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情绪的认知理论.ppt
合集下载
情绪的认识理论 ppt

2、沙赫特和辛格精心设计了证明环境事件、生理状态 和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流程
谢峰
会产生发抖、心率加速、脸上发热的感觉
肾 上 腺 素
王丹 朱妍研
产生身体麻木,发峰
愤怒 欣快 愤怒 欣快
安静地等待 镇静地工作
王丹
追随实验室同 伴的行为,变 得欣快或愤怒
(1)阿诺德——外界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内导神 经传至丘脑,再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对情绪刺激于情境的评价, 形成相应的情绪。
(2)拉扎勒斯——发展了阿诺德的认知-评价学说,将“评价”扩展为评价、
再评价的过程。
(二)沙赫特---辛格的三因素论
1、基本观点: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 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ps结论:在环境作用和生理唤醒的基础上, 有认知因素的参与,才能决定情绪。
(三)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1 认知 运动系统和情绪的相互作用经过认知整 导致了一定的情绪体验。 2 情绪具有动机作用。 合
3 情绪不是其他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而是具有独特 作用的心理活动,强调情绪对人格整合的动机功能。
朱妍研
愤怒
实验结果分析
谢峰被试知道引起生理唤醒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药物作用,环境因 素——同伴行为——无论欣快或愤怒,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 此他们没有任何情绪反应。 王丹、朱妍研 她们两人所体验到的发抖、心跳和脸上发热等生理 反应没有合理的解释,把生理唤醒同欣快(或愤怒)联系起来, 得到了新的解释,表现了相应的情绪行为。
导演:陆璐 主演:刘帆 制片人:朱艳 美术指导:杨文萍
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
2情绪理论

大
脑
皮
层
5 丘
4 脑
2
1 3
感 受 器
骨 骼 肌
内
脏
(三)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焦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 压抑
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
2. 否认
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3. 移情 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投注 4. 自居作用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5. 升华作用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 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 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 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 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 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联欢会上被人邀请跳舞,其 实很喜欢但不会跳,又不愿承认,就说自己喜欢安静,喜欢欣赏舞曲音乐; 对自我则安慰道:跳舞没什么好,出一身大汗,还要回去洗澡。再如,研 究生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
刺激情境
生理变化
情绪体验
认知因素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Lazarus, 1970,1993)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 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2)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 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 自身的关系;(3)情绪活动中存在3个层次的 评价:初评价(指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 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15种情绪 及其“核心相关主题”)、次评价和再评价。
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 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 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 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 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 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 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 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情绪的认知理论

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 无关” 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 并企图接近刺激物; 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 并企图躲避刺激物;
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 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 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 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 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 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送到 血管和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 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认知评价是拉扎勒斯理论的中心主题。把情绪纳入这 样一个命题之中 : 人类为使自身处于良好状态,不断地 通过认知结构进行评价并发生反应 , 情绪被包容在认知 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扎勒斯是更纯的认知派。 评价 拉扎勒斯认为,有机体经常搜索环境中他们所需要的 东西的线索和他们 所必须躲避的危险的苗头,评估那些 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每一个刺激物。这种评估是不断进行 着的,有初评价和再评价之分。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S.Schachter) 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 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 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 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为了检验情绪的两因素理论,他们进行了实验研究。把自愿当被试 的若干大学生分为三组,给他们注射同一种药物,并告诉被试注射的是 一种维生素,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的可能发生的作用。但实际 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一种对情绪具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三组被试 都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然后,主试向三组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做了不同的 解释: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后将会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 (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反应);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后身上会发抖、 手脚有些发麻,没有别的反应;对第三组被试不做任何说明。接着把注 射药物以后的三组被试各分一半,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 环境里休息:一种令人发笑的愉快环境(让人做滑稽表演),另一种是 令人发怒的情境(强迫被试回答琐碎问题,并强词横加指责)。 根据主试的观察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被试,在 愉快的环境中显示愉快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而第一组 被试则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如果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 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都是肾上腺素,引起的生 理状态应该相同,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 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愉快情绪, 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愤怒情绪。
情绪理论课件PPT课件

