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第4章

合集下载

《电视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编辑》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V Editing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4 学分:3适用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先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电视摄像技术大纲主撰人:周行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2. 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电视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步骤,学习基本的影视语言法则,熟悉视听思维方式,最终掌握基本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手段,并能够通过合作完整地完成一部电视短片习作。

3. 课程任务:阐明电视编辑的工作性质内容、手段及目的;探讨蒙太奇这种影视语言的思维方法及叙事方式、影视画面的组接原则和技巧;阐明影视编辑中的场面过渡的方法及声画组合原则方法,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创作,掌握电视编辑的技术、技巧,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技术与艺术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电视编辑概述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 理解电视编辑的含义。

1-2 掌握电视编辑的内容和方法。

1-3 了解电视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要求。

重点:理解电视编辑的含义与电视编辑的任务难点:无第2章:蒙太奇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2-1 理解蒙太奇的含义和蒙太奇的思维方法2-2 掌握蒙太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的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表现蒙太奇的四种组接方式。

2-3 熟练运用蒙太奇的时空创造艺术进行镜头的分析与剪辑。

2-4 理解长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重点:蒙太奇的两种表现形式、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的运用难点:叙事蒙太奇的四种句式设计、表现蒙太奇的四种组接方式镜头设计第3章:电视画面组接技巧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3-1 了解画面组接连贯性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四种连贯因素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连贯因素进行镜头设计。

3-2 理解剪接点的概念,掌握画面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的类型、选择方法和技巧。

3-3 理解电视景别对画面长度选择的意义,掌握确定镜头长度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总复习)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总复习)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总复习)名词解释1.记录现实时空:通过电视摄录系统拍摄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

2.传递真实时空;也被称作“即时传真”。

3.入画:拍摄对象进入画框围之。

4.出画:从画框围之出去。

5.画外空间:观众依据“画空间”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画外空间在画面并不展现。

6.头顶空间: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其头顶和画框上边意见的距离。

7.鼻前空间:拍摄时就应该注意在画面中人物的鼻前留下一定的空间。

8.朝向空间:在拍摄侧面角度运动物体时,也应该在运动方向的前面留有一定的朝向空间。

9.主体:画面当中被拍摄的主要对象,是镜头主要思想的表现者,在画面中起到主导作用,也是画面的视觉重点,是电视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

10.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关系的画面构成部分,陪体的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11.前景: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前方或者靠近镜头的景物、人物。

12.留白:电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的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

13.景别:电视画面空间造型中对平面关系的考量。

是指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其表现的主体在整个电视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围。

14.远景:主要用来表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场景等宏大的场面。

15.全景: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全貌或者人物的全身,表现相对于局部而言的整体景观和场面。

16.中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局部以及成年膝盖以上的部分。

17.特写: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细部特征的景别,是视距最近的画面。

18.景深: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19.拍摄高度: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体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

根据摄像机在垂直方向上位置的不同,一般分为(平拍)、(俯瞰)、(俯拍)、(仰拍)。

20.平拍:摄像机与被拍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其画面效果相当于人眼的平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的绝大多数视角一样。

21.俯瞰:摄像机与被拍摄主体所在水平线大致成垂直关系,形成一种凌驾于被拍摄主体之上的感觉。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掌握摄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学生能掌握电视编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包括剪辑、特效、音频处理等。

3. 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包括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摄像技巧进行拍摄,捕捉合适的画面,具备一定的构图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剪辑、特效添加和音频调整等操作。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视节目制作,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视媒体制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激发兴趣和引导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有趣实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包括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拍摄技巧和构图原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视摄像基础》- 内容安排:讲解摄像机种类、镜头、曝光、聚焦等基本概念,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 电视编辑技巧:介绍编辑软件的使用、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特效制作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视编辑技巧》- 内容安排:学习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剪辑技巧,了解音频编辑和特效制作。

3.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讲解电视节目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视节目制作》- 内容安排:分析电视节目制作案例,讨论策划方案,学习拍摄和后期制作流程。

电视数字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电视数字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单机拍摄多机拍摄视音频资料绝技拍摄外景地演播室编辑绝技字幕图表绘图动画配音配乐音效混音包装合成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第一章电视制作概述第一节电视系统构成一个电视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传播系统和承受系统。

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其次节电视制作手段电视节目制作有以下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录像制作手段又可分为ENG〔电子闻采集〕、EFP〔电子现场制作〕、ESP〔电子演播室制作〕3 种方式。

