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现代主义戏剧研究
2024版第八讲《青鸟》ppt课件

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青鸟》创作背景19世纪末欧洲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社会问题的日益尖锐,人们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成为时代主题。
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影响梅特林克作为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色彩,《青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者个人经历梅特林克的童年经历了一些不幸,成年后也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真正的幸福,这些经历和思考都影响了他的创作。
梅特林克生平及成就生平成就时代背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起源与发展特点影响02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Chapter0102樵夫小屋的平静生活仙女降临与寻找青鸟奇幻之旅回忆国、夜宫、幸福花园…青鸟的象征意义030405主要情节梳理0102樵夫一家仙女贝丽吕娜光神面包、糖、水、火、猫、…其他角色030405角色关系图解典型人物形象分析蒂蒂尔和米蒂尔仙女贝丽吕娜光神面包、糖等灵魂03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Chapter梦幻般的场景描绘象征手法的运用想象力的拓展030201梦幻色彩表现诗意化描写技巧优美的语言运用抒情表达音乐性的体现对生命的思考作品中对死亡和生命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对幸福的追求通过寻找青鸟的过程,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人性的揭示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发读者的深思。
审美追求和内涵04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Chapter寻找幸福真谛幸福的定义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求珍惜当下,感恩生活1 2 3勇气是追求幸福的前提坚持是实现幸福的关键智慧是获取幸福的保障勇气、坚持和智慧在追求中的重要性对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关注青少年内心世界01培养青少年的勇气、坚持和智慧02鼓励青少年积极面对挑战0305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话异同点Chapter《青鸟》与西方经典童话比较主题呈现01叙事结构02角色塑造03《青鸟》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对比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价值观传递不同文化背景下童话创作差异创作观念审美取向传播方式06课堂互动环节Chapter1. 分组2. 讨论3.记录4.汇报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八讲,20-40年代话剧文学

三、田汉的话剧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 作家,文艺批评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早年留学日本, 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 一些传统戏曲。主要话剧作品有《获虎之夜》 《南归》《苏 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咖啡店之夜》《丽 人行》等。)爱情婚姻问题:胡适《终身大事》、陈大悲《幽兰女士》、欧阳予倩 《泼妇》——反对封建婚姻,提倡新女性; (2)历史题材的问题剧:郭沫若等的历史“翻案剧”——表现旧时代女性 的反抗精神,女性解放问题:郭沫若《卓文君》《王昭君》;欧阳予倩 《潘金莲》;袁昌英《孔雀东南飞》与“寡妇情结” (3)反映社会黑暗的剧作:洪深《赵阎王》——写旧军队军痞,揭露军阀 罪恶
二、欧阳予倩的话剧
欧阳予倩(1889~1962),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中国现 代话剧创始人之一。原名立袁,号南杰,生于湖南浏阳一官宦家庭。 190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春柳社,在《黑奴吁天录》等剧中扮演角色。 1911年回国后又与陆镜若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演出鼓吹革 命反对封建的新剧。1922年写出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 1929年2月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戏剧》及报纸 副刊《戏剧周刊》,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等。 “九· 一八”事变后, 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参加反蒋抗 日的政治运动,先后写了话剧《李团长 之死》、《同住的三家人》、《不要忘 了》及京剧《渔夫恨》等。这些剧本大 多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暴露反动 统治的黑暗。 1932年创作了大型话剧 不要忘了》和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 抗战爆发后写了话剧《青纱帐里》、《越 打越肥》, 1941年以创作优秀历史剧《忠 王李秀成》 。
第八讲 现代主义戏剧研究

