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阳法治疗肿瘤研究火神派与温补派学术观点区别与联系的理论探讨_叶峥嵘
“火神派”到底是什么?

“火神派”到底是什么?“火神派”到底是什么?火神派其实是一门很精巧的中医治疗法则学说,基础理论是扶阳,我本人也是很崇尚扶阳理论的,临床上也是这么实践,也有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辨证论治难以取得显著疗效,就反省自己的辨证论治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应用火神派治疗法则,用大量的附子,虽然起初是处于探索,我也有点搞得很害怕的,因为超剂量附子不但本人要在该药名下签字,有时要医院院长签字。
但冷静下来以后,从来没有怀疑过扶阳理论,弄通了运用姜附桂等临床应用技巧,以后便一直很顺利,并且大大地看到扶阳的好处,解除了很多病人顽症之痛苦。
中医讲究病症是以阴阳为基础,如果只注重扶阳,比如对同时存在阴虚的病人又如何处理?中医的精华是以病人症状为分析的依据,对症用药,如果病人阴虚再用大量的补阳药,那就等于是火上加油吗?如果中医不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精通熟读,你不能自称是一个真正的中医,是无法去利用“火神派”回天之力!这些都是很有技巧的,很需要经验的。
阴阳的问题, 最怕的就是将病症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混在一起来,“火神派”的这个“火”,指的就是“生命的源动力”,从这个角度说,那么只有“阳虚”才是对的!因为这是人体最大最根本的阴阳问题, 但如果将这个角度层次的问题附会到具体病灶的角度层次上混在一起来论述,那么势必纠缠不清,临床上治疗用药所出的问题大多就源于此了。
因此, 这个"火"是生命之火, 在生理的意义上, 它是潜藏在人的肾阳之中的, 一般是无法去激活并引导利用它的,,只能让它随着生命的轨迹一点一点消逝了,这个就是“阳虚”了。
所以“火神派”的精髓就在于用姜附去激活并利用它(命门学说) 的原理。
这个"火"怎么起? 要起到哪个程度? 起了以后怎样维持这个火量? 再者起了以后怎么引导利用这个火去攻克病灶? 这些都是很技巧很需要经验的. 否则如果只是激活的话, 控制不好,这把火就很容易伤阴,同样如果是治疗疾病的话,,控制不好这把火也就很容易引火焚身,,这个焚,焚的是患者的身体,毁的是医者的名誉。
温阳法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w o r d s o f “ w a r mi n g t h e Y a n g , t u mo r ,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 . I n c l u s i o n c i r t e i r a : 1 ) S t u d y o n t h e t h e o r y a n d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We n Y a n g m e t h o d o f r t r e a t i n g t u mo r; 2) E x p e i r me n t a l s t u d y o f a n t i t u m o r e f f e c t o f We n Y a n g h e r b e x t r a c t i o n mo n o m e r; 3 ) E x p e i r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We n Y a n g me t h o d t h e r a p y o f r t u m o r 4 ) C l i n i c a l
防治肿 瘤 的重要 措施 之一 。
关键 词 : 温 阳法 ; 肿瘤; 实验 研 究 ; 临床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R 2 7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4 0 6 ( 2 0 1 5 ) 0 1— 0 1 1 8— 0 4
Re v i e w o n Tr e a t i ng Tu mo r b y W e n Ya n g Me t h o d
o d a n d i t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 a n d d i s c u s s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We n Ya n g me t h o d t o t r e a t t u mo r a n d c l a s s i f y t h e r e — s e a r c h o f e x p e i r me n t a n d c l i n i c a b o u t t r e a t i n g t u mo r b y We n Ya n g me t h o d. Me t h o r d s : A T o t a l o f 2 0 6 a r t i c l e s a b o u t t r e a t i n g t u mo r b y We n Ya n g me t h o d p u b l i s h e d b e t w e e n 2 0 0 3— 。 2 0 1 3 we r e r e t ie r v e d i n C NK1 wi t h t h e k e y
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对比

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对比明代薛己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和治疗,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善用甘温之品,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学术体系。
其后,张景岳继承其学说,进而提出阳重于阴的观点,为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称为温补学派。
由于郑钦安推重扶阳观点,善用温热药物,一些学者又将其归人温补派。
