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通信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通信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从通信的基本概念学起,形成通信系统的总体印象,并对信息的表示、传输、交换有基本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各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2.认识现代通信一些重要的技术;3.掌握通信网的基本知识;4.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必要的通信基础知识。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通信网的基本知识……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传输技术基础等内容;简要介绍现代通信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重点和难点:通信网的概念、分类、结构、传输技术基础第一节通信系统的概念一、什么是通信二、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三、现代主要通信技术简介第二节现代通信网的组成与特点一、通信网的构成要素二、通信网的拓扑结构三、现代通信网的主要特点第三节通信网的分类一、按业务类别划分二、按通信服务的对象划分三、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划分四、按通信终端的活动方式划分五、按传输媒质划分第四节传输技术基础知识一、传输的基本概念二、PCM通信的概念三、PCM30/32路系统四、高次群数字复接五、同步数字体系SDH六、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第五节通信网的发展一、通信网的发展过程二、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交换技术与电话网……10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交换的基本概念、数字交换原理、数字交换机的组成; 了解呼叫接续过程、信令系统的作用、软交换的基本知识;掌握现阶段我国电话通信网的结构、路由选择的规则、编号计划;认识电话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
重点和难点:呼叫接续过程、信令系统的作用第一节概述一、电话交换的基本概念二、交换技术分类第二节数字交换原理一、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二、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电路第三节程控交换机的原理一、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二、分级控制程控数字交换机三、全分散控制程控数字交换机四、软件分系统五、程控交换机的终端设备第四节呼叫接续过程一、局内呼叫接续的过程二、呼叫阶段划分三、用状态迁移图描述呼叫处理过程第五节信号系统一、信号的基本概念二、信号的分类三、传送与控制方式第六节电话通信网一、电话通信网的概念二、电话通信网的网络结构三、电话通信网的路由选择四、公共电话通信的编号计划第七节综合业务数字网一、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本概念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第八节软交换的基本知识一、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的概念二、软交换的特点三、软交换的系统结构与参考模型四、软交换的功能与对外接口第三章数据通信……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数据通信的概念、模型及其几个重要的指标;理解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及各种传输方式的异同;了解数据交换的不同方式,重点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了解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认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重点了解各种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通信技术基础

JWt&Ki MODEM SENIOR TECHlwCiAhl SCHOOL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JWt&Ki MODEM SENIOR TECHlwCiAhl SCHOOL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三、课程设计思路四、课程教学目标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创建中职《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思路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按照“模块教学”的模式,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制定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 有效的组织教学,对《通信技术基础》课程进行职业化教学设计;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课程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树立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发展观,积极而有效地促进《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
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为通信行业,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技能、高综合素质的技术工人。
(二)知识目标语音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传输网(三)能力目标胜任通信行业的基础技能工作,能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要求。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1 、以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为核心,把《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划分为六个教学模板,将课程的能力目标转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表一模块一:通信网基础模块教学设计表表二模块二:语音通信模块教学设计表表三模块三:数据通信模块教学设计表表四模块四:光传输网模块教学设计表表五模块五:卫星通信网模块教学设计表JWtGuKj MODEM SENIOR TECHhffCIAhl SCHOOL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表六模块六:移动通信网模块教学设计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2、根据通信行业的特点,企业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技能,以此为目的,科学设计学习工作任务,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一致。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以后学习网络知识的重点,详细介绍了网络管理员应该掌握的技术和知识。
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此书,使得学生对网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通信基础知识,了解组建局域网过程方法,了解互联网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熟悉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概念和网络各层的功能特点。
●掌握局域网基本特点,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以及常见网络的组建方案。
●掌握Intranet的基本知识。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中体现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按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标准。
三个层次的涵义如下:“了解”能正确表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中层次要求。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层次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本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特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熟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和分类。
了解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概念。
本章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掌握以下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工作模式;✧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分类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本章从信号传送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如何实现通信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使学生对信号如何在介质中传递有概念上的理解,是对计算机网络组成部分的第二部分通信线路和部分通信设备工作原理与作用的理解。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2014.08.5》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4、考核评价《》理实一体课程从注重知识性考试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进通信技术基础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的考核评价方式。
《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通信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选择从通信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学会其中的理论分析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本专业核心课程储备所需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
