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

合集下载

《少年行》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少年行》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少年行》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少年行》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王维《少年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少年行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1)擘:张,分开。

一作“臂”。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2)重:一作“群”。

(3)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4)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翻译】: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赏析】:首句“一身能擘两雕弧”,状其射技超群。

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

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状其临阵胆气。

“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

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句“偏坐金鞍调白羽”,摹其战斗风姿。

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

最后一句“纷纷射杀五单于”,绘其赫赫战果。

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

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

【阅读训练】:(1)请简要分析“偏坐”的表达效果。

(3分)(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参考答案】(1)“偏坐”是指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

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

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及赏析

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及赏析

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及赏析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 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少年行四首》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⑴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⑵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⑶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

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⑷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⑸苦:一作“死”。

⑹擘:张,分开。

一作“臂”。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⑺重:一作“群”。

⑻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⑼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⑽欢宴:指庆功大宴。

⑾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⑿轩:殿前滥槛。

⒀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

“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王维《少年行》

王维《少年行》

王维《少年行》《少年行》作者:王维–@@【诗文解释】西行客商,怀抱着明珠,满载着金玉,在黄沙之中艰难地前进。

一心只想做个高官的文人,抛弃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追求,因此对这些前行的商人投以轻蔑的一笑,认为他们不可能实现抱负。

我却认为那些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官场里的人,也许不如这些前行的商人有价值。

【注释】①塞下曲: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边塞征战生活。

②马行:行路。

③主人:指当铺老板。

④负:背负。

⑤请:请允许我作诗。

【诗文翻译】奉命出使到边塞去的诗人,从草原上传来了客商的歌声:骏马行走在沙漠里,商人背着珍珠宝石,正在艰难地前行。

西去的客商,怀抱着明珠,满载着金玉,在茫茫黄沙之中艰难地前行。

这位前来送信的老板请允许我作诗,并把商人的心思猜测到十分透彻。

那些有学问的人,只会为保住爵禄而蝇营狗苟,只知道安享富贵而使自己的理想抱负化为乌有。

只有像这些沙漠中的行商一样,才能实现伟大的抱负。

我认为:有学问的人只是在服务于现实,而那些官场上的人,空怀有远大的抱负,但从未付诸行动,只是整天沉溺在虚幻的梦想之中。

这些有学问的人与沙漠中的行商相比,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

【诗文赏析】王维这首《少年行》的艺术特点是写景与叙事结合得非常紧密。

它的抒情成份很淡,几乎全部的篇幅都是叙述,很象一篇记叙文。

但这种记叙不是漫无边际的流水帐,而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身份的片段,特别是突出细节进行描绘,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尽量避免用抽象的议论代替形象的描绘。

诗中所选取的片断,人物虽然不多,场面也不大,但极具典型性,人物的思想感情,时代特征鲜明,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富有代表性的人物。

诗中所选取的片断,尤其能体现少年行旅艰难的特征。

诗中几乎每句都用了动词,用字较重,用力较猛,节奏较快,呈现出粗犷质朴的风格。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衬托手法,通过“客”与“主”的对比,充分显示出诗人自身的“贵公子”气派。

诗中“请君试看”“主人深致”“犹有”等,都显得超然脱俗,既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又恰好反衬出少年不受拘束,潇洒大方的性格特征。

李白《少年行》全诗赏析

李白《少年行》全诗赏析

李白《少年行》全诗赏析
李白《少年行》全诗赏析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①五陵年少:长安以北(今咸阳附近)有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每个陵墓周围都聚居了许多豪富之家,风气骄奢,也是汉代豪侠少年和纨绔子弟聚集之所。

后以五陵少年代指豪侠少年或纨绔子弟。

②金市:指唐长安西市。

西市是都城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又是国际贸易的市场,较东市更为荣,故称“金市。


③胡姬:唐时旅居长安的西域胡人,有以卖酒为业者,其侍酒胡女称为胡姬。

④少年行:乐府曲,属《杂曲歌辞》。

大意:
长安阔少在金饰市场的东部游玩,骑着白马踏着银色的.马鞍得意洋洋。

马蹄踏遍长安的落花不曾停歇,他究竟是去哪呢?他笑着进入了异族歌姬的酒坊中。

这首乐府诗当写于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时,是抨击那些纨绔子弟过着骄奢的生活。

他们在市场上东走西撞,骑白马跨银鞍到处游逛。

在郊外玩够了,又撞入有侍酒胡女的酒肆中去饮酒作乐。

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浮浪子弟的形象,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用七绝的形式,描刻画,情态毕露。

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描写山水田园景色和抒发自身感慨为主要特点。

其中,《少年行》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少年行》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提供翻译注释。

少年行青衫湿罢黄金尽,红粉佳人照墨眉。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千载无人能依旧,百花沉醉有谁知?《少年行》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美好事物凋零的思考和感慨。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对原文进行赏析。

青衫湿罢黄金尽,红粉佳人照墨眉。

这两句描绘了青年郎与佳人相伴的情景。

青衫湿罢,黄金尽,意味着青年郎已经度过了一段富有繁华和荣耀的时光。

红粉佳人照墨眉,描述了佳人在青年郎的眼前华丽动人的形象。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句表达了佳人的美丽和她一笑之下所引起的无尽魅力。

佳人一笑之后,所有的美女都变得黯然失色,六宫的粉黛也黯然无光。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楼高指的是月色明亮的楼台,休独倚则是告诫自己不要再独自倚在高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说明主人公心中的忧愁和思念之情化作了滚滚眼泪。

千载无人能依旧,百花沉醉有谁知?这两句再次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美好事物的凋零。

