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
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为了保障饲料的质量安全,各国都制
定了相应的饲料检测标准,以确保饲料中不含有有害物质,保障畜
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首先,饲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
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

营养成分是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包括
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灰分等,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关系到
饲料的营养价值。

因此,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是饲料检测标准中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质,其对畜禽
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的饲料检测标准
中都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检测要求,以
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内容外,饲料检测标准还包括对饲料中添加剂的检测。

饲料中的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这些添加剂的使用
和含量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实际的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饲料检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因此,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户都应该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监控和检测,确保饲料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饲料检测标准是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限制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能重视饲料检测标准,共同努力,为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饲料检测技术

饲料检测技术

饲料检测技术饲料是动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生长和发展。

因此,不断提高饲料质量,确保饲料的安全、营养和可靠性,一直是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为此,饲料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为饲料生产和动物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饲料检测的意义饲料作为动物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牵涉到动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成果。

同时,饲料涉及的问题涵盖了饲料的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控制、质量管理以及贮存和运输等方面,其检测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保证饲料的安全、营养和可靠性,是保障动物产品安全和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二、饲料检测技术的分类饲料检测技术按其适用的饲料成分和检测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饲料微量元素检测技术微量元素是饲料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成分,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是保证饲料中营养与微量元素成分的平衡和合理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饲料调配中的重要依据。

目前,饲料微量元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法、电子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技术具有检测范围广、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

2. 饲料质量检测技术饲料的质量是影响动物生长和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饲料粒度、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等。

其中,氨基酸检测是饲料质量检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饲料中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质量特征。

现代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主要采用了光学、色谱和分析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饲料质量的快速准确检测。

3. 饲料污染物检测技术饲料污染物是指对动物有害的物质并不是营养成分,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会导致动物生长发育受阻、身体健康异常、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饲料污染物检测技术成为保障动物健康和饲料质量的重要手段。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二)实践技能方面三、教学安排(一)使用教材(二)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专题二饲料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专题三饲料分析实验室仪器配套建设(二)实验操作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四节第十五节饲料样本采集,样本制备饲料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饲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食盐含量的测定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饲料显微镜检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能量、氨基酸等演示实验动物实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三)思考题《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是在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的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与经典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企业生产管理、生物统计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任务是阐明饲料原料和成品的物理性状、营养素、抗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及饲料添加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原理和方法,确定它们的组成与含量,为研究动植物体的组成和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依据和研究方法。

也是饲料工业生产中保证饲料原料和各种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从事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从事饲料品质管理和质量检测提供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是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程。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课学习,要求学生对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内容和研究进展有较全面的掌握,掌握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了解饲料法规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饲料加工质量以及常用物理检测分析、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

饲料产品检验规范

饲料产品检验规范

西安普朗克饲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饲料产品检验规范文件编号:版次:拟制:时间:编写:时间:审核:时间:批准:时间:分发号:页码:受控状态: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西安普朗克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品管部发布一、目的确保成品验收时符合规定,保证产品质量。

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饲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抽检及最终检验项目、饲料品种、技术指标、检验记录、抽样数量、试样量等,并规定了饲料产品在库存期间有关质量方面的判定和处理。

三、引用标准企业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汇编》、《原料检验规范》国家标准:《饲料工业标准汇编》四、定义1、出厂检验(交付检验)指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的各项检验。

2、型式检验(例行检验)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全部进行检验。

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需进行型式检验:A、对产品定型鉴定时、配方修改后又重新恢复生产时;B、生产工艺、原辅材料配方有较大改动时;C、公司新推出的产品或停产半年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3、全数检查是对一批产品或提交的所有的批产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

4、抽样检查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产品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这少量产品来对批产品进行评定。

五、抽样1、袋装饲料采样方法5包至10包逐包采样,10包以上选取10包采样。

2、出料口采样方法A、在出料口采样,每10袋或间隔2分钟,用取样铲取样;B、每批饲料在打包的前、中、后各抽样5次,每次50克左右,然后混合成原始样品。

3、样品的缩分将样品倒在清洁、光滑、平坦的桌面或光面硬纸上,充分混匀后将样品摊成平面正方形,然后以两条对角线为界分成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两个对角线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缩分,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角三角形的样品接近平均样品所需的重量为止。

