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术语

合集下载

放疗专业词汇

放疗专业词汇

• • • • • • • • 剂量计算 Dose verification 剂量验证 RTPS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BEV射野方向视观 DRR 数字重建射线影像 EPID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CT simulator CT模拟机 SAD 源轴距 SSD 源皮距 Cyber Knife 射波刀 Electronic Linear Accelerator 电子直线加速器
放疗专业词汇
• • • • • • • • • •
IMRT 调强放射治疗 PTV 计划靶区 CTV 临床靶区 GTV 大体靶区 OAR 危及器官 DVH 剂量体积直方图 3D CRT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X-knife x-刀 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 ICRU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 • MLC 多叶准直器 • PDD 百分深度剂量 • HVL 半价层 • Afterloader 后装机 • SRS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 S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Tomotherapy 断层治疗 • Collimator 准直器
• • • • • • • • • • •
Primary collimator 初级准直器 Secondary collimator 次级准直器 Independent collimator 独立准直器 Isocenter 等中心 AAPM 美国医学物理学会 WHO 世界卫生组织 IGRT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Adaptive radiotherapy 自适应放疗 VMAT 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Gamma knife 伽玛刀 portal imaging射野影像照相

放疗的专有名词解释

放疗的专有名词解释

放疗的专有名词解释放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式,它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在放疗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了解放疗的原理和效果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释一些放疗领域的专有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治疗方式。

1. 辐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辐射治疗是指利用射线来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

它是通过将高能射线直接照射到癌细胞或肿瘤上,破坏其遗传物质,以阻止其增殖和生长。

因为射线可以穿透人体组织,所以辐射治疗可以精确地定位在肿瘤区域释放辐射,同时尽可能减小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2. 线性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线性加速器是放疗中常用的治疗设备,它能够产生高能射线。

通过电磁场的作用,这种设备能够加速电子并使其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线性加速器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射线,如X射线、γ射线和高能电子射线,具有精确照射和深度调节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放疗领域。

3. 照射计划(Treatment Plan)照射计划是放疗治疗开始之前制定的详细计划,用于确定照射次数、剂量、照射方向以及照射区域等治疗参数。

放疗师将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照射计划,以保证辐射能够准确地瞄准肿瘤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4. 剂量分布(Dose Distribution)剂量分布指的是辐射治疗中射线的剂量在人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覆盖率是评估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应足够,以确保肿瘤区域得到足够的辐射,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应尽可能低。

5. 生物学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BED)生物学有效剂量是一种衡量辐射治疗效果的指标,它综合考虑了剂量分布、辐射类型和生物学修正因子等因素。

生物学有效剂量可以用于预测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6. 放射性皮炎(Radiation Dermatitis)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脱屑等症状。

放疗术语

放疗术语

放疗术语OIS:放疗信息系统TPS:放疗计划系统LCS:加速器控制系统MLC(Multi-Leaf Collimator):多叶准直器或多页光栅过滤X射线,形成特定形状得剂量分布,减小放疗对正常组织得损伤、EPID(Electronic PortalImaging Device):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系统由射线探测与射线信号得计算机处理两部分组成不同系统得差别主要表现在前一部分,后一部分大部分相似,一句射线探测方法得不同可以将EPID系统划分为荧光、固体探测器、液体电离室三大类型,利用平板探测器测量放疗时剂量分布,来监视适形放疗得结果CBCT(ConeBeamcomputor tomography),锥形数CTBrachyTherapy(近距离治疗)别名:内照射放疗,将放射源放置于需要治疗得部位内部或者附近,主要用于前列腺、乳腺、皮肤癌治疗。

Externalbeam radiotherapy EBRT:远距离治疗、三维放疗:通过不同方向得X射线,提高病灶区得剂量,避免一些组织受到严重得辐射伤害三维适形放疗3DCRT:就是高能射束得形态始终与对肿瘤得投影一致或就是近似一致,可以较大幅度增加肿瘤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并使周边免受损伤。

射线就是均匀结束得,但就是肿瘤大多就是不规则得,且肿瘤各点离人体表皮得射入距离也就是不一样得,所以不能解决肿瘤内部剂量均匀性问题。

IMRT(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逆向调强放疗或适形调强放疗,通过第二次限束以改变加速器限束出束剂量率,达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性。

