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距隧道爆破地震效应的损伤控制研究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对邻近隧道影响测试研究

Ex e i e t lS u y o a tn b a i n I fu n e o p rm n a t d n Bl s i g Vi r to n e c n l n a b n es wih S a lI t r a e r y Tu n l t m l n e v l
第2 7卷
第 2期
爆
破
Vo . 7 No 2 12 .
21 0 0年 6月
BL TI AS NG
J n 2 1 u .00
D I1 . 9 3 ji n 10 - 8 X 2 1 . 2 0 0 O :0 3 6 /.s . 0 1 4 7 . 0 0 0 . 1 s
小 净 距 隧道 爆 破振 动 对 邻 近 隧道 影 响测试 研 究 水
Mi s yo d ct n Wu a 3 0 4,hn ) n t f u a o , hn4 0 7 C ia ir E i
Absr c : F rrs ac igteifu n elw o ebat gvbaino erc iasao n ewokn c s t a t o e erhn le c a fh ls n irt nt okpl r u dt rigf e h n t i o h l r h a
i u n lw t malit r a ,h ir t n r s o s n c u l t e d ma e o e rc i a sb t e n t et n es n tn e i s l n e v l t e vb a i e p n e a d a c mu ai a g f h o k p l r e w e u n l h o v t l h
C E La  ̄n, H பைடு நூலகம் in i
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振速规律探究

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振速规律探究1 引言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双洞隧道在选择线路时受到地质条件限制,致使两相邻隧道无法保证最小净距的要求,因此小净距隧道应运而生。
由于围岩的性质一般不均一,故在隧道施工中很难选用隧道全断面掘进机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或者盾构法,而较多采用钻爆法施工。
在隧道爆破开挖的过程中,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对相邻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当振动波速度幅值较大时可能对小净距隧道先行洞围岩造成一定破坏,影响隧道的安全施工。
因此对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隧洞不同位置爆破振动速度规律的探究是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截至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隧道爆破进行了研究。
王明年[1]等应用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两种方法对开挖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进行了分析研究。
赵东平[2]等以小净距交叉隧道为例,发现当新建隧道在距离隧道交叉点10 m以外位置以全断面法爆破施工时,下方既有公路隧道仅受到较小的影响;当其在距离交叉点10 m以内位置以全断面法爆破施工时,既有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振动速度超标,而采用台阶法爆破施工时,新建隧道可安全通过。
龚建伍[3]等以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鹤上三车道小净距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监测岩柱振动速度大小,研究爆破振动速度分布规律。
申玉生[4]等结合襄胡二线新刘家沟隧道实际工程,通过对既有花果山隧道的四次爆破振动测试分析及一次爆破验证,说明爆破振动的参数设计是合理的,质点的振动速度能够客观反映现场的地质状况和衰减规律,新建隧道施工爆破对爆心距最小的左边墙影响最大。
蔚立元[5]等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爆破施工对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层的影响范围在15 m之内的结论;施工洞和服务洞的围岩振动影响较大,且爆破工作面前方的爆破振动强度大于后方,在其影响范围内应注意加强监控量测并推迟二次衬砌的施作。
罗忆[6]对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岩体中波的传播问题和边坡动力响应问题的不同破坏机理加以区分,在爆破振动安全判据中对振动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加以考虑。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摘要:小净距隧道是隧道和地下工程项目是一种在环境较为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施工的新型的隧道建筑模式,由于其是一种新技术,所以目前从设计到施工方法都不是很完善,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慢慢的进行研究和改善。
特别是采用爆破方法时,爆破震动的双洞会相互影响。
