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合集下载

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

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
②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释放进入血液中,引起血清活性 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2.血清活性降低比较少见: 主要见于呆小病、重症慢性肾炎、乳糜泻、贫血、恶病质等。另有 一种遗传性低症,因成骨细胞中缺乏,引起骨中的矿物质严重缺乏,易发生骨折。
诊断常用血清酶
血清酶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谷氨酸脱氢酶 山梨醇脱氢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谷氨酰转肽酶 5ˊ-核苷酸酶 单胺氧化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淀粉酶 脂肪酶
符号 5ˊ
来源
肝 肝 肝
肝 肝、肾、心 肝、胎盘、心
注:在实际测定酶促反应速度时,以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为好。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固定时间法: (终点法) • 通常是酶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终止酶促反应,测定这段时间内底
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促反应的平均速度。 • 连续监测法: (速率法) • 连续监测法是指每隔一定时间(2~60s),连续多次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量

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如凝血酶、胆碱酯酶()、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
等。

它们大多数在肝内合成,在血浆中的浓度甚至超过器官细胞内浓度。有的可以作为肝功
能试验的一部分。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二)非血浆特异酶

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分为两种。
• • 临床上测定活性主要用于肝脏疾病和骨骼疾病的诊断。
• 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 ,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碱性磷酸酶比活力测定

碱性磷酸酶比活力测定

(二)、酶活力
在37C下,以5mmol/L pNPP为底物,在pH 10.1的
碳酸盐缓冲液含2 mmol/L Mg2+的测活体系中每分
钟催化产生1 mol/L pNP的酶量定为1个酶活力单 位。
酶的比活力定义为每mg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数。
酶活性测定前处理
1、2号样品稀释50倍(用洗脱液稀释) 3号样品稀释20倍(用洗脱液稀释) 4号样品不稀释(用洗脱液稀释)
3. 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与光吸收的关系 (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后,光被溶液吸收的程度(D) 与溶液的浓度(C),液层的厚(L)以及入射光的强度 (I0)有关。溶液浓度越大,液层越厚,吸光越多,这 就是物质(均匀透明固体,液体,气体)对光的吸收定 律。
4. 待测溶液浓度的计算:
蛋白浓度按下式计算:
100g / mL牛血清白蛋白 = C未知
OD280
OD280
数据处理
单位时间0.1mL酶液催化产物量计算: 克分子消光系数法
PNP 1 mol / L(1cm光程)=C未知
OD40(5 8.8 103)
OD即Βιβλιοθήκη C未知=OD/(8.8103)
计算:
酶活力(U/mL) = B t V1
(3)消光系数法:
1%浓度,1cm厚度溶液中测得:K = E1cm1% 或1克分子浓度,1cm厚度溶液中测得:K = ξ C = D/E1cm%, 或 C = D/ξ
常用于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核酸含量,二者分 别在280nm和260nm处有最大吸收,其消光系数 可查到,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光密度, 带入上式即可求得C。
(1)标准管法:
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标准液和待测液的光密度(D) 值,然后计算: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测定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测定
11
思考
结合参考值范围、临床意义分析本小组 的实验结果
12
1.生理性增加:如儿童、妊娠期、进食 高糖高脂肪食物等使ALP活性升高
2.病理性改变 A.升高:肝胆疾病(主要见于阻塞性黄
疸,急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肝 癌) 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变型 性骨炎、成骨不全症、骨质软化病、佝 偻病、肿瘤骨转移等) B.降低:主要见于呆小症、磷酸酶过少症 等
8
计算公式
9
注意事项
1.铁氰化钾应避光保存,如出现蓝绿色 即作废。铁氰化钾 的水溶液受到光线 的作用,就会分解成黄血盐钾 K4[Fe(CN)6]
2.底物液中不应含有酚,如含有酚时空 白管显红色,说明磷酸苯二钠开始分解, 不宜继续使用
3.加入铁氰化钾后必须迅速混匀,否则 显色不充分
10
临床意义
6
试剂
碳酸盐缓冲液(0.1mol/L PH10.0) 无水碳 酸钠6.36g、碳酸氢钠3.36g、4-氨基安替 比林1.5g溶于800ml蒸馏水中,定容至1L。 棕色瓶贮存。
磷酸苯二钠底物液(20mmol/L) 先将 500ml蒸馏水煮沸,迅速加入磷酸苯二钠 2.18g,冷却后加氯仿2ml,4℃冰箱保存。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
磷酸苯二钠法
1
实验目的
1.熟悉酶活力测定方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原理
与临床意义。 3.酶活力测定的目的是了解组织提取液、
体液中酶的存在于含量。
2
实验原理
一.基本概念 1.酶活力测定 酶的催化功能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的某一特定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反 应速度越快,酶活力越高;反之,活力越低。测定 酶活力实际上是测定酶促反应速率。 2.酶的活力单位 a.国际 在特定的条件下,1min内将1μmol底物转 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为1个国际单位(IU)。 1IU=16.67×10-9Katal b.临床上采用金氏(Kings)的定义:每100ml血清 在37℃与底物作用15min,产生苯酚1mg的酶量为1 个金氏单位。 c.Kat单位 在特定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mol底物的 酶量。1Kat=6×107 IU