4、检验样品与留存样品把平均样品分成三份,一份作为供化验室检验用称为检验样品(约200克左右),一份供复检用的样品与另一份作为备用的样品均称为留存样品。

饲料常规检验方法

饲料常规检验方法

动物营养学实验指导(饲料分析与饲料检测技术)第一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一章饲料物理性状的检测第二章饲料的显微镜检测第四章饲料分析的基础知识实验一饲料水分的测定实验二饲料粗蛋白的测定实验三饲料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四饲料粗灰分测定实验五饲料钙的测定实验六饲料总磷的测定实验七饲料盐分的测定实验八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实验九能量的测定实验十豆粕中尿素酶活性的测定第一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从受检的饲料产品或原料中,按规定抽取一定数董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称为样品。

样品一般分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和试验样品。

1、原始样品从一批受检的饲料或原料中最初抽取的样品,称为原始样品,原始样品一般不少于2kgo2、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规定混合,均匀地分出一部分,称为平均样品,平均样品一般不少于1炬・3、试验样品平均样品经过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抽取一部分,用作试验室分析,称为试样样品。

采集样品的过程叫釆样。

在菜种程度上可以说釆样比分析更重要.要求釆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一、釆样工具剪刀.刀、取样铲.组织捣碎机.样本粉碎机(40〜60目八釆样器(适用颗粒料)、套管釆样器(适用于粉状饲料)、杆样玻璃管、抒样简(适用于散状液体饲料)。

二、釆样(一)基本方法釆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几何法和四分法几何法:是指把整个一堆物品看成一种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立方体.园柱体、园锥体),取样吋首先把这个主体分为若干体积相等的问部分,从棕样部分中取出体积粕等的样品,这部分样品称为支样,再把支样混合,即得原始样品.四分法:(1)散装颗粒或粉状饲料或原料的釆样仓装按面积分区,按高度分层,毎区不超过50平方米,分为5点料层〉0・75米,取三层,上(10=5 cm).中、下(20cm)料层VO。

"75米,取二层.上、下。

圆仓按為度分层,每层按仓直径分内(中心)、中(半径的一半处八外(距仓边30cm )三圈。

直径〈8米,每层分别设1、2、4共7点釆样。

直径〉8米,每层分别设仁4、8共13点釆样。

养殖技术中如何进行饲料的品质检测与控制

养殖技术中如何进行饲料的品质检测与控制

养殖技术中如何进行饲料的品质检测与控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饲料作为养殖业中的关键环节,其品质的检测与控制成为保障养殖业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

一、饲料品质的重要性饲料的品质直接关系着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以及免疫力等方面。

优质的饲料有利于动物的生长,提高肉、蛋、奶和其他动物产品的质量,从而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二、饲料品质检测的方法及手段饲料品质的检测是确保饲料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分析:常见的化学分析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水分等成分的测定。

这些成分反映了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有助于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

2.微生物检测:饲料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包括霉菌、细菌等。

微生物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饲料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3.毒素检测:饲料中存在的毒素对动物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毒素检测,可以确保饲料没有受到污染,保证动物的安全。

4.理化指标检测:饲料的颗粒大小、水分含量、溶解度等物理指标的检测对于保证饲料的稳定性和易消化性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确保饲料的品质。

三、饲料品质控制的方法与策略1.供应商的选择和审核:选择有专业资质和优质口碑的饲料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

确保供应商具备饲料生产资格,从源头上把控饲料品质。

2.原料的选择和质量监控:饲料的品质受到原料的影响,因此选择优质的原料非常重要。

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质量追溯体系,对原料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原料的品质符合要求。

3.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和管理生产环节,确保饲料的加工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包括饲料的搅拌、烘干、冷却等工艺环节的监控和控制。

