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四川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四川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四川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作业指导书

版本号:第A版第1次修改

版本:第 1 版

修改:第 1 次

编号:

受控状态:

持有人:

2011年4月日颁布2011年4月日实施

批准页

本检测站依据《质量手册》(第一版)、《程序文件》编制了《作业指导书Ⅰ、Ⅱ、Ⅲ》(第一版),经检测站站长批准。现予以颁布。自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实施。

《作业指导书Ⅰ、Ⅱ、Ⅲ》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本检测站的一切检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Ⅰ、Ⅱ、Ⅲ》,以实现“严格试验、真实公正、热情服务、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

四川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

主任(签字):

二0一一年四月日

目录

1、作业指导书Ⅰ(标准、规范、规程)

2、作业指导书Ⅱ(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作业指导书Ⅲ(部分仪器自校方法)

作业指导书Ⅰ(标准、规范、规程)

作业指导书Ⅰ(标准、规范、规程)

作业指导书Ⅰ(标准、规范、规程)

作业指导书Ⅱ(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1.WE-100A型液压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

2.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3.多功能电动击实仪操作规程

4.CBR承载比试验仪操作规程

5.TG328A型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6.ST型静水力学天平操作规程

7.DT型电子计数天平操作规程

8.电动脱模器操作规程

9.沸煮箱操作规程

10.NJ-160B型水泥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11.JJ-5型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

12.DZN-6000型电动抗折机操作规程

13.水泥新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测定仪配件使用说明

14.沥青旋转薄膜烘箱操作规程

15.数显控温沥青延度仪操作规程

16.电控沥青闪点测定仪操作规程

17.自动数显恒温粘度仪操作规程

18.数控沥青针入度仪操作规程

19.电控沥青软化点测定仪操作规程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检验设备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确保原辅料进厂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的准确性,提高设备利用率,特制定本手册,对检测设备使用和保养进行说明。 二职责 操作者负责检测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维护 三设备操作规程 (1)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操作规程 1.使用前应先洗刷内部,且将存水排尽,更换新鲜水以保证水质。 2.蒸馏水内水垢可用弱酸或弱碱溶剂洗刷,清除彻底。 3.先将防水阀关闭。 4.开启水源阀使自来水从进水控制阀进入冷凝器,再从回水管注入蒸发锅。 直至水位上升到玻璃水位表中心处,关闭水源阀。 5.接通电源,当水沸腾后有蒸馏水滴出时重新开启水源阀,并调节到冷却水 温70℃左右,蒸馏水水温40℃左右为好。 6.蒸馏水出口管用光洁的硅橡胶导管,导入洁净的玻璃蒸馏水中。 7.新购进的蒸馏水器应先清洗,并经过2小时以上的通电蒸发,直到取得蒸 馏水符合药典规定。 (2)恒温不锈钢水浴锅操作规程 1.水箱应放在固定的平台上,电源电压必须与本产品要求的电压相符,电源 插座应采用三孔安全插座,必须安装地线。 2.使用前先将水加入箱内,水位必须高于隔板。无水或水位低于隔板时不能 加热,以防损坏加热管。 3.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将控温设定旋钮调至所需要的温度刻度,绿灯亮表 示升温,红灯亮表示定温。 4.注水时不可将水流入控制箱内,以防发生触电,不用时将水放净,并擦干

