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

合集下载

论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论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论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成为了一种普遍被接受的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优点以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的。

它的基本原则是,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它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是基于资源、技术、经验等因素的相对优势,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适合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理论的优点首先,比较优势理论使国际贸易更有效率。

因为每个国家都可以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从而实现了生产的最优化。

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效率。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使国际贸易更公平。

因为每个国家都可以生产自己最擅长的产品,从而避免了某些国家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自己优势的产品,国际贸易就会变得更加频繁和迅速。

因为每个国家都需要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其他产品。

同时,比较优势理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为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加便捷,从而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也为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一个基础。

因为每个国家都可以生产自己最擅长的产品,从而避免了国家之间在某些产品上的竞争,从而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加和谐和稳定。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假设各个国家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对优势的基础上的。

而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各个国家之间并不存在相对优势。

其次,在实际运作中,比较优势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保护自己的本土产业,从而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则。

结论总之,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使国际贸易更加有效率和公平,并且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实现经济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

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经济学原理之一。

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的益处以及比较优势对贸易模式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它认为各国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产品差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国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相对的优势。

比较优势的形成是基于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差异。

一个国家应该专注生产和出口它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它商品。

比较优势可以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所具有的绝对效率优势,而相对优势则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相对于其他商品具有的相对效率优势。

二、国际贸易的益处国际贸易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市场扩大、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

首先,国际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和商机。

这样可以刺激生产和提升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国际贸易使各国能够通过特定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可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产品,从而提高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国际贸易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企业为了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竞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三、比较优势对贸易模式的影响比较优势对贸易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瑞典贸易和互补性贸易。

瑞典贸易指的是当两个国家都具有相对优势产品的生产能力时,它们可以进行相互贸易,从而实现资源的互补配置和贸易的互惠。

例如,假设国家A擅长生产汽车,而国家B擅长生产飞机,那么国家A可以将汽车出口给国家B,而国家B则将飞机出口给国家A,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贸易的双赢。

互补性贸易是指当两个国家在某一领域内存在相对优势时,它们可以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互补配置和互补的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优势与劣势分析论文

国际贸易优势与劣势分析论文

国际贸易优势与劣势分析论文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禀赋优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蚀失。

本文在客观阐述我国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弱势基础上,通过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廉价劳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廉价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发展对策引言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造业人均实际工资的年递增率为7.1%,而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75%,二者几乎相当。

但是包括非工资费用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已达10.4%,是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1.5倍。

尽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仍然低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

199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9.08%,21.98%和51.50%;同期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是这些国家的3.94%,11.27%和35.66%。

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水平的40%-70%,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低廉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仍存诸多劣势。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其优劣势,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廉价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经济赖以成功的廉价劳动力绝大部分为低级劳动力,所谓低级劳动力系指未受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

在我国,低级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农民、下岗工人和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教育的青年。

由于这类人口的巨大基数,使得我国的低级劳动力资源远远供过于求。

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极其低廉,相比国外,在我国进行生产的企业其产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资可以压缩到很小的比例。

廉价劳动力资源不仅为国内的制造企业所利用。

同时也吸引了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在国际市场的大门打开后,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这些企业中决大部分是引进资金和一条生产线便可以开工的低级制造企业,如玩具、纺织、制鞋业等。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 共18页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小班讨论
成员 谢晨
赵泽宇 赵伟
陈泉玮 陈雄骏
分工 PPT制作和演说,材料搜集,
整理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目录
李嘉图
模型
1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9 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9-2019 Forecast,” IDC, April, 2019
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 的二元经济模型,与 发展中国家有特别密 切的关系。他把经济 分为两大部门,一个 是现代的、资本主义 的工业部门,另一个 是传统的尚未进人资 本主义阶段的农业部 门。
到19世纪后半期至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 国家利用对外贸易促 进经济增长的事实,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 发动机” 的观点便应 运而生。贸易是经济 增长发动机的理论命 题是D.H.罗卜特逊在 3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 50年代R.纳克斯对这 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 步的充实和发展。
美国
1.25
0.8
比较优势的度量
相对劳动成本
生产的可能性(100人) 生产成本
中国
大米(R) 小麦(M)
美国
大米(R) 小麦(M)
1.0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8
1.0
中国
100
美国
125
50 100
相对生产成本
R/M
M/R
中国
0.5
2.0
美国
0.8
1.25
李嘉图模型—贸易所得
如果交换比例为:1大米=0.6小麦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1)两国两产品模型。

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

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与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

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

目的在于排除货币与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

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

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与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二、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

李 嘉 图 模 型

李 嘉 图 模 型

三、相对价格和供给 1、Pc/Pw>aLC/aLW :只生产布。 2、Pc/Pw<aLC/aLW :只生产麦。 3、Pc/Pw=aLC/aLW :既生产麦又生产布。 结论:不存在国际贸易时,商品的相对价格 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劳动投入。
四、单个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1、假定外国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 a﹡LW ,且aLC/aLW< a﹡LC/a﹡LW,即本 国有生产布的优势。 2、此时,本国出口布进口麦,直到两国相 对价格相等时为止。
2.3
多产品下的比较优势
一、贸易模式 1、单位劳动投入比例的排序: aL1/a’L1<aL2/a’L2< aL3/a’L3< aL4/a’L4… 贸易模式将唯一取决于两国间的工资率的比 例,即W/W’. 2、各国生产产品的规则:aL1/a’L1 >W/W’,本 国生产; aL1/a’L1 <W/W’,外国生产。 也可以比较两国生产成本WaL1 和W’ a’L1
2.5
提供曲线与国际均衡
一、提供曲线 表示给定相对价格下一国贸易的实际活动, 即进出口量。 二、国际均衡 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
二、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对一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哪些因素会影响国际贸易?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 1、1776, Smith, Absolute Advantage; 2、1817, Ricardo, Comparative Advantage; 3、1919&1939, H-O, Factor Endowment; 4、1940-,
3、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ter-country, Glob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在中国,生产服装的工人会拿出125套服装去 交换50箱饮料,交换比率为125套服装=50箱 饮料。这个交换比率对应的是以下两个价格:
• 中国服装价格=0.4箱饮料 • 中国饮料价格=2.5套服装


