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及造型分析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象征之一,其设计方案要点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态和空间效应,同时又受制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 建筑高度:超高层建筑其建筑高度超出常规建筑高度,一般要求超过300米。

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受到地形、气候、建筑技术、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高层建筑的高度越高,对建筑的技术要求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各项因素,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2. 结构系统: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是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保证。

结构系统应该尽量简单规范,采用更好的材料和更恰当完善的技术细节。

同时,应对各种承载失效状况做好防范和预警措施,并根据地震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

3. 空间组织: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空间的体量和组织尤为重要。

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要、环境、气候等因素,灵活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资源以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同时,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考虑到婴儿、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外立面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的照明、视野等方面。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姿态、要素、对周边环境的反应等。

同时,科技进步也给外立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智能化、动态化等,增强了建筑性能。

5. 环保和可持续性: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它所造成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长久。

在结构、材料、电力、空调、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 科技智能化:高层建筑的发展逐渐转向科技智能化领域。

先进的工艺、新型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得超高层建筑在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不断提高。

2. 生态环保:高层建筑设计开发趋势将会注重生态环保。

建筑师将着眼于建筑节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等方面,使用绿化、阳台种植、空气净化、智能自动化等方面实现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并保护整个社区的生态环境。

高层建筑设计——造型篇

高层建筑设计——造型篇

基座式裙房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基座式裙房将高层建筑 公共用房集中于底部, 并扩大柱网形成基座。
其优点是在建筑红线范
围内利用低矮的裙房尽 量布满基地,以保证裙 房拥有更多的建筑面积, 既使高层主体建筑与邻 近建筑保持必要的防火 间距,又使高层建筑的 临街面与街道环境景观 区的协调统一。
基座式组合常采用框架、框筒、 框支剪力墙等结构形式。由于 主体建筑柱网较密,且柱子较 粗,在其柱网范围内往往还有 部分剪力墙落下,并附带大量 的设备管井,造成主体柱网内 裙房空间不甚理想,因此,在 基座式内部空间布局中,应充 分考虑这一不利因素。 基座式裙房组合方式体形实例 有深圳国贸大厦、巴西利亚议 会大厦等。
案例:德国,汉堡,BSU新行政办公楼
城市总体规划严格确定
了该地块的密度,建筑 有雕塑感的形体与周围 的景观相呼应。可以穿 越建筑群而不进入建筑 中。建筑物强烈的曲折 体型渐次达到具有纪念 碑意义的最高点。
外观只是反映了该建筑
能源概念的一部分,它 将是一个低能耗的办公 楼,能获得DGNB(德 国可持续建筑协会)的 金质认证。
5
6
7
8
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图 9 芝加哥湖滨公寓 图 10 利华大厦 图 11 西格拉姆大厦
特点:“少即是多”的理性主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由简洁 的钢结构国际式玻璃盒子的盛行到 后期的对多种工业化造型手段都进 行了尝试,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
9
10
11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案例:中国,北京,世贸中心综合大楼
外部幕墙与垂直方向成3
度倾角,使立面具有自 洁功能,在北京这种空 气质量糟糕的城市是必 不可少的。这种斜面能 减少居住者感受到眩光 的机会,而光线反射还 能减少8%的能耗。外观 只是反映了该建筑能源 概念的一部分,它将是 一个低能耗的办公楼, 能获得DGNB(德国可 持续建筑协会)的金质 认证。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难点一
由于本工程造型独特,由钢管混凝土柱组成的斜交网络外框简分为16 个节,每个节27m,钢管混凝土柱在每个节间为直线段,相邻节段的柱于节 点层形成一个折点,并于节点层平面内产生向外的推力,从而在楼层梁板 中产生拉力,如何抵抗该拉力是本工程设计中的一个技术难点。
解决方式
本工程采用了外框筒环梁+拉梁+核心简内闭合环梁构成的独立的平面 内抗拉体系,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点层抗拉体系的安全储备,在 节点层周边设置体外高强钢绞线预应力索。张拉索使节点层平面内产生 沿径向的压力,大大减少了环梁、拉梁及核心筒连梁的拉力,还可降低楼 板中的拉应力水平,有效地控制楼板的裂缝宽度。
难点二
本工程的另一个主要技术难点是组成斜交网格外框筒的钢管混凝土 柱的“X"形相贯节点。建筑师要求采用2根钢管混凝土柱空间相贯,在 柱轴线交点处截面面积最小,所受轴力最大,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特殊节点 以满足既不增大节点截面尺寸又能承受更大内力的要求。
解决方法
本工程设计了一个新型节点,利用竖向放置的椭圆形拉板连接4 根相贯 的钢管,节点区内钢管壁适当加厚,细腰处设置水平加强环,该节点形 式简洁,受力明确,便于管内混凝土浇灌施工。
高层建筑讨论课是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 变和发展而来。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 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 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 楼建筑。筒体结构包括框筒、筒中筒、桁架筒和束筒结 构,后来还出现了多筒和多重筒等筒体结构。
在简体结构中,剪力墙筒的截面面积较大,它承受大部分水平剪力,所以柱子承受的剪力 很小;而由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则绝大部分由框筒柱的轴向力所形成的总体弯矩来平衡, 剪力墙和柱承受的局部弯矩很小。由于这种整体受力的特点,使框筒和薄壁筒有较高的承载 力和侧向刚度,而且比较经济。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3T09:05:12.863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11期作者:王俊仙[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积越来越小,王俊仙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积越来越小,超高层建筑正在迅速建设。