净,保持清洁。 5.控温系统没有专用设备不能调动,否则影响精度。 6.使用一段时间有漏电现象,由于水位过高,水沸腾时流入控制箱内所致, 可加入水烘干1-2天。 (3)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操作规程 1.使用时首先检查随机配件是否齐全,然后按顺序装好夹具,把所需搅拌的 烧杯放在镀铬盘正中,加入溶液把搅拌子放在烧杯溶液中,然后插入电源插头和控温探头,再接通电源,指示灯亮开始工作。 2.需作恒温搅拌时,把设定测量开关拨向设定端,旋转选择旋钮设定温度, 然后把开关拨向测量端,当设定温度高于实际温度是绿灯亮表示加热开始工作,当绿灯熄灭红灯亮时表示处在恒温状态。 3.调速是由低速逐步调至高速,不允许高速直接启动,以免搅拌子不同步引 起跳动,不搅拌时不能加热,不工作时切断电源。 4.仪器应保持清洁,严禁溶液进入机内,以免损坏机件。 (4)数字浊度仪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预热3分钟。 2.按量程选择键,指示灯立即亮出你选择的量程。 3.擦净水样杯两端的玻璃窗口。 4.将零浊度水倒入水样杯,并达到相应的水位。 5.将水样杯放入仪器的样品室内,注意水样杯有“左”字样的一端紧靠一起 水样室的左边,然后关闭样品室盖。 6.调整调零手轮,使数显读书为零,随即取出水样杯,换上被测水样,此时 显示屏上的读数即为被测水样的浊度值。 7.不使用时切断电源,擦拭干净。 (5)数显电导率仪操作规程 1.打开电源开关,并预热10分钟。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资料

1、试验项目名称 CCTV管道检测 2、编制目的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CCTV检测和潜望镜检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用范围 本公司CCTV和潜望镜检测部的全体成员; 需使用CCTV检测仪器和潜望镜检测仪器的相关工作; 4、检测依据 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 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 5、管道检测前的准备及管道检测基本程序 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5.1 管道检测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①接受委托---②现场踏勘---③检测前的准备--- ④现场检测---⑤内业资料整理、缺陷判读、管道评估---⑥编写检测报告。 5.2 按照要求收集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相关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5.2.1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等技术资料; (2)管道检测的历史资料; (3)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 (4)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5)检测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5.2.2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 (2)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 (3)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5.2.3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 (2)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 (3)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过程的控制;

机动车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大庆市鲲鸿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编号:KHJC/ZYZD-2020 作业指导书 编制:杨凯 审核:邹致远 批准:周洪艳 2020年6月1日颁布2020年6月1日实施

目录

第一章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RB/T214-2017和RB/T 218-2017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汽车性能检测的检测行为,根据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制定本汽车性能检测的作业指导书,以供检测人员使用。 本实验室的各项检测操作,均应该遵守本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本作业指导书使用以下相关标准的现行最新有效版本和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 法》 ●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 速法)》 第三章参考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4.1车辆外观检测 4.1.1车辆外观检测目的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增加,各零部件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等现象:其结果不但使汽车动力性下降、可靠性降低、经济性变差、排放污染加大,而且影响了车容市容,甚至影响了行车安全。因此,对车辆两外观进行检测的目的是:控制车辆外观技术状况、性能符合有关标准,确保汽车综合性能良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和保证行车安全。 4.1.2检测(检视)判定标准规范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4.1.3外观检测(检视)方法 4.1.3.1车辆唯一性识别 核对车身及牌照颜色、车辆类型、厂牌车型、牌照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车辆识 别号等车辆唯一性标识系统与行车证记载是否相符。经核对,车辆唯一性标识系统相符后,方可进行该车其它项目检测:唯一性标识系统不符,则终止该车检测。 4.1.3.2直观定性检视: 检查车辆各部件损伤、渗漏、松旷、卡滞、脱落、失效、漏装、脏污、润渭等情况,作定性判断。 A.车架车身驾驶室表面:一二级车无锈迹、脱掉漆;三级车无明显锈蚀或变形。 B.车门车窗玻璃:一级车应完好无损;二三级车不得缺损。 4.1.3.3仪具定量检测一-先目测、手感,必要时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检测: (1)用钢卷尺测量:整车外形长度尺寸和前后轮距应符合原厂规定,左右侧轴距差应≤轴距的1.5/1000(一级车应≤轴距的1.2/1000)。并判断能否适应检测线。 (2)用钢直尺、高度尺检测:车体周正度;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在离地高1.5m内测量)高度差应≤40mm(一级车应≤20 mm (3)用钢直(卷)尺测量:制动及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原厂规定。 (4)用钢直尺、深度尺检测轮胎磨损:胎冠花纹深度,微型车应≥3. 2mm,其它车转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72页)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二〇一五年