此剧表现了皮兰德娄对人以及人类生存困 境的思考。六个角色的故事所体现的生活 十分严酷,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悲剧,其原 因并不象传统的戏剧把它的本源仅仅引向 社会,而是揭示了他们之间的一种不能相 互认同、也始终不能解开的隔膜。 剧作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交流是悲剧 的根源; 在皮兰德娄看来,隔膜是人间最严酷、最 悲苦的,这个世界是荒诞的、非理性的。
《死无葬身之地》:“二战”期间,法 国的地下抵抗运动同法国卖国主义的维 希政府及其爪牙的斗争。 主要人物:如望(游击队长)、索比埃 (游击队员)、吕茜(女游击队员)、 昂利(游击队员)、弗朗索瓦(吕茜的 弟弟)卡诺里(游击队员) “极端”的戏剧情境:一次激战中,游 击队战败,一些队员被俘,敌人对他们 进行疯狂的审讯,队长若望的出现,使 被俘的游击队员有了“自由选择”的可 能——要么供出队长的身份苟且偷生, 要么保守秘密英勇牺牲。
《秃头歌女》:马丁夫妇、史密斯夫妇 剧中,人是非人化的,而对话的内容也可 以说是非人的,荒诞不经、陈词滥调、语 无伦次,基本上没有戏剧情节,在荒诞中 对社会的混乱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语言的悲剧,语言是杀人的武器。 《椅子》:一对年过九十的老夫妇,觉得 自己快要死了,有些重要的话要讲给亲戚 朋友听,剧中的椅子象征着宾客,椅子多 到老夫妇没有立身之地,只能跳海,场上 剩下一个代表老夫妇宣讲它们临终重要讲 话的演说家,可他有时一个聋哑人。—— 人类用语言是不能沟通的,语言不能用于 思想交流,人类是隔膜的。
作品:共11部剧作,《苍蝇》、《禁 闭》(又译《密室》)是其存在主义戏 剧的代表作。 《苍蝇》: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俄瑞斯 特斯为父报仇的故事。 《禁闭》:地狱的一个房间内,紧闭着 三个犯人的亡灵:埃斯泰乐(虐杀儿童 的罪犯)、加尔欣(因开小差被枪毙的 记者)、伊奈司(女同性恋者),—— “咱们之中,每一个人对其他两个人都 是刽子手”,“他人即地狱”——成为 该剧的主题。
戏剧表演的戏剧理论与学派

戏剧表演的戏剧理论与学派戏剧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置,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给观众。
而戏剧理论与学派则是对戏剧表演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理论体系和学派思想。
在戏剧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戏剧理论和学派涌现出来,为戏剧表演的创作和演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
一、自然主义学派自然主义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戏剧学派。
它强调在戏剧表演中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追求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反映。
自然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包括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美国剧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等。
他们的作品以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为基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表现主义学派表现主义学派是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戏剧学派。
它以对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现为核心,追求对人类内心的深入探索。
表现主义戏剧作品中常常出现夸张的形象和场景,以及对人物内心的直观描写。
表现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包括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和奥地利剧作家斯特劳斯等。
他们的作品通过戏剧形式,反映了人类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三、现代主义学派现代主义学派是20世纪中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戏剧学派。
它强调对戏剧形式和结构的创新和突破,追求对戏剧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探索。
现代主义戏剧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碎片化的结构呈现,通过符号和象征的运用,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
现代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包括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和美国剧作家威廉·福克纳等。
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四、后现代主义学派后现代主义学派是20世纪末以后在戏剧领域兴起的一种学派思潮。
它强调对戏剧的边界和定义进行批判和超越,追求对戏剧的自由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戏剧作品常常以跨文化和跨媒体的形式呈现,通过多元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的混杂,挑战传统的戏剧观念和结构。
后现代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包括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和美国剧作家托尼·库什纳等。