不可否认,郑钦安确实吸纳了温补派的一些学术思想,但其又不同于温补派,只要对照一下火神派的主要学术观点,这一点并不难以区分。
现在,我们将郑钦安与温补派代表人物张景岳的主要学术思想作一大致对比,研究两者的异同,进而得出结论。
(一)二者均注重阳气郑钦安与张景岳都是四川人,均以《易经》、《内经》为宗,通晓阴阳之说,这使二人具有共同的学术根基。
在阴阳互根、水火常变等阴阳一体观方面的认识大致相同。
尤其重视“宝阳论”,郑氏十分认同并予接受。
例如,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大宝论》)。
郑钦安则谓:“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
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
”景岳说:“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郑钦安则谓:“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 “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这方面二者的观点言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举出很多例证,看得出郑氏的重视阳气的思想确实与张氏如出一辙。
郑钦安多次称:经云“气不足便是寒",但众所周知,此语乃景岳所言,而非《内经》之词,从中可以看出郑氏对景岳某些观点是多么认同。
从这一点上说,火神派与温补派确实有着共同的注重阳气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对阴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特点的认识上,两人都有相当见地,也有很多相近之处,这也是张、郑学术思想中很重要的共通之处。
学习火神派吴楚学术思想论文

学习火神派探讨吴楚学术思想【摘要】火神派是近来中医界比较关注的学派,而安徽吴楚虽不是火神派却善用温补法治疗疾病,值得探讨,本文就吴楚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火神派吴楚学术思想温补法【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502- 01火神派是指推崇阳气,善用扶阳方法治疗疾病,擅用大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物对于阳虚阴盛病证及阴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这些观点十分突出甚或超越前人,对于后人也颇具影响。
现在公认的的火神派的鼻祖是郑钦安,四川邛崃人,被誉为“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
其实早在康熙乾隆年间安徽就有一名擅用温补,屡起大病痼疾,远近闻名的大医吴楚的人,学习他的医案我觉得是学习火神派不可多得的医案。
吴楚,字天士,号畹庵,安徽歙县人,名医吴正伦之玄孙,吴崑之侄孙。
他初攻举子业,兼习医术,后因专致力于科举而废医,1681年复操业。
其学术思想表现为:1 善用温补:他在兰丛十戒之戒恣用寒凉【1】说:“甘温之药,如行春夏之令,生长万物者也;寒凉之药如行秋冬之令,肃杀万物者也。
故常服甘温之味,则气血充盈,日进寒凉之味,则气血衰耗。
”“可见司命者,当常以甘温益人气血,即有大实大热,当用苦寒,亦惟中病则已,病去之后,即须以甘温培补。
”现举一不寐病案:圣臣,40岁,心事忧郁,服泻心汤后昼夜不能寐,神色惨淡,目睛不能转动,足不能行,强行一二步,如有物绑在足胫上,挪移不动,口不能言,任问数十语。
总不能回答一字,每日只能食粥一碗,食饭一盅,胸腹哽塞不下,四个月不得寐一刻。
脉沉细迟缓。
处方:人参6g,黄芪6g,当归9g,山药9g,白术4.5g,枣仁3g,甘草2g,陈皮2g。
2剂减轻,加附子1.5g,肉桂1.5g,人参用9g,6剂饮食倍增,说话有音,目珠活动。
前方去当归,加益智仁2.1g,柏子仁3g,远志2.4g。
服10剂而安。
吴楚认为此病人忧思伤心脾所致。
火神论 论文

火神,喻称“善用热药之良医为一炉火也”,是对擅长应用附子等辛热补火(阳气)药物医家的称谓。
所谓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
火神派诞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因此有学者称之为“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
百余年来,传其学者代有其人,著名的有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唐步祺、卢崇汉等,他们均被称为“某火神"或“某附子’’,于今在医林中依然独树一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推崇、传承其学者可称方兴未艾。
火神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
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郑钦安16岁学医于刘芷唐,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
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
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
卢铸之(1876~1963)先生,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屡起沉疴,时人尊为“卢火神"。
其子卢永定传其衣钵,在60余年实践中善用大剂附子、桂枝、生姜等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亦尊为“卢火神"。
卢铸之之孙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姜桂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现为成都中医学院教授。
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
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