超高层建筑对现有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对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发展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随着高楼数量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建造出更多具有特色的超高层建筑。

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超高层建筑,现在我国的大城市和中型城市已经拥有了许多超高层建筑。

在上海、广州、深圳数量较多。

目前上海中心大厦是我国最高的建筑,大厦共127层,总高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

其次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总高592.5米,主体高度为555.5米,大厦共118层。

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哈利法塔,高828 米,一共160 层。

据相关资料显示,英国伦敦正在筹建一座300层的超高层建筑,即所谓的伦敦天空塔。

建筑物的高度为1524 m,这不是最终高度,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建。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发展是非常快的,主要是由于超高层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内的土地。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远高于普通高层建筑,但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土地使用量的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必然导致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二、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1)注重概念设计,做出合理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保障超高层建筑安全经济的重要环节。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早期阶段,需要与结构专家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结构计划的可行性。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近几十年来高层建筑在造型形式不断翻新、高度记录一再被打破的同时,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这个时期内高层建筑发展的历程。

同时从建筑计划学的角度,对近些年来世界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演变和发展趋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核的变化和中庭空间的介入,已引发了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重大变革。

标签:高层建筑发展史构成模式演化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尽管当时的建筑技术(结构、设备等)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建筑师们仍在为寻找恰当的高层建筑形式而奋斗。

一方面,工程师在创造性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他们高效地建造桥梁、火车站、展览厅;另一方面,建筑师们却束缚在传统风格中不能自拔。

他们需要寻找一条道路跳出进退两难的处境,在维护传统价值的同时不得不反映全新的爆炸性的城市环境一一过速发展的芝加哥先驱精神和新的房屋建造方法。

19世纪末流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风格可作为高层建筑的原型,但随着建筑不断升高,府邸风格已很难实现,因而必须探寻新的设计构图方法。

芝加哥高层建筑风格的经过三次演变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强调水平部分,顶部为府邸式。

2.扩展府邸式风格或三段式构图,运用柱式隐喻(如基座、往身、柱头),伸长中间部分。

装饰为罗马式或哥特式,如大檐口、半圆拱、薄檐口、砖石结构。

3.商业风格(“芝加哥框架”),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面。

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二、高层建筑风格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厦表现了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建筑的立面没有表现“骨架—外表”的概念,而是表现传统的承重砖窗间墙—在水平层以含糊的罗马复兴风格来组织。

第二章 高层建筑造型设计

第二章 高层建筑造型设计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
西尔斯大厦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阿利德银行大楼
香港中银大厦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
(四)运用曲面和斜面造型 曲面具有方盒子所难以比拟的的表现 力,运用曲面造型也是后现代时期高 层建筑造型中一种大胆的风格。如纽 约3号大街57号办公楼、伊利诺斯州 中心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


这一时期,纽约的高层式样中古典风格占了 上风:在高层建筑上提倡古典三段式处理, 搬用了古典柱式、浮雕、线脚、檐口等,外 观比芝加哥高层要富丽堂皇、壮观。古典风 格的流行有两个原因: 其一,纽约的建筑师几乎都是巴黎艺术学院 的毕业生,受传统古典建筑的影响很深。 其二,纽约的高层建筑大多是大公司的本部 办公楼,高楼成了表现公司实力的象征,都 想争取建成世界第一高楼。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
匹兹堡平板玻璃 公司大楼
费城自由广场双塔大厦
亚特兰大桃树街 191号大厦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