第8讲---后现代主义文论

法国当代
著名哲学家、
后现代思潮 理论家让— 弗郎索瓦·利 奥塔(1924— 1998)。
2.知识的商品化:“以前的那种知识的获取与 精神、甚至与人本身的形成(教育)密不可分的 原则已经过时”;就是那种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去 改造与利用自然的态度也已显得过于浪漫。在后 现代语境里,知识的性质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的传授与获取都变成了一种商业交换行为, 因而,“知识为了出售而被生产,为了在新的生 产中增值而被消费:它在这两种情形中都是为了 交换。”在商业原则作用下,知识与知识的的区 别仅仅象货币一样表现为‘用于支付的知识’和 ‘用于投资的知识’。”
6.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与价值模式:
现代是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想成为现代的作品,必须先是后现 代的才行”。
后现代的精神实质:消解、去中心、非同 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不 满现状、不屈服权威、不对既定制度发出 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
(二)哈贝马斯对后现主义的批判: 1.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它永远指向未
(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整体特征: (1)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核心是虚
无主义,它拒绝中心,拒绝本质,拒绝深度。 杰姆逊认为,由深度模式走向平面感(削平
深度模式),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 别之一。在现象与本质、边缘与中心、能指与所 指、虚构(文本)与真实(历史)的二元对立中, 后现代主义总是用前者去消解后者。
启蒙的姿态。现代主义文学仍然以启蒙的姿态面 对大众,保持着强烈的精英意识。
作家的中心地位:在现代主义文学那里不是被削 弱,而是被进一步强调了。
先锋性。现代主义作家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先锋性, 与大众文化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并试图以自己的先 锋性去影响社会,使大众向自己靠拢。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影视与文学是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的思潮与情感体验。
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是两个文化理论概念,对于戏剧影视文学的创作与演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文学中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交织与冲突。
一、现代性在戏剧影视文学中的体现现代性是18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带来了文化、经济和技术上的巨大变革。
现代性强调个体的自由、理性与独立,而这些思想在戏剧影视文学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在戏剧中,现代性主张拓展舞台艺术的边界,突破传统的剧本结构与表演方式。
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表现主义戏剧,通过夸张的表演手法和怪异的舞台设计,呈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孤独、疏离和焦虑。
同时,现代戏剧注重对社会现象和思想问题的探讨,反映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影视中,现代性的体现更加多样化。
现代电影不仅追求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还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探讨。
例如,《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于1936年拍摄的一部经典喜剧片,通过讽刺现代工业化带来的机械化与人对机器的依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矛盾与忧虑。
在文学中,现代性的体现也非常明显。
现代小说追求主题的多样性与思想的独立性,形式上也更加多元化。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以无时间顺序限制、流动的意识流叙事方式,展示了现代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与体验。
二、后现代主义对戏剧影视文学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主张去中心化与异质性。
在戏剧影视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体现在其对现实的多重解读、语言的游戏与文化的混搭等方面。
后现代主义对戏剧的冲击体现在剧本结构与艺术形式的创新。
比如,美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将演员的动作进行最简化的设计,通过重复、间隔和暂停的形式传达出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人性的虚妄。
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挑战了传统剧本的结构与观众的习惯,追求表演艺术的极致。
戏剧考研理论知识点归纳

戏剧考研理论知识点归纳戏剧考研理论知识点是戏剧学专业学生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必须掌握的一系列基础概念和理论。