不管是影响第一个孔爆破洞对后面洞爆破施工的影响,还是第一次启动孔爆破同时得相互影响,如爆破振动控制不当,围岩和衬砌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导致安全隐患,危及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研究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的主要问题是爆破荷载的量化问题,可以说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虽然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瞬时性,所以对隧道爆破时间曲线的测定和计算爆破振动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分析;工程应用;研究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道路交通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随着全国各城市交通的不断完善和交通网络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网络建设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以满足城市之间的沟通。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山体滑坡,尤其是在我国西南、西北部分山区,以及在山区隧道的施工,是作为交通线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初期,由于隧道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还缺乏完善的隧道施工技术。
现在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中国隧道工程逐年增加。
与早期隧道施工相比,现代隧道掘进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土地、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特别是现代城市的各种管道、道路和其他建筑都很复杂。
为了考虑到邻近建筑的影响,线路规划变得越来越难。
因此,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的需要,新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往往越来越小,从而产生了新的隧道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性,小净距隧道在高等级公路隧道施工中越来越受隧道设计者的欢迎。
2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分析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小净距隧道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不是很大,以及整体电路线路的影响,和拱隧道施工相比较,其工艺简单、容易进行防水处理,容易控制成本,使用的工程实例也越来越多。
简述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

简述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摘要: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隧道工程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急速前行。
而小净距隧道作为当前在我国特殊的地形条件下,一种能够解决隧道路线高级分布的全新结构形式,已经在我国现有的交通建设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净距隧道下的施工方法中,其产生的施工爆破极有可能对相邻的隧道结构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隧道塌陷。
对此,本文基于在某隧道工程下的隧道概况以及爆破参数,针对此工程中的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爆破数值进行计算,并通过现场真实检测与模拟数值的对比分析后,在针对小静距隧道下的施工爆破方案进行改进,以此来减轻由于施工爆破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关键字: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监测控制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迅速增长,我国基础设施总数量也在逐年上涨。
其中铁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本,更需要应用全新的技术来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率。
而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作为我国当前在公路、铁路以及水利工程上的主要措施,关于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爆破缺陷也逐渐凸显出来。
例如,如果爆破范围过大,那么轻则导致爆破区相邻的围岩结构损伤,重则甚至会影响整体的隧道结构,影响隧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因此必须要针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下的施工爆破技术进行振动监测,确保我国工程建设的安全。
一、工程概况及爆破参数某隧道位于我国某工程中的一个施工内容,在此隧道的建设当中,主要利用分离式的双洞双向隧道,分为西线与东线两种起止形式,图一为该隧道全貌。
图一某隧道全貌图在该隧道的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技术的利用当中,其爆破下所需要利用到的技术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减震功效。
对此,该隧道工程重点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在爆破上的炮孔起爆顺序分别为掏槽眼、辅助眼、底板眼以及光炮眼,以此按照从内到外的方式进行逐步爆破。
但这里也要注意,每次爆破的时间差必须控制在100ms之内,以此来达到最高强度的抗震效果。
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方法研究摘要:隧道结构在爆炸振动作用下的结构能量响应非常复杂,不仅受爆炸地震波本身的特性影响,而且受结构本身固有特性的影响。
因此,单因素振动速度被广泛用作安全标准。
但是,随着爆炸工程中大量振动灾难的出现,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使用统一振动速度作为振动安全标准的标准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爆炸振动作用下,结构的破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结构内部爆炸地震波的能量大于结构本身能承受的能量,导致结构的破坏,即首次超过破坏;另一种选择是,在多次爆炸和长时间爆炸的情况下,结构的损伤将不断累积,当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结构的损伤即累积损伤。