ENG,即“电子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 g〕。

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闻。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 n〕。

它应当是对一整套使用于“野外”〔电视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这套系统包括3 台以上摄像机,一台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关心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 n〕。

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第四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前期制作流程:第一阶段:构思创作;其次阶段:现场录制后期制作流程:第三阶段:编辑第四阶段:合成〔课后重点总结:通常的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前期工作包括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工作包括编辑、合成。

〕其次章电视技术根本原理不再引起闪耀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耀频率〔选择题〕其次节电视扫描原理进展扫描的时候,必需做到发送、接收两端的扫描规律严格全都,这称为同步。

所谓同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端的扫描频率一样,这叫作同频;二是两端画面的每一行、每一幅的起始时刻一样这叫做同相。

既同频又同相,才能实现同步扫描。

实现了同步扫描,收端才可以重现发端图像。

当收端、发端的频率与相位不同时,图像将无法正确重现。

电视摄像与编辑(画面组接技巧)

电视摄像与编辑(画面组接技巧)

上也总是有张弛松紧的。如何解决好前后两个不同动静状 态,不同方向,不同节奏的画面的组接,连接两个截然不 同气氛的场景,又如何保证它们之间的连贯流畅呢?这就 需要寻找到能使其状态、方向、节奏变化的承上启下的因 素,即缓冲与过渡的因素。 1、主体动作缓冲 对主体动静状态不同的组接,为了连贯起见,还要遵 循“动接动”、“静接静”这一基本规律。前一组画面主体 是 动态的,后一组画面主体是相对静止的。那么,在前一组 画面中寻找一个主体动作由动到相对静止状态的画面,作 为前一组画面的最后一个镜头。在镜头长度的选择取舍上, 剪辑点落在主体动作由动到静,并相应保留静态长度的画 帧,以便与下一个主体为静态的画面组接的连贯。
例如:前一组画面是厦门街头景象-----现代化城市的 节奏,大街上行人急促的走动,汽车快速驰行;后一组画 面是中山公园或鼓浪屿的静谧风光。在这二组画面中,可 以选用类似的有承上启下因素的画面作为连接:草坪上孩 子们在玩耍,一个男孩奔跑着追逐皮球,跑着跑着被另一 个坐在草地上伸着两腿的小男孩绊倒,二人嬉笑着滚卧在 草地上。这是一个由动到相对静止的有缓冲因素的画面。 用它来过渡两组完全不同状态的画面,以它与下一个坐在 草坪椅子上休息的静态主体画面相接,能保持画面的连贯 性,让观众从视觉上和心理上都感觉流畅。 2、运动镜头缓冲 运动镜头的画面是动态的,固定镜头的画面是静态的, 二者相接也同样存在着动与静的关系。
方法,在后期剪辑中特意把画面素材中人物多次重复的、 连续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分解和重新组合,以刻意追求蒙太 奇组接后的艺术效果。而电视专题节目、新闻节目都是采 用单机一次性拍摄方法,不主张对人物动作的重复拍摄。 在后期的剪辑中,不需要把人物动作的分解和组合搞得像 电视剧那么细致。一般的要求是,选择动作剪接点,要能 够使一个画面在长度上完整表现人物某一个动作的全过程, 或者运动过程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 2、情绪剪接点 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基础,根据人物情绪使其的喜、 怒、哀、乐等外在表情的表达过程选择剪接点。情绪剪接 点的选择,注意对人物情绪的夸张、渲染,在镜头长度的 把握上一般要放长一些,以“宁长勿短”的原则来处理。

《电视摄像与电视编辑》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电视摄像与电视编辑》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008年第5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5,2008 (总第11I期)J O U R N A L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C O L L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Ser ial N o.111《电视摄像与电视编辑》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魏晓莉(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14)[摘要]以新闻学本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电视摄像与电视编辑》为倒.在介绍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旨在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秀新闻人才。

[关键词]实践环节;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创新[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5一0156—02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的许多教学内容都需要以大量的实践活动为支撑,其中《电视摄像与电视编辑》这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的操作性、实践性最强。

如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摄像构图的形式、电视画面的光线和影调、电视编辑中的声画关系以及摄像设备和编辑设备的操作技术等等。

因此,为适应本课程特点。

提高教学效果.学校的新闻学专业都针对该课程设置了相当分量的实践环节。

为更好、更快地推进该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效用,各学校在设置实践环节时,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社会要求。