以下是对戏剧考研理论知识点的归纳: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戏剧:悲剧、喜剧的起源,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 中世纪戏剧:宗教剧、道德剧的特点和影响。
-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古典主义戏剧: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特点,如三一律。
- 浪漫主义戏剧: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的表现。
- 现实主义戏剧:关注社会问题,反映现实生活。
- 现代主义戏剧:突破传统,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戏剧的分类- 悲剧:以严肃主题和悲惨结局为特点。
- 喜剧:以幽默、讽刺手法处理轻松或滑稽的情节。
- 正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歌剧:结合音乐和戏剧的表演艺术形式。
-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戏剧的构成要素- 剧本:戏剧的基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 导演:负责整体构思和指导演员表演。
- 演员:通过表演将剧本内容呈现给观众。
- 舞台设计:包括布景、道具、服装等,为戏剧创造视觉环境。
- 灯光与音响:增强戏剧效果,营造氛围。
戏剧的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力求真实地再现生活。
- 表现主义:强调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
- 超现实主义:打破现实界限,探索梦幻和潜意识。
- 荒诞派:通过荒谬和非逻辑的情节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戏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悲剧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的论述。
-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强调观众的思考和批判。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演员应完全沉浸在角色中。
- 格罗托夫斯基的贫困戏剧:强调演员身体的表现力。
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戏剧与文学:剧本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
- 戏剧与电影:两者在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相互影响。
- 戏剧与舞蹈:身体语言在戏剧中的重要性。
戏剧的社会功能- 教育功能:通过戏剧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现代戏剧发展脉络

现代戏剧发展脉络现代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
以下是现代戏剧发展脉络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第一阶段:现代戏剧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一时期,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激发了戏剧家们对戏剧形式的创新与探索。
现实主义戏剧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强调真实性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主要代表作家有俄国的契诃夫和挟师夫,挪威的易卜生,德国的布莱希特等。
第二阶段:戏剧的表现主义与抒情主义(20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一时期,战争与社会动荡让戏剧走向了压抑与悲观,表现主义戏剧开始兴起。
表现主义强调戏剧的表现手法,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扭曲的情感表达和符号化的舞台布景呈现内心的痛苦与思考。
同时,浪漫抒情主义的戏剧也开始兴起,强调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表达。
德国的斯特劳斯和尼古拉斯,英国的萧伯纳,爱尔兰的贝克特等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第三阶段:实验戏剧的崛起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80年代)在这一时期,实验戏剧开始兴起,戏剧家们尝试新的形式与表达方式。
他们将意识流、噪音音乐、非线性叙事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应用于戏剧创作中。
法国的荒诞剧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流派,代表包括贝克特和莫里哀。
此外,美国的欧尼尔和米勒以及英国的英国演员工程剧团等都为戏剧的实验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阶段:后现代戏剧的兴起(8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后现代戏剧开始兴起,强调戏剧的自我批判和反思。
戏剧家们开始关注身份、权力和性别等社会议题,并通过碎片化、非线性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呈现戏剧的复杂性。
英国的爱尔兰剧团、美国的顶级市、德国的言剧团等成为了后现代戏剧的先驱。