目录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1) 二、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9) 三、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14) 四、环境空气二硫化碳的测定 (22) 五、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25) 六、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 (27) 七、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32) 八、硫化氢的测定 (37) 九、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43) 十、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48) 十一、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54) 十二、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 (59) 十三、废气铬酸雾的测定 (64) 十四、硫酸雾的测定 (67)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一、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 2、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36μg/10ml 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15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 50ml,采样体积288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6mg/m3,本标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 0.024 mg/m3~2.0mg/m3。 三、干扰及消除 1、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氮氧化物浓度 30 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2、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 3、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 0.25mg/m3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 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 四、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 540nm 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二氧化氮计)。 五、仪器设备 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分光光度计。 3、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 0.1L/min~1.0L/min。采样流量为 0.4L/min 时,

机动车检测站操作规程

机动车检测站 ************************************ 机动车检测站操作规程 第一版 文件编号:GDDC-C-2011 编写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分发号: 受控类别:受控非受控 地址: 邮编: 电话: 修改页

目录

1、GA468-2011 《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 2、GB7258-2011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GB14761.5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4、GB14621-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操作规范: ⑴将电源开关拨到开的位置,预热30分钟,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⑵仪器的标定,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如有需要可每天进行一次。 标定程序步骤:从标准气入口通入标准气5秒,按“校准”键,HC指示值闪动,按“▲”或“▼”调整指示值与标准值相符,按“确认”键,HC校准完毕;CO指示值闪动,按“▲”或“▼”调整指示值与标准值相符,按“确认”键,CO校准完毕。 ⑶仪器的零位调整:按下调零键,使仪器自动调节零位。 ⑷按下检查键,调整指示值与所用标准气校对时所设定的简易校对值相符。 (HC 1500×10-6、CO 1.5×10-2、O2 20.9×10-2)。否则,按校准程序步骤进行校准。 ⑸按“测量”键,将探头直接插入汽车排气管出口(深度不少于40㎝),此 时就可以从仪表读取相对稳定的废气排放浓度的数值。 ⑹测定结束后,应立即将探头拨出。使仪器继续运转,自动清零复位。 二、引用标准:GB7258-2011 1995年7月1日前生产的在用汽车(四冲程) 轻型车 : CO≤4.5% HC≤1200×10-6重型车: CO≤5.0% HC≤2000×10-6 1995年7月1日以后生产的在用汽车(四冲程) 轻型车 : CO≤4.5% HC≤900×10-6重型车: CO≤4.5% HC≤1200×10-6引用DB44/86-1996废气中氧气含量应在:5%~8%( 1500 r / min ± 50 r / min );8%~15%( 600 r / min ~ 750 r / min )。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引用标准 4 检测准备 4.1 工艺准备 4.2 检测作业人员 4.3 检测设备与器材 4.4 作业条件 5 检测实施 5.1 检测控制流程图 5.2 钢板超声波检测 5.3 锻件超声波检测 5.4 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 5.5 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 5.6 平板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5.7 管座角焊缝的检测 5.8 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5.9 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5.10 中厚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5.11 中小径薄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5.12 高压螺栓件的超声检测 5.13 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6 质量检查 6.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 6.2 质量检验标准 6.3 质量控制点 6.4 质量记录 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8 超声检测工作程序流程见图 9 超声检测工艺卡(样表)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超声波检测工作,保证超声波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4—300mm板厚的压力容器和锅炉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包括了用A型探伤仪按照脉冲回波技术手工检测全焊透焊缝、钢结构、其他设备及其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波检测和材料的实施 2.2 不适用于铸钢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不适用于外径∠250mm或内外径之比∠80%的纵向焊缝探伤。 2.3 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3 引用标准 3.1 GB50273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2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3.3 GB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4 GB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5 GB/T15830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析 3.6 GB/T 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3.7 DL/T821-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检验技术规程》 3.8 DL/T439-2006《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3.9 GB/T5777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 3.10 SY/T4109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3.11 工业锅炉T型接头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规定 3.1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13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14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4 检测准备 4.1 工艺准备 4.1.1 检测方案 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以及本工艺规程未包括的超声波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超声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超声检测方案由UT-Ⅱ级以上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1.2 检测工艺卡 检测前应编制检测工艺卡。检测工艺卡由U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4.2 检测作业人员 4.2.1超声检测应由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取得超声检测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担任。 4.2.2 Ⅰ级人员应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超声检测操作和记录。Ⅱ级或Ⅲ级人员有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签发检测报告。 4.2.3 检测人员的视力应符合有关检测标准的要求。