4.储存条件的控制:储存条件对于饲料的品质至关重要。

需确保饲料储存场所干燥、通风,并且防止饲料受到霉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5.定期检测与监控:饲料品质的检测需要定期进行,这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和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饲料检测管理制度

饲料检测管理制度

饲料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饲料安全,提高畜禽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场、饲料检测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

三、责任部门1. 饲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的饲料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2. 畜禽养殖场应严格执行选用合格饲料的要求,确保畜禽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3. 饲料检测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并出具准确的检测报告。

4. 监管部门应负责对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场和饲料检测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保障饲料的安全和合格。

四、检测管理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

2. 检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4. 检测报告应真实准确,不得造假,避免给企业和消费者造成误导和损失。

五、抽检制度1.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场进行抽检,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饲料检测机构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抽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对于不合格的饲料产品,应及时进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处罚措施1. 对于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饲料产品的企业,应予以警告、罚款、处罚或停产整顿等处理。

2. 对于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应依法吊销资质,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 对于畜禽养殖场使用不合格饲料的,应依法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改进措施1. 加强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场的自律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严格验收检测机构,提高检测质量和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健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

八、经费保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饲料检测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监督管理的有效落实。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是动物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动
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各国都制定
了相应的饲料检测标准,以保障饲料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饲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饲料成分的检测和对饲料中有
害物质的检测两个方面。

对饲料成分的检测主要包括对饲料中各种
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成分的含量进
行检测,以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符合动物的生长需求。

对饲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则主要包括对饲料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霉菌毒素、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以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
无害性。

其次,饲料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饲料的质量安全至
关重要。

各国在制定饲料检测标准时,通常会参考国际上通用的饲
料检测标准,并结合本国饲料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各国还会通过建立饲料检测机构和实施饲料检测认证制度,对饲料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饲料的质量
安全。

饲料检测标准的实施对于饲料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饲料生产企业来说,严格按照饲料检测标准生产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对于饲料使用单位来说,使用符合饲料检测标准的饲料,可以保障动物的生长健康,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总之,饲料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饲料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饲料检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的饲料检测机构和认证制度,加强对饲料生产和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共同维护饲料的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
一、试剂的要求
化学试剂分为三级(我国化工部部颁标准HG3-119-64):
1、优级纯:一级试剂,绿色标签,相当于进口试剂G.R.
2、分析纯:二级试剂,红色标签,相当于进口试剂A.R.
3、化学纯:三级试剂,蓝色标签,相当于进口试剂C.P.
还有一些特殊规格的试剂:光谱纯S.P(spectrum)、层析纯ch.p(chromatography)、指示剂Ind(indicator)、生物染色剂B.S、生物试剂B.R
二、一般器皿要求
1、玻璃器皿
软质玻璃:普通玻璃,膨胀系数大,骤热与剧冷易破裂,可用作试剂瓶、量筒、漏斗硬质玻璃:硼硅玻璃,膨胀系数小,耐热,耐温差(300℃),耐腐蚀,可做烧杯、试管、烧瓶、冷凝管和一些精密量器。

石英玻璃:膨胀系数小,耐高温(1050℃),耐腐蚀,可溶性杂质少,对紫外光吸收少,可做比色皿和双重蒸馏器的加热管。

※1)HF不能与玻璃器皿接触,生成挥发性的SiF4
2)磷酸在加热的情况下对玻璃器皿有腐蚀作用
3)玻璃器皿怕碱
4)玻璃塞长期不同应在磨口处涂上凡士林或用纸隔开;盛碱的试剂瓶用胶塞。

2、瓷、玛瑙器皿
瓷:抗机械撞击力、耐高温(1410℃)和对酸碱的稳定性均优于玻璃,可做坩埚、瓷盘、漏斗、点滴板和研钵。

玛瑙:属于石英的一种,硬度大,可做分析天平刀口、研钵
3、塑料器皿
普通塑料制品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的热塑制品。