千载无人能依旧,表示岁月无情,若干年后,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份记忆。

百花沉醉有谁知,说明美好的景物不存在永恒,即使花草仍在盛开,但无人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沉醉之美。

注释:1. 青衫:指青年郎的衣服,此处象征青春。

2. 湿罢:指衣服被雨水打湿。

3. 黄金:指财富和荣耀。

4. 红粉:指美女。

5. 照墨眉:形容美女眉目如画。

6. 百媚:形容美女的妩媚。

7. 六宫粉黛:指宫廷妃嫔的妆容。

8. 明月楼:形容高台或高楼上的明亮月光。

9. 酒入愁肠:指喝酒过后心中的忧愁更甚。

10. 相思泪:指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

11. 千载:指千年。

12. 无人能依旧:指无法保持原样。

13. 百花沉醉:形容百花盛开的美景。

14. 有谁知:表示无人真正理解。

古诗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翻译赏析

古诗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翻译赏析

古诗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翻译赏析《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前言】《少年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旧题而创作的组诗作品。

其二为七言绝句,塑造出一个对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心花怒放,对人世间的赏心乐事饱含激情的豪侠少年形象。

两首诗均以寥寥数语勾勒少年形象,摹写其个性特征,语言豪迈,刚柔并济,浑然天成,是同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注释】⑻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

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

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

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

⑼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

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翻译】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赏析】第二首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描摹刻画,情态毕露。

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

在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忘怀了一切,不知什么叫时光与金钱,不知什么是愁苦与忧思。

这里没有明显的是非褒贬,也没有暗示出什么微言大义。

这些青少年,是幸福的。

从这些青少年的身上,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盛唐的国威给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带来的狂欢与激情,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其中倾注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

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

《少年行》(令狐楚)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少年行》(令狐楚)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少年行》(令狐楚)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少年行
令狐楚
系列:关于爱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少年行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
1少年行:古代歌曲名。

2走:跑。

咸阳:指京城长安。

3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赏析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著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

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出征诗。

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全诗主调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诗歌鉴赏】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原文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王昌龄《少年行二首》翻译
待更新
王昌龄《少年行二首》赏析
《少年行二首》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
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
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
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
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
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
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王昌龄的诗词全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 这首诗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 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视困难, 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最后一句 “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的表现了 少年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 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充 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少年行(其三)
• 一身能擘两雕弧, • 虏骑千重只似无。 • 偏坐金鞍调白羽, • 纷纷射杀五单于。
总结
• 《少年行》组诗是对杀敌报国的少年 英雄的赞美。四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 了少年英雄的昂扬意气、勇敢精神、 爱国之情、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最 终功成名就的荣耀。 • “诗言志”,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诗 人自己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 的表述。
作业
• 背诵全诗 • 完成阅读思考P10 1、P14 1、P17 1。
王维
作品评述
•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 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 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 敌的气概和拜将封侯的荣耀。从不 同的角度表现了他们的昂扬意气、 勇敢精神、爱国之情和建功立业的 雄心。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 一个整体,好象人物故事衔接的四 扇画屏。
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四)
• 汉家君臣欢宴终, • 高议云台论战功。 • 天子临轩赐侯印, • 将军佩出明光宫。
Hale Waihona Puke 析•诗中的他们就像汉家少年的成长 史,从一个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的少年 游侠,成长为抗击外族侵略的汉军战 士,该诗成功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 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 年英雄的形象,他在战争中显露头角, 最后立下赫赫战功!功成名就,拜将 封侯!
小结
• 诗人用大笔写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 了豪迈不羁、挥金如土、意气相投的 游侠“群像”。 • 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具有相当浓厚 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但这种理 想化并不给人任何虚假之感,关键就 在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 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少年行(其二)
• 出身仕汉羽林郎, • 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 • 纵死犹闻侠骨香。
只有新丰美酒才配得上咸阳游侠,所以才有了 “相逢意气为君饮”品味文本,回答:“意气”包 含了那些内容?
•“意气”恰恰点出了豪侠少 年的共同点:洒脱不羁的气 质、仗义疏财的侠义性格、 使酒任性的作风„„
已点明“为君饮”,落句似必写宴饮场面。但诗人 却以“系马高楼垂柳边”收尾,这是什么手法?达 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王 维
少 年 行
• 字摩诘,盛唐时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 家。 •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 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 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 王维的作品一般分为前后两期,以张九龄 罢相为界,其特色分别是前期境界开阔, 雄浑博大;后期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在本诗中,为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 貌,诗人精心选择了怎样的一个典型场景?

诗人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 场景。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 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 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 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诗先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 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显示了作 者怎样的用心? • 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 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而 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 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新丰美酒, 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 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 • 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从容 承接,轻轻一点,突出了少年游侠的豪纵不羁的 性格,挥金如土的气概。能用这样昂贵的名酒招 待刚刚结识的朋友,可见这些游侠讲义气、轻钱 财,生活中豪爽洒脱。
赏析
• 第三句“偏坐金鞍调白羽”,摹其战 斗风姿。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 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 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 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 • 最后一句“纷纷射杀五单于”,绘其 赫赫战果。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 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 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
• 侧面虚写的手法。 • 这一句是由马、高楼、垂柳三种意象组成的一幅画 面。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马,正所以衬托侠 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在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 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由“高楼”二字可以想见 游侠少年在酒楼上觥筹交错的热烈场面。高楼旁的 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使之 在华美、热闹中显出雅致、飘逸,不流于市井的鄙 俗。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创造一种富于浪漫气息 的生活情调,为突出游侠的精神风貌服务。
赏析
• 首句“一身能擘两雕弧”,状其射技超群。 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 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 开两张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 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状其临阵胆气。 “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 过去,如入无人之境。这两句内容上互为 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 象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