(完整word版)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ZY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作业指导书 HJC-ZY62-2014 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 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参考《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送审稿)》 自2014年03月01日起实施编写:贺鹏审核:王强批准:杨凯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针对应用于不同场合的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以下简称“仪器”),规定了两型仪器的检测范围。 I型仪器的检测范围为:(0.005~0.2)mg/L,??型仪器的检测范围为:(0.2~2)m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作业指导书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3306 标牌 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标样核查check with standard solution 仪器测量标准溶液,判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定量下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 在满足示值误差要求的前提下仪器能够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 3.3 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 仪器完成某一标准溶液或水样测量后对下一个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3.4 标样加入试验回收率recovery 仪器分别测量加入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前后的实际水样,计算加入标准浓液后测定值的增加量相对于理论加入量的百分率。 3.5 零点漂移zero drift 在未对仪器进行计划外的人工维护和校准的前提下,按规定周期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

检测作业指导书模板

第一法: 1范围 见附录 2检验依据/原理 2.1检验依据: 2.2原理: 3试剂/对照品 除特殊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3.1试剂: 3.1.1 3.2对照品: 3.2.1 4仪器/设备 4.1仪器: 4.1.1电子天平 4.1.2 …… 5分析方法 5.1仪器条件 5.2溶液制备 5.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5.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5.4结果计算 X=C×V×100/M 式中:X—试样中大蒜素的含量,mg/100g; C—试样中大蒜素的浓度,mg/mL; M—试样的质量,g; V—试样稀释的体积,mL。 6注意事项 6.1 6.2 …… 7相关记录 7.1 《×××》 TCJC-JL-×××7.2 《×××》 TCJC-JL-×××…… 8变更记录 第二法: 1范围 见附件 2检验依据/原理 2.1检验依据: 2.2原理: 3试剂/对照品 除特殊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3.1.1 3.2对照品: 3.2.1 4仪器/设备 4.1仪器: 4.1.1电子天平 4.1.2 …… 5分析方法 5.1仪器条件 5.2溶液制备 5.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5.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5.3测定 5.4结果计算 X=C×V×100/M 式中:X—试样中大蒜素的含量,mg/100g; C—试样中大蒜素的浓度,mg/mL; M—试样的质量,g; V—试样稀释的体积,mL。 6注意事项 6.1 6.2 …… 7相关记录 7.1 《×××》 TCJC-JL-×××

7.2 《×××》 TCJC-JL-×××…… 8变更记录 第三法: 第四法: ……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对进厂的原材料及过程、产品等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2.范围:适用于直接用在本厂产品上的原材料、及产品、半成品进行检验。 3..职责:质量部负责对原材料及产品的验证及检验。 4.程序: 原材料的检验 4.1.1.原材料采购进厂后,采购员按定货合同及相关采购文件,对实物规格、型号、等级、数量、重量等验证无误后,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4.1.2.质检员核实交检内容和质量证件齐全后方可进行检验。 4.1.3.检验和验证 a)对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进行检验。 b)按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具体见《原材料检验卡》。 c)质检员按照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4.2.不合格品处置 4.2.1.经检验和试验确定为不合格品的原辅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3.过程产品检验 4.3.1.操作工必须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质检员及时进行首件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向操作者交待清楚。 4.3.2.首检合格,质检员通知操作工继续生产。 4.3.3.在首检合格的基础上,质检员和班组长人员应做好中间抽检,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把发现的质量问题向工人交待清楚。质检员及时填写相关检验记录《不合格生产整改通知单》。 4.3.4.经质检员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经主管人员签字后方可回用。 4.3. 5.质检员按照产品加工工艺进行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4.4.最终产品出厂检验 4.4.1.全性能检测委托检验; 4.4.2.本公司能进行检验的项目及时检测,结果填写在检验报告单上。 5.相关文件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及中心作业指导书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方关 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精 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 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责人 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各业 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须经 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机动车辆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机动车检测作业指导书201X年1月18日发布201X年1月18日实施XXXXXX机动车辆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1 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检测作业指导书柴油车自加速烟度排放检测作业指导书喇叭声级检测作业指导书前照灯检测作业指导书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汽车侧滑量检测作业指导书底盘输出功率检测作业指导书汽车转向参数检测作业指导书汽车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 2 第一章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检测作业指导书1、检测目的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