通信技术在全球及我国发展十分迅速,通信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主要教学任务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与通信系统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并要求掌握现代通信技术与通信系统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关键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模型,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有一定的认识;2.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相关业务、典型系统和主要应用;3.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理论分析方法,并会用此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一章概论……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通信、通信网、通信信道的概念及定义,熟悉通信系统模型和质量评价,熟悉通信网的组网结构,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特征,了解国家通信职业资格制度。
重点和难点: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的质量评价;通信信道特性;通信网的组网结构;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通信概述一、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二、通信系统模型三、通信系统的分类四、通信系统的质量评价五、通信法规与通信标准第二节通信网的组成一、通信网的概念二、通信网的分类三、电信网的组成四、通信网的组网结构第三节通信信道一、双绞线电话信道二、同轴电缆信道三、光导纤维信道第四节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二、现代通信技术的特征三、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五节国家通信职业资格制度简介一、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二、通信行业职业(工种)资格第二章通信网基础技术……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过程;熟悉信道复用、多路复用的概念与应用;掌握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方式;了解差错控制的概念与编码规律。
重点和难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方式;差错控制的编码规律。
通信技术基础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通信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掌握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 熟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通信系统性能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关注。
-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 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
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转换。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通信原理图、通信设备实物或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通信?请举例说明。
2. 引入主题: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二、新课讲授1.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通信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说明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信源、信道、信宿等。
- 解释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等。
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比较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 介绍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三、课堂练习1. 举例说明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入新课: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二、新课讲授1.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介绍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 分析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转换- 解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转换原理。
- 介绍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转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三、课堂练习1. 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举例说明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转换。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本课程的主要讲授通信系统的组成、常用的通信技术、数字基带、频带信号的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编码、编码技术;常用的通信系统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掌握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组网通信的构成。
培养学生对通信网络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的初步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了解通信新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的概念;理解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能画出基本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及工作特点,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了解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及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能进行通信设备性能指标的检测。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通信技术概论主要内容:(1)信号;(2)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3)标准与标准化组织;(4)模拟通信及模拟通信系统基本要求:(1)会叙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时间上、状态上);(2)会叙述4种典型信道的传输特性及其优缺点;(3)会画出基本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会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4)会叙述5种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会画出5种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示意图;(5)会叙述协议、标准的含义;(6)会叙述4个通信的标准化组织;(7)会叙述模拟信号的特点;(8)会叙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信号处理流程。
2.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1)主要内容:(2)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3)数字基带信号传输;(4)通用异步收发器;(5)RS-232C标准;基本要求:(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概念;(2)理解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特性;(3)理解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方式;(4)了解RS-232标准。
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通信技术课程代码:06130370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分:3.5总学时:64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16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设立的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以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掌握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分析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能将已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理论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实验包含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通信的定义,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通信方式的分类,信息及其度量,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通信的定义、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通信方式的分类和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理解信息及其度量,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随机过程内容: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平稳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了解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平稳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内容:信道定义与分类,信道模型,横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信道噪声,信道容量。
了解信道定义与分类,掌握信道模型,理解横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掌握信道容量。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内容: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频分复用(FDM),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了解调制的目的、定义、分类;掌握AM、DSB、SSB、和VSB的基本原理(信号表达式、频谱及带宽、调制/解调方式)及抗噪声性能;掌握FM的基本原理(信号表达式、带宽)、FM信号的解调及抗噪性能;了解频分复用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从通信的基本概念学起,形成通信系统的总体印象,并对信息的表示、传输、交换有基本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各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现代通信一些重要的技术;