IGRT(imageguide radiation therapy):图像应到治疗,思维得放射治疗技术,在三维放疗技术得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得概念、控制摆位误差,对器官得移动进行监控、在治疗机上安装兆伏级或KV级得X线射野影像监视器(EPID)可在治疗中实时监测与验证射野几何位置乃至野内剂量分布。

放射科常用医学术语解释

放射科常用医学术语解释

放射科常用医学术语解释放射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众多专业术语。

下面将对一些常用的放射科医学术语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放射科的相关知识。

1.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Scan)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的影像诊断技术。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病人内部器官的结构,帮助做出准确的诊断。

2. MRI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技术生成详细的身体结构图像的影像诊断技术。

相较于CT扫描,MRI检查对软组织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适用于检测脑部和关节等部位的病变。

3. 放射性造影剂(Contrast Agent)放射性造影剂是一种注入体内的药物,可以提高X射线或CT扫描的图像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有问题的组织或器官。

4.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或减小肿瘤体积的治疗方法。

通过照射患者体内的肿瘤部位,可以达到治疗和缓解病情的效果。

5. 放射线(Radiation)放射线是一种由高能量粒子或波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辐射。

在医学影像学中,放射线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6. 放射科医生(Radiologist)放射科医生是一种专门从事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医生。

他们通过分析X射线、CT扫描、MRI图像等影像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专业的诊断意见。

7.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作用下产生共振信号的物理原理生成影像的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具有高分辨率和无辐射的特点。

8. 放射科技师(Radiologic Technologist)放射科技师是一种从事影像学技术操作和患者照射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负责操作X射线、CT扫描、MRI等设备,协助医生完成影像学检查。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1、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生物学是在放射生物根底理论研究的根底上,探讨人类肿瘤与其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生物学效应问题的一门科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学的重要根底之一。

2、相对生物效应:是指要到达同样生物效应时的标准射线(250KV X射线)所用剂量和某种射线所用剂量的比值。

3、直接作用: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组织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使其产生电离和激发,并最终导致其发生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高LET射线以直接作用为主。

4、间接作用:指在放射线与生物组织作用、尤其是与生物组织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使其损伤。

这种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

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

核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一种属性。

衰变必然伴随有放射。

6、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原子核衰变的数目,其单位为1/秒。

专用名:贝可Bq7、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不平衡性造成的。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一种元素的同位素越来越多。

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重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8、放射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外表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9、照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与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照射野的中心轴。

10、等中心:是准直器旋转轴(假定为照射野中心)和机架旋转轴的相交点,与机房中所有激光灯出射平面的焦点相重合。

此点到放射源的距离称源轴距11、肿瘤的致死剂量:通过放射治疗使绝大局部的肿瘤细胞死亡而到达控制肿瘤,局部治愈的放射剂量即为肿瘤的放射剂量。

12、正常组织耐受量:各种不同组织承受射线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该组织的耐受量。

13、组织量:所谓组织量是指患者受照射组织在一定深度的射线吸收剂量。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1.上腔静脉综合症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2.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3.Pancoast综合征:肺尖发生的癌瘤导致肩背部和上肢的疼痛,可伴有皮肤感觉异常(火灼样)和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以手部小肌肉为主,但上上臂肌亦可受累),严重者可出现神经麻痹。

肿瘤多累及第1或第2肋骨及椎体,椎管以及脊髓亦可受侵,而表现出脊髓肿瘤症状,同时伴有HORNER综合征。

4.“ B ”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 38 ℃以上,连续 3 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 10% )称为“ B ”症状。

5.咽淋巴环(韦氏环, Waldege's ring ):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56、前哨淋巴结:区域淋巴引流区中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引流,最早发生肿瘤转移。

3.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 ,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4.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 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5.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 109 ,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28、存活细胞:经放射线作用后细胞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

29、克隆(集落):在离体培养的细胞中,一个存活的细胞可分裂增殖成一个细胞群体。

30、死细胞:细胞在照射后已失去无限增殖能力,既使在照射后其形态仍保持完整,有能力制造制造蛋白质,有能力合成DNA,甚至还能再经过一次或两次有丝分裂,产生一些子细胞,但最后不能继续传代者称为死亡细胞。

按存活的定义,放射治疗效果主要是根据是否残留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而不是要求瘤体内的细胞达到全部破坏。

