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合集下载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1.目的将纺织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

2.范围适用于由各类纤维制成的,经染色或印花的纱线、织物和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地毯和其他绒类织物。

3.依据GB/T 3920-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4.工作程序4.1试样准备4.1.1若被测纺织品是织物或地毯,需准备两组尺寸不小于50mm×140mm的试样,分别用于干摩擦试验和湿摩擦试验。

每组各两块试样,其中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经纱(或纵向),另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纬纱(或横向)。

若要求更高精度的测试结果,则可额外增加试样数量。

另一种剪取试样的可选方法,是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织物的经向和纬向成一定角度。

若地毯试样的绒毛层易于辨别,剪取试样时绒毛的顺向与试样长度方向一致。

当测试有多种颜色的纺织品时,应注意取样位置,使所有颜色均能被摩擦到。

如果颜色的面积足够大,可制备多个试样,对单个颜色分别评定。

4.1.2若被测纺织品是纱线,将其编织成织物,试样尺寸不小于50mm×140mm。

或沿纸板的长度方向将纱线平行缠绕于与试样尺寸相同的纸板上,并使纱线在纸板上均匀地铺成一层。

4.1.3调湿在试验前,将试样和摩擦布放置在标准大气下调湿至少4h。

对于棉或羊毛等织物可能需要更长的调湿时间。

并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4.2试验步骤4.2.1将夹紧装置将试样固定在试验仪平台上,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摩擦头的运动方向一致。

4.2.2干摩擦将调湿后的摩擦布平放在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

运行速度为每秒1个往复摩擦循环,共摩擦10个循环。

在干燥试样上的摩擦动程为(104+3)mm,施加的向下压力为(9+0.2)N。

取下摩擦布,按4.1.3对其调湿,并去除摩擦布上可能影响评级的任何多余纤维。

4.2.3湿摩擦称量调湿后的摩擦布,将其完全浸入蒸馏水中,重新称量摩擦布以确保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95%~100%。

《纺织标准与检测》课件——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纺织标准与检测》课件——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纺织品色牢度检测
色牢度即染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印染加工或服用过程中,经受各种外界 条件作用后所引起的颜色变化程度。印染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颜色变化的因素 有热定型、机械作用、酸碱及各种化学整理剂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颜色 变化的因素:洗涤、光照、摩擦、刷洗、汗渍、水浸及熨烫等。
在纺织品出厂之前,要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检测 指标包括加工过程中的色牢度如耐升华色牢度、耐缩绒色牢度等,以及使用过 程中的色牢度,如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等。
1.干摩擦 ①将调湿后的摩擦布平放在摩擦色牢度测试仪的摩擦头上,以使摩擦布的经向 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用套圈固定,不能松动,将摩擦头放在试样上。 ②按下启动电源及启动按钮,摩擦头会自动在试样布上来回摩擦10次,往复 动程为100mm,时间为10秒。取下摩擦布,在GB/T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调湿, 并去除摩擦布上可能影响评级的任何多余纤维。
单纤维贴衬织物:一般要用两块不同纤维的织物做贴衬
标准贴衬
可以同时测出试样对多种纤维贴衬的沾色性能,只需一块做贴衬
(注:标准贴衬织物应存放在密封、避光、干燥场所)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
单纤维贴衬: 该类织物主要用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及GB色牢度检测用。
1.黏胶纤维 (1)坯布规格:19tex×19tex(30英支×30英支)268根/10cm×268根/10cm. (2)加工过程:经过退浆、漂白,但不轧光、不上浆、不上蓝或增白。 (3)质量要求:毛细管效应为8cm/30min,白度在80%以上。 2.棉细布 (1)坯布规格:18tex×18tex313根/10cm×307根/10cm. (2)加工过程:经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但不丝光、不轧光、不上蓝或增白。 (3)质量要求:烧毛洁净,毛细管效应与白度同黏胶纤维。

ISO-105-X1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

ISO-105-X1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

范围1.1ISO 105这部分标准规定了各种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及其它绒类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染色或印花的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织物及纱线。