在爆炸机械领域,结构的破坏是爆炸本身振动特性和结构本身动态响应的综合结果。
因此,找到两种破坏形式的测量标准,并将两者同时应用于爆炸振动的安全标准将更加科学和全面。
关键词: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方法研究引言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在加快构建城市快速交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产生的爆破振动效应,对隧道破碎围岩、初支、二次衬砌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隧道爆破振动波的传播规律研究,对于确保洞内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地面的隧道爆破振动特性研究较多,大多采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对爆破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拟合,然后根据拟合公式对爆破振动进行预测和安全控制;还有部分研究集中在隧道后方地表的“空洞效应”上,即隧道已开挖洞室的上方地表振动存在放大效应;或者考虑了地形地貌的变化引起的振动的变化,分析验证凹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具有衰减效应,凸形地貌对爆破振动波具有放大效应。
但是针对隧道爆破掌子面后方的传播规律还较少,得出了爆破近区后方的爆破振动预测公式,补充了萨道夫斯基公式对近区预测的不足。
联络通道是左右线隧道的联系隧道,主洞爆破时极易对掌子面后方联络通道围岩和衬砌造成扰动甚至引起掉块、塌方,联络通道围岩及衬砌的稳定对于确保主洞人员及车辆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武隆小净距隧道掘进控制爆破技术

K e r : bat gvbain y wo ds l i irt ;waed tcig;cnrl lsig s n o v ee t n o t at ;Wuo gtn e ;s l itra ob n ln n l mal nev u l
tc u e t e lre v r ra d te s ro n ig rc it r a c , h c s u ̄ h t i t fs r u dn o k a s a g ro eb e k a h u r u d n o k d s b n e w ih a s l s te s l y o u r n i g r c . h n u b a i o
T e mo i rd r s h n c eo tr a d sa c f h n t e e u si a f ne v itn eo o s i l 7~1 a d4 ~7 m h wsta h PV o e f n u n l l 2 m n s o t e P ft o t n e l h t h r t wa co e t h o k f c f h a k t n e r 6 7 n / n 2 0 c s r s e t e y w ih a re i e S f t ls o t e w r a e o e b c u n la e 1 . 5 c v s a d 1 . 7 m/ e p ci l , h c g e s w t t aey t v hh R g l t n o lsi g e u ai s frB a t . o n
标准。
关键 词 : 爆 破 振 动 ; 声 波探 测 ; 控 制 爆 破 ; 武 隆 隧 道 ; 小 净 距 中 图分 类 号 : T 25 3 D 3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 8 X(0 0 0 — 04— 4 0 1 47 2 1 ) 1 04 0
小净距隧道掘进控制爆破技术研究

3 m 隧道 衬 砌 内 轮 廓 按 建 筑 限 界 高 0
50 宽 1 .m. 采用 三 , 曲墙 半 圆 . m. 05 拟 t圆 L 拱 ,边 墙 半 径 R= .m.拱 部 半 径 R= 88 56n 隧道 净 高 70 m, 宽 1.9 截 . , r . 0 净 07 m, 面净 面积 为 6 .5 2 42 m 。隧道 围岩 以Ⅲ 、 Ⅳ
进 度 .往 往 要 求 加 大 一 次 起 爆 的 药 量
因此 . 降低 振 动 的影 响 与保 证 隧道 施 T
进度 是 一对 矛 盾关 系 . 目前 一 般 采 用 微 差 爆 破 技 术 来 解 决 此 矛 盾 采 用 微 差 爆
比 连拱 隧 道具 有 造 价低 、 工快 、 械 施 机 化 程 序 高 的特 点 . 比分离 式 隧 道具 有 相 占地 小 . 布线 灵 活 的特 点 。 目前小 净 距 隧道 在 施 工 中的难 点 . 主要 需 要 考 虑如 何 控 制后 掘 隧 道 的 爆 破 振 动 对 先 掘 隧
和 V 级 三 种 围 岩 为 主
距 . 直 接采 用 连拱 隧 道 。但 由于连 拱 或 隧道 的 工程 造 价 、 工 周期 和施 工难 度 施 均 } 分 离 式 隧 道 大 的 多 . 此 . 种 界 - 匕 为 一 于 边 拱 隧 道 与 分 离 式 隧 道 之 间 的 新 型 隧 道 结 构 形 式— — 小 净 距 隧 道 越 来 越
破 引起 的振动 由于各 段爆 破 的振 动波
因 而 根 据 波 的 叠 加 理 论 . 以 通 过 调 节 可
制 在 3 ~ 0 之 间 :② 要控 制 中夹 岩柱 作用 于 同一 测 点 时存 在 一定 的 相位 差 . 0 5m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观测与分析

图 1 各 隧 道 关 系 图
2 监测 方 式 及 测点 布 置
测 点 位 置
表 2 同一 断 面不 同位 置 的质 点 振 动 速度
质 点 振 动 速 度 峰值 (ms c /) 主振频率( ) Hz
根据 爆 破 震 动 监测 目的 要求 , 用 三 种监 测 方 式 : 采 () 线 方 式 : 离爆 源 较 近 的 既有 隧 道 内侧 沿 其 轴 向 等 1测 在 间距 布 置 6个监 测 点 , 隔 1m 布 置 1 测 点 ; 每 0 个 () 点 断 面 布 置 方 式 : 临 近 隧 道 的 一 个 断 面 上 布 3个 2测 在 点; () 点最 近 距 离 布 置方 式 : 次 爆 破 的最 大 质 点 振 动 速 3测 本 度 实 时监 测 。 每个 测 点均 布 置 3个速 度 传 感 器 ( 中 垂直 速 度 传 感器 1 其 各
