93岁。
张允和在世时,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时喝清茶,有时喝英国红茶,有时喝咖啡。
我们很少吃补品,我想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有规律,同时胸襟开朗。
饮食上,不吃荤菜,不吃油煎食物,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
穿衣服也简单,舒服就行;喜欢小房间,有利于听觉。
精神方面,第一是不要生气,第二是要思考。
上帝给我们一个大脑,不是用来吃饭的,是用来思考问题的,思考问题会让人身心年轻。
”
周先生还说:“有些人常常为小事吵架、生气,我认为这完全没必要。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生气都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家做错了事,我生气,不是我倒霉吗?所以不要生气,这句话很重要。
譬如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
就相信古人的两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说,突然发生的事情不要惊慌!也就是要做到荣辱不惊,喜忧不惧!”
周先生居高寿,取经者,络绎不绝!他仿照刘禹锡《陋室铭》,曾新编了一篇周氏《陋室铭》,给予作答:“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
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
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
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
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
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
健康需要物质条件,更要精神滋养。
周先生提倡“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
日常生活越来越简单,生活需要也越来越少。
现在的生活简单:睡觉、吃饭、看书、写文章。
生活有规律,不乱吃东西,不抽烟,少喝酒。
周先生曾说到他患过多年的失眠症。
“文革”时,他被下放到农村,反而把久治不愈的失眠症,不治而愈了!直到如今,从未复发!他与老伴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周先生说,我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
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
我想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同时胸襟开朗。
健康有物质方面,有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我们要求不高。
不要生气,都是小事情,吃亏就吃亏。
艰难困苦,是人生的试金石!挺住困难,更显英雄本色!周先生的处世之道与长寿秘诀,是他奉献给世人的金玉良言,让我们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