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大纲

影视美学大纲《影视美学理论基础》大纲余奇敏新闻与信息传播学导言一、影视媒介_ 视觉文化的主导性力量1、视觉文化的表征——形象(符号)的生产与消费2、影视媒介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的主导性地位(1)观看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
(2)影视媒介对“看”的拓展,满足人们看的欲望与影视媒介之前的视觉媒介相比:影视更具有逼真性、亲近感;反映的领域更宽广、更自由;影响的受众更广泛,构成现代人的媒介环境(3)影视塑造奇观文化将看的文化制作成为消费文化,形成具有社会轰动效应和商业收益的媒体奇观。
3、认识和掌握影视文化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1)媒介素养(2)当代人的影视媒介素养要求二、影视美学与影视理论界说1、影视关系(1)二者是同一种艺术。
求同观。
(2)二者不是同一种艺术。
求异观。
(3)二者是一种媒介的不同发展形态(阶段)。
从视觉文化发展来认识影视媒介。
整体观。
本课基点:本课将电影、电视定义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通过连续运动的画面和音响,在时空里构筑形象,反映和再现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大众媒介。
2、影视美学与影视理论界说(1)影视美学界说主要是电影美学:是关于电影电视的一般审美特性及审美现象的系统研究。
具体而言,电影(电视)作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为一种形象思维的特点;其基本艺术形式与表达的规律性;等等(3)影视理论界说主要是电影理论:研究电影创作的本质、基本原理及一般和局部规律。
当涉及到电影电视是否是一门艺术,创作者如何把握影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创作者如何实现电视艺术审美活动等方面时,电影理论与电影美学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本课基点:影视美学理论,是关于影视艺术的一般审美特性及审美现象的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文化)的基本特性,影视(主要是电影)语言的语法与句法;影视文本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
三、影视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框架)1、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影视媒介的本体论观点,以此为基础论述影视审美元素及其审美特性。
第二部分,有关电影的美学理论。
彭吉象《影视美学》手工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Film and TV of Aesthetics责任教师:张克敏审核人:杨世伟课程编号:1114419总学时数:32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学分:2学分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与目的1、课程性质理论课。
2、课程目标《影视美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是对影视艺术进行审美欣赏和评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主要流派,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艺术特性、审美心理特性等,以及影视艺术欣赏与评论的基本规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影视艺术的构成因素,掌握进行影视艺术审美欣赏和评论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影视艺术的审美能力。
3、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影视美学》是以《电视编导》、《数字电视创作》等课程为前导课。
4、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重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电影符号学第二节电影叙事学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第四节意识形态批判与其他理论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第一节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第二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第三节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第一节综合性与技术性第二节逼真性与假定性第三节造型性与运动性第四节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第一节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第二节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第三节期待世界与接受心理五、成绩考核考试以开卷或论文的形式进行,占80%,平时作业和课堂考勤占20%。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要参考书:1、《现代电影美学基础》,王志敏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影视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概论》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相关专业本科生系统地学习影视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影视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影视艺术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思维水平,培养审美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影视美学各个历史流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流变,能够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与文化特性,并能够运用影视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影视艺术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影视艺术的批评与鉴赏能力,为后续影视制作方向的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课程的主要特点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站在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和电视现象的课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影视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解读当今影视文化现象,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影视美学的演进历程。
通过对美学理论研究者的基本介绍,具体讲解了基本理论的发展及运用介绍了诸如剧本创作、面对时下网络综艺文化现象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美学的概念、原理、来解读文化现象,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美学理念和当前的影视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读和辨析。
2.3教学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上课讲解理论时适时加入案例做分析示范,分析影视美学理论知识,以及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读懂深奥的理论,教学反馈良好。
2、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教师会经常为学生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建立理论认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讨论,学生既应掌握理论概念,又重视实践;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不能以“理解了”为满足,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
3、《影视美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影视创作,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3.1教学方法涵盖的知识体系4.案例设计本课程案例设计的原则:《影视美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一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模板