(二)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中,P· 约翰逊与格雷夫斯 在高层建筑中的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对文 脉的发掘和表达中,他们喜欢把过去有过的一部 分表现方法引用过来,以抽象的符号形式运用于 自己的设计中,如通过传统的三段式立面和装饰 上的山墙、柱头、色彩等进行隐喻,表达建筑形 象中对历史文脉的探寻和延续。而这种方式因其 注重抽象的装饰性,往往被人说成是“没有根基 的历史的符号性装饰”而加以抨击。并以此认为 后现代主义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陷入 了符号拼贴的游戏,把当代建筑引入了误区。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论文[摘要]中国的高层住宅建筑外观设计不会停滞不前,它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而不停的产生变化,这也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创新设计的重多因素之一。

未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将会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格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中也随之产生着变化,为了解决人口增加带来的住房紧缺的问题,传统的建筑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局主要求,因此高层住宅在我国逐渐的兴起。

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不仅是实用安全,也应注重建筑外观的设计,美观的设计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

一、简述高层建筑的几种基本风格1、传统单元式高层住宅单元式高层的建设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楼内设有电梯和楼梯供居民通行。

这种建筑结构的外观造型一般较传统,多位简约的方形,因此在外观设计上没有过多的突破,通常建筑公司选择改变建筑颜色对建筑进行美化。

2、塔式高层住宅建筑顾名思义,该高层建筑的外形类似于塔状,该建筑的造型较传统的高层建筑相比,更加美观。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塔式结构的高层建筑可以利用通道进行相连,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用地,但同时对于整体结构的设计以及安全性来说,需要设计人员进行重视,美观的前提是建筑的安全与实用。

二、简析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的变化阶段我国高层住宅建设的初期,建筑的造型是传统的立方体造型,外观普通简洁。

整栋建筑看起来普通,缺乏美感,施工单位对于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极为重视,对外观的设计相对薄弱。

在九十年代之后,开发商对于高层住宅的建筑外观开始重视,外形设计模仿欧式建筑较多,对建筑外部墙体进行粉刷,颜色多选用暖色调,使建筑整体看起来更温馨。

设计者对于窗户也进行了新样式的设计,高层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得到了体现。

在九十年代中期至今,高层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施工单位的机械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设计师运用的个性元素在建筑样式的设计中体现出来,整体的结构样式更加新颖。

世界上许多高层建筑的外形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立方体结构,外形设计更加现代化、个性化甚至抽象化。

分析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分析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

分析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摘要:下文就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思路和基本形体进行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飞速的发展,为高层建筑摆脱盒子式的造型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十几年来,高层建筑在内容、风格和形式等方面都越来越注重建筑的特色。

关键词:高层建筑;造型;设计1高层建筑造型设计思路1.1几何学的思路几何形态是直线、规则曲线、直线与曲线的结合,具有明快性、数量性、秩序性等特点,表现出很强的几何规律性。

而对建筑而言,建筑中的体块是由面包裹的,面被体的走向和体的形成线所分割。

现代主义者认为几何形式有简洁而又特殊的美学特征,他们创造抽象几何纯形式美所运用的词汇是:点、线、面、体、空间、质感和色彩等。

可以说,几何形体是物质世界的概括和缩影,即利用三维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来分析点、线、面、体的多变性,并进行分割与组合搭配,由此产生丰富的美感形态。

一个单纯的正方体通过直线、曲线、对称与自由分割的方法可改变原有形态,产生出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形态,再通过美感形态法则中的单纯与简化、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稳定与重心、比例与排列、节奏与韵律、联想与意境、多样与统一、加之材料工艺上的合理运用,就可以获得心理与知觉上的美感,形成建筑形态多样又统一的变化。

1.2符号学的思路在造型设计中,建筑符号的运用是重要的思路之一。

以符号出现的造型方式往往以拼贴设计方法进行构思,从历史和传统中选取某种或数种典型建筑形式母题、部件或元素,随后对其进行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把符号分为指示性、图像性和象征性3类;建筑造型中的符号通常对应地分为这3类。