3.掌握通信网的基本知识;
4.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必要的通信基础知识。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通信网的基本知识……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传输技术基础等内容;简要介绍现代通信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重点和难点:通信网的概念、分类、结构、传输技术基础
第一节通信系统的概念
一、什么是通信
二、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三、现代主要通信技术简介
第二节现代通信网的组成与特点
一、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二、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三、现代通信网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通信网的分类
一、按业务类别划分
二、按通信服务的对象划分
三、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划分
四、按通信终端的活动方式划分
五、按传输媒质划分
第四节传输技术基础知识
一、传输的基本概念
二、PCM通信的概念
三、PCM30/32路系统
四、高次群数字复接
五、同步数字体系SDH
六、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第五节通信网的发展
一、通信网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换技术与电话网…… 10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交换的基本概念、数字交换原理、数字交换机的组成;了解呼叫接续过程、信令系统的作用、软交换的基本知识;掌握现阶段我国电话通信网的结构、路由选择的规则、编号计划;认识电话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
重点和难点:呼叫接续过程、信令系统的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电话交换的基本概念
二、交换技术分类
第二节数字交换原理
一、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二、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电路
第三节程控交换机的原理
一、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
二、分级控制程控数字交换机
三、全分散控制程控数字交换机
四、软件分系统
五、程控交换机的终端设备
第四节呼叫接续过程
一、局内呼叫接续的过程
二、呼叫阶段划分
三、用状态迁移图描述呼叫处理过程
第五节信号系统
一、信号的基本概念
二、信号的分类
三、传送与控制方式
第六节电话通信网
一、电话通信网的概念
二、电话通信网的网络结构
三、电话通信网的路由选择
四、公共电话通信的编号计划
第七节综合业务数字网
一、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本概念
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第八节软交换的基本知识
一、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的概念
二、软交换的特点
三、软交换的系统结构与参考模型
四、软交换的功能与对外接口
第三章数据通信……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数据通信的概念、模型及其几个重要的指标;理解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及各种传输方式的异同;了解数据交换的不同方式,重点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了解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认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重点了解各种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重点和难点: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一节数据通信概述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二、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
三、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四、数据通信中的技术指标
第二节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
一、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二、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三、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四、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第三节数据交换
一、电路交换
二、报文交换
三、分组交换
第四节数据通信规程和协议
一、OSI与TCP/IP参考模型
二、常用的数据通信协议
第五节计算机通信网
一、局域网
二、城域网
三、广域网
第四章光纤通信……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光纤的结构、分类和传输特征;理解光纤的导光原理;认识一些常用的光缆结构和分类;了解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光中继器和光放大器的构成;了解常用无源光器件的功能。
重点和难点:光纤的导光原理、光纤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光纤通信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二、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四、光纤通信的特点
第二节光纤与光缆
一、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二、光缆的结构和种类
三、光纤的导光原理
四、光纤的传输特性
第三节光纤通信系统
一、光发射机
二、光接收机
三、光中继器
四、光放大器
五、无源光器件
第五章无线通信……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方式;微波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系统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GSM系统结构和网络结构;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GSM系统结构和网络结构、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移动通信概述
一、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
二、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
第二节数字微波通信
一、微波通信的概念
二、微波通信的特点
三、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卫星通信
一、卫星通信的概念
二、卫星通信的特点
三、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四、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五、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
六、卫星通信的多址连接方式
第四节移动通信
一、移动通信概述
二、GSM移动通信网
三、CDMA移动通信网
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五、未来移动通信系统(4G)
第六章图像通信……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图像压缩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掌握会议电视、可视电话的组成、技术及相关标准;了解图像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前景;了解机顶盒的功能与分类。
重点和难点:图像压缩的压缩技术
第一节图像通信概述
一、图像信号的概念
二、图像通信的发展
第二节图像通信关键技术简介
一、压缩编码技术
二、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第三节可视电话
一、可视电话系统及相关标准
二、目前国内可视电视发展情况
第四节数字电视
一、数字电视系统综述
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
三、数字电视机顶盒STB
四、数字电视的优点及发展数字电视的重要意义
第五节会议电视系统
一、会议电视系统的发展
二、会议电视系统的分类
三、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
第七章支撑网……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支撑网的概念;理解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掌握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了解同步网、数字网的概念;掌握电信管理网的概念和基本功能;了解几种主要的电信网络管理系统。
重点和难点: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的作用
第一节信令网
一、NO.7信令概述
二、NO.7信令系统结构
三、NO.7信令网
第二节同步网
一、同步基本概念
二、滑码的影响
三、同步网组网方式
四、同步网的等级结构及时钟等级
第三节电信管理网
一、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二、TMN与电信网的关系
三、TMN体系结构
四、几种主要的网络管理系统
五、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训一基站的认识学习 (4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和认识基站的工作方法,了解实际工作中安装基站设备所需的软件的方法与步骤和基站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2.掌握要点:基站的工作方法和基站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3.实训内容:参观通信运营商的基站;听取基站人员对基站工作的方法的介绍,认识实际工作中安装基站设备所需软件的方法与步骤,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掌握基站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实训二电话的接续和信令的传送 (4学时)
1.实验目的:了解常用的几种信令信号音和铃流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过程;熟悉信号音和铃流信号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2.掌握要点:用示波器测量点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控制信号的波形。
3.实训内容:
(1)设备仪器及材料为双踪示波器,RZ8643实验箱,两部电话机;
(2)在用户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用户线上,沿两个方向传递语言信息和所需的控制信号,同时把指明呼叫的目的地的信号发往交换机;
(3)结束通话时,向电信局交换机提供一个信号,以释放通话期间所使用的设备;
(4)用户向交换机发送有用户状态信号和号码信号(地址信号),交换机向用户发送的信号有各种可闻信号与振铃信号(铃流)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