放疗术语基本知识

放疗术语基本知识

放疗术语基本知识《放疗术语基本知识:一场与“放疗君”的对话》放疗,全称放射治疗,在抗癌战斗里可是一员大将呢。

但那些放疗术语啊,乍一听,就像是一串神秘的外星密码。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些术语扒拉扒拉,让它们显出亲民的本来面目。

先来说说“靶区”,这就相当于敌人的老巢啊。

放疗的目的呢,就是要准确地消灭这个老巢里的坏蛋癌细胞。

这个靶区可是要医生精心规划的,就像狙击手得精确瞄准目标一样,不能偏差一丁点儿。

要是没瞄准就射击,那就麻烦了,可能伤了无辜的正常细胞。

有一回我想象着这个靶区就像打地鼠游戏里那些可恶的地鼠脑袋,放疗技术就得保证每次都准确无误地砸中地鼠(癌细胞),可不能砸到旁边的空地(正常组织)。

“剂量”这个词也好理解。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洒农药,农药洒少了,害虫(癌细胞)杀不死;洒多了,菜(正常组织)也得给毒死。

放疗的剂量就得刚刚好,不多不少,把癌细胞都干掉还能尽可能少地伤害身体其他部位。

就好像我自己做饭放盐似的,放少了没味,放多了没法入口。

而且某些重要的器官旁边长了肿瘤,那要计算剂量更得小心谨慎,拧巴得很呢。

再说说“分割放疗”,这就是把放疗的总剂量分成好多次来照射,而不是一股脑儿全给投送上去。

我就想啊,这就像我们吃饭不能一顿吃一个月的量一样,得分好几餐慢慢吃。

癌细胞也狡猾啊,一次给它太多剂量它可能会想办法抵抗,但分期给呢,就可以一点点把它的防线打破。

每次分割照射的间隔还像给身体军队的“休息时间”,让正常细胞喘口气,这样它们才能在消灭癌细胞的战斗里更有力气。

说到“适形放疗”,就像是给癌细胞定制了一个紧身小牢笼。

放疗的射线形状跟随靶区的形状走,可精准了。

以前那些老的放疗方式就像拿霰弹枪扫射,现在适形放疗就是狙击枪,指哪打哪。

这种放疗方式大大减少了对周边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照射,就像咱们打扫房间,以前是拿着大扫帚一顿乱扫,现在是拿着小刷子专门刷污垢(癌细胞)。

了解这些放疗术语基本知识可不光是为了装酷,这对患者和家属可重要着呢。

放疗相关术语

放疗相关术语

放疗相关术语肿瘤放射治疗学三大基本支柱:肿瘤学﹑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IGRT:图像引导放疗SRT/S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C臂CT引导放疗,锥形扫描?)IMRT:调强放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多采用逆向计划设计,受CT成像逆原理启发。

sIMRT:简单调强放疗3-D C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采用正向计划设计。

普通放疗。

electron:电子靶区:GTV肿瘤(红)CTV临床(绿)PTV计划(蓝)ITV内靶区MLC: 多叶光栅SSD:源皮距SAD:源轴距( 100 cm等中心治疗中心)EPID:验证片(加速器自带)4维CT:高速螺旋CT+呼吸时相扫描-不同时相(可选择)CT融合图像。

心脏:heart肺脏:lung肝脏:liver肾脏:kidney脾脏:spleen胰腺:pancreas胃:stomach脊髓:spinal cord脑(brain):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脑干(brain stem):中脑+脑桥+延髓延髓:medulla oblongata脑桥:pons中脑:midbrain眼球:eyeball晶状体:lens视神经:optic nerve视交叉:optic chiasma颞叶:temporal lobe颞颌关节:TMJ腮腺:parotid gland内耳:internal ear口腔:oral cavity喉:larynx股骨头:caput femoris膀胱:bladder皮肤:skin3.DVH图:直方图2.治疗单+射野图1.计划申请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疗术语OIS:放疗信息系统TPS:放疗计划系统LCS:加速器控制系统MLC(Multi-Leaf Collimator):多叶准直器或多页光栅过滤X射线,形成特定形状的剂量分布,减小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EPID(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系统由射线探测和射线信号的计算机处理两部分组成不同系统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前一部分,后一部分大部分相似,一句射线探测方法的不同可以将EPID系统划分为荧光、固体探测器、液体电离室三大类型,利用平板探测器测量放疗时剂量分布,来监视适形放疗的结果CBCT(Cone Beam computor tomography),锥形数CTBrachyTherapy(近距离治疗)别名:内照射放疗,将放射源放置于需要治疗的部位内部或者附近,主要用于前列腺、乳腺、皮肤癌治疗。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EBRT:远距离治疗。

