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散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7.1《风景谈》课件(共21张PPT)

解题
“风景谈”即谈风景,“风景”字面释义是“风光景色”。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在本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在学习文中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赏析。
矛盾在回忆录中说道: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风景谈》
1940年,矛盾途径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
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标明主旨,而是借谈风景含蓄地谈政治?而且第一幅画面并不是在解放区,那为什么要写?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及贯穿全文的五处议论。这五处议论逐层深入,象一条红线把六幅画面串联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既然说到文眼,那么请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呢?
特点:形散神不散
分类:记叙散文:写人记事议论散文:论题类、哲思类、随想类、寓言类抒情散文:写景状物、直抒胸臆
散文
常用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引用、渲染烘托等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风景谈》一文写于一九四〇年十二月,此时的茅盾已离开延安置身于国统区重庆的白色恐怖之中,这里没有创作的言论自由,要讴歌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更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什么驱动作者不畏险恶环境,另辟蹊径,采用含蓄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对根据地军民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呢?这就是茅盾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不安的生活后,对延安军民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使然。
《老王》参考课件1

作者的善良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 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 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 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 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 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 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 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 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 感谢。
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 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 文章的谋篇布局。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 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本文的段落作者是怎么组织的?这样 的安排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作者对琐碎材料的组织以成有机整体,是 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 段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是按逻辑顺序,正 因谋生的困难,收入少,所以生活清贫。下 面三段是按时间顺序。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设置了贯穿全文 的线索,即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以 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 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 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 利。 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 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 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 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 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 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 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 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 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 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 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作者对老王这样的不 幸者不是冷漠、蔑视,而是本着平等观念和人 道主义精神去关心、爱护他。如知道老王有夜 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总是照顾他的生意 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常见题型梳理、基本知识及读文示范课件PPT模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3、理解句子的含义、内涵(意蕴)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 《我们的裁缝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 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 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5.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 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 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一、散文概念
散文,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是一 种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题材广泛、形散神聚、笔 法灵活、立意深远、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高考试卷 中的散文概念指狭义散文。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 的散行文章。
二、散文的特征
1. 较 强 的 纪 实 性 , 情 感 真 实 。 2. 篇 幅 短 小 , 立 意 集 中 深 远 , “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3.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4.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 脱。5.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6.语言风格异 彩纷呈。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4、指出散文线索,分析其作用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9.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 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 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 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 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PT课件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 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 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 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 中地揭示主旨。
-
16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 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 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 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
2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
3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 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 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 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 或略读。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
20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 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 中地揭示主旨。
-
16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 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 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 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
2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
3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 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 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 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 或略读。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
20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8匆匆课件(23张).ppt

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 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既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形象地写出了 时间的匆匆流逝。 ②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 俐地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和太阳说 再见,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 时间的匆匆流逝写得有形有声,可见 可闻非常形象。
时间是抽象的,但作者却 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说说作 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呢?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 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 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 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 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 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 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 这一遭啊?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美文赏析,师生品味
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 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 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 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思考: 1.段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找出段中的拟人句,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 读下面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意思。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伶伶俐俐 移动 遮挽 叹息 徘徊 蒸融 痕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知我,我们的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 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 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文体整理课件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 态描画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 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 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 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请从四篇文章中,选择一 处描写,并作赏析
抒情就单是击抒此发处和添加表标现题作者的感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 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 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 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 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 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请你从四篇文章中,选 择并概括出相应的记叙内 容
第四单元散文整理
目 录/contents
“定”毕生 “饰”婚房 “表”心意 “言”誓词 “结”连理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
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
诗歌。
——冯骥才
“定”毕生
单击“此定处添”加毕标题生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 《昆明 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 的雨》 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筑、 《背影》
抒情、描写、 说明
记叙、描写
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
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 概念、原理、技术等。
《散文 两篇》
议论
请从四篇文章中,选择 一处说明,此处说明对内
《白杨 礼赞》
容有什么作用。
抒情、描写、
散文应该是条河,可以是黄河长江那样的,也可以是你们前屋后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及练习课件(共42张PPT)