对该课程的实践体系进行以下改革和创新.进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新闻人才。

一、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性《电视摄像与电视编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但它决不是仅仅训练学生的一种特殊技能或技巧操作。

它还包含着光学、美学、文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

理论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仅凭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与粉笔)很难让学生听懂。

因而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时.应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视摄像也编辑教程第三、四章

电视摄像也编辑教程第三、四章
镜头焦距25mm ,F值4, 物距6米:景深3~11.5米, 景深范围为8.5米。
镜头焦距16mm ,F值4, 物距6米:景深3~25米, 景深范围为22米。
镜头焦距10mm, F值11,物距6米,景深1.8~无限 远,景深范围有近百米甚至更远。
• 3. 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4. 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 近处高大、远处急剧缩小,线条急速收缩,透视感极强
2、适宜展示画面主体所处的环境.(主体面积同样 大的时候,不同焦距,背景范围大小不同P218图)
3、利用广角镜头景深大特点,多层次表现景物, 增加了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4、利用广角镜头超焦距范围小的特点,近距离接 近被摄人物,完成偷拍抢拍。
• 5、利用广角镜头透视线条 的夸张和变形效果形成某 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广角镜头
一、广角镜头
1、广角镜头:又称为短焦距镜头:是视场角大 于60度的镜头。对于摄像机而言是焦距小于25mm 的那一段镜头。
如: 16mm、12mm、10mm等。
二、广角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视场宽:即大于60度(16mm 65; 12mm 86; 10mm 98)。(指的是水平视场角)。
• 2. 景深大
• 6、运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 稳定这也是广角镜头的一 个重要功能。
三、广角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 1、注意线条的非 对称性收缩。
由于纵向压缩, 横向歧变因而拍摄 时要注意画面中纵 向景物线条的对称 性收缩。避免出现 画面景物倾斜现 象。
2、使画框上下两端的横线与画内景物横向线条水平。
变焦距镜头
• (2)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变焦距 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在一个位置上即 可拍到场面的全景和人物(物体)特写。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习题集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一、填空题1、对于媒体的含义,可以从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范畴理解。

(传递信息的载体、存储信息的实体)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五种媒体,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3、计算机记录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最小单元是_______.(比特)4、数字媒体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数字化,交互性,趣味性,集成性,技术与艺术的融合)5、数字媒体概念第二章数字音频技术基础一、单项选择1、声音的数字化过程不包括()。

AA.解码B.采样C.编码D.量化2、下列文件格式属于音频格式的是().BA.ASF B.W A V C.MOV D.RMVB3、下列采集的波形声音质量最好的是( )。

BA.单声道、16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B.双声道、16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C.单声道、8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D.双声道、8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4、下列软件不是音频专业处理软件的是()。

CA.Cool Edit B.Adobe Audition C.Auto CAD D.Vegas Audio5、以下的采样频率中,()是目前声卡所支持的.DA.100kHz B.20kHz C.22。

5kHz D.48kHz6、在PC中播放音频文件必须安装下列( )设备。

CA.网络适配卡器B.视频卡C.声卡D.光驱7、模拟音频处理设备不包括()。

DA.音箱B.话筒C.模拟调音台D.声卡二、填空题2、按照声音的来源及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人声、乐音、响音)3、人耳可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20000Hz。