推崇郑氏学说,认为“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
”解放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可谓桃李满门。
其子吴生元、孙吴荣祖(现为云南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承其衣钵,皆为火神派传人。
吴雄志先生论巧用温阳药治肿瘤(一)

吴雄志先⽣论巧⽤温阳药治肿瘤(⼀)巧⽤温阳药治肿瘤要谈温法治疗肿瘤,⾸先我们看这个学术的传承,如果我们要去捋捋中医学对恶性肿瘤,或者我们以后简称的肿瘤的认识(我们以后的肿瘤主要指恶性肿瘤),它的学术传承有⼀个变化过程。
最早先秦《灵枢》《素问》主要认为肿瘤属于寒邪所⽣,例如《灵枢·百病始⽣篇》中的积病始⽣,“七篇⼤论”中把肿瘤认为是瘕病。
总之《内经》认为肿瘤属于寒邪所⽣,这个观点⼀直影响到唐宋,像《千⾦要⽅》《千⾦翼⽅》《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代表处⽅陷冰丹,他们基本的认识,肿瘤都是寒邪所⽣,阳虚是根本。
但是,中医的学科,在⾦元乃⾄明清发⽣了很⼤变化。
⾦元四⼤家兴起,到了明清中医外科的兴起,外科主要治疗疮疡。
有的是局部的肿物到最后的破溃,形成我们的疡,外科治疗的疮疡的疾病⼤部分是良性的疾病。
在外科所看到的疮疡主要是由热邪导致的,所以,随后形成了热邪学说。
实际上,我们的肿瘤,当其破溃以后,合并感染,也表现为热邪的情况;即便不合并感染,肿瘤有⽆菌性炎症,由于肿瘤的⽆菌性炎症,实际上肿瘤也有很多局部有热性的表现。
举个例⼦,以阳虚为代表的肿瘤,⽐如说乳腺癌,乳腺癌在局部,它常常表现为热邪,所以西医过去⽤红外线来诊断乳腺癌,就是因为乳腺癌局部⾎供丰富,它的⾎供丰富可以利⽤红外线来诊断,所以说乳腺癌局部表现为热邪,这也是明清以来这个学科发⽣的重⼤变化,认为热邪是导致疮疡的重要的原因之⼀。
但⾄清代中期,以王洪绪为代表的外科全⽣学派的兴起,他们提出恶性肿瘤应该区分“痈”和“疽”,“痈”是指良性的感染性疾病,“疽”在他的⽂献⾥主要是指肿瘤,为什么呢?他举了⼏个特点:根盘散漫,如肿瘤浸润性⽣长;坚硬如⽯,如肿瘤硬度增加;流⾛再⽣是肿瘤的转移。
所以我们⼤部分的“疽”(不能说所有的疽),或者很多疽其实是指恶性肿瘤。
在《外科证治全⽣集》⾥头,主要是指乳腺癌。
根据《外科证治全⽣集》的描述,我们可以把恶性肿瘤分为两个部分,⼀类是瘤,就是形成局部的肿物;另⼀类是疽,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癌性溃疡,《外科证治全⽣集》⾥⾯明确的指出,毒即是寒,寒致深⽽毒⾄深,从此便⼜提出了恶性肿瘤是以寒邪为主的⼀个学术指导思想。
浅谈对火神派的认识

浅谈对火神派的认识火神派是近日中医界掀起的一股新学说,其理论强调「阳主阴从、以火立极」,临床上长期及大量地使用温热性药物,尤其是对附子的应用,更是推崇备至。
本文先透过简要分析火神派的学术思想要点,以展示笔者对火神派的初浅认识,继而进一步探讨当中的问题,以及其与传统中医理论的关系。
而火神派出现之历史背景,亦或多或少与其理论的确立有所关连。
本文第二部份将尝试探讨火神派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它独有的因素。
若能对火神派历史背景及渊源有所了解,我们将能更公正及客观地对其作出评价。
本文的第三部份,则希望提出火神派学说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好让我们能对火神派以至传统中医,有一个更清晰及深刻的认识。
笔者认为,火神派与其它学派一样,难免有其片面不足之处。
就其「阴阳理论」、「阴火理论」、「附子用量」、「标本关系」、「对郑钦安原著的理解」以及「对《伤寒论》的理解」等几个方面,笔者将尝试提出一些疑问,藉此抛砖引玉,好让笔者能与各中医药的爱好者们共同学习及讨论。
前言自《思考中医》一书所引起的火神热潮,在民间中医及网上的中医界朋友中闹得火热。
其重视经典的理念、对今日中医界的批判,以及其背后的医学理论及所叙述的巨大疗效,再也不是正规中医教育界能继续充耳不闻、闭门造车地无视下去的。
因此,笔者以下将尝试阐述有关内容,并以《浅谈对火神派的认识》为题,以期更深入地探讨当中的问题。
虽碍于水平所限,或未能有所灼见,但也至少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正视民间及网上中医们纳喊的一步。
1.火神派简介严格来说,火神派只是近几年来在民间及网上才受到关注的一个派别,并没有一个很清晰及严格的定义,大概由《思考中医》一书面世后,始受人们所重视。
这个派别强调「阳主阴从」,强调治病多用、常用、大剂量地使用姜、桂、附,并以宗仲景学说为宗,崇尚使用经方。
被誉为火神派开山祖师的,是四川的郑钦安,清朝道光至宣统年间人。
其著作《医理真传》及《医法圆通》亦成为了火神派最重要的代表学术著作。
从积聚理论探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

从积聚理论探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作者:田栩榕谷峰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5期摘要:根据中医学理论,恶性肿瘤疾病属“积聚”范畴。
基于《内经》之中“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理论及论述,阳虚寒凝是恶性肿瘤疾病得以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应以温阳法为根本治疗法则。
在临床治疗中遵循温阳原则,往往能取到卓越疗效。
通过总结《内经》积聚理论及发展的基础上,将积聚的分类伏梁、奔豚、息贲等与现代医学定义的肿瘤疾病相对应,讨论温阳之法在各种肿瘤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并收集近10年期刊文献中应用温阳法治疗肿瘤疾病的64例病例进行数据分析讨论,供临证参考。
关键词:积聚;恶性肿瘤;温阳法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5-0093-04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重大疾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9年最新研究数据表明,我国2015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为392.9万例(死亡233.3万例),发病率285.83例每10万(死亡率170.05例每10万)[1]。