指示性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的符号,如窗户的形象表达着采光、通风、眺望的功能意义;门的形象表达着出入交通、开启闭合的功能意义;这种所指和能指的因果关系,实质上反映着作为符号载体的构件本身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图像性符号:能指与所指物之间具有图像的相似形符号,高层建筑中应用的简化、变形、抽象的传统构件、具象的图案、文饰、门式、窗式以及装饰部位都属于图像性符号或它的复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1)、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期的高楼式样
双塔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 先后建成,分别高288米和 258.5米。两栋塔楼都由方形 的塔身和收分顶部的多坡尖顶 构成,色调一致,相互呼应, 但又保持了各自独立的形象。 双塔顶部由一系列的玻璃山墙 渐次上升并逐层内收直到塔 顶。
费城自由广场双塔大厦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1)、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期的高楼式样
1991年落成,是 一栋50层的综合 塔楼。在平面上 将中间部分凹入 以形成方形双塔 的视觉效果,在 顶部则以古典手 法加上7层高的 “双庙”作为收 头,形成典雅的 顶冠 。 美国亚特兰大市桃树街191号大厦
宝马公司总部大 楼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台阶体型
NEC本部大楼是双面台阶的建
筑实例。大楼建筑高度180米。 建筑体型简洁,标准层自下向上 逐渐缩小形成三段,从正面看外 形似一枚待发的火箭,显得雄浑 挺拔。
NEC(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本部 大楼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台阶体型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G.E.大厦 (1933)是一栋70层高的钢结 构超高层办公楼。它高耸修长的 剪影曾经是新型摩天楼兴起的标 志。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2)、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纽约电报电话公司新 楼
通过传统的三段式立面和装饰 上的山墙、柱头、色彩等进行 隐喻,表达建筑形象中对历史 文脉的探寻和延续。而这种方 式因其注重抽象的装饰性,往 往被人说成是“没有根基的历 史的符号性装饰”而加以抨击。 这栋197米高的大楼采用了传 统的基座、墙身、屋顶三段式 做法,令人惊异的是它顶部高 达30英尺的巨大的断裂山花, 仿佛日本木钟或橱柜顶部的装 饰物。
香港中银大厦
立面创意来源于竹子,中国古 人有这么一句格言:“宁可食 无肉,不可居无竹。” 贝聿铭 正是从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 汲取到这么一个美好的创意 。 但也有人说它看似一柄青凛凛 的、 “刺破青天锷未残”的 利剑。 而中银大厦跟汇丰银行之间的 风水大战,一直为人所津津乐 道。
香港中银大厦
为了争取好的朝向,将建筑板形 体量的端部面向街道。建筑在临 街一面分为三个条块在不同的高 度形成几次退台,取得体量上的 变化,强化了高耸挺拔的视觉感 受。
纽约洛克菲勒中 心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倾斜面体型
马来亚银行大厦(50层, 243.5m)的倾斜面并不贯穿 整个楼身:建筑主体由两个 咬合的正方体构成,每个正 方体底部完整的两个边各自 向外扩出形成斜面,而这一 倾斜的手法在建筑顶部的退 进中得以重复,使主体造型 上下呼应。
后现代则提倡多体块、锐角 构图,如阿利德银行大厦 (1986,达拉斯,贝聿铭事 务所,60层,220m) 阿利德银行大厦:达拉斯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3)、雕塑化造型
香港中银大厦是一个三角形 母题组合的玻璃盒子,它的 最大特色是在形体处理上, 设计成由四组向上渐次伸展 的三棱柱组合体,突破现代 主义矩形方盒子的呆板,产 生生动的外观。 从不同角度看,犹如中国传 统的节节升高的竹子,隐喻 中国银行的未来发展前程。 (1989,贝聿铭事务所,地 上70层,楼高315米 )
香港中环广场大 厦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几何体型
慕尼黑 BMW公司办公 楼是由四个同样大小的 圆形呈花瓣形对称叠加 构成的塔楼。象征着四 汽缸的造型。 四个花瓣形构成的平面 使外观体形玲珑有致, 也为办公空间增加了天 然采光面积。这一别具 特色的圆弧形造型富有 很强的韵律感,并且与 旁边碗状的陈列馆形成 了呼应。
英国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3、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约40年)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 (1973)是典雅主义的 代表建筑:筒体结构密 集的外层包柱构成外观 上的金属网格,窄小的 通高长窗形成立面上连 贯的垂直阴影,与底部 精细的尖镟浑然连为一 体,给这两栋大体量的 建筑穿上了精致、细腻 的外衣。
克莱斯勒大厦:纽 约
3、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约40年)
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末,伴随工业技 术的迅速发展,以密斯· 凡· 德· 罗为代表 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占据了主导地位, 简洁的钢结构国际式玻璃盒子到处盛 行。
利华大厦: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 建筑,1951~1952年在纽约建立, 该建 筑获得1980年美国"25年奖".开创了全 玻璃幕墙“板式”高层建筑的新手法, 成为当代风行一时的样板。
塔楼平面基本呈正方形, 双轴对称,外墙以银色、 绿色为主。节节收束的 塔式造型象征中国古塔 的形象,外观呈阶梯状 的韵律。既反映了中国 的传统特色,又体现了 现代高科技所带来的技 术精美。
