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4446235.html,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作者:李慧敏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数学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如何建构有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构有效数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88-01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做好进行有效活动的预设准备。教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建构有效的数学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 有趣的活动方式是有效数学活动的动力

“奇趣”即新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新课导入阶段要有强烈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故事式、游戏式、动手操作尝试、设疑式、创设生活情境式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计算小能手、趣味填空、小判官、小画家等进行多向练习、联想练习、操作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趣”指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和直观性,如何将数学枯燥、抽象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传授给学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具的摆、剪、拼、量、画、比等操作,调动眼、耳、手各感官参与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使数学知识这一具有严密逻辑和高度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实践得到诠释,这种教学方法恰恰体现了“智慧出至人的指尖上”。

“巧趣”指的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巧妙。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妙设疑,巧点拨。同时,在新知的运用阶段要将易混易错处、形似神异处、概念模糊处巧妙设障,教师再加以组织讨论、引导论证,使学生恍然大悟。

“动趣”指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演示,揭示知识的本质、内涵。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中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通过剪、拼、比等操作活动使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1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 2、初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动物手偶小猪、音乐CD 2、图片故事“小猪的旅馆”(楼房)、小兔、小鸡、小猫、 蘑菇等图。 3、大、小不同的1-5的数字卡片两组 4、自制图书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共6页,第1页封面,每页 苹果数量不同,大数字表示水果数量,小数字表示页码) 5、幼儿熟练掌握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前4条是活动材料 的准备,后一条是幼儿经验的准备〕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幼: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河水哗哗地流……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去找春天,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说。(播放音乐CD《森林的早晨》)附情景清晨,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 大森林,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的早晨,真美!”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地上的嫩草和枝头的嫩芽,我们走呀 走呀,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哇!原来有一条小河从这里流过, 青蛙在河边欢快地唱歌,鱼儿在水里咕噜噜、咕噜噜地吐着水泡泡,紧接着我们看见了凶猛的大狮子和大老虎伸着懒腰,哇!那 是什么呀!哦,原来是红色房顶的楼房,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 美丽的楼房吧!(出示楼房图卡)〔听音乐创设情景是教学活动开

始前的预备活动,是让幼儿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进入情景,是 为了让幼儿静下心来,集中精神,提高专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 作好准备〕(二)复习5以内的序数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序 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a、教师接着讲故事:“这是谁家的楼房呀!这么高、这么美!让我敲敲门”(教师做神秘敲门的动作),“谁呀!”(出示手偶, 并变声学习小猪),哇!原来是小猪开的旅馆,“旅馆开业了,欢 迎来住店!”小猪亲切地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到了都来住店,小兔来住店,小猪说喜欢哪个房间就住哪间吧。小猫也来住店, 小猪说喜欢哪个房间就住哪间吧,小兔和小猫都喜欢圆形的房间,它们俩吵了起来…… b、提问:小兔和小猫为什么吵架呢? c、讨论:怎样帮助小猪为动物们合理安排房间? 2、复习5以内的序数指导语:“第一个来的小动物住第1 层的圆形房间”。(并依次贴上小数字卡??)小结:重新安排了房间,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总结了经验,旅馆的房间一定要有 顺序地排号。 3、复习5以内的基数指导语:到了用早餐的时候了,小猪 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蘑菇餐,请帮助小猪为小动物们送早餐。注意:小动物住在几楼,就送几份蘑菇餐。 如:小兔住在一楼,送一份蘑菇餐。(并依次贴上相应的大 数字卡) (三)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1、〔通过观察黑板上刚出示的 一系列图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提问:请小朋友仔 细观察黑板上一共出现了几组数字? 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 大数字表示送了几份蘑菇餐?)小结:按楼层编号,给小动物们送 了对应的早餐,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也高兴得准备带大家去 坐过山车。 2、巩固练习。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4446235.html,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作者:李慧敏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数学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如何建构有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构有效数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88-01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做好进行有效活动的预设准备。教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建构有效的数学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 有趣的活动方式是有效数学活动的动力 “奇趣”即新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新课导入阶段要有强烈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故事式、游戏式、动手操作尝试、设疑式、创设生活情境式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计算小能手、趣味填空、小判官、小画家等进行多向练习、联想练习、操作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趣”指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和直观性,如何将数学枯燥、抽象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传授给学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具的摆、剪、拼、量、画、比等操作,调动眼、耳、手各感官参与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使数学知识这一具有严密逻辑和高度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实践得到诠释,这种教学方法恰恰体现了“智慧出至人的指尖上”。 “巧趣”指的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巧妙。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妙设疑,巧点拨。同时,在新知的运用阶段要将易混易错处、形似神异处、概念模糊处巧妙设障,教师再加以组织讨论、引导论证,使学生恍然大悟。 “动趣”指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演示,揭示知识的本质、内涵。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中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通过剪、拼、比等操作活动使