根据《内经》之中“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理论,并结合文献与临床实际,认为阳气不足,阴寒凝聚,是恶性肿瘤疾病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故将该理论在临床的应用进行探讨,期待提高中医药治疗肿瘤疾病的疗效。
1 积聚理论及病因病机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2]。
积聚之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根据证候特征不同分为伏梁、奔豚、息贲等类,符合现代医学中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疾病的范畴。
《灵枢·百病始生》对积聚之病因病机从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一为外感寒邪。
如:“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日以成积”。
寒邪之气从足上入肠胃,使肠胃之气不能正常运作,汁沫聚结,而渐渐发展成积聚。
二为饮食不调,起居不节。
如篇中所言:“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温阳法治疗肿瘤研究火神派与温补派学术观点区别与联系的理论探讨叶峥嵘1,吴琳2,环诚1,张怡敏1(1.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2.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以注重阳气为特色的火神派和温补派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的两大医学流派,但他们的学术观点在具体的用药中具有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的不同;温阳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具体的应用存在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各自单用和相互配伍的情况。
因此,以肿瘤这种疾病为研究对象,观察火神派和温补派各自代表性方药分别及相互配伍对肿瘤相关发病机理影响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两大流派学术观点的相互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温阳法;肿瘤;火神派;温补派;学术观点;区别与联系;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2)07-1282-02收稿日期:2012-01-09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项目计划(11JK0699);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jc07);咸阳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K13-06(3)]作者简介:叶峥嵘(1978-),男,陕西洛南人,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学机理。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临床实践的体悟。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关的医家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在对具体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总结产生了一些经验,形成了有别的学术观点,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出现了各家学说,丰富和发展着中医学理论体系。
选择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均适用的同一具体疾病,继而深入研究和揭示这些学术观点的代表性治则(法)或方(药)对这一疾病相关发病机理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探讨和认识不同流派学术观点的区别和联系,进而促进各家学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阳气相关理论阳气相关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精所降其人夭”。
对人体来说,阳气在外具有固表抗邪的能力,在内具有维持脏腑气血活动的重要功能,总是积极的起主导作用。
维护机体的阳气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合近现代中医界擅长使用附子、干姜等药物的医家学术思想,出现了以注重温阳为核心的新兴学术流派—火神派。
围绕其相关理论出现了“扶阳论坛”等学术活动在中医领域的影响极为重大。
因此,近年来应用温阳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扶阳学说,备受重视,被认为是中医应对现实的前沿理论[1]。
然而,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中,还有另一传统的医学流派—温补派,也以注重温阳为特色,用药多选用熟地、鹿角胶、菟丝子、枸杞等,在中医界影响深远。
火神派的代表医家郑钦安提出“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
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医理真传·卷二》)。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点真气耳。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医法圆通·卷二》);温补派的核心医家张景岳则认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大宝论》)。