问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而
B. 疲惫的不是脚步而是心情,失败的不是结果而是意志。 不感到可耻。
如果不会飞翔,理想的翅膀反倒成了生活的累赘。
比喻谦虚好
C. 刚毕业的那几年,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她 并不觉得苦,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她。
D.无论才学还是能力,李明都不如我们的班长,可李明 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经常向班长请教学习,如今各方 面都大有长进。
技法点睛
以小见大的要点 (1)小处选材。重大的主题通过平常小事来体现。选 材唯其“小”,才便于精雕细刻,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也才能更深入挖掘,从而把主题 揭示得更为深刻。 (2)细节描写。细节虽小,可它的作用不小。它既可 以刻画人物性格,又可以深化作品主题。细节描写能把 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突出人物性格,便有以小见大的 效果。然而,真实的、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须来自作 者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
学,不介意 向学识或地 位不及自己 的人请教。 与前文自相 矛盾。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高铁开进机场,铁路与港口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武 汉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的意义。(将“意义”改为 “作用”)
B.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收集了大量学生材料,常分析、 整理材料到深夜。(语序调整为“整理、分析”)
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 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待人宽
①_________修__润__课__本___________________ 送客穿门越阶,鞠躬致谢 ②_____写__信__给__“__我__”__,__表__达__悔__恨_________
朱自清及其散文欣赏

散文创作开始于1923年。有散文集《 踪迹》(诗与散文合集)、《背影》、 《你我》、《游杂记》、《伦敦杂记》、 《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精选版课件ppt
5
二、朱自清散文的题材内容
A、朱自清散文题材内容大抵可分为三类:
1、写景抒情的散文:构思精密,结构精巧,文学优
美,脍炙人口。如《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荷塘月色
作风。”
——李广田《朱自清选集·序
》
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成功,在当时
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在白话文学的新期占有相当重要的
地位。
朱自清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散
文在当时和以后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精选版课件ppt
21
1、委婉细腻
“于每事每物,达到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 论锱铢(锱铢:重量单位。1两﹦24铢,1铢﹦6锱)之 别,淄渑(淄渑:淄水渑水,据说这两条河味道不 同,但合在一起就辨不出来,只有齐国易牙可以 辨别)之辨,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 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独特的 秘密。”
——朱自清
朱自清的散文犹篇三三曲径,九九回廓。
例如《背影》。写作的动因是接到父亲的来信。然
后回忆1917年的事。
精选版课件ppt
返回 22
2、诗情画意
其散文追求一种绘画美;“作文便是用 文字作画。”
冰心的是写意画(神的),朱自清的是 工笔画,注意形似,“不能形似,当然就 无法逼真。”
例如《荷塘月色》。月色中荷塘就特有 的风情,荷塘上月色的特有神韵。
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作品的结构来谨缜密,其散
文的“漂亮缜密”著称于当时。这一切朱自清的散
文有清新,委婉,细腻,隽永的艺术风格。
精选版课件ppt
5
二、朱自清散文的题材内容
A、朱自清散文题材内容大抵可分为三类:
1、写景抒情的散文:构思精密,结构精巧,文学优
美,脍炙人口。如《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荷塘月色
作风。”
——李广田《朱自清选集·序
》
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成功,在当时
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在白话文学的新期占有相当重要的
地位。
朱自清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散
文在当时和以后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精选版课件ppt
21
1、委婉细腻
“于每事每物,达到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 论锱铢(锱铢:重量单位。1两﹦24铢,1铢﹦6锱)之 别,淄渑(淄渑:淄水渑水,据说这两条河味道不 同,但合在一起就辨不出来,只有齐国易牙可以 辨别)之辨,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 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独特的 秘密。”
——朱自清
朱自清的散文犹篇三三曲径,九九回廓。
例如《背影》。写作的动因是接到父亲的来信。然
后回忆1917年的事。
精选版课件ppt
返回 22
2、诗情画意
其散文追求一种绘画美;“作文便是用 文字作画。”
冰心的是写意画(神的),朱自清的是 工笔画,注意形似,“不能形似,当然就 无法逼真。”
例如《荷塘月色》。月色中荷塘就特有 的风情,荷塘上月色的特有神韵。
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作品的结构来谨缜密,其散
文的“漂亮缜密”著称于当时。这一切朱自清的散
文有清新,委婉,细腻,隽永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