和检验方法》规定:“装配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怠速试验排气污染物限值见表1。” 表1装配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怠速试验排气污染物限值轻型车车辆类型1995年7月1日以前生产的在用车1995年7月1日起生产的在用车CO HC 重型车CO HC 1200 900 2000 1200 2、检测仪器及主要参数?检测仪器:MQW-511型废气分析仪?主要技术参数:①测量范围:CO:0~10% HC:0~9999 10-6 ②准确度:HC≤±16 %0~200 10-6 HC≤±8%200~9999 10-6 CO≤±8% ③稳定性:自动校零,量距漂移≤±3% ④重复性:重复检测误差≤±2% 3 ⑤分辨率:HC为1 10–6 ,CO为%VOL ⑥使用环境条件:温度0~40度,相对湿度≤90% ⑦响应时间:95%响应不大于10秒⑧取样方式:从排气管直接取样。 3、准备工作?检查机箱外的水分离器是否装好,并连接固定取样管。?检查

前置粉尘过滤器和机箱口过滤器是否清洁。?检查电源电压,排除仪器附近有明显干扰的用电器。4、检测操作?打开废气分析仪的电源开头,预热机器等待屏幕上SF-8111字样消失后,打开抽气泵开头,按一下复位开头。?打开工位计算机,进入检测程序,引导系统的点阵屏上,显示“尾气检测”。?将废气分析仪取样管理插入排气管中不少于30cm。?引导系统上显示“低怠速待数据稳定时采样”时,操纵发动机高怠速转为低怠速,待废气分析仪数字稳定时,按下废气分析仪发送健盒上的采样键,这时计算机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工控机将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在引导系统上。?引导系统上显示“取出尾气探头”时,表示检测完毕,这时取出探头,仪表复零。 5、注意事项 4 ?测试结束后,应立即从排气管中取出取样探头。?不得在探头插入车辆排气管时关掉电源,测定后也不要立即关掉电

新版中心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2008-08-18颁布2011-9-27实施编写:审核:

作业指导书目录 1 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方法编写要求 (14) 1.1目的 (14) 1.2适用范围 (14) 1.3依据: (14) 1.4 工作职责 (14) 1.5工作程序 (14) 2试验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17) 2.1 目的: (17) 2.2 适用范围: (17) 2.3 依据: (17) 2.4工作职责: (17)

2.5工作程序: (17) 3试验报告填写要求 (20) 3.1 目的: (20) 3.2 适用范围: (20) 3.3 依据: (20) 3.4 工作职责: (20) 3.5 工作程序: (21) 4质量审核报告编写规定 (24) 4.1 目的: (24) 4.2 适用范围: (24) 4.3 依据: (24) 4.4 工作职责: (24) 4.5 工作程序: (25) 5评审报告编写规定 (29) 5.1 目的: (29) 5.2 适应范围: (29) 5.3 依据: (29) 5.4 工作职责: (29)

5.5 工作程序: (29) 6文件的编写及存档要求 (32) 6.1 目的: (32) 6.2 适用范围: (32) 6.3 依据: (32) 6.4 工作职责: (32) 6.5 工作程序: (32) 7试验设备运行检查实施办法 (37) 7.1 目的: (37) 7.2 适用范围: (37) 7.3 依据: (37) 7.4 工作职责: (37) 7.5 工作程序: (38) 8环境条件监控细则 (40) 8.1 目的 (40) 8.2 适用范围 (40) 8.3 依据 (40) 8.4 工作职责 (40)

