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合集下载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的种类(即元素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保持不变
如: Na , Mg , Al 。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
等于4个。 如:C,P,Cl ,O。 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2或8个。 如:He, Ne, Ar。
注意: ①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 原子。
②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 体原子。
(4) Na+、Mg2+、Al3+、O2-、F-、OH- 、NH4+等离子 的核外电子数都是十个。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带电的原子是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是离子。 常见的原子团都是离子。 SO42-、 CO32-、 NO3-、 OH-、 PO43-
NH4+、 MnO4-、 MnO42-、 ClO3- 、 HCO3-
宏观
意义 ②表示了这种物质的组成;(即由什么元素组成);
③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该物质的分子;
微观 意义
④ 还能表示分子的结构(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 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的符号。 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注明电荷数。 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铜离子:Cu2+, 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铝离子:Al3+ 硫酸根离子:SO42- ,碳酸根离子:CO32- 。 如要表示若干个某离子,就在离子符号的前面注明 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如:三个镁离子:3 Mg2+ ,五个铜离子:5Cu2+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特征: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如:Na和Na+属于同一种元素——钠元素二、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性质: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如:蒸发、溶解、扩散是分子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如物质三态变化,热胀冷缩。

③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④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变成了新的分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一些非金属单质(H2 、O2、N2、Cl2、I2等)②共价化合物(HCl 、H2O、CO2、H2SO4等)(4)提出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原子:※⑴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⑵性质:①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它物质的分子。

⑶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单质硅、金属、稀有气体。

⑷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英国的道尔顿。

3、离子:⑴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阴离子原子阳离子⑵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例Na+ NH4+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例Cl-、OH-、CO32-⑶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例如:NaCl、K2SO4、NH4NO3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三、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织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l H2SO4 HNO2⑶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 Ca(OH)2⑷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 K2CO3 NH4NO3⑴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物,如:CO2 SO2 SO3⑵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物,如:CaO Fe2O3 Cao化合物:⑴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中考化学 第三天 化学知识点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 第三天 化学知识点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首先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里面我们把它分为四大部分,这样清楚并且条理性强!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化学用语)二、物质的分类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四、溶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2.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1.决定(市常考!)(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等式(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注意化学用语的规X使用)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答案为:B。

例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___。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___。

答案为:(1)BDF (2)EF (3)CE例4.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回目录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复习技巧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的模式,决定了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03
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
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01
02
03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之间 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 成实现物质转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 的转化,包括吸热和放
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 转化规律决定了物质的 合成和分解过程,以及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 2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涉及 到石油的提炼、裂化、聚合等化学反应。
制药工业
制药工业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药物,满足人类医疗 保健需求。
3
农业化学
农业化学包括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 制造和应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通过化学反应和合成制备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纳 米材料等。
04 化学应用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清洁用品
许多清洁用品,如肥皂、 洗发水、洗衣粉等,都是 通过化学反应来去除污渍 和异味。
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过程中,如面包 制作、酿酒、烹饪等,都 涉及到化学反应。
医疗保健
药物制造、消毒杀菌、诊 断试剂等医疗保健领域都 离不开化学的应用。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结果分析和解 释,得出科学结论。分析要客观、严谨, 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记录实验数据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以便 后续的分析和处理。记录要真实、完整, 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中 位数、标准差等,以便对实验数据进行有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1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1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定律【高考考点提示】1.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的书写;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5.溶液的含义;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讲解】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的比较2.五种符号⑴元素符号:H、Na等;⑵原子符号(又称核素符号):1H,37Cl等;⑶离子符号:Cl-、SO42-等;⑷化合价符号:、等;⑸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Cl3.五种表达式⑴分子式(又称为化学式):CO2、H2、SO2等;⑵最简式(又称为实验式):CH3COOH最简式CH2O、乙炔和苯的最简式为CH等;⑶电子式:S2-、OH-、Na2O2 等;⑷结构式:O=C=O,N≡N等;⑸结构简式:CH3CH2OH、HOOCCH2CH2OH等;4.物质的分类⑴物质的树状分类⑵常见的混合物有:①机械混合物,如:空气、水煤气、裂解气、高炉煤气、天然气、漂白粉(精)、碱石灰、铝热剂、油脂、肥皂、石油、煤等;②溶液,如:海水、盐酸、石灰水、福尔马林、胶体等;③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酚醛树脂等。