同时,张景岳还指出“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郑钦安则谓“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医法圆通·卷二》)。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火神派与温补派确实行着共同的注重阳气的理论基础[2]。
然而,进一步分析这两个学派的用药特点却可以发现,火神派用药偏温燥,反对温补滋腻,善于使用消阴回阳法,单重用姜附;温补学派用药偏温热,尚用温补滋养,阴中求阳[3]。
因此,上述两种学术流派均以注重阳气为核心,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具体治法和方药中均体现着温阳的思想,但火神派侧重的是温阳散寒,而温补派侧重的是温补肾阳。
两者一补一散[4],通过不同的视角丰富着阳气相关理论,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同时,由于中医理论还有肾阳亏虚的本可导致寒积内生的标,寒积日久的实又可伤及肾阳形成不足的虚。
所以,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两种治法又常常在临床应用中相互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补虚祛实的治疗目的。
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温阳散寒、温补肾阳两种治法的区别与联系,对火神派和温补派学术观点的相互补充和完善,对于中医阳气学说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温阳法近年来,基于“气滞血瘀”、“痰浊互结”、“毒邪郁结”、“气阴两虚”为主的辨治体系尚不能完全解释中医药治疗肿瘤收效长期停滞不前的临床现实,温阳法治疗肿瘤逐步受到重视[5]。
孙秉严[6]从1000多个患者中总结出肿瘤患者寒型体质约占总数的80%,认为阳气虚弱、寒凝瘀滞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韦云[7]通过对100例肿瘤死亡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现,肿瘤晚期患者的证候特点为正虚邪实,且阳气虚损多于阴血亏虚。
蒋士卿[8]总结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明确指出,肿瘤以肾阳虚为本,气滞、痰凝、湿阻及血瘀为标。
伍耀衡[9]提出肿瘤本质为肾阳不足、阴寒积聚。
张建敏等[10]认为温补肾阳是立足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寻求肿瘤发生的最根本原因而得出的治疗方法。
王劲等[11]认为肿瘤在八纲辨证中属阴寒之证,以华佗麻药神方(川草乌尖、胡椒、细辛等)外敷体表癌性疼痛部位,病人全身症状随癌痛缓解而好转。
杨玲[12]对各类肿瘤患者207人研究发现其中可确诊为阳虚型的占73.4%。
治疗服用助阳汤(由附子、肉桂、干姜、熟地等组成)加减,对提高患者的抗癌能力和抗放、化疗的耐受力,尤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确有明显效果。
黄金昶[13]通过临床发现体质偏寒的人患肿瘤居多,肿瘤病人中寒证居多,且肿瘤发展到晚期往往兼有阳虚证候。
治疗药物常用附子、肉桂、干姜、鹿角胶、鹿茸等。
对患者无明显火热症者,处方中佐加温阳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因此,肿瘤患者存在寒积内生(标、实)和肾阳亏虚(本、虚)的病机特点,温阳法在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于“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和“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着眼于“阴成形”的可见之物—肿瘤,通过采用温阳散寒,使“阳化气”,凝结消散;基于“肾为水火之宅,元阴、元阳之所在,人之一身阳气藏于肾中”的理论,着眼于温阳要从肾阳入手,则需要通过温补肾阳来治疗肿瘤。
当然,在中医标本兼治和扶正祛邪的治则指导之下,又存在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两法相互配伍治疗肿瘤的情况,所以在以上治疗肿瘤的处方中可以见到这种组方思路[14]。
3火神派与温补派区别火神派和温补派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两大重要学术流派,虽然在具体的立法用药中存在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的不同,但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均注重扶助机体的阳气,以温阳为核心。
肿瘤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诊断和治疗以及认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应用于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温阳法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而且在具体的治疗中存在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单用及相互配伍应用的情况。
因此,以肿瘤这种疾病为研究对象,观察火神收稿日期:2012-01-14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资助项目(200707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资助(07cz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823)作者简介:相建峰(1984-),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