####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___________课程中文名称:影视美学课程英文名称: Film and TV Aesthetics课程性质: ___________(必修/选修)课程学分数: ___________课程学时数: ___________授课对象: ___________(专业/年级/所有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 ___________#### 二、课程简介影视美学是一门研究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美学规律及其创作与欣赏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美学理论及其流派,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 三、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影视美学基础理论1. 影视美学概述- 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 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美学理论- 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3. 影视美学理论流派- 形式主义美学- 内容主义美学- 结构主义美学- 后现代主义美学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影视美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分析不同流派的美学特征,并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影视美学实践分析1. 影视作品分析- 分析经典影视作品的审美特性- 探讨影视作品中的美学规律2. 影视美学批评- 学习影视批评的基本方法- 对影视作品进行美学批评教学要求:学生需能够独立分析影视作品,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批评能力。
####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观影赏析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20%)- 作业(30%)- 期末考试(50%)####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影视美学概述、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第5-8周:影视美学理论流派第9-12周:影视作品分析第13-16周:影视美学批评#### 六、参考书目- [1] 《影视美学》作者:___________- [2] 《电影艺术概论》作者:___________- [3] 《影视批评学》作者:___________#### 七、课程资源- 影视作品集- 学术论文集- 网络资源#### 八、备注- 本教学大纲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影视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影视美学概论二、课程性质:必修课三、学时安排:36学时四、先修条件:无五、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应用,使他们具备评价、分析和创作影视作品的能力。
六、教材:1.《影视美学概论》-余英男2.《影视艺术与设计基础》-李石城七、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案例分析3.讨论互动4.实践操作八、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影视美学概念及基本理论(2学时)1.影视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影视美学与电影文化的关系3.影视美学中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意义等)第二章:影视表达手法(10学时)1.图像语言及其在影视中的应用2.声音语言及其在影视中的应用3.剪辑表达及其在影视中的应用4.镜头与景别的构图及其在影视中的应用5.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及其在影视中的应用第三章:影视叙事结构(8学时)1.叙述的基本要素2.影视叙事的结构与类型3.片段叙事与整体叙事的比较4.影视叙事的节奏与节制第四章:影视美学与观众感知(8学时)1.观众的接受机制与影视作品2.影视美学与情感生成3.影视美学与观众的情绪调控4.影视美学与观众的身临其境感受第五章:影视美学与创作(8学时)1.影视美学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2.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角色与影视美学关系3.编剧在影视创作中的角色与影视美学关系4.制片人在影视创作中的角色与影视美学关系九、教学评价及学分分配:1.课堂参与及作业:30%2.小组讨论与报告:20%3.期末考试:50%十、参考教学资源:1.互联网影视资源2.电影和影视剧DVD3.影视评论文章及学术论文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为教学参考,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可以做适当调整。
影视美学基础

《影视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影视美学基础学分:4学时:40课时学分4分 10个教学周课程性质:专业知识类课程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一、课程概述及意义1;该课程意义在于将影视艺术放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探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发展流变;把影视美学放在文化的整体构架中,同时结合影视艺术的实践探讨了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等。
2;主要意义在于实践层面,通过学习影视审美基础能提升电视生产传播效果的品质、品味与品格,从目前中国电影电视的发展状况来看,电视审美文化所遭遇到的指责和诟病前所未有,低俗、滥情、夸饰、虚假均以一时风气盛行于银屏、银幕,这种现状虽只是中国电影电视在特定阶段的极端表象,却也反映出电影电视人对于艺术生产的传播规律、受众审美心理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的肤浅,3;影视美学基础课程可以使传播学的学生从源头掌握审美的心里需求以及制作的审美标准。
4;通过基础理论与教学;通过案例示范教学片的讲解、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影视美学的基础理论及制作中受众的审美要求、标准、特别是不同受众心理需求的特征,以此来凸显影视美学在受众生活中、在社会的传播影响、在制作的技巧上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1】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影视美学”?在这个课程中影视美学主要以什么为基础?为什么我们要将影视美学作为一门课程?这个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析“影视美学”在创作中的意义?如何在掌握了“影视美学基础”之后能够在今后的制作中掌握受众心理?2】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平时课上,针对每个学生对于作品分析的能力,以及相关基础论文撰写为主要评价手段。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方法以大课形式;以讲授影视审美概念、意义、作用、运用手段,以分析作品,学生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
五、参考书目1】,电视受众审美研究胡智锋杨乘虎等著2】电视观众心理学金唯一著3】电视受众收视规律研究刘建鸣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课程内容: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后)第一节电影符号学第二节电影叙事学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第四节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影符号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重点)1、识记:.(1)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与研究方法(2)麦茨提出的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基本区别(3)麦茨的八大组合段概念2、理解:(1)电影第一符号学的美学特征与理论局限,(2)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涉及的三大研究领域3、应用:比较与分析电影符号美学与传统电影美学理论的区别(二)电影叙事学的核心内容与特征(重点)1、识记:(1)电影叙事学的产生与发展…(2)电影叙事学中“陈述”与“话语”两个概念的内涵2、理解:(1)电影叙事学的基本特征(2)电影叙事学中叙事角度与叙事手段的问题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价值与局限性,(三)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重点)1、识记: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代表学者及其基本观点2、理解: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主要特征(四)意识形态理论对电影研究的影响与意义(重点)1、识记::(1)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的理论基础。