三维放疗:通过不同方向的X射线,提高病灶区的剂量,避免一些组织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三维适形放疗3D CRT:是高能射束的形态始终与对肿瘤的投影一致或是近似一致,可以较大幅度增加肿瘤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并使周边免受损伤。

射线是均匀结束的,但是肿瘤大多是不规则的,且肿瘤各点离人体表皮的射入距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解决肿瘤内部剂量均匀性问题。

IMRT(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逆向调强放疗或适形调强放疗,通过第二次限束以改变加速器限束出束剂量率,达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性。

IGRT(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图像应到治疗,思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

控制摆位误差,对器官的移动进行监控。

在治疗机上安装兆伏级或KV级的X线射野影像监视器(EPID)可在治疗中实时监测和验证射野几何位置乃至野内剂量分布。

目前,在多数加速器上均可安装EPID设备,先进的EPID设备还可以进行剂量分布计算和验证。

如果将治疗机与影像系统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确定治疗靶区,做到每日一靶,也可称为IGRT。

机械手臂放疗(Robotic RT):将加速器安置在机械手臂内,机械手臂自由活动实现放疗。

赛博刀(Cyberknife)实现了这种方式。

容积调强放疗(VMA T):一次照射一个区域,调节治疗头旋转速度或者剂量率实现调强,MLC在治疗头旋转时就可以及时的调整形状,不需要停顿。

螺旋扫描放疗(Tomotherpy):利用多叶准直器控制剂量分布,通过不同的角度投射不同分布的剂量,可以绘制出人以复杂的剂量分布。

剂量:射线穿透人体时,会损失一部分能量,单位质量的物质内所沉积的能量被称为剂量。

单位:1Gy = 1J/kgtarget:靶区,肿瘤GTV:肉眼肿瘤区,指影像所能见到的、肉眼能见到的和可触及的恶性肿瘤生长范围。

CTV:临床耙区,是GTV和需要杀灭的亚临床显微恶性病变组织的总和。

PTV:计划耙区,一个集合,CTV加上器官自主运动和不自主运运动造成的肿瘤位移范围以及摆位造成的误差等。

TV:治疗区域,为达到治疗目的所选择的等剂量线包含的区域。

IV:照射区域,指受到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照射的组织体积。

OAR:危险器官,保护器官,指其放射敏感性显著的影响到处方剂量的正常组织。

小结:就区域范围大小对上述区域排序:IV > TV > PTV > CTV > GTV照射野:由准直器确定的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

有两种定义方法:一是几何学照射野,即放射源的前表面经准直器在模体表面的投影;二是物理学照射野,即以射线束中心轴剂量为100%,照射野两边50%等剂量线之间的距离。

源皮距(SSD):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受照物体表面的距离。

源轴距(SAD):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等中心的距离。

参考点:模体中沿射线束中心轴深度剂量为100%的位置。

对于低于400KV的X线来说,该点定义为模体表面。

射线质:用于表示射线束在水模中穿射本领的术语,该质是带电和非带电粒子能量的函数。

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age depth dose PDD):水模体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参考深度的吸收剂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源皮距和深度。

各个放疗中心应根据机型的不同具体测量和建立不同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数据。

组织空气比(tissue air ratio TAR):水模体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空气中距离放射源相同距离处,在一刚好建立电子平衡的模体材料中吸收剂量的比值。

若深度正好位于参考深度d0处,其组织空气比通常取名为反向散射因子或峰值散射因子。

影响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深度。

组织模体比(tissue phantom ratio TPR):水模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距放射源相同距离的同一位置,校准深度处吸收剂量的比值。

校准深度的选择低于10MV的X线为5cm,10~25MV的X线为7cm。

影响因素同TAR。

组织最大比(tissue maximum ratio TMR):水模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距放射源相同距离的同一位置,参考深度处吸收剂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同TAR。

散射空气比(scatter air ratio SAR):水模中某一深度的散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空气吸收剂量的比值,等于某一点某一放射野的组织空气比减去零野的组织空气比,若该点为最大剂量点,则这时称散射最大剂量比(scatter maximun ratio SMR)。