声音高于20000Hz为_______,低于20Hz为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4、话筒的主要功能就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 章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拍摄
知识导航
什么是固定镜头 有利于表现画面中各要素及其空间关系 具有突出表现细节的作用 .强化画面内的动感 营造镜头的运动感 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的环境和空间 固定镜头不适合表现纪实感的内容 固定镜头难以表现较为复杂的运动场景
“稳”、“平”为固定镜头最基本的拍摄要领
19
4.2运动镜头拍摄
2.拉镜头 “拉镜头”是指利用光学变焦镜头缩小焦 距来达到画面由小景别持续向大景别变化 效果的一种运动镜头.
20
4.2运动镜头拍摄
21
4.2运动镜头拍摄
(1)拉镜头的特征 ①在镜头向后拉出的过程中,造成画面 框架的向后运动,使画面从某一主体开始 逐渐推向远方,具有小景别向大景别转换 的各种特点。 ②拉镜头分为起幅、拉出、落幅三个部 分.
7.复合运动镜头
“复合运动镜头”是指摄像机利用轨 道伸缩摇臂、升降车等辅助拍摄设备拍摄 ,使摄像机的机位、角度、焦距、光轴全 部或部分发生改变的运动镜头。
50
4.2运动镜头拍摄
51
4.2运动镜头拍摄
52
4.2运动镜头拍摄
运动镜头是指摄像机通过机位移动,或者改变镜头光轴, 或者改变镜头焦距等方法拍摄的连续画面。按照拍摄规范,一 个标准的运动镜头通常是由起幅、运动过程、落幅组成的。运 动镜头有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转镜头、移镜头、跟镜头 和复合运动镜头七种,每种不同的运动镜头都有自己的画面特 点。
42
4.2运动镜头拍摄
43
4.2运动镜头拍摄
6.跟镜头
“跟镜头”是指摄像机利用辅助手段 跟踪拍摄移动中的被拍摄对象,并且在拍 摄过程中基本保持二者之间距离的一种运 动镜头。
44
4.2运动镜头拍摄45 Nhomakorabea4.2运动镜头拍摄
跟镜头根据镜头与运动中的被拍摄对 象的角度关系,主要分为三种:前跟、后 跟和侧跟。
15
4.2运动镜头拍摄
图4- 5《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推摄
16
4.2运动镜头拍摄
(1)推镜头的特征 ①在推摄的过程中造成画面框架向前运动 ,画面表现的视点前移,镜头形成一种较 大景别向较小景别递进的过程。 ②推镜头分为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 ③随着镜头的向前推进,被摄主体在画面 中的由小变大,由不清晰、所占比例较小 到逐渐清晰、所占比例较大,甚至充满画 面。
27
4.2运动镜头拍摄
(2)摇镜头的表现力 ①展示环境空间、扩大视野。摇镜头经常 用来交代环境背景,展现广阔的景象,内 容真实且丰富。 ②发挥蒙太奇作用。 ③交待两个事物的内在联系。
28
4.2运动镜头拍摄
④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 向和运动轨迹,有一种主观意味。 ⑤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镜头内 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0
4.1固定镜头拍摄
固定镜头就是摄像机在拍摄时,机位、光轴、 焦距三不变,所形成的画框不动,基本构图不变的 画面效果。固定镜头是一部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镜头 形式。要拍摄出高质量的固定镜头,就要做到构图 精准,通过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的活力,善于表 现画面的纵深感以及拍摄固定镜头时做到镜头的稳、 平。
31
4.2运动镜头拍摄
32
4.2运动镜头拍摄
4.转镜头 以镜头光轴为轴旋转,达到构图改变的视 觉效果,这就是转镜头。
33
4.2运动镜头拍摄
34
4.2运动镜头拍摄
(1)转镜头的特征和表现力 ①转镜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构图的改变。 ②转镜头带来了镜头的动感。 ③转镜头在一些影视剧中能够起到独特的信息 传达作用。 ④速度较慢的转镜头能够产生独特的抒情意味 ⑤转镜头结合俯瞰角度能够拍摄出比较有视觉 冲击力的画面。
5
6
7
固定镜头通过 镜头组接营造出运 动感。
8
4.1.3 固定镜头的局限 1.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2.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的环境和空间 3.固定镜头不适合表现纪实感的内容 4.固定镜头难以表现较为复杂的运动场 景
9
4.1固定镜头拍摄
4.1.4 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
1. “稳”、“平”为固定镜头最基本的拍摄 要领 2.通过捕捉动感因素来增强画面的活力 3.要注意画面纵深方向上的表现 4.注重固定画面构图 5.拍摄固定镜头时要有编辑意识,注意镜头内 在的连贯性


18
4.2运动镜头拍摄
(3)推镜头的拍摄要求
①推镜头要有起幅、推进、落幅三个过程,其中重点在 落幅上。 ②在推进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让主体处于画面结构 的中心位臵。 ③镜头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④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机位与被摄 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24
4.2运动镜头拍摄
3.摇镜头 “摇镜头”是指摄像机利用脚架、云台等 辅助设备使镜头光轴以摄像机为圆心做扇 形运动的镜头。
25
4.2运动镜头拍摄
26
4.2运动镜头拍摄
(1)摇镜头的特征 ①摇镜头的画面造型是在画面框架空间与 镜头的运动时间的结合中共同完成的。 ②由于眼睛能看见运动的先决条件是视域 内两种系统相互发生位移。 ③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 落幅三个部分。
53