每一试样需做两个试验,一个用于摩擦布,一个用湿摩擦布。

2.0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 A01:199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1部分:试验通则ISO 105 A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3部分:评定沾色用灰卡ISO 105 F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ISO 105 X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6部分:耐摩擦色牢度一小面积。

ISO 13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0 原理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

通过改变摩擦测试仪摩擦头的两个尺寸,可以提高两种测试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染色或印花类织物。

4.0 设备4.1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该设备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摩擦头以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摩擦。

4.1.1 对于绒类织物,包括地毯等﹕一个19mm x 25.4 mm长方形表面的摩擦手指,摩擦手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 mm。

注一﹕当绒类织物与16毫米直径圆型摩擦指摩擦时,评定棉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沾色区域的周围沾色很严重,如有圆晕。

在4.1.1中描述的摩擦头可以避免测试大部分绒类织物时出现圆晕。

注2: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的定期刊物87 1971,155 88 1972,259中,描述了适用于绒类织物的仪器。

4.1.2 其他织物(16±0.1 mm圆柱形直径) 摩擦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mm。

注解: AATCC(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学会)的级数手册中描述了合适的设备,AATCC8中的4.1.12,AATCC165中的4.1.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设备,只要与用条款4描述设备的测试结果相同。

纺织品色牢度的检测

纺织品色牢度的检测

(2)湿摩擦 ①称量调湿后的摩擦布,将其完全浸入蒸 馏水中,取出,使用轧液辊挤压(或其他 适宜装置调节摩擦布的含水率)后,再称 重,计算含水量,以确保摩擦布的含水率 达到95%~100%。 ②重复上述干摩擦布的操作。 ③湿摩擦结束后,将湿摩擦布在室温下自 然晾干后评级。
4.试验结果评定 (1)评定时,在每个被评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 层摩擦布。 (2)在适宜的光源下,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 5.注意事项 (1)如有染色纤维被带出留在摩擦布上 , 必须用 毛刷把它除掉。 (2)试验前应仔细检查摩擦头的摩擦面是否平 滑。 (3)耐摩擦色牢度检测时,一般没特殊说明或 要求者,均在试样正面进行。
项目五 纺织品色牢度检测
1 了解纺织品色牢度的相关知识。 2.能熟练地检测纺织品的耐摩擦、耐洗、耐汗渍及耐光 色牢度。 3.熟悉其他纺织品色牢度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 4.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表达和评价。 5.具有分析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能力。
一、纺织品色牢度的相关知识
1. 定义:色牢度即染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
灰色样卡在使用时主要应注意两点: 一是保持整洁。 二是保存时应避光、防潮。 评定:评级可采用晴天且光线稳定的北窗光线或标准光源,样卡置于 评定者左方,试样在右方,布与样卡应放在同一平面上,眼睛离布面 距离保持30~40厘米。光源的照明垂直于试样表面,观察方向与试 样表面成45°角(如图5-1),表示为0/45;或光源的照明与试样表 面成45°角,观察方向垂直于试样表面(如图5-2),表示为45/0。
2.试样准备
(1)试样准备:当被测试样是织物或地毯时,需 准备两组尺寸不小于50mm×140mm的,分别用 于干摩擦试验和湿摩擦试验。每组各两块试样, 其中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经纱(或纵向), 另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纬向(或横向)。 若被测试样是纱线,将纱线编结成织物,试样尺 寸不小于50mm×140mm。或沿纸板的长度方向 将纱线平行缠绕于与试样尺寸相同的纸板上,并 使纱线在纸板上均匀地铺成一薄层。 当测试有多种颜色的纺织品时,应细心选择试样 的位置,使所有颜色都被摩擦到

纺织品的色牢度的检测

纺织品的色牢度的检测

纺织品的色牢度的检测1. 引言纺织品的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抵御颜色褪色或者迁移的能力。

色牢度是衡量纺织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纺织品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极为重要。

为了确保纺织品的色牢度满足相关标准,必须进行色牢度的检测。

2. 色牢度的分类通常将纺织品的色牢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2.1 湿擦色牢度湿擦色牢度试验是评价纺织品在湿润状态下颜色迁移或者褪色的能力。