六、『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 论』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 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 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 激的反响。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对环境 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响。因此,人们需 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 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 再评价。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平衡性
灵活性
强度
安活 抑 兴 静泼 制 奋 型型 型 型
例如:戏院四个人行为的区分 1.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
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 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 快了。 2.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 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 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3.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 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 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4.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 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 回家。
么更多地表达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具有 可塑性。 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2〕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2、联系: 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
征 2〕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 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
坎农-巴德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 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丘脑分析后神经系 统将信息同时传到
大脑与身体
生理上表现 出反响
〔逃跑心跳等〕
大脑觉知 情境的性质 〔暴徒危险〕
基础心理学《情绪的认知理论》课件

(1)告诉第一组,注射后将出现心悸、手抖、 脸发烧等肾上腺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2)告诉第二组,注射此药后身体发抖,脚有 点麻,其它的反应不会有;
(3)对第三组被试不作任何说明。
实验的第二步是将三组注射完肾上腺素的被 试各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进入预先设计 好的两种实验情境中休息。
一个实验情境能看到一些滑稽表演,是引人 发笑的愉快情境;
这个实验说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 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 内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经验、情境的 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 认知比较器是情绪产生的核心。
评
价
情绪的认知理论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 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 文化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 情绪的制约作用;它强调情绪受主体 认知功能的调节,是一种较全面的理 论。这一理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本观点是: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 都是外界环 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 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 程又起决定作用。(实验如下)
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 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但只告诉被试:注射的 是一种维生素,其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 觉的影响。然后,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 不同的说明来解释可能引起的反应:
情绪的认知理论
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 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 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 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一)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和 评价理论
早期的情绪理论将重点放在对情绪的生理变 化和生理唤醒的解释, 以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倡导的 认知评价理论则将情绪的产生同认知活动联系 起来,使情绪理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2)告诉第二组,注射此药后身体发抖,脚有 点麻,其它的反应不会有;
(3)对第三组被试不作任何说明。
实验的第二步是将三组注射完肾上腺素的被 试各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进入预先设计 好的两种实验情境中休息。
一个实验情境能看到一些滑稽表演,是引人 发笑的愉快情境;
这个实验说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 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 内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经验、情境的 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 认知比较器是情绪产生的核心。
评
价
情绪的认知理论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 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 文化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 情绪的制约作用;它强调情绪受主体 认知功能的调节,是一种较全面的理 论。这一理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本观点是: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 都是外界环 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 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 程又起决定作用。(实验如下)
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 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但只告诉被试:注射的 是一种维生素,其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 觉的影响。然后,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 不同的说明来解释可能引起的反应:
情绪的认知理论
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 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 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 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一)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和 评价理论
早期的情绪理论将重点放在对情绪的生理变 化和生理唤醒的解释, 以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倡导的 认知评价理论则将情绪的产生同认知活动联系 起来,使情绪理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情绪心理学》情绪理论课件ppt

2023/4/20
25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评价层次
初评价 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
次评价 对自身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涉及能否控制刺激事件及 控制程度。
再评价 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2023/4/20
26
情绪与评价
2023/4/20
27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 切除动物的全部丘脑,动物仍然有愤怒的情 绪反应。只有切除后部下丘脑,情绪反应才 会完全消失。
• 如果愤怒情绪的释放是丘脑摆脱皮层抑制 结果,那么愤怒情绪反应应是连续和持久的。 但实际上“假怒”反应是暂时的。
2023/4/20
13
情绪的认知理论
看到一位朋友你们 迎面走来 刚吵
过架
抬头微笑停下 交谈
2023/4/20
5
詹姆斯-兰格理论——主要观点
• 情绪是机体对外在刺激引起的自动生理反 应感知之后产生的,是能被意识到的主观体 验。
• 强调外界刺激引起的周围器官反应对大脑 中枢的反馈作用,强烈的情绪与骨骼肌的活 动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自动反应密不可分。
2023/4/20
6
詹姆斯-兰格理论——理论图解
看到一位朋友 迎面走来
看到一位朋友 迎面走来
你们 是竞 争对
手
生气 尴尬 焦虑
妒忌+愤怒 自豪+尴尬
相同场景做出不同评价——认知决定情绪
2023/4/20
14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认知是情绪产 生的主要原因
阿诺德 评价—兴奋理论
沙赫特 认知—归因理论
拉扎勒斯 认知—评价理论
2023/4/20
15
《情绪理论》课件