1.什么是固定镜头? 2.简述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表现力。 3.简述固定镜头的局限性和拍摄要求。 4.什么是运动镜头? 5.简述运动镜头的分类及拍摄要点。
54
37
4.2运动镜头拍摄
5.移镜头 “移镜头”是指摄像机利用轨道车、 轮式脚架等辅助拍摄设备达到机位移动拍 摄效果的镜头。 常见的移镜头运动方向有横移、纵移和 曲线移。
38
4.2运动镜头拍摄
39
4.2运动镜头拍摄
(1)移镜头的特征 ①画面背景的流动感。 ②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景别与多个物体 构图的造型效果。 ③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2
4.2运动镜头拍摄
(2)拉镜头的表现力 ①交待主体所处的环境。 ②拉镜头中远处景物和近处景物、背景人 物和前景人物等两个具有相关或相对关系 的事物相继出现,容易形成某种对比、悬 念或比喻的艺术效果,调动观众的思维。 ③拉镜头画面表现空间不断扩展的同时, 主体逐渐远去,视觉信号越来越弱,有一 种退出感和结束感。
48
4.2运动镜头拍摄
(3)跟镜头的拍摄 ①跟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其运动的过程是 由被拍摄主体的运动引起的,这意味着没 有被拍摄主体的运动就没有跟镜头存在的 意义。 ②跟镜头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让主体 处于画面结构的中心位臵。 ③跟镜头拍摄同样需要注意画面构图稳定 的要求。
49
4.2运动镜头拍摄
17
4.2运动镜头拍摄
(2)推镜头的表现力 ①突出细节和重点。 ②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 系。 ③推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④恰当地运用推镜头,还可以增强或减弱运动物体的动 感。 ⑤推镜头也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从人物的近景 推到脸部特写,从人物的 ⑥一些带有晃动感的推镜头,还可以模拟物体前进的过 程,带有主观的意味。
运动镜头的分类
4.1固定镜头拍摄
4.1.1什么是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也称固定画面,它是和运动 镜头相比较而言的。机位、光轴、焦距三 固定(三不变),固定镜头的核心,就是 画面框架静止不动。
3
4.1固定镜头拍摄
4
4.1.2固定镜头的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画面中各要素及其空间关 系 2.具有突出表现细节的作用 3.强化画面内的动感 4.营造镜头的运动感
40
4.2运动镜头拍摄
(2)移镜头的表现力 ①移动镜头具有空间表现作用 ②创造主观情景。 ③移动镜头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 和视线轴线的变化。 ④移镜头开拓了镜头的空间表现力。
41
4.2运动镜头拍摄
(3)移镜头的拍摄要求 ①起幅、落幅要稳、准,移动的过程要匀。 ②移镜头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③移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④移镜头的拍摄同样需要注意被拍摄对象是否 运动 ⑤移镜头拍摄中除了需要注意被拍摄对象是否 运动之外,还需要注意摄像机光轴方向是否改 变。
46
4.2运动镜头拍摄
(1)跟镜头的特征 ①画面始终跟随同一个运动的主体。 ②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臵相对稳定,画 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使观众 与被摄主体的视点距离相对稳定。
47
4.2运动镜头拍摄
(2)跟镜头的表现力 ①展现主体。 ②跟镜头跟随被摄主体一起移动,形成一 种运动的主体不变,原本静止的背景反而变化 的效果。 ③从被摄对象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 于观众与被摄对象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 种主观意味。 ④跟镜头能够连续、详尽地记录运动中的被 拍摄对象,在完整记录被拍摄对象运动的同时 ,又能够记录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 与环境的关系。
35
4.2运动镜头拍摄
36
4.2运动镜头拍摄
(3)转镜头的拍摄要求 ①所采用的转镜头是否会给观众带来不适感。 ②保证构图正确,带来歧义和无意义的表达。 ③转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不一定都会借助辅 助设备,尤其是在低角度的现场制作中。这样 的拍摄条件对摄像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 要摄像师既要完成拍摄,又要保证设备安全。 ④转镜头的拍摄同样需要起幅、运动、落幅三 个部分。
13
4.2运动镜头拍摄
4.2.2运动镜头的分类 1.推镜头 2.拉镜头 3.摇镜头 4.转镜头 5.移镜头 6.跟镜头 7.复合运动镜头
14
4.2运动镜头拍摄
1.推镜头 “推镜头”是指利用光学变焦镜头扩大 焦距来达到画面由大景别持续向小景别变 化效果的一种运动镜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