化学稳定,机械性能比较好,高温(55℃)变形,易受浓酸氧化剂、有机溶剂的侵蚀。

可做洗瓶、一次性离心管、试管和Tips。

聚四氟已烯有较强的耐热性和抗腐蚀能力,可做成烧杯、搅棒等。

4、金属器皿
铝盒
三、器皿的洗涤要求
1、洗液
1)重铬酸钾:100g重铬酸钾+350ml蒸馏水+浓H2SO4至1000ml
深褐色用久会变成绿色,此时氧化性下降,可用少量高KMnO4再生
2)NaOH-KMnO4洗液:4g KMnO4溶于少量水中+100ml10% NaOH,清洗油脂和有机物
3)碱性酒精:酒精+等体积30% NaOH
4)当器皿内吸附金属离子可以用HCl或HNO3洗涤,1:3 HNO3可以用来清洗比色皿,5%~10% HNO3可洗瓷器
5)还原性洗液:草酸—稀硫酸、亚硫酸钠—稀硫酸、硫酸亚铁—稀硫酸
6)肥皂水、洗涤剂
2、洗涤方法
1)新的玻璃器皿:先用水冲——重铬酸钾洗液浸泡,再用水冲洗
2)一般器皿:可先肥皂水、洗衣粉或去污粉洗净,再用蒸馏水冲数次。

※量器、用于精密分析的器皿、比色杯不可用去污粉。

3)油污较多或长期不用:用水冲净,用重铬酸钾、用碱性酒精、NaOH-KMnO4洗液浸泡,然后再按一般器皿的清洗办法清洗。

4)塑料器皿一般不用重铬酸钾洗涤浸泡,可用1:3硝酸或1:2氨水。

5)有AgNO3污染的器皿可用1:3的硝酸
6)铁锈、钙盐、金属氢氧化物污染的器皿可用1:3盐酸
四、蒸馏水的要求
普通蒸馏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挥发性酸、氨和微量金属离子,当有特殊要求时要对水进行特殊处理,重蒸或去离子,可用电导率(0.1Μs/cm)判断水的离子数量,但不可以表示出有机物的污染。

五、标准溶液的配制
1、直接配制法:准确称取一定量基准物质,用水溶解后再稀释至一定体积。

可以作基准物质应满足的条件:
1)纯度高:含量大于99.95%,杂质少(<0.01~0.02%)至不干扰测定。

2)实际组成与分子式相符,由其是含结晶水。

3)稳定,在固态、液态中均不发生变化,不吸潮、不分解、不挥发、不吸收二氧化碳。

4)有较高的摩尔质量
草酸室温空气干燥2~4小量
草酸钠105~110℃烘1~1.5小时
氯化钠500~650℃烘40~50min
碳酸钠270~300℃烘40~50min
2、间接配制法(标定法)
该物质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时,不能直接配准只能配成近似所需的浓度的溶液,然后标定其准确浓度。

六、分析结果的表示及误差要求
1、有效数字
1)记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2)可疑数字后的数字可根据4舍5入,奇进偶不进的原则
3)在加减运算中各数所保留的有效数定应与所组的各数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

2、误差(测定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如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可以测定也叫可测定误差。

2)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①作对照实验: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求得校正系数,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

校正系数=标准样品含量/标准样品分析结果
②作回收实验:在分析样品中加标准物质后与原样品同时测定。

回收率(%)=(加入标准物质后的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实际标准物质质量×100%
③空白试验:不加样品的情况下,按样品分析的方法、条件、步骤进行测定。

④校准仪器
3)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不固定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增加测量次数可减小偶然误差。

3、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个样品平行测定几次,这几次平行测定的分析结果相接近的程度。

用相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来表示。

相差=│x1-x2│
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测定结果平均值│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表-1 饲料分析中各项指标允许的偏差
测试项目含量允许偏差
水分0.2%(相差)
粗纤维>10%
<10%
4%
0.4%(相差)
粗脂肪>10%
<10% 3% 5%
粗灰分>5%
<5% 1% 5%
钙>5%
<1%
1~5% 3% 10% 5%
磷>0.5%
<0.5% 3% 10%
粗蛋白>25%
10~25%
<10%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