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台湾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受台湾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邀请,在**台商会的精心组织下,我市教育考察团一行十人于4月底赴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考察。期间,拜会了台北市教育局长吴清山,先后走访了二所高级中学(桃园杨梅镇治平高级中学、慈济大学附属高中)、三所国立小学(台北市立健康国民小学、慈济大学附属小学、垦丁小学),三所幼稚园(台北市嘉德琳幼儿园、花莲慈济幼儿园、健康国小附属幼儿园)和一个教育基金会(蒙特梭利启蒙教育研究基金会)。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专题介绍、座谈、观看专场学生表演等,我们对台湾地区的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文试对我们的所见所闻进行梳理,并力图从中提炼出台湾教育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一、台湾基础教育之概况

台湾的学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幼稚教育、国民教育(国小、国中)、高级中等教育(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高等教育(专科、独立学院、大学、研究所)。其中国民教育属义务教育。

入学方式:幼稚园是自由入学,国民教育是就近入学,其它均为考试入学。

学制:国小为6年,国中为3年,高中为3年。

台湾的社会教育包括:特殊教育、补习教育、成人教育及负责推动发展社会教育之博物馆、科学馆、图书馆、艺术馆及社会教育馆、文化中心等社会教育机构。

台湾的基础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近几年,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围绕如何提升教育品质、落实开放教育的观念,更新课程,统整五育均衡,全人发展与终生学习等目标开展教育改革,“教育松绑”、“开放教育”、“人本教育”、“儿童中心”、“家长参与”、“乡土教材”等议题备受重视。如1989年国中课程标准修订委员会,以“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健全国民”为最高理想目标,提出了课程修订的六项基本观念:一是未来化——应具前瞻导向;二是国际化——应具世界胸怀;三是统整化——应求周延有效;四是生活化——应符合生活需求;五是人性化——应以学生为中心;六是弹性化——应重师生自主。此外还提出了课程修订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民主性,避免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

以及一元价值之坚持;二是适切性,课程内容应注意适切于“人”、“时”、“空”;三是连贯性,应使国小、国中、高中或每一年级间的课程能有良好的衔接;四是统整性:相关之科目尽量采用“合科课程”的形态设计,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之配合亦应注意;五是弹性化,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均应有弹性,并符合因地制宜之需求。在实施原则方面,期望良好的课程目标应显示出三个特性:一是传统、现代与前瞻性兼顾;二是人文、社会与科技知能均衡发展;二是乡土、国家和世界意识并重。

台湾中小学教师每周五天半工作日,每周上课在20节以上,有的不仅上日间班,还上晚间补校的课。许多教师每天基本上是7:00到校,晚8:00离校。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职工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晋升一级工资,表现佳、绩效好的年终还可以享受奖励。教师来源多样,不仅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有其它非师范高等院校毕业生,但这部分人要进教师队伍,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经过考核和考察,才能取得教师资格。一旦取得教师资格并被录用后,将可终身任教,

校方不能随意解聘。男女教师退休的年龄都是65岁,但教龄满25年就可提前退休,退休时可以一次性享受退休金,也可以按月享受退休金。

台湾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待遇好,教师职业受到社会羡慕,每年教师缺员增补常引得数十倍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竞聘。原因一是台湾教师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退休后的待遇优厚;二是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在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倡导正当休闲活动、公开甄选教师等政策上,很受教师和社会认可;三是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35%以上,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起到了激励教师专业精神,提升了教师服务热忱。所以,教师自主进修,积极参与,与时俱进的培训都很投入。

二、台湾初等教育改革之现状

初等教育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良莠攸关他们日后的成长及社会整体的进步。故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初等教育改革,以期建立良好教育根基,为学童提供优质学习环境,俾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台湾地区亦不例外,自1994年以来,政府推动的初等教育改革项目众多,兹举几项:

1、实施九年一贯课程。从台湾教育部(2003a)公布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可了解,九年一贯课程设计包括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十大基本能力、七大学习领域、实施要点、各学习领域纲要等内容,其重要内涵有:

①以课程纲要代替课程标准,扩大教科书编辑的弹性;

②以统整学习领域的合科教学取代分科教学,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③以十大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和国际理解,规划、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咨询,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统整知识、技能与情意等学习目标;

④以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推动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赋予学校教师主动建构课程、自编教材及选择教科书的机会,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⑤以乡土语言及英语课程增进学生乡土情与国际观;

⑥融入新兴议题如资讯、环境、两性、人权、生涯规划,家政等,以培养学生适应新世纪的能力;

⑦减少授课节数以发展学校特色,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弹性教学的自主空间;

⑧重新界定学习阶段以强化课程的一贯与衔接。

2、开放教科书。国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具备社会共通的基本价值,教科书则是藉以达成此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台湾自96年开始,国小教科书全面开放实现民间编辑,统编教材逐渐淡出教科书市场。教育部倡导学校教师按程序自行选择采用教科书,并对其加以诠释、补充,以适应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同时,政府通过一定的审定制度和对教科书市场的适当管制,使民间资源的参与投入,朝着更有效率、更符合社会公平的方向发展。

3、设立教育优先区。为实现教育均衡的理想,缩短城乡间的差距,解决文化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问题,自1995年度起积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区计划。规划补助内容包括:开办国小附设幼稚园和社区资源教室;推广亲职教育及学校社区化教育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