这个试验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纺织品可能受到的湿润环境,比如洗涤或者汗水。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标准化的湿擦试样布料与白布,经过一定的摩擦后观察颜色是否迁移。

2.2 干摩擦色牢度干摩擦色牢度试验是评估纺织品在干燥条件下颜色迁移或者褪色的能力。

这是一个重要的试验,因为纺织品通常会接触到其他物体表面,如家具或者人体的皮肤。

试验时,标准化的试样布料与白布经过一定次数的干摩擦,然后观察颜色是否有迁移。

2.3 汗水色牢度汗水色牢度试验是评估纺织品在受汗水影响下的色牢度能力。

这个试验通常使用模拟汗液配制的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试样浸泡在溶液中,然后观察颜色是否褪色或者有迁移。

2.4 光照色牢度光照色牢度试验是评估纺织品在阳光或人工光照射下的色牢度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为暴露试验,将试样暴露在标准光源下一定时间,然后使用灰度比较仪测定颜色的变化。

2.5 水洗色牢度水洗色牢度试验是评估纺织品在水洗条件下的色牢度能力。

试验中,试样布料经过一定的水洗程序,然后观察颜色是否褪色或者有迁移。

3. 色牢度的标准各种纺织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都有相应的色牢度标准。

比如,国际纺织品检验协会(ISO)制定了一系列的色牢度标准,如ISO 105系列。

此外,欧洲和美国也有各自的色牢度标准。

4. 色牢度的检测方法为了评估纺织品的色牢度,有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供选择。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试,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4.1 磨损法磨损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纺织品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来评估干摩擦色牢度的方法。

ISO 105 X12 200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

ISO 105 X12 200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
b)摩擦头的规格和压力。
c)列明干湿擦附布沾湿程度。
d)试样放于条件室的时间及测试当时的温湿条件。
e)试样卡在仪器上的方向(经/纬/ 45度角)。
f)每个试样的沾色度的评级数据。
5.2
如果测试的试样是纱或线,则织成一块面积不少于50 mm x 140 mm的针织试样布,或可在一个适当面积的长方卡纸上,缠成一束并行线。
5.3
所有测试试样和纯棉摩擦附布需摆放于条件室(20±2)℃和相对湿度(65±2)%下调湿不少于4小时,其它棉类或羊毛织物则需要更长时间。
5.4
最好也在纺织品试样在标准大气条件(ISO 139)下进行测试。
ISO 105 A01:1994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A01部分:试验通则
ISO 105 A0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A03部分:评定沾色用灰卡
ISO 105 F0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
ISO 105 X1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X16部分:耐摩擦色牢度一小面积。
ISO 13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4.2
纯棉标准摩擦布,已进行褪浆、漂白但不含任何整理剂棉织物,剪成一块50mm x 50mm±2mm的正方形大小。(符合ISO 105-F09)
4.3
软防水摩砂纸或20mm间距1mm直径粗度的不锈钢网。
注意:应注意支撑试样的格网或砂的特性,因为它们通过织物会留下印痕,这可能导致错误的分级。对于纺织品最好用砂纸.。
4.1.2
其他织物
(16±0.1 mm圆柱形直径)摩擦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mm。
注解:AATCC(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学会)的级数手册中描述了合适的设备,AATCC8中的4.1.12,AATCC165中的4.1.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设备,只要与用条款4描述设备的测试结果相同。但这两个测试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还不明确。

你了解什么是耐摩擦色牢度吗?

你了解什么是耐摩擦色牢度吗?