检验检测机构操作程序作业指导书汇编共21页

1.2 秤的计量性能用M1级砝码进行检定。检定时,测试误差用的小砝码,在下一项检定前取下。 1.3 增砣的检定按照现行的砝码检定规程进行。 1.4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秤的外观和零部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必要时可抽检任一零部件的质量。 1.5 将秤推移一定的距离,然后置于水平地面或平台上。此时,秤的四轮应着地,承重板连接件应接触正常。具有水平装置的秤,将秤调至水平状态。无轮秤,不进行推移检查。 1.6 秤的平衡,指计量杠杆在示准器内上下均匀摆动时,其摆幅在第一周期内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mm。带平衡指针的秤,其指针应水平对正或指零点。 1.7 计量杠杆摆动时,应在一个垂直面上下摆动,并能平衡地渐止。其摆动周期不能少于三个,第一周期不应大于10s(秒)。 1.8 将计量杠杆的力点端横向推拉至示准器的任一边后,应能自动回到原来位置或偏离示准器中心线不大于5mm的位置。 1.9 空秤变动性检定 1.9.1 将游砣置于标尺零点分度线,用调整砣调整空秤平衡。 1.9.2 将台秤承重板沿重点刀的纵向重拉轻放各一次。每次拉动后,秤应平衡。

1.9.3 具有休止装置的秤,开关三次,每次开启后,秤应平衡。 1.10 标尺准确度和秤灵敏度的检定。 1.10.1 空秤检定后,用调整砣将秤调整平衡。 1.10.2 移游砣至标尺最大量值分度线,并在承重板(盘)中心位置加相应的砝码,此时秤应平衡。 1.10.3 必要时,可抽检任一分度值。 1.10.4 在承重板(盘)上加放相应允许误差绝对值的砝码,计量杠杆力点端静止距离的改变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秤量≤50kg的秤为3mm 最大秤量> 50kg的秤为3mm 1.11 承重点(偏载)准确度检定 1.11.1 移动游砣至标尺零点分度线,在增砣盘上加放1/10秤量的增砣,将响应的砝码依次放在承重板(盘)的支承点上,每次加放后,秤应平衡。 1.11.2 各承重点之间的差值不应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1.12 秤量准确度和最大秤量灵敏度的检定。 1.1 2.1 在增砣盘上加放增砣,将相应的砝码加在承重板(盘)上检定下列秤量。 中准确度级:500d,2000d和最大秤量。 普通准确度级:50d,200d和最大秤量。 每检定一秤量,秤均应平衡。 1.1 2.2 必要时,可抽检任一秤量。 1.1 2.3 使用中的秤,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可不检定最大秤量,而检至实际使用秤量。但所检秤量必须在检定证书上注明。 1.1 2.4 最大秤量准确检定,加放最大秤量的允许误差砝码,按10.4条要求检

检验检测机构操作程序作业指导书汇编资料

1 移动式杠杆秤检定作业指导书 1.1 本方法适用于中等准确度和普通准确度等级的案秤、台秤等移动式增砣杠杆秤的检定。 1.2 秤的计量性能用M1级砝码进行检定。检定时,测试误差用的小砝码,在下一项检定前取下。 1.3 增砣的检定按照现行的砝码检定规程进行。 1.4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秤的外观和零部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必要时可抽检任一零部件的质量。 1.5 将秤推移一定的距离,然后臵于水平地面或平台上。此时,秤的四轮应着地,承重板连接件应接触正常。具有水平装臵的秤,将秤调至水平状态。无轮秤,不进行推移检查。 1.6 秤的平衡,指计量杠杆在示准器内上下均匀摆动时,其摆幅在第一周期内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mm。带平衡指针的秤,其指针应水平对正或指零点。 1.7 计量杠杆摆动时,应在一个垂直面上下摆动,并能平衡地渐止。其摆动周期不能少于三个,第一周期不应大于10s(秒)。 1.8 将计量杠杆的力点端横向推拉至示准器的任一边后,应能自动回到原来位臵或偏离示准器中心线不大于5mm的位臵。 1.9 空秤变动性检定 1.9.1 将游砣臵于标尺零点分度线,用调整砣调整空秤平衡。 1.9.2 将台秤承重板沿重点刀的纵向重拉轻放各一次。每次拉动后,秤应平衡。 1.9.3 具有休止装臵的秤,开关三次,每次开启后,秤应平衡。