通讯作者:张闽光(1959-),男,江苏泰州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影像诊断及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E-mail:mgzhang09@hotmail.com。
派和温补派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方药分别及相互配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相关发病机理的影响,有助于认识这两种治法在治疗肿瘤时各自的适用对象和用药阶段及相互配伍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寒积内生和肾阳亏虚之间的相关性,能够促进火神派和温补派学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对中医阳气相关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周计春,高淑辉,张弘.从“扶阳学派”的复兴看中医现状和发展[J].中医药文化,2009,12(1):14-15.[2]张存悌.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学术思想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63-364.[3]汪剑,和中浚.四川“火神派”概况及其学术思想特色探讨[J].四川中医,2007,25(4):16-17.[4]陈杰.“火神派”用药重脾胃[J].江西中医药,2006,37(1):54.[5]伍耀衡.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7,29(5):468-470.[6]孙秉严,孙丽嬴.孙秉严治癌40例经验集[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7.[7]韦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与中医阴阳关系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3):5-8.[8]裴俊文.蒋士卿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J].河南中医,2009,29(2):129-130.[9]伍耀衡.温阳祛淤治疗恶性肿瘤探讨[J].河北中医,1997,19(4):39-41.[10]张建敏,黄克希.温肾补阳法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J].福建中医药,2001,(1):35.[11]王劲,金炳根.华佗麻药神方温阳止痛外治癌痛82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1):13.[12]杨玲.补阳法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J].中医研究,2001,14(2):62-63.[13]黄金昶.“以毒攻毒”“温阳”“破淤”“通利二便”四法治疗肿瘤之我见[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0):51-52.[14]叶峥嵘,杨晓航,吴琳.温阳法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2(1):88-91.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相建峰1,林盛明1,相燕洁2,张闽光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临床学院放射科,上海20007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妇科,上海200001)摘要: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
细胞可以通过自噬和溶酶体,消除、降解、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细胞器、变性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重建、再生和修复提供必须原料,实现细胞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自噬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影响肿瘤进程的多个层面,包括肿瘤基因、细胞周期、血管生成及溶酶体变化等。
因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既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也可能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细胞自噬;细胞死亡;肿瘤发生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2)07-1283-03Autophagy and Cancer TreatmentXIANG Jian-feng1,LIN Sheng-ming1,XIANG Yan-jie2,ZHANG Min-guang1(1.Department of radiology,Shanghai Hospital of TCM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200071,China;2.Department of Gynecolog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anghai200001,China)Abstract:Autophagy is widely exist in eukaryotic cells,the phenomenon of life,is an important body defense and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