情绪和健康
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情绪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充满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 理健康,而负面情绪与心理疾病的发展密 切相关。
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 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增加患病风险,而积极 情绪有益于健康。
总结
1 情绪理论的意义
情绪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提升生活 质量。
情绪分类
基本情绪理论
基于少数几种基本情绪的假设,这种理论将情 绪归类为有限的离散类别,例如喜、怒、哀、 恐、惧、惊等。
高维情绪空间理论
基于情绪的多维性,这种理论认为情绪可以在 高维度的情绪空间中进行描述,如愉悦-不愉悦、 活跃-消极等。
基本情绪理论
基本情定义
基本情绪是一组先天的、直觉性的情感状态,对应着特定的生理反应和行为特征。
《情绪理论》PPT课件
探索人类情感的本质,解读情绪与思维、行为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论对健康 和幸福的影响。
什么是情绪
1 情绪的本质
情绪是人类情感的核心,它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状态,反映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2 情绪与思维、行为的关系
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维情绪空间的实验研究
通过心理评估和数据分析,研究者揭示了高维情绪空间模型中不同情绪之间的关系与转变规 律。
情绪调节
1 情绪调节策略分类
情绪调节是指通过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改变和管理情绪,包括认知重评、情绪表达和情绪 调节行为等。
2 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了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情绪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情绪与认知行为PPT课件