要研 究 课 题之 一 。 泉 厦 高速 公路 扩 建 工 程 中 , 建 的具 体 方 案 是 在 原 两 洞之 扩
速度传感器 1 , 个 水平 径 向 、 向速 度 传 感 器 各 1 , 别 进 行 切 个 分 测 点 实 时监 测 , 线 实 时监 测 和 全 断 面监 测 。 爆破 震 动 速 度 测 测 点 布 置具 体 情 况见 图 2 。
式所 得 出 的不 同 的观测 结 果 , 点振 动速 度 峰值 最 人值 通 常 出现 在 同一 断 面 的腰 部 、 向方 向和 爆 心距 最 小位 置 发 生 处 , 应主 频 分布 在 质 径 对 17 4 1 z主 要集 中在 24 z 右 。 论指 出, 3~ 1H , 7H 左 结 质点 振动 速度 峰 值 与对 应主 振频 率 与爆 破 方式 以及 爆 心距 密 切相 关 , 破规 模 与爆 心距 对 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3期2009年9月爆 破 BLAST I NG Vol .26 No .3 Sep.2009 文章编号:1001-487X (2009)03-0094-04小间距隧道爆破地震效应的损伤控制研究丁金刚1,2,张学民3(1.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2.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长沙410011;3.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长沙410075)摘 要: 为了分析近距离爆破对相邻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进行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
结果表明,振动速度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各测点沿隧道断面的径向振动速度均大于切向速度,且振动速度均随着与震源距离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
基于试验结果的统计回归和对爆破中区爆生气体压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微裂纹扩展机理的分析,假定岩石动态极限抗拉强度超过微裂纹临界应力时引起新的材料损伤,通过爆破中区损伤断裂准则得到了质点振动速度的安全阈值。
结合爆破监测回归公式给出了不同距离情况下单段最大药量建议值。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震效应; 损伤机理; 安全阈值中图分类号: U458 文献标识码: ADamage Control Research of Seis m i c Effect fro mS mall Spac i n g Tunnels Bl asti n gD I N G J in 2gang1,2,ZHAN G X ue 2m in3(1.School of Res ource and Safety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2.Changsha Engineering &Research I nstitute of Nonferr ousMetallurgy,Changsha 410011,China;3.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 rchitect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5,China )Abstract: For analyzing the vibrati on effect on existing tunnel induced by cl osed 2in blasting,the site blasting ex 2peri m ents were monit 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 on vel ocity is str only directi onal,and the radial vel ocity was larger than the tangential vel ocity al ong the tunnel secti on and the vel ocity was nonlinear decreased f oll owing the distanc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gressi on of experi m ental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m icr ocrack p r opagati on mechanis m of r ock under comp ressive stress field of det onati on gas,and on assu m ing the ne w da mage will be generated when the dyna m ic failure tensile strength of r ock was over the m icr ocrack critical stress,the safety threshold value of particle vibrati on vel ocity could be obtained by m id 2area da mage fracture criteri on of blasting .The max charge per delay at different distance was suggested combining with the regressi on equati on of monit or results .Key words: tunneling engineering;seis m ic effect;da mage mechanis m;safety threshold value收稿日期:2009-05-22作者简介:丁金刚(1975-),男,工程师,中南大学博士生,从事井巷工程设计研究工作,E 2mail:17885988@ 。
0 引言由于受地形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增建二线隧道与既有隧道间,或新建双线隧道在进出口段,其平面布置以及双线静间距等技术参数难以满足围岩稳定性影响范围和设计规范的要求,越来越多地采用小间距或近间距隧道方案。
采用钻爆法掘进时,新建隧道开挖爆破产生的振动就可能引起邻近隧道围岩和衬砌的损伤。