化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化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化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化学概论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化学原理、理论和实验基础等内容。

化学概论是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化学概论可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深入学习更高级的化学学科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化学概论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和能量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物质和能量是化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2.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化学反应就是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过程。

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及其规律至关重要。

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化学反应常常涉及元素之间的组合和分解。

熟悉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对于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过程,它包括了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概念。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反应机制及其动力学特性。

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热力学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特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热力学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了解反应速率和平衡对于控制和调控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化学原理1. 原子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旋转。

熟悉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有重要意义。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

掌握元素周期律对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性能至关重要。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①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 原子。
②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 体原子。
4。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 一。分子
定义: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推论1: 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它的化学性质就由什 么粒子保持。
推论2: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 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它分子。
但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并没有改变,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且原子的数目也一定保持不变。
2。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关系: 元素
原子
定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义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粒子。

a. 用于说明物质的 b. 宏观组成;
a. 用于说明物质的 b. 微观构成;
b. 是总称、只有种类 b. 是粒子,既有种类
别 c. d.
之分,而不说个数 c.
的多少。
d.
之分,也说个数的 多少。
质子数 + 中子数 = 原子量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近的能量低,离核 远的能量高。 一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关键是熟记该元素原子的核电
荷数,核电荷1—18的元素是: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1)在阳离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2)在阴离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的间隔越小。 ② 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压强越小,分子间
的间隔越大
二。原子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和分子的关系及比较
关系: 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构成了分子.
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
物质 原子相比,原子更小,
但不能说原子都一定比
原子
分子小。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一般的说,气体物质和大多数
(2) 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3) 非金属元素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任何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有使自己的最外层 达到稳定结构的愿望。因此:
金属原子容易使最外层电子失去,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 层,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 结构。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知识专题: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三.物质的分类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五.溶液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知识结构:
金属元素
组成 元素 非金属元素
物质
构成 粒子
稀有气体元素
分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二。知识点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
关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建立在原子基础上的 系 宏观概念;原子的核电荷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种类。
3。元素的分类: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多少,可划分为三类。 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
如: Na , Mg , Al 。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
等于4个。 如:C,P,Cl ,O。 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2或8个。 如:He, Ne, Ar。
的液体物质及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氧气、二氧化碳、水、酒精、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
而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等。
比较: 相同点: ①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② 都有微观粒子的特征.
a . 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但都很小。 b . 不是静止的,总是运动的。 c . 粒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不同点: ①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分子的性质 1。分子尽管很小,但它是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的。 2。分子并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总是不断的运动的。 3。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紧密、无间隔的堆积在一 起,而是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 降低而减慢。
分子间的间隔受外界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是: ① 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温度越低,分子间
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 负电荷电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叫做核电荷数(即等于质子数)。
不同的原子其核电荷数是不相同的, 而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是一定相同的。 核电荷数的多少是划分原子种类(即元素种类)的依据。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则如下: (1) 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 (离核近)的电子层,只有当能量
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排到能量更高的电子层 。 (2) 每一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 最外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3.各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达到 了最外层可容纳电子的最大数,叫饱和结构;这种结构 的原子既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导致稀有气 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因而这种结构又叫稳定结构。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氕、氘、氚三种氢原子都是氢元素的粒子。 Na和Na+都是钠元素的粒子。
注意: (1)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它并不是一种粒子。 (2) 划分元素种类的依据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就属于同一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就不属于同一元素; 但是不要认为任何核电荷数相等的粒子都是同一 元素。如:Na+和NH4+
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还是非金属等)与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十分密切。
三。离子 离子的概念及规律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带电荷的粒子。
①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形成带几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②原子得到几个电子,就形成带几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注意: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阴、阳离子后,尽管电子 排布不同了,也带上了电荷,但是它的核电荷数并 没有改变,因而元素的种类也没有改变。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叫离子结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