碱性磷酸酶分离纯化及比活性测定1

碱性磷酸酶分离纯化及比活性测定1

试剂(ml)
生理盐水 标准蛋白溶液 样品 考马斯亮蓝试剂
空白管
0.1标Biblioteka 管ABC0.1 A2液0.1 5.0 5.0 5.0 B2液0.1 5.0 C2液0.1 5.0
室温5min,各管进行A595测定 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A样品/A标准×C标准×稀释倍数
目录
3. 结果处理与分析
结果处理表
酶活性计算 体积 (ml) A 值
目录
检测酶提取纯化的指标
1. 酶的纯度: 用比活性代表(单位重量蛋白质样品中 的活性单位) 2. 酶的回收效率 所含酶
※在保证纯度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酶的回收率
目录
实验内容

酶的提取及比活性测定
目录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 的分离纯化及比活性测定
[目的] 1.掌握AKP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方法 及注 意事项 2.了解检测AKP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5g肝组织剪碎 +0.01M醋酸镁-醋酸钠溶液75ml,匀浆机中匀浆 取肝匀浆4ml(A液)
A1:取0.1mlA液+1.9mlpH8.8Tris缓冲液,待测活性
A2:取0.1mlA液+4.9ml生理盐水,待测蛋白浓度
+2ml正丁醇,混匀2min,室温置30min,离心 (3000rpm)5min 下清液(吸取) 沉淀(弃)
蛋白含量计算 酶的总 活性 ( U) A 值
稀 释 倍 数
酶活性 (U/ml)
稀 释 倍 数
比活 酶的 性 蛋白浓度 得率 (U/mg) (mg/ml)
A 液 B液
4 2.2
100%
C液
2
目录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代谢性疾病的监测与疗效评估 肝胆疾病的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 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指标检测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评估
参考方法:国际标 准或国家标准的血 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测定方法
准确性评估指标: 回收率、精密度、 线性范围、干扰因 素等
准确性评估方法: 与参考方法进行比 对,或与其他实验 室进行比对
操作规程标准化: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室内质量控制:通过定期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监控检测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 并纠正误差。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实验,确 保不同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具有 可比性。
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数据进行 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是确保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标准化包括使用统一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操作程序,以及定期对标准品进行校准等。
标准化可 标准化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质控活动, 获取质控样品并按照要求进行检 测。
关注国内外质量控制动态,更新 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质量控制的监测指标
精密度: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稳 定性
灵敏度:检测低浓度样本的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 近程度
抗干扰能力:抵抗非特异性物质 干扰的能力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血 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药物因素
药物种类:不 同药物对血清 碱性磷酸酶活 性的影响不同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毕业论文-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毕业论文-

12
mmol/L
78
16
0
1/[S] 1 0.333 0.200 0.167 0.125 0.083 0.063 1/OD
2、作图
■ 以 [s ]为横轴,OD510为纵横作图,观 察曲线形状;查Km值
■ 以1/[s]为横轴,1/OD510为纵轴作图 观察曲线形状;查Km值
■ 比较两个值的差异.
OD510
管号 1 2 3 4 5 6 7 8 底物液 0.05 0.15 0.25 0.30 0.40 0.60 0.80 0
(0.04M)
碳酸缓 0.90 0.90 0.90 0.90 0.90 0.90 0.90 0
液(pH=10)
蒸馏水 0.95 0.85 0.75 0.70 0.60 0.40 0.20 1
■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用磷酸苯二钠为其 底物,生成酚和磷酸,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一氨 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红色醌 的衍生物,根据红色的深浅可测出酶活力高低 其反应式如下:
磷酸苯二钠+H2O Fra bibliotekKP OH- 苯酚
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 K3Fe(CN)6 醌衍生物 (红色)
【实验操作】
碱性磷酸酶Km值 的测定
【实验目的】
■ 1 . 了解酶的Km值测定原理和方法
■ 2.掌握碱性磷酸酶(AKP)活性 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 在温度,PH及酶浓度恒定的条件下,酶促 反应的初速度随底物浓度(S)增大而增加 但当底物浓度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则反应 速度趋于恒定,此最大反应速度Vmax,反 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米氏方 程来表示,即:
1/OD510
VMAX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ALP)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分光光度法50管/24样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AKP/ALP是一种含锌的糖蛋白酶,在碱性环境中可水解各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磷脂单酯化合物。

AKP/ALP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中,以肝脏为主。

测定原理:在碱性环境中,AKP/ALP催化磷酸苯二钠生成游离酚;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反应红色亚醌衍生物,在510nm有特征光吸收;通过测定510 nm吸光度增加速率,来计算AKP活性。

自备仪器和用品: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试剂一:液体×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瓶,4℃避光保存。