浅谈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 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 这个道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 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教 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是 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 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 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动手操作的作用谈谈我 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探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动手操作最能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 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掌握数学规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前苏 联心理学家奥加涅曾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 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时,学生们自己用长方形、圆形和正方形纸通过折一折、 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兴趣,发现同样大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从而总结出了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理 解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学会了用分数比较大小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问题。问题的解 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提供实物动手操作可以发挥学生的具象思维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 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 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认识长方形,我放手让学生充分利 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想办法知道长方形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 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不正确,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长方形对边一样长,这种学生自己动手 操作得出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在动手操作中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编了大量的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设计,提供了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都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接触到的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因此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趣高涨。如认识钟表,在认 识活动前,给学生准备各式各样的钟,有购买来的实物钟,有玩具钟,有老师自制的动物钟、卡通钟,有学生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钟,让学生自由地观察钟面自由地交流。当学生对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汇编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分析、想象等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内容:趣味数学竞赛 形式:本次活动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模仿电视上的娱乐节目,选出主持人,并以抢答趣味数学问题的形式开展。活动共分三个环节——必做题,抢答题和挑战题(各个环节有详细规则说明)。最后,以得分高低决出胜方,并颁发奖品。 三、活动流程 1 引入 主持人:也许,在很多同学们看来,数学就是那一成不变的公式、定理。让人觉得呆板。如果同学们都这样认为,那么,我可以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你们都想错了。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的另外一个国度,让大家领略一下数学的奥妙之处。(接着主持人公布活动主题) 2 竞赛 (一)必做题环节,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参赛者展示竞赛题目及其答题规则(同时主持人复述题目和规则并在各队答完后公布答案): 答题规则:

(1)每道题分A,B,C三小题,先由三个组代表选题,再进行答题。 (2)每道题的答题时间限制为不超过3分钟,3分钟后答不出将直接公布答案。 (3)答对一道题目将加20分,答错不扣分。 第1题 A题 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B题 五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多少个交点呢? C题 有个聚会,每个人头上都戴一顶帽子,帽子有黑白两种,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然后熄灯,觉得自己头上肯定是黑帽子的鼓掌,第一次熄灯,没动静,第二次也没有,第三次有了,问几顶黑帽子? 答案 A题 9段 B题 最多可有1O个交点。 C题 3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之欧阳音创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

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教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必引起一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三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了数学课题研究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突出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一)、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点,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保证了下一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导学要以旧引新,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要注重学法,提高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我用程序思考题引路,提示阅读方法和重点。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 二、让课堂“练学”更实效,教师会“选”,学生才会“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会选“精而有效”的练习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精,更牢。 (一)、练学要告别呆板枯燥,体现人文关怀。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

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

科学策划课堂操作活动努力实现课堂利润最大化 一、总述: 课程标准关于动手操作的意义的有关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小学数学中的操作指的是什么呢? 什么是操作?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些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突现出的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小组合作,使学生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现在的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普遍较自私专横。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

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特别要求组长以身作则与小组同学默契配合,由组员来评判组长是否称职和连任。 例如在学习《统计-分一分》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要求学生直接看图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每组每个人投中的球数一样多,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由于这里数据比较大,一个学生的学具肯定不够用,于是小组合作,共同拿出学具进行摆,学生摆的过程一方面理解了多的可以移一些给少的这个规律,掌握了这种方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合作操作活动中,不仅增强合作精神,还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同桌互相观摩、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比如,为了让学生独立的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就让学生充分的操作学具(小木棒、花生豆、糖块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本含义,同时然学生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又如,在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教学中,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弄清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1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 2、进一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记录纸和笔。 学具:(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2)组成连线:做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的底纹,顶部写有6以内的总数,其他地方分为两排,可以使组成总数的数字或点子。 活动过程: 1、快乐碰一碰。