上海金茂大厦细 部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雕塑体形
2004年建成,位于英国伦敦,建筑高度 179.8米(50层) 在外型上,它圆弧形的设计,使底部和顶 部渐渐收紧形成曲面,底层广场由此能够 得到最多的日照。 大楼配备有由电脑控制的百叶窗,楼外安 装有天气传感系统,可以监测气温,风速 和光照强度,以方便在必要的时候自动开 启窗户,引入新鲜空气。
伍尔沃斯大楼:纽约
2、古典主义复兴时期 (1893~世界资本主义大萧条前后,
约36年 )
1930年建成。大厦共77层、319.4m。这栋大 楼在当时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高楼,曲线形和锯 齿形的结合表现了古代玛雅人和埃及的建筑风 格。这栋大楼极富想象力的外观造型不论在近 处或远处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成功地塑造 了高层建筑的独特形象。
约36年 ) 与早期的功能主义体现的简洁 外观相比,这一时期的高层建 筑试图在新结构、新材料的基 础上将新的建筑功能与传统的 建筑风格联系在一起,呈现出 一种折衷主义的面貌。
建于1913年,位于纽约市的 一栋摩天大楼。历史悠久且极 为知名。属于新哥德式的建筑, 大楼建成后为 241米,共57 层。
世界贸易中心双塔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高层风格变化的指导思想是主张标新立异,建筑风格出现多元 化倾向,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
反对以功能来对建筑严格限定,而是将建筑同历史、记忆、梦 幻、想象、诗意相联系;结构在这里不仅仅是建筑实现的技术 手段,也是活动的趣味中心,更被当作实现构图的手段。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
高层建筑的楼身体形是其立面塑造的基础,也最 直接地反映建筑标准层的配置和组合关系。楼身体形 设计应做到丰富多彩,但又不能以牺牲技术经济的合 理性为代价。 其常用的体形有:
几何体形 台阶体形 倾斜面体形 雕塑体形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几何体型
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中国 国际贸易中心一期跟二期 (建于1989年)是方形平面 切圆角的实例。大楼以切角 的方形平面为造型基本单元, 高155m。 而国贸中心三期(建于2007 年)采用了简单的方形为基 本造型单位,沿建筑高度有 截面上的变化,高330m。
利华大厦:纽约
3、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约40年)
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心的西格拉姆大厦 建于1954~1958年,共38层,高158 米,总投资4亿美元。 大厦的设计风格基于对框架结构的深 刻解读,发展出一种强有力的建筑美 学。那就是用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 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 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 空间,完美演绎“少即是多”的建筑 原理。
高层建筑发展及造型分析
目录:
一、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二、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三、当代著名高层建筑鉴赏 四、集团总部大楼的造型建议
一、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1、芝加哥学派
2、古典主义复兴时期
3、现代主义时期 4、后现代主义时期
1、芝加哥学派(1865~1893,约28年)
建于1883-1885年,共10 层,高55米,是世界上第 一幢按现代钢框架结构原 理建造的高层建筑,开摩 天大楼建造之先河 ,使芝 加哥被称为高层建筑的故 乡。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4)、运用曲面和斜面造型
曲面具有方盒子所难以比拟 的的表现力,运用曲面造型 也是后现代时期高层建筑造 型中一种大胆的风格 。
广州西塔和合景国际金融中心
西塔第32层办公楼平面
二、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
2、高层建筑立面设计
3、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
国贸中心:左右大楼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中间为国 贸三期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几何体型
大楼高235米,采用圆柱形外观 使它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了外表面 积。大楼的南北立面均有一个切 口,造成两个半圆的错觉,强化 了竖向线条,使造型上的垂直高 耸感更为突出 。
淡马锡大厦(原新加坡财政部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几何体型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2)、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立面上严整的对称构图和传统 三段做法,使它带有一些政府 大楼的威严性。通过立面的壁 柱和拱心石符号、醒目的色彩 搭配、琐碎的装饰带,使大楼 具有对传统的追思和世俗的趣 味。
波特兰市政厅大楼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3)、雕塑化造型
雕塑化造型体现了高层 建筑设计中对单体建筑 外观艺术表现的抽象手 法。现代派在这一方面 主要提倡整块、直角的 构图,如利用束筒结构 自身的特点进行整体塑 造的西尔斯大厦(1974, 110层,443m)
西尔斯大厦:芝加哥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3计——雕塑体形
包括一栋79层的办公、 酒店大楼,位于左边; 一栋包括石油博物馆和 媒体中心、商店以及溜 冰场的裙楼;以及一栋 47层的公寓大楼。 为打造出与众不同的 形状,该大楼的底部是 六边形,顶部却是三角 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