同理可以算出美国的服装价格为2箱饮料,美 国的饮料价格为0.5套服装。
封闭经济均衡
商品价格和工资

在李嘉图模型中,产品生产只需要劳动力投入,所以 出售产品所得完全归工人所有。
开放贸易的动力

中美两国有没有相互开放贸易的动力? 两国在封闭经济均衡中的商品价格显示,中国 生产的服装比美国便宜,而美国生产的饮料比 中国便宜,所以两国的消费者都有参与国际贸 易的动力。 但从国家的角度看,贸易开放是不是会损害中 国的饮料工业,或者美国的服装工业呢?


自由贸易均衡
自由贸易下的价格
封闭经济均衡
无差异曲线
饮料
7.2
6 5.1 4.5 U2 U1 O 5 6 7 8 服装
无差异曲线
封闭经济均衡
中国的封闭经济均衡
饮料
B 100 E UA O 服装
250
中国的封闭经济均衡
封闭经济均衡
美国的封闭经济均衡
饮料
200
E*
O
100
美国的封闭经济均衡
封闭经济均衡
商品价格和工资

在没有货币的实物经济中,服装的价格是用可 以换到的饮料来衡量,而饮料的价格是用可以 换到的服装来衡量。
• 交换比率是:500套服装=400箱饮料

这个交换比率可以转化为两个相对价格:
• 服装价格=0.8箱饮料 • 饮料价格=1.25套服装
自由贸易均衡
商品价格和工资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本国单位劳动投入 (aLi) 苹果 香蕉 柠檬 柚子 葡萄 1 5 3 6 12 外国单位劳动投入 (a*Li) 10 40 12 12 9 本国生产率相对优势 ( a*Li /aLi) 10 8 4 2 0.75
28
如果w/ w* = 5,前二种商品在本国 生产,后三种在外国生产。 如果w/ w* = 3,前三种在本国生产, 后二种在外国生产。 看工资比例是大于还是小于相对生 产率,也就是单位劳动投入之比。
* * PC PW > a LC a LW 5)
无穷大,世界没有任何麦的供给
2.5 贸易利益
布 本国 外国 aLC=1 a*LC=6 麦 aLW=2 a*LW=3
国际相对价格 PC P = 1 W 1、微观上得利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直接生产1/aLW单位麦 ,也可以生产1/aLC单位布,然后用布去交 换麦。每单位布可以交换到PC/PW单位麦。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交换到(1/aLC)( PC/PW)单位的麦。因此,只要(1/aLC)( PC/PW)> 1/aLW,或者PC/PW >aLC/aLW,就 值得。 (具体例子,参见书p27) 2、宏观上得利
2.3 国际分工与贸易均衡
1、比较优势假定
aLC aLW < a aLC a
* LC
* LC
a
* LW * LW
(2.2a)
(2.2b) 假定本国布与麦的单位劳动投入之比要比 外国低,或者说本国的布相对于外国来说 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于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我们就可以说,本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
2.1 基本假设
1、有两个国家,我们分别称作本国和外国; 他们都生产两种产品,我们称为麦和布; 2、两个国家都只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进行 生产,并且劳动的供给给定。令本国的劳 动供给为L,外国的为L*; 3、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是唯一给定 的。令aLC和aLw分别表示本国布和麦的单位 劳动投入,a*LC和a*LW表示外国布和麦的 单位劳动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的度量
用相对劳动生产力衡量 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用机会成本衡量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相对劳动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1,25
0.5 1.0
大米 (R)
小麦 (M) 50 100
美国
中国 美国
100 125
相对劳动生产率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 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 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 专门生产大米,美
国应专门生产小
麦。
李嘉图模型—简评
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
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 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中国-卖1斤大米多得0.1近小麦
美国-买1斤大米少用0.2单位小麦
两国都能获利的 交换比例:
0.5小麦< 1大米<0.8小 麦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0.5 1.0
中国 美国
1.0 1,25
李嘉图模型—总结
理论核心: “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 各个国家应专业生产并 出口那些他们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
局限性:
(1)严格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 (2)是静态的、短期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
国际贸易—利益
静态利益
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
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弊端
国际贸易—总结
R/M M/R 0.5
中国
2.0
美国
1.25
0.8
相对劳动成本
生产成本
大米(R) 小麦(M)中国源自1.0 0.82.0 1.0
大米 (R)
小麦 (M) 50 100
美国
中国 美国
100 125
相对生产成本
R/M M/R 2.0
中国
0.5
美国
0.8
1.25
李嘉图模型—贸易所得
如果交换比例为:1大米=0.6小麦
Worldwide PC Market: 4Q11 Review,”
嘉图模型—贸易基础 李嘉图模型—基本假定
劳动力(L)
大米(R)和小麦(M),中国和美国
劳动力可以充分流动
李嘉图模型—重要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 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成员 谢晨
分工 PPT制作和演说,材料搜集,整理
赵泽宇
赵伟 陈泉玮 陈雄骏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1 2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2-2016 Forecast,” IDC, April,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