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 教案

合集下载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其次段(2—10小节)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2、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挚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索,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探讨、沟通(1)指名沟通(2)评议,补充完善(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学问(4)老师总结4、感悟朗读(1)自读(2)指名读(3)学生评议(4)练读(5)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探讨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3、朗读感悟三、自读探讨,感悟陶行知的为人1、自读思索: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2、探讨沟通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敬重学生、懂得教化方法的大教化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一、课前嬉戏。

(略)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2、谁情愿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情愿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欢乐(出示课件)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2、谁能说得详细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专心去体会。

同桌相互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快乐。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蜻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特点:生活习性、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2. 蜻蜓的观察方法:观察蜻蜓的外形、飞行特点等。

3. 蜻蜓的放飞技巧:如何正确放飞蜻蜓、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的生态特点、观察方法、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蜻蜓的观察方法、放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蜻蜓图片、视频、放飞蜻蜓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放飞蜻蜓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蜻蜓的生态特点。

2. 观察蜻蜓:(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外形、飞行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

3. 学习放飞蜻蜓技巧:(1)讲解放飞蜻蜓的正确方法。

(2)学生分组实践,教师指导。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放飞蜻蜓。

(2)记录放飞过程,分享感受。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

6. 布置作业:(1)绘制蜻蜓的生态特点。

7. 课后延伸:(1)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主题活动。

(2)鼓励学生参与自然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生态特点、观察方法、放飞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态度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传授情况。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蜻蜓观察和放飞的活动,延伸到课外。

2. 引导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4、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4、板书:讲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 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1)揭示课题(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5)过渡,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7、师讲解蜻蜒点水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9、迁移练习: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

(引读最后一节)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

)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3、师小结四、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19放飞蜻蜓好朋友——蜻蜓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蜻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蜻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4. 总结提升(1)学生分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3)写一篇关于蜻蜓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导学。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1)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2)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3)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二)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1)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4)描红习字
四、练学。
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查学。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导学。
(一)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2)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①“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②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课题
19、放飞蜻蜓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思学。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练学。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陶得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的。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查学。复习导入新课。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3、读后交流:
(1)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2)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3)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三、思学。
1、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3、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