你了解什么是耐摩擦色牢度吗?色牢度是纺织品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也是纺织品在贸易过程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

所谓色牢度是指染色纺织品在物理和化学作用下,颜色保持坚牢的程度,即纺织品的颜色耐摩擦的能力,可分为干摩擦和湿摩擦。

*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01—织物表面形态的影响—由于未固着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在干态条件下,对于表面粗糙或磨绒、起毛织物,坚硬如麻类织物,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织物,如果进行干摩擦极易将织物表面堆积的染料、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质磨下来,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纤维断裂并形成有色微粒,使耐干摩擦色牢度进一步下降。

对磨绒或起毛织物而言,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摩擦头在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这类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

02—织物结构的影响—轻薄型的织物(通常都是合成纤维或丝绸类织物)的试样表面,由于织物结构相对比较疏松,在进行干摩擦时,样品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随摩擦头的运动而发生部分的滑移,从而使摩擦阻力增大,且摩擦效率提高。

但在进行湿摩擦时,情况则与纤维素纤维完全不同。

由于纤维的吸湿性极低或水膨化效应不明显,且水的存在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这使得此类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要明显优于耐干摩擦色牢度。

因此,对某些特定的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优于耐干摩擦色牢度的现象并不鲜见。

此时,所选用的染料品种、染料的性能、染色和后整理的工艺条件等,虽然也会对耐摩擦色牢度产生影响,但与织物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态等物理因素相比,就显得不是非常重要了。

发生此类情况的大多还是深色的产品,如黑、红和藏青等。

当然,对灯芯绒、斜纹棉布和涂料印花等织物来说,在湿态条件下,由于其本身所采用的染料和印染工艺等原因,其耐湿摩擦色牢度通常为2级,甚至更低,并不优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

03—活性染料化学结构的影响—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纤维素纤维织物在进行耐湿摩擦色牢度实验时,引起颜色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是水溶性的染料在摩擦时被转移到了摩擦织物上,使原样褪色并使摩擦布沾色;(2)二是部分染色的纤维在摩擦时发生断裂,形成微小的有色纤维颗粒并被转移到摩擦织物上,造成沾色。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纺织品的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各种使用环境和附着物条件下,其颜色是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色牢度测试是评估纺织品抵抗颜色褪色和染料迁移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

1. 至少30分钟湿色牢度测试(ISO 105-E01)在湿润状态下测试纺织品的湿色牢度。

将纺织品与刺激物(如酸、碱或汗水)接触,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颜色褪变情况。

2. 干摩擦色牢度测试(ISO 105-X12)使用一块摩擦测试仪具有特定质地和重量的织物,将其在一定的压力和旋转速度下与纺织品进行摩擦。

根据颜色变化的程度评估纺织品的干摩擦色牢度。

3. 湿摩擦色牢度测试(ISO 105-X11)使用类似于干摩擦色牢度测试的方法,在湿润状态下测试纺织品的摩擦色牢度。

4. 汗液色牢度测试(ISO 105-E04)测试纺织品在模拟人体出汗情况下的色牢度。

将纺织品与人工汗液接触,然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5. 水洗色牢度测试(ISO 105-C06)将纺织品与水洗液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洗涤,并评估纺织品的色牢度。

可以通过观察洗涤后的纺织品的颜色变化来评估色牢度。

6. 干热烘炉法(ISO 105-12)将纺织品暴露在热烘箱中一定时间,并评估其干热色牢度。

7. 高温高湿热烘箱法(ISO 105-E02)使用高温高湿热烘箱来模拟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纺织品色牢度。

将纺织品置于热烘箱中,一定时间后评估其色牢度。

这只是一些常用的色牢度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不同的纺织品可能需要符合不同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具体选择哪种测试标准和方法需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客户需求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作业指导书)
1范围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采用GB/T3920-2008标准,其规定了各类纺织品耐摩擦沾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各类纤维制成的,经染色或印花的纱线、织物和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地毯和其他绒类织物。

每一样品可做两个试验,一个使用干摩擦布,一个使用湿摩擦布。

2引用文件
GB/T 25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615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通则
GB/T 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7568.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衫织物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3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通过两个可选尺寸的摩擦头提供了两种组合试验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单色织物或大面积印花织物。

4设备和材料
4.1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具有两种可选尺寸的摩擦头作往复直线摩擦运动。

4.1.1用于绒类织物(包括纺织地毯):长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尺寸为19mm×2
5.4mm。

摩擦头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运动为(104±3)mm。

注:使用直径为(16±0.1)mm的摩擦头对绒类织物试验,再评定对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由于摩擦布在摩擦圆形区域周边部分会产生沾色严重的现象,即产生晕轮。