X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能量和深度:对于中低能X线来说,随着深度增加,百分深度剂量减小,下降速率较快;对于高能X线来说,由于剂量建成效应,百分深度剂量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速率较慢;照射野:由于照射野中某一点的吸收剂量包有效原辐射(放射源原射线和经准直器产生的散射线)和有效原辐射在模体中产生的散射线,而高能X射线散射方向更多的是沿其入射方向向前散射,中低能X线旁向散射多见,所以,中低能X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随照射野的变化比高能X线显著;源皮距:由于平方反比定律即近源处剂量减少的速率大于远源处的影响,所以百分深度剂量随源皮距的增加而增加。

等效方野:如果两个野的面积周长比相等,则两野等效,适用条件为:长方形照射野的边长不超过20cm,面积周长比不大于4,经计算,c=2ab/(a+b)。

等效方野代表不同照射野下,散射线的贡献量相等。

照射野的平坦度与对称性:照射野的平坦度定义为标准源皮距条件或等中心条件下,模体中10cm深度处,照射野80%宽度内,最大或最小剂量与中心轴剂量的偏差值,应好于±3%,照射野对称性的定义为与平坦度同样条件下,中心轴对称任一两点的剂量差与中心轴剂量的比值,应好于±3%。

半影:照射野边缘80%与20%等剂量曲线之间的宽度,表示物理半影的大小。

半影分为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

几何半影是由射源的大小、源到准直器的距离和源皮距形成的,穿射半影受准直器漏射线影响,散射半影是准直器和模体内的散射线形成的。

等剂量曲线与能量的关系:低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深度浅,较为弯曲,边缘中断,低值等剂量曲线向外膨胀,有较大的半影区;高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深度较深,较为平直,边缘连续,半影区小。

楔形角:模体内特定深度,楔形照射野等剂量曲线与1/2照射野宽的交点连线和射线束中心轴垂直线的夹角。

目前特定深度的选择尚有争议,普遍的做法是选择模体中10cm处。

楔形因子:模体内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d处楔形照射野和开放照射野分别照射时吸收剂量的比值。

楔形板多为不锈钢或铅材料制成,楔形板对X射线有“硬化”作用,低能射线更明显,对高能射线影响小。

楔形板分为物理楔形板和虚拟楔形板,物理楔形板的角度有15,30,45,60四种。

高能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分布的特点:组成: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和X射线污染区;剂量建成效应不明显,表面剂量高,多在75%~80%以上,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百分深度剂量很快达到最大点,由于电子容易散射的缘故;剂量跌落用剂量梯度G度量,一般在2~2.5之间。

有效治疗深度(Rt):皮下至85%最大剂量点处的深度。

高能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能量,随着射线能量的增加,表面剂量增加,高剂量坪区变宽,剂量梯度变小,X线污染增加。

电子束的临床剂量学优点逐渐消失;照射野,照射野较小时,百分深度剂量随深度增加迅速减小,照射野较大时,百分深度剂量不再随设野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条件下,当照射野的直径大于电子束射程的1/2时,百分深度剂量随照射野增大变化极微,低能时,由于射程较短,照射野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较小,高能时,影响较大;源皮距,固定源皮距照射。

电子束等剂量曲线分布的特点:随深度增加,低值等剂量曲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曲线向内侧收缩,并随着能量的变高而更明显,野越大,曲线越平直。

选择电子束照射野的一般办法:表面位置的照射野应按照靶区的最大横径而适当扩大,根据L90/L50≥0.85的规定,所选择电子束设野应至少等于或大于靶区横径的1.18倍,即射野大小应比计划靶区横径大20%。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靶区最深部分的宽度的情况射野再放0.5~1.0cm。

电子束挡铅厚度的确定:最低挡铅厚度(mm)应是电子束能量(Mev)数值的二分之一,同时从安全考虑,可将挡铅厚度再增加1mm。

内挡铅一般选用低原子序数材料,如有机玻璃等。

钴60的半衰期为5.26年,半值厚12mm,铱192的半衰期为73.83天,半值厚3mm,铱源能谱复杂,γ射线平均能量为350kev,由于铱源γ射线能量范围使其在水中指数衰减率恰好被散射线建成所补偿,在距离5cm范围内,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的乘积近似不变,不遵循平方反比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