◎“碰球”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复习6以内各数的组成。 ◎找朋友碰一碰。请每个幼儿自己做一张5以内的数卡,贴在胸前,听音乐《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号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们合起来就是6。边唱边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与他握握手,碰一碰身体。唱完以后还要再说一说:×和×合起来是6。 2、操作活动。 ◎填空格。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分合式填空格。 ◎帮瓢虫找花。观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虫身上圆点的数量,请你连线帮瓢虫找花。 ◎给邻居涂色。观察楼房里居住的动物,请你用相同的颜色给他们的邻居涂色。 ◎看算式填空格,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对能独立思考,按要求认真书写的幼儿给与表扬和肯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是一个能构建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构筑数学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让我深感不安的是,对照数学新课程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数学课堂中大多数学生的活动浅尝辄止,甚至是低效或无效的,是为活动而设计的,为活动而活动的。缘于此,本文对如何有效地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活动作些探讨。 一、数学课堂有效活动的“三xx”理论 根据数学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活动不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应该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及方法。这些手段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反映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一堂数学课,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是层次分明的,为了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学生通过眼看(课件、动画、影片、图片等)、手动(剪、裁、贴、拼)、口读、耳听等感知活动来达到对知识点最初的感性认知,然后上升到通过讨论交流、探究争辩、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理性认知,最后升华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此为数学课堂学生活动的三个维度。 1.感知的活动――数学课堂活动的第一维度。这一维度的活动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感受知识。 案例1:在教学《梯形》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等腰梯形的概念及性质。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等腰梯形的观察、度量、折叠等方法来探究等腰梯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等腰梯形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通过这种感知的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易于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听、触觉意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易于内化,更易于保持。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等腰梯形的认识,对等腰梯形性质的数学模型掌握会更加牢固。

充分发挥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皮亚杰告诫我们:儿童的数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教会的。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幼儿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必须通过对材料的接触,施加动作反复摆弄和探索,积累经验建构新的概念。所以,如何使操作活动在计算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挖掘和应用,我发现儿童不仅学习计算的积极性增强了,而且语言、想象、逻辑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贯彻自主性策略,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操作时不能只用指导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片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孩子们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颗星星撒厂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二、善用游戏性策略,激发幼儿主动活动的积极性。 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学习数的形成,需要幼儿反复进行添上1个、去掉1个的练习。设计操作材料为一朵梅花,每个梅花瓣都画有一个小圆点,让幼儿用它玩“开花”游戏:先把每个瓣向花蕊折成合拢样。每个一朵梅花,操作时首先看见花蕊的1个小圆点,每打开1个花瓣,就增加一个小圆点,1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2个圆点,……依次打开。花开完再收花瓣,每次收拢一个花瓣,就是去掉1个小圆点,即6个去掉1个是5个……,由于操作具有简单的游戏情节,幼儿多次“开花”、“收花”兴趣不减,达到了反复练习,体验数形成简单规律的目的;另外,也可用指定操作规则和奖励的办法来加强操作活动的游戏性。如?的组成,幼儿每两人一组,每组幼儿7片双色花片,每人轮流进行,在轮到自己撒花片前把花片分成两份,双手各拿一份,同时记牢手中的数量,如3和4,若花片落下时,显示出刚巧是4片红色和3片白色花,则为“中奖”,将给一朵小红花,在这富有刺激性的游戏中,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的组成上,也就自然记准了7的几种组成方法,为了中奖,他们还会反复多次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一直比较高。三、活用互动性策略,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有时在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幼儿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如9的组成,每两人一份巧巧棒(共9支),把9支棒分给两人有几种分法,两人轮流操作,一起记录,两人互相检查,互相纠正,有问题协商解决,或共同质疑;能力弱的还可得到能力强的幼儿的指导和鼓励,面对小伙伴,能力弱幼儿没了思想压力,不再有是否对错的顾虑,“玩”的大胆、积极。这样使幼儿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运用针对性策略,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如小组活动:“撕纸列算式接龙”,要求幼儿把一张画有许多个同一物体的纸撕成两部分,组内幼儿从头到尾一次轮流撕,并根据撕的物体列出相应的加减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能明确地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2.学习用数字对物体进行分类统计。 3.能有序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常规。 活动准备: 1.红、蓝两色水笔各一支; 2.“分衣服”材料:大小、颜色不一的“衣服“;“分纽扣”材料:大小、扣眼、颜色不一的“纽扣”若干份; 3.分类板、记录纸; 4.投影仪。 活动预设: 一、以“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郭老师开的商店进了一批新货,这批货又多又乱,请小朋友帮帮我,将这些东西分一分,好吗? 二、教师讲解层级分类和记录法 1.第一次分类并记录: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不同特征来进行第一次分类,并根据标志进行记录。