对绒类织物试验时,使用4.1.1所述的摩擦头会消除晕轮现象。

对绒毛较长的织物,即使使用长方形摩擦头评定沾色是也可能会遇到困难。

4.1.2用于其他纺织品:摩擦头由一个直径为(16±0.1)mm的圆柱体构成,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

4.2 棉摩擦布,符合GB/T 7568.2 的规定,剪成(50mm±2mm)×(50mm±2mm)的正方形用于4.1.2的摩擦头,剪成(25mm±2mm)×(100mm±2mm)的长方形用于4.1.1的摩擦头。

4.3 耐水细砂纸,或不锈钢丝直径为1mm、网孔宽约为20mm的金属网。

注:宜注意到使用的金属或砂纸的特性,在其上放置纺织试样试验时,可能会在
试样上留下印迹,这会造成错误评级,对纺织织物可优先选用砂纸经行试验,选用600目氧化铝耐水细砂纸已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

4.4评定沾色用灰卡,符合GB/T 251。

注:需定期对试验操作和设备经行校验,并作好记录。

一般使用内部已知试样,做三次干摩擦试验。

5试样
5.1若被测纺织品是织物或地毯,需准备两组尺寸不小于50mm×140mm的试样,分别用于干摩擦试验和湿摩擦试验。

每组各两块试样,其中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经纱(或纵向),另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纬纱(或横向)。

若要求更高精度的测试结果,则可额外增加试样数量。

另一种剪取试样可选方法,是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织物的经向和纬向成一定角度。

若地毯试样的绒毛层易于辨别,剪取试样是绒毛的顺向与试样长度方向一致。

5.2若被测纺织品是纱线,将其编织成织物,试样尺寸不小于50mm×140mm,或沿纸板的长度方向将纱线平行缠绕于试样尺寸相同的纸板上,并使纱线在纸板上均匀地铺成一层。

5.3在试验前,将试样和摩擦布放置在GB/T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调湿至少4h。

对于棉或羊毛等织物可能需要更长的调湿时间。

5.4为得到最佳的试验结果,宜在GB/T 6529 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进行试验。

6 程序
6.1通则
用加紧装置将试样固定在试验仪平台上,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

在试验仪平台和试样之间,放置一块金属网或砂纸,以助于减小试样在摩擦过程中移动。

对5章制备的试样按照6.2和6.3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

当测试有多种颜色的纺织品时,宜注意取样的位置,若使用4.1.2所述的仪器,则使所有颜色均被摩擦到。

如果颜色的面积足够大,可制备多个试样,对单个颜色分别评定;如果颜色面积小且聚集在一起,
可参照本条款规定,也可选用ISO 105-X16 中旋转式装置的试验仪进行试验。

6.2干摩擦
将调湿后的摩擦布(见4.2和5.3)平放在摩擦头上,是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

运行速度为每秒1个往复摩擦循环,共摩擦10个循环。

在干燥试样上摩擦的动程为(104±3)mm,施加的向下压力为(9±0.2)N(见4.1.1和4.1.2)。

取下摩擦布,按5.3对其调湿,并去除摩擦布上可能影响评级的任何多余纤维。

6.3湿摩擦
称量调湿后的摩擦布,将其完全浸入蒸馏水中,重新称量摩擦布以确保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95%~100%。

然后按6.2经行操作。

注1:当摩擦布的含水率可能严重影响评级时,可以采用其他含水率,例如常采用的含水率为(65±5)%。

注2:用可调节的轧液装置或其他适宜装置调节摩擦布的含水率。

6.4干燥
将湿摩擦布晾干。

7评定
7.1评定时,在每个被评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层摩擦布(4.2)。

7.2在适宜的光源下,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4.4)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见GB/T 6151)。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即GB/T 3920—2008;
b)试验所用摩擦头;
c)试验是干摩擦还是湿摩擦,若为湿摩擦,则注明含水率;
e)对试样和摩擦布的调湿时间;
f)试样的长度方向,即经向、纬向、或斜向;
g)每一个试样的沾色级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