因此,对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于净间距偏小的双线隧道,如何控制爆破对相邻近间距隧道围岩和衬砌结构的损伤破坏,保证爆破施工时中间岩墙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由于爆破振动效应受爆源特性、地质条件、隧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比较复杂。
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数值分析[122]、现场爆破振动测试[327]等方法对邻近隧道或地下结构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以及岩石爆破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
基于爆破对近邻双线隧道的振动监测结果和爆破振动作用下岩石微裂纹损伤扩展机理的分析,通过引入爆破中区损伤断裂准则的判定得到了爆破振动速度的安全阀值,并结合爆破监测统计公式给出了单段最大药量建议值。
1 工程概况某隧道进口段设计为分离式单向双线小间距隧道。
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193+668~ZK195+ 085,全长1417m,右线起讫桩号为YK193+672~YK195+023,全长1351m。
隧道地表覆盖层很薄,大部分位置可见岩石出露,下覆基岩为白垩纪上统砂岩。
在设计中,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并综合考虑前后段线路平纵面指标、总体工程造价和路线布线等因素,隧道进口段的路线间距设计为15~25m。
采用新奥法施工,上下台阶开挖,先掘进右洞,左洞滞后于右洞50m左右。
2 振动监测试验和分析2.1 爆破参数及测点布置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主要与炸药及装药特性、起爆方法、爆破设计参数(如孔间距、孔间延时和最小抵抗线)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隧道左洞上台阶高5.25m,宽13m,采用光面爆破方案。
爆破主要参数为:周边眼间距60c m,最小抵抗线75c m,装药量0.2~0.3kg/m,装药结构采用连续装药,炮孔堵塞长度20c m,爆破进尺2m左右,分8段起爆。
钻眼直径42mm,炸药采用2#岩石硝铵炸药,有地下水地段为乳化甘油炸药,药卷直径分别为<25和<32。
起爆方式为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近距离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表明,最大振动速度出现在隧道迎爆侧的墙壁和拱部,墙脚点振动速度较小,背爆侧振动相对较轻[7]。
故将测点布置在隧道右洞的迎爆面,共布置5个测点,与爆源的距离随根据左洞爆破进尺分别计算,相邻2个测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5m、10m、20m和23m。
每个测点沿隧道径向及切向各布置1台传感器。
测试系统流程为:CD1型传感器ϖMCS2000瞬态波形存贮器ϖ笔记本电脑。
2.2 观测结果与分析先后进行4次震动测试,获得11组有效数据,如表1所示[8]。
表1 爆破震动测试数据序号爆心距/m总药量/kg 最大单段药量/kg 质点振速/(c m・s-1)径向切向 主频率/Hz 径向切向132.554131.35—91.4—233.060131.250.3283.3138.8333.063151.150.3089.3312.5433.054130.730.5783.358.8533.560131.030.3783.3100.0634.063150.680.3796.2166.7734.054130.630.47100.055.5835.560130.450.4275.2100.0938.063150.380.3074.1125.01062.054130.180.0862.545.51166.063150.10—55.5— 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可用国内外公认的萨道夫斯基公式描述[9]:V=K 3QRα(1)式中,V为测点的最大质点振动速度,c m/s;K为同爆破方式、地形条件以及岩石性质等因素有关的系数;R为测点至爆心的距离,m;Q为单段装药量,kg; a为爆破地震波衰减指数,与地形地质条件及距爆破中心的距离有关。
经数据处理,分别得到径向和切向质点振动速度与比例药量之间的关系式:59第26卷 第3期 丁金刚,张学民 小间距隧道爆破地震效应的损伤控制研究V =21393QR2.9554(2)V =2893Q R2.4909(3) 数据分析表明振动速度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测点沿隧道的径向振动速度均大于切向速度,可见径向振动速度对既有隧道围岩的损伤起主导作用。
振动速度和振动主频值均随着与震源距离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
从图1中看出质点振动速度与比例药量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服从线性关系,说明了测试数据和回归公式的有效性。
另外对下台阶开挖爆破进行了2次测试,振动速度都非常小,5个测点中有3个测点的仪器没有触发,其中测得的最大振速为0.27c m /s 。
可见由于临空面的增加削弱了爆破夹制作用,导致向岩体内部传播的爆破波能大量减少。
图1 质点振速V 与比例药量3Q /R 的关系3 爆破损伤机理和安全阀值的确定3.1 爆破损伤机理分析根据岩石爆破理论,炸药在无限大的岩体中爆炸时,爆炸影响范围可划分为近区、中区和远区,即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粉碎区(近区),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作用下的裂隙区(中区)以及爆炸振动波引起的弹性振动区(远区)[10]。
基于岩石爆破机理和岩石细观损伤力学,为了简化分析,将冲击波作用下的宏观裂隙区和爆生气体驱动下的裂纹扩展区近似看作为爆破中区。
从而岩石爆破损伤断裂过程从理论上可划分为2个阶段[11]:1)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断裂初期。
该阶段在爆破近区产生宏观裂纹,在爆破中区使微裂纹激活并扩展。
2)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后期。
该阶段是在爆炸应力波造成的损伤场基础上,产生二次损伤断裂的过程,在爆破近区为爆生气体驱动下的裂纹扩展区,中远区为爆生气体压力场作用下微裂纹扩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