(2)师:这些衣服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可以怎么分 师:我们将分好的衣服再按照它的特征进行记录(先数一数分出的物品有多少,在相应的记录纸上用数字记录并在上面画上标志)。 2.进行二级分类: 师:如果我要将这些衣服再进行分类,能不能再分怎么分(请幼儿进行分类,分好后教师进行记录。) 教师小结:像我们今天这样一层一层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做层级分类。我们在分同一种东西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款式、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多级的分类! 三、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学习层级分类: 师:我的商店里还进了一批的纽扣,也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小朋友们可以根据郭老师刚刚的方法,将这些纽扣一层一层进行分类,你们想想,看看有几种方法可以将这些纽扣进行分类整理! 师:我们分小组进行,每组2人,2个小朋友们可以先讨论,然后按商量好的方法帮我的纽扣进行分类。一人分一人进行记录,每分一层都要数一数有多少,在记录纸上用数字记录并在上面画上标志。(提醒幼儿记录好一种办法后可以在篮子里再拿一张记录表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分类记录。) 四、师幼一同评价操作情况: 师:请你说说你是按纽扣的`什么特征来分的怎么记的 (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他的操作情况,引导全体幼儿对各组的统计表进行讨论,看看这些统计表是否能让别人清楚分的是什么、是按什

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

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得数学教学 数学得意义: 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中得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得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得抽象性与严密得逻辑性。由于这种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数学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得进步与时代得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得不断深入,幼儿园数学教育得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得变化。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得目标就是“能从生活与游戏中感受事物得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得重要与有趣”,其内容与要求就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得数、量、形、时间与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得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得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与游戏中某些简单得问题”。这标志着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得重大变革。 所谓“有效”,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得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得具体得进步或发展。也就就是说,幼儿有无进步或发展就是教学有没有效益得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就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就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所谓“策略”,就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得一系列具体得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按照目标管理得教学流程,有效得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得准备、教学得实施与教学得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得种种具体得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也就就是教学准备阶段得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实施阶段得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阶段得有效教学策略。也就就是说有效教学策略得核心问题就就是教学得效益,即什么样得教学策略就是有效得,教学就是高效、低效还就是无效。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领域得有效教学策略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就是指教师在正规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得问题解决行为,也就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得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得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得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得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得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得选择、教学组织型式得编制以及教学方案得形成等。就幼儿园正规数学活动而言,有效得教学准备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恰当得教学目标,这就是有效教学得核心。 教学目标就是判断教学就是否有效得直接依据。一个有效得数学教育目标应该就是:目标得行为主题必须就是幼儿而不就是教师,也就就是说目标得确立必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该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目标就是可测得、可评价得、具体得、明确得;目标必须就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常红娟 【摘要】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关注幼儿的“非常规”表现,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评价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约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深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然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随意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严谨性有机地统一在以集体教学形式组织的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身边虽然不乏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热情;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只是散漫地参与游戏,很少积极自主地学习“以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幼儿园数学教学究竟路在何方?”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一条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

浅谈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操作,让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提高各种技能。小学阶段,实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动手操作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是课改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我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际,谈一谈实践操作在课改中的作用。 一、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 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时感到枯燥,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满足好奇爱动的心里特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给学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实践操作,在乐中求学,从感受中认知,从而获得知识。 二、实践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使复杂知识简单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必须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三、实践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柱,有助于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一对一对的数”即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测量,有的把相对的两个面用剪刀剪下后叠在一起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大全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大全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1 活动目标: 1.能在众多图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2.能注意观察生活情境中所隐含的图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寻找图形》 2.电子白板活动过程: 一、打开电子白板 1.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 2.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寻找图形 1.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它们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 2.幼儿开始从这幅图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组成、那些是用圆形组成。 师:请小朋友到白板上画一画、说一说。 3.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并能说出图形里藏着多少个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三、通过游戏巩固并复习图形幼儿分组在电脑玩游戏:《寻找图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幼儿集体讨论学习后自主游戏的方式,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游戏与上

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深地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知识并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认知各种不同的规律排列。 2、能够按照规律对图形进行规律排列。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验通过数学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快乐情感。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图片导入(看图认识规律排列) 1、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准备去树林里探险。看!小兔来到了一片奇怪的树林,这片树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师:谁来说一说这些树木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规律。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认识这些规律排列。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简单排列 1、师:小兔在进入规律树林后,看到了远处有个果园,它想去果园摘果子吃,可是进入果园的小桥坏了,谁来帮它修好小桥呢? 2、师:小桥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3、请小朋友按规律把小桥修好。 三、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寻找规律 1、师:小兔来到了果园,发现这个果园非常大就像一个迷宫一样。其实,在这个果园里有两种树是有规律的排列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