通过以上的阶段性划分,可以看出现代戏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化,从对现实的真实呈现到对内心的探索,再到对戏剧形式的实验与反思,现代戏剧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也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与时代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共11部剧作,《苍蝇》、《禁 闭》(又译《密室》)是其存在主义戏 剧的代表作。 《苍蝇》: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俄瑞斯 特斯为父报仇的故事。 《禁闭》:地狱的一个房间内,紧闭着 三个犯人的亡灵:埃斯泰乐(虐杀儿童 的罪犯)、加尔欣(因开小差被枪毙的 记者)、伊奈司(女同性恋者),—— “咱们之中,每一个人对其他两个人都 是刽子手”,“他人即地狱”——成为 该剧的主题。
二人经过的地方都具有象征意义: 第一幕“回想之国”,是所谓“传 说”的世界,他们在这里捉到的青 鸟变成了黑色——在“传说”的世 界是不能找到真理的; “夜之宫殿”、“森林”——“恐 怖”,是黑暗势力所笼罩的恐怖, 是寻找真理之途中所经过的最可怕 的地方; “幸福之宫——物质的幸福是无常 的可怜的,“母性的爱”和“爱的 欢喜”才是最 幸福的
梅特林克戏剧美学思想: 1、“静态戏剧”:戏剧应表现的 是看不见的、不可知的心灵世界, 是人同神秘的精神世界交往的时 刻; 2、“沉默”理论:人与人的语言 交往是物质性的,只有“沉默” 才能有人与人的真正的心灵交流;
3、“第二对话”:“剧本中真正 有意义的台词是那些初看起来毫 无用处的台词,这种台词才是本 质所在。在那些必须的台词以外, 你几乎总是可以发现平行地存在 着一种好像多余的对话,但是只 要仔细地考察,你就可以相信, 这才是那种灵魂应该深沉地倾听 的地方,这才是那向灵魂致意的 地方。”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兴起的一 个影响深远,最能代表资本主义精 神危机的戏剧流派。崛起于1950 年代,兴盛于1960年代,衰落于 1970年代。 荒诞派的主要代表剧作家有:尤奈 斯库、贝克特、阿尔比、品特等等。
对荒诞派戏剧最早命名的是英国的戏 剧理论家马丁· 艾斯林: “如果说一出好戏必须有结构巧妙的 故事的话,那么这些戏剧却根本没有 故事或情节可言; 如果说一出好戏的标准是要事出有因 且人物性格刻画必须细腻的话,那么 这些戏则往往没有有性格的人物,展 现在观众面前的几乎全是些机械式的 傀儡;
《秃头歌女》:马丁夫妇、史密斯夫妇 剧中,人是非人化的,而对话的内容也可 以说是非人的,荒诞不经、陈词滥调、语 无伦次,基本上没有戏剧情节,在荒诞中 对社会的混乱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语言的悲剧,语言是杀人的武器。 《椅子》:一对年过九十的老夫妇,觉得 自己快要死了,有些重要的话要讲给亲戚 朋友听,剧中的椅子象征着宾客,椅子多 到老夫妇没有立身之地,只能跳海,场上 剩下一个代表老夫妇宣讲它们临终重要讲 话的演说家,可他有时一个聋哑人。—— 人类用语言是不能沟通的,语言不能用于 思想交流,人类是隔膜的。
“这不是一个讲抵抗运动的剧本,我感兴 趣的是,极限的情境以及这种情境中人 的反映。”——萨特 萨特的戏剧艺术贯穿着存在主义的哲学 观点,但在多数作品中,创作手法仍采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从生活出发,从生 活中提炼情节展开戏剧冲突——“我们对 于自己则仍然要求真正的现实主义,因 为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情与 理、现实和理想、心理和伦理之间的区 别分辨清楚,是不可能的。”——萨特
存在主义戏剧
二战之后,战争的创伤和战后的冷战, 使人们普遍有一种悲观失望、彷徨苦 闷的心情,存在主义哲学风行,存在 主义戏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主要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特、加缪等人。 萨特(1905-1980),法国著名学者、 戏剧家,早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 院,获哲学学士,后师从现象学专家 胡塞尔,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 的本体论存在主义理论对萨特影响甚 深。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要点: 1、存在主义是非理性的——人的异化; 2、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其后 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创造自身; 3、 应当强调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 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对自身命运的 选择——“自由选择”、“重在行动”; 4、个人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不但有权 在命运面前做出选择,而且人们只能以 自身的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
《犀牛》:在一座小城中,居民中传 染着犀牛的病毒,因此而异化为犀 牛——贝郎热、雅克…… 贝朗热面对那些纷纷被异化为犀牛的 人,在犀牛的重重包围中,高喊着 “我永远要做人,我绝不投降”(剧 终)。 对迷信、宗教式的偏见、极权主义的 批判
第八讲
现代主义戏剧研究
19世纪末,在现实主义戏剧兴起 后,现代主义戏剧的思潮和流派也 相继发生:未来主义、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 1、既有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经 济、文化危机遗留的精神烙印,又 有近代先进的科学(进化论、量子 力学、相对论等)、哲学对文艺思 想的影响。
2、普遍存在焦虑、悲观、颓废 的情绪; 3、是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 反动,在反传统、反理性的旗号 下,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 4、重直觉、重表现、重人生内 面的直接呈现; 5、手法翻新、技巧上不拘一格。