(2)“系统缝合”理论的核心内容2、理解:(1)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基本特征(2)意识形态理论对电影研究的重大影响|(五)女性主义的电影批评理论(次重点)1、识记: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出发点2、理解: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性论著及其主要观点(六)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次重点)1、识记:后现代主义的内涵—2、理解: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3、运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七)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概念范畴(次重点)1、识记:后殖民主义的中心范畴及其涵义2、理解: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价值与意义)(八)电影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一般)1、识记:结构主义的先驱人物2、理解: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观点(九)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特点(一般)1、识记: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奠基人》2、应用:结构主义叙事学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十)精神分析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一般)1、理解:(1)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2)拉康的“镜像阶段论”与“主体结构论”%(十一)法兰克福学派对电影等大众传媒的影响(一般)1、理解:(1)马尔库塞与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基本特点(2)法兰克福学派对影视艺术批评的贡献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生应全面了解电影与电视作为当代社会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怎样的功能与属性,掌握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并能从文化哲学的层面深刻理解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二、课程内容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第一节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第二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第三节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关系(重点)1、识记:&(1)大众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2)大众文化的特点2、理解:(1)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关系(2)影视艺术的多重属性:大众传播媒介、大众文化艺术、特殊形态商品。
3、应用:如何看待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电影艺术中的矛盾与冲突(二)影视文化的社会性与时代性(重点)1、识记:(1)“深层集体心理”的含义(2)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3)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基本类型2、理解:(1)“深层集体心理”的基本特征(2)中国新时期电影的文化反思(3)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特征与困境》(4)影视艺术时代风格的多样性3、应用:(1)从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时代变迁和中国电影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与探讨电影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之间的关系(2)影视艺术多样性时代风格的形成根源(三)影视艺术的民族性(重点)~1、识记:影视艺术民族性的产生根源2、理解:(1)影视艺术民族性问题的实质(2)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特性3、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影视艺术民族特性的历史文化根基与传统美学根源(2)从影视艺术的民族性分析中国电影艺术的基本文化范式(四)影视艺术的社会功能(次重点)1、理解: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与认知作用、审美娱乐与宣泄作用2、应用:如何看待影视艺术的负面作用%(五)影视文化的影响与意义(次重点)1、理解:从文化哲学的层面理解影视艺术的深远影响2、应用:影视艺术在人类传播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六)影视艺术的国际传播(次重点)1、识记:电视在国际传播中的三大特点/2、理解:(1)影视艺术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影视艺术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争议与问题3、应用:从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分析影视艺术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七)电影与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一般)*1、识记:(1)传播学的基本概念(2)拉斯韦尔的5W模式2、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影视艺术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造型性与运动性的几个基本特征,能够对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有深入的认识与全面的把握。
二、课程内容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第一节综合性与技术性*第二节逼真性与假定性第三节造型性与运动性第四节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第五节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与技术性(重点)1、识记:(1)影视艺术综合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2)影视艺术技术性的具体体现2、理解::(1)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是各种艺术元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2)影视艺术技术性美学特征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3、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影视艺术与其他综合性艺术的不同之处(2)结合实例说明影视艺术技术性与综合性的辩证关系~(二)影视艺术的逼真性与假定性(重点)1、识记:(1)影视艺术逼真性与既定性特征的产生根源(2)影视艺术逼真性的具体体现(3)影视艺术假定性的具体体现】2、理解:(1)直观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2)影视艺术何以离不开假定性(3)艺术再现的影像与自然现实本身之间的界限(4)汉德逊德“综合理论”~3、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影视艺术假定性与逼真性的辩证关系(三)影视艺术德造型性与运动性(重点)1、识记:(1)影视艺术造型性的具体体现(2)影视艺术的运动性包含四个方面内容¥(3)影视节奏的分类及其含义2、理解:(1)影视造型是一种创作原则和思维方法(2)影视导演“造型-空间”意识的三个层次及其意义(3)影视艺术运动性特征的重要意义"(4)影视节奏的本质与意义3、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影视艺术造型性与运动性的辩证关系(四)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次重点)1、识记:(1)电视与电影的根本区别*(2)数字技术时代电视艺术的新特点2、理解: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五)数字技术时代的虚拟美学(次重点)1、理解:(1)数字技术时代电影虚拟美学的核心与关键—(2)“后电影”现象的意义2、应用:数字技术时代影视艺术面临的问题与出路(六)电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一般)1、识记:(1)电视艺术的双重属性及其功能](2)电视艺术的四个基本美学特性2、理解:(1)电视艺术兼容性的具体体现与意义(2)电视艺术参与性的具体体现与意义(3)电视艺术即时性的体现与意义、(4)电视艺术的日常性接受方式3、应用:分析与比较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美学特性上的异同(七)数字技术时代多媒体视像文化的特点(一般)1、理解:多媒体视像文化的特点2、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多媒体视像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化的重大影响…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系统了解影视艺术在视觉心理、深层心理、接受心理这三个层面的特点,深入理解审美心理及其在现代影视艺术研究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并能够应用审美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分析与解决现代影视美学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