试剂三:液体×1瓶,4℃避光保存。

试剂四:液体×1瓶,4℃避光保存,未变成蓝绿色之前均可使用。

标准品:液体×1支(EP管中),2 μ mol/mL酚标准液,4℃保存。

粗酶液提取:1.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4℃、800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

2. 细菌或细胞: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 血液可直接测定,或者适当稀释后测定。

测定步骤:1. 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510 nm,蒸馏水调零。

2. 试剂三置于37℃水浴中预热30 min。

3. 空白管:取EP管,加入20μL蒸馏水,200μL试剂二,200μL试剂三,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保温15min;加入试剂四600μL,混匀后于510 nm测定吸光度,记为A空白管。

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细菌ALP二级结构(蓝色为N末端红色为C末端)
• 测定ALP的方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测定底物 解离下的磷酸根来计算酶活力,如β-甘油磷酸 钠法,但存在血清本身有磷酸根及磷酸化的缺 点;二是测定底物解离磷酸根后的羟基化合物, 这种方法又可分为:1,酚化合物在显色剂的 作用下显色比色测定。2,生成的酚化合物本 身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显色,如磷酸对硝基酚 法。
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 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 高。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具 体讨论如下:
1、生理性原因 儿童骨骼发育期、孕妇、骨折愈合期,这些情 况下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很活跃,所以检测时值会偏高。
2、病理性原因 当人体患有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 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
1.生理性增高: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 比正常人高1~2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 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2.病理性升高: (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2)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3.病理性降低: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 等。
• (二)试剂
(1)0.1mol/L碳酸缓冲液(pH=10.0):称取无水碳酸钠6.36g、碳酸氢 钠3.36g、4-氨基安替比林1.5g,溶于800ml蒸馏水中,定容至1L,置于 棕色瓶内储存。
(2)20mmol/L磷酸苯二钠溶液:先将500ml蒸馏水煮沸,迅速加入磷酸 苯二钠2.18g(磷酸苯二钠如含2分子结晶水,应称取2.54g),冷却后加 氯仿2ml防腐,在4℃冰箱内保存。用剩的溶液不应再倒回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评价
优点:灵敏度较高,显色稳定,
不需去蛋白,操作简单、快速;
缺点: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低,受
胆红素和溶血的干扰。
实验材料与仪器
器材: 新鲜血清、移液器、试管及试管 架、吸量管、恒温水浴箱、分光 光度计
移液器
1.调刻度 2.取样 注意:加不同物质换 枪头
实验材料与仪器
试剂盒:
1.混合液:磷酸苯二钠、4-氨基安替比林 2.标准液:已知浓度的酚溶液 3.样 品:血清 4.蒸馏水 5.显色剂:高铁氰化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授课教师:
实验目的
1.学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的临床意义
基本概念
酶活性:即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的活性通常以活性单位表示。
它反映在规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 在单位时间内(秒、分或小时)生 成一定量的产物(mg、μg 、μmol) 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
——呆小病、磷酸酶过少症、维生素C缺 乏症等。
Katal单位:1Katal指在规定条件下, 每秒钟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 1Katal=60×106IU
本实验以血清在37℃,pH为10的
条件下,与AKP底物液作用30min, 每生成1mg酚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
活性单位。
实验原理
碱性磷酸酶(AKP)在碱性条件下
催化磷酸苯二钠水解,释放出酚和
磷酸,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氨基安
基本概念
酶活性单位是衡量酶数量的尺度, 同一种酶由于实验方法、测定条件 不同,酶活性单位的规定也不同。
在相同测定条件下,酶活性单位越 大,表示酶的含量越高,酶促反应 速度越快。
惯用单位: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者所规定的单位。 国际单位(IU) :1IU指在规定条件 (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下,每 分钟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
实验步骤
试剂 蒸馏水(ul) 标准液(ul) 样 品(ul) 混合液(ml) 显色剂(ml) 空白 50 — — 1 2 标准 — 50 — 1 2 测定 — — 50 1 2
充分混匀,37℃水浴30min 充分混匀,显色3min,空白调“0”,5间准确
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形成
红色的醌类化合物。
碱性磷酸酶
磷酸苯二钠 醌类化合物
磷酸
酚 + 4-氨基氨替比林
+
铁氰化钾
实验原理
碱性磷酸酶:一组在碱性条件下水 解磷酸酯键的酶类。
广泛分布在人体的骨、肾、肠、血 清、胆汁等部位,以骨骼,牙齿、 肾和肝中含量较多。 正常人血清中的AKP主要来源于骨 骼、肝胆和肠道。
结果计算 C测=A测 / A标× C标
参考范围 成人:24-92 u/L 儿童:35-140 u/L
临床意义
血清AKP测定可用于骨骼系统及 肝胆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是临
床常做的酶类检验项目之一。
活性升高 ——骨病、恶性肿瘤骨转移、佝偻病、骨 软化、骨折愈合期、成骨细胞瘤; ——恶性肿瘤肝转移、胆道梗阻等。 活性降低(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