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
斯特林堡(1849-1912),出于瑞 典的斯德哥尔摩,个性特异,曾是 精神病患者,复杂的思想和心理对 其剧作影响很深。多产剧作家,共 有剧本62部。 斯特林堡的创作是从自然主义走向 表现主义的,一般认为,他是表现 主义的奠基人,也可以说是荒诞派 的前驱。
《朱丽小姐》:朱丽小姐(伯爵之 女,订婚对象毁约,被男仆占有, 后自杀)、让(男仆) 剧中,对人物的创造,运用了心理 剖析的方法,特别是朱丽小姐走向 悲剧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她堕落的 过程,完全是有着她心里的逻辑, 细致的内心冲突的逻辑。 该剧被人称为心理自然主义的戏剧, 据此,认为斯特林堡是“室内心理 剧美学的奠基者”。
斯特林堡剧作特色: 1、透过“梦”来表现人的心理、情绪 和潜意识,推动戏剧走向内在化; 2、不再追求塑造人物,也不再编制戏 剧故事,而是要创造出一种震撼人的灵 魂的戏剧,甚至是产生恐惧、神秘的戏 剧意象,以更深切地表达对这个罪恶世 界的仇恨和愤慨的情绪; 3、以非现实的手法进行创作,将现实、 记忆、杜撰、想象、荒唐、即兴混为一 体。
“未来之国”——世界是不断进化 的,未来是美好的; “梦醒”——蒂蒂尔和米蒂尔得到 了青鸟,将青鸟送给邻家的病孩子, 待病愈后取回青鸟时,青鸟去突然 飞去——青鸟是可以得而复失、失 而复得的,人类应当永远保持一个 不断对青鸟(真理)的探求之心。
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戏剧
王尔德(1856-1900),英国文学家、戏剧 家,唯美主义者,以创作唯美主义戏剧何社 会戏剧著称于世。主要剧作:《莎乐美》、 《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等。 《莎乐美》:取材于《圣经· 新约· 马太福 音》,公主莎乐美狂热地爱上了先知约翰, 前者是纵欲主义者,后者是禁欲主义者,莎 乐美借助继父希律王贪恋自己的美色而杀死 了约翰,将约翰的头用银盘托上狂吻,希律 王醋意大发,下令杀死了莎乐美。
梅特林克的剧作总是写丑恶的世界 是怎样将真善美毁灭了,而那些暴 虐者又总是躲在后面,在悲剧降临 时,又总是有着神秘的征兆。 《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梅丽桑 德、王子高洛、佩列阿斯(高洛的 弟弟)……人类与无助
“等待的戏剧”: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盲目”,冲突围绕人与命运进行, 不是殊死的搏斗而是对命运结局的等待, 人物是思想类型化的,不太注重独特性 格的塑造,等待不需要动态的情节,之 需要相对静态的情境。 有人说,梅特林克是“等待”戏剧主题 的开拓者,他召唤了后来的荒诞派。
《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独特的唯美 主义风格: 1、爱与死、美紧密相联,为爱的死神 披上美与诗的轻纱,哪怕这种爱是畸 形的; 2、极力描写官能的美和肉体的爱,对 人的身体、头发、嘴唇等进行细致优 美的描述。
皮兰德娄及其剧作
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著名剧作 家,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剧作家,也可以说 是现代主义戏剧的前驱之一,其创作打破了 现实主义的框架。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该剧问世震 撼了欧洲剧坛,使之成为世界性的不朽名 著—— 导演正在剧场排练皮兰德娄的戏《各尽其 职》,突然出现了六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 他们生产是被剧作家废弃的某个剧本中的人 物……
主要特征: 1、巧妙地利用了“戏中戏”的结构; 2、剧中表现非理性的世界,但仍运用 了戏剧悬念、曲折的情节等传统的戏剧 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成典型形象,使 作家的理性思考透过深刻的人物形象表 现出来,而不是采用后来的现代主义者 们常用的非理性的艺术手法。 皮兰德娄的剧作对后来的现代主义戏剧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奥尼尔、布莱希特、 田纳西· 威廉斯等都曾从它的剧作中得 到启示,他被誉为现代主义戏剧的一代 宗师。
《死无葬身之地》:“二战”期间,法 国的地下抵抗运动同法国卖国主义的维 希政府及其爪牙的斗争。 主要人物:如望(游击队长)、索比埃 (游击队员)、吕茜(女游击队员)、 昂利(游击队员)、弗朗索瓦(吕茜的 弟弟)卡诺里(游击队员) “极端”的戏剧情境:一次激战中,游 击队战败,一些队员被俘,敌人对他们 进行疯狂的审讯,队长若望的出现,使 被俘的游击队员有了“自由选择”的可 能——要么供出队长的身份苟且偷生, 要么保守秘密英勇牺牲。
《到大马士革去》:已经有表现主义的 艺术倾向。剧中人物没有名字而成为一 个符号——男主人公“陌生人”、女主 人公“女士” 《死亡的舞蹈》:男主人公“他”和妻 子“她”,写男女之间的无情战争。 《鬼魂奏鸣曲》:在一座豪华的住宅里, 一位上校举行盛大晚宴,赴宴的有活人, 也有死人,人和鬼都是坏蛋、疯子,唯 一的正面人物是一位大学生——剧作家 通过大学生的口,指出这个世界不过是 一座疯人院、妓院、停尸场……
此剧表现了皮兰德娄对人以及人类生存困 境的思考。六个角色的故事所体现的生活 十分严酷,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悲剧,其原 因并不象传统的戏剧把它的本源仅仅引向 社会,而是揭示了他们之间的一种不能相 互认同、也始终不能解开的隔膜。 剧作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交流是悲剧 的根源; 在皮兰德娄看来,隔膜是人间最严酷、最 悲苦的,这个世界是荒诞的、非理性的。
《青鸟》:哲理童话剧,写小男孩蒂 蒂尔和小女孩米蒂尔,不怕艰难险阻 和路途遥远,去寻找青鸟,他们与 “光明”同行,从“回想之国”、 “夜之宫殿”、经过“森林”、“幸 福之宫”、“坟场”、“未来之国” 而到“梦醒”,不断地寻求青鸟,直 到最后也没有寻找到真正的青鸟。 全剧蕴含着梅特林克的哲理之思—— 蒂蒂尔和米蒂尔象征着人类,象征着 人类的理性与智慧;青鸟象征着真理, 是一种天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