焦虑(anxiety):一种紧张不安并伴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 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 焦虑常与抑郁同时存在。
精选ppt
33
常见的异常情绪(二)
情感淡漠(apathy):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亲人朋友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往往难于与他 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3、分析挫折感的成因,如何调节挫折感?
精选ppt
31
异常情绪调节与健康
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会导致各种心身 疾病。
在各种心身疾病中,症状虽然表现在身体上,但根 本原因却是心理的,而且往往与情绪有关。
精选ppt
32
常见的异常情绪(一)
抑郁(depression):复合性负性情绪,强烈而持久。通 常不会导致极端行为、人格解体以及严重的思维障碍,但常 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沉、沮丧、失望无助的状态中。
精选ppt
10
应激
应激(stress) :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 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 性反应——适应综合症。 汉斯·塞里(Hans Selye)认为适应综合症一 般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阻抗;衰竭。
精选ppt
11
应 激的生物适应过程
精选ppt
12
1、丧偶 2、离婚 3、分居 4、拘留 5、亲人死亡 6、受伤或患病 7、结婚 8、解雇 9、重婚 10、退休 11、亲人健康的变化 12、怀孕 13、性生活不协调 14、家庭成员增加 15、工作重新调动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可以笼统地称为感情(affection)。但通常情绪指感 情的活动过程,情感指感情的情的方面,强调体验和感受。
与需要的联系 表现形式 发生发展
精选ppt
33
常见的异常情绪(二)
情感淡漠(apathy):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亲人朋友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往往难于与他 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3、分析挫折感的成因,如何调节挫折感?
精选ppt
31
异常情绪调节与健康
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会导致各种心身 疾病。
在各种心身疾病中,症状虽然表现在身体上,但根 本原因却是心理的,而且往往与情绪有关。
精选ppt
32
常见的异常情绪(一)
抑郁(depression):复合性负性情绪,强烈而持久。通 常不会导致极端行为、人格解体以及严重的思维障碍,但常 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沉、沮丧、失望无助的状态中。
精选ppt
10
应激
应激(stress) :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 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 性反应——适应综合症。 汉斯·塞里(Hans Selye)认为适应综合症一 般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阻抗;衰竭。
精选ppt
11
应 激的生物适应过程
精选ppt
12
1、丧偶 2、离婚 3、分居 4、拘留 5、亲人死亡 6、受伤或患病 7、结婚 8、解雇 9、重婚 10、退休 11、亲人健康的变化 12、怀孕 13、性生活不协调 14、家庭成员增加 15、工作重新调动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可以笼统地称为感情(affection)。但通常情绪指感 情的活动过程,情感指感情的情的方面,强调体验和感受。
与需要的联系 表现形式 发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
生理状态变 化的信息
大脑
生理因素
8
认知过程
过去经验的回 忆和对当前情 景的评估
c
例子
当你夜晚一个人观看鬼片的时候,比如 《贞子》,你会由于贞子的突然出现, 而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并且根据你以 往对鬼的印象和对现在你正处于黑暗环 境中的评估,你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
9
c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这称之为ABC理论。
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通常我们会 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 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 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 的原因。
14
c
生活中的例子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 盆大半被打碎。(刺激)
一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 盆,真倒霉。”另一个花匠说:“真 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认知和评价 → 反应)
15
c
结论
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认识决定你的 反应。
16
c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 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12
c
例子
被人责骂(刺激事件)
利:或许是合理的批评
害:或许是强词夺理
初评价
接受/不接受 批评 反过来指责/不予理睬
次评价
情绪和行为反应
再评价
c
拓展与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 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 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是信 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丘脑
(更换神经元)
(评估刺激情景)
大脑皮层
态度
(外导神经)
丘脑的交感神经
皮层的冲动
兴奋
血管或内脏
感觉
6
情绪
c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 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 的唤醒。
7
c
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 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 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 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 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 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 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 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 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 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情绪的认知理论
小组成员:敏芝、嫣欣、卫娜、羡怡、杰莹、邓敏、慧媛
1
c
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2
c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 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 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
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3
c
例子
大街上有一孕妇被人抢劫(刺激),
围观者的自我评估
有能力 提供帮 助
无能力
与自己无关
气愤/着急/激动 害怕/气愤
忽视
4
c
情绪的产生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 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 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5
c
(感受器)
(内导神经)
外界刺激
神经冲动
10
c
拉扎勒斯(Lazarus) 进一步把阿诺德的 评价扩展为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的 过程。
11
c
和再具评体。价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 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 就是一种控制判断。
生理状态变 化的信息
大脑
生理因素
8
认知过程
过去经验的回 忆和对当前情 景的评估
c
例子
当你夜晚一个人观看鬼片的时候,比如 《贞子》,你会由于贞子的突然出现, 而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并且根据你以 往对鬼的印象和对现在你正处于黑暗环 境中的评估,你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
9
c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这称之为ABC理论。
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通常我们会 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 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 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 的原因。
14
c
生活中的例子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 盆大半被打碎。(刺激)
一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 盆,真倒霉。”另一个花匠说:“真 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认知和评价 → 反应)
15
c
结论
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认识决定你的 反应。
16
c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 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12
c
例子
被人责骂(刺激事件)
利:或许是合理的批评
害:或许是强词夺理
初评价
接受/不接受 批评 反过来指责/不予理睬
次评价
情绪和行为反应
再评价
c
拓展与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 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 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是信 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丘脑
(更换神经元)
(评估刺激情景)
大脑皮层
态度
(外导神经)
丘脑的交感神经
皮层的冲动
兴奋
血管或内脏
感觉
6
情绪
c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 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 的唤醒。
7
c
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 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 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 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 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 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 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 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 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 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情绪的认知理论
小组成员:敏芝、嫣欣、卫娜、羡怡、杰莹、邓敏、慧媛
1
c
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2
c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 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 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
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3
c
例子
大街上有一孕妇被人抢劫(刺激),
围观者的自我评估
有能力 提供帮 助
无能力
与自己无关
气愤/着急/激动 害怕/气愤
忽视
4
c
情绪的产生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 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 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5
c
(感受器)
(内导神经)
外界刺激
神经冲动
10
c
拉扎勒斯(Lazarus) 进一步把阿诺德的 评价扩展为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的 过程。
11
c
和再具评体。价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 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 就是一种控制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