1.10 标尺准确度和秤灵敏度的检定。 1.10.1 空秤检定后,用调整砣将秤调整平衡。 1.10.2 移游砣至标尺最大量值分度线,并在承重板(盘)中心位臵加相应的砝码,此时秤应平衡。 1.10.3 必要时,可抽检任一分度值。 1.10.4 在承重板(盘)上加放相应允许误差绝对值的砝码,计量杠杆力点端静止距离的改变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秤量≤50kg的秤为3mm 最大秤量> 50kg的秤为3mm 1.11 承重点(偏载)准确度检定 1.11.1 移动游砣至标尺零点分度线,在增砣盘上加放1/10秤量的增砣,将响应的砝码依次放在承重板(盘)的支承点上,每次加放后,秤应平衡。 1.11.2 各承重点之间的差值不应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1.12 秤量准确度和最大秤量灵敏度的检定。 1.1 2.1 在增砣盘上加放增砣,将相应的砝码加在承重板(盘)上检定下列秤量。 中准确度级:500d,2000d和最大秤量。 普通准确度级:50d,200d和最大秤量。 每检定一秤量,秤均应平衡。 1.1 2.2 必要时,可抽检任一秤量。 1.1 2.3 使用中的秤,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可不检定最大秤量,而检至实际使用秤量。但所检秤量必须在检定证书上注明。 1.1 2.4 最大秤量准确检定,加放最大秤量的允许误差砝码,按10.4条要求检

试验室检验作业指导书

福建省 XX 建设有限公司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 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验实施细则) 町YX-SYS-03 2011. 10. 20 第 1 版 持有者 文件编号 实施日期 版 本 受扌空状态 分发号

普通混凝土显合比设计检测实施细则 1. 概述 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2800kg /溢的水泥混凝上。根据相应规范制立本检测实施 细则,对普通混凝上配合比设计及相关试验的检验依据、试验所需仪器设备、试验步骤、操 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作岀较详细的规定。 2. 适用范围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引用标准 4. 仪器设备 4?1电子称:0- 100kg,感量:O.Olg 4. 2混凝土搅拌机:60L o 4. 3坍落度筒。 4?4混凝上捣棒:ei6mnu 4. 5钢直尺:精度lnim 。 4?6 容量筒:5L 、10L 、20L 、30L 。 4. 7 混凝土试模:lOOmmX lOOmmX 100mm, 150mmX 150mmX 150mm 、150mmX150mmX550mm 175mmX 185mmX 150mm 4. 8混凝土振动台:(50±3)Hz° 4. 9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为±1级。 5. 检测条件 5. 1混凝上配合比试验室温度(20±5)°c o 5. 2养护室温度(20±2)°C 、相对湿度$95%。 6. 检测程序: 6.1混凝上配制强度的确左 混凝丄配制强度应按下式汁算: /cu.o =/cu.k+l. 645 O 式中 仏。一一混凝上配制强度(MPa) £讥一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O ——混凝丄强度标准差(MPa),其取值见表1。 3. 1 JGJ 55—2000 3. 2 GBJ 50080—2002 3. 3 GBJ 50081—2002 3. 4 GBJ 82—85 3. 5 JGJ 52—92 《普通混凝上配合比设讣规程》 《普通混凝上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上长期性能利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普通混凝上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车辆检测中心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放检测系统日常作业指导书资料

车辆检测中心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放检测系统 日常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分发号: -7-1发布 -7-1实施 检测中心发布

1、目录

2、目的 为了保证本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根据检测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出厂说明书和车辆检测的要求,编制了简易瞬态工况法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即操作规程),规范车辆检测的检测目的、判定标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检定与校准、维护与保养等内容。 检测中心全体检测人员在车辆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

3、检测标准依据 GB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DB31/357-2012《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4、术语 基准质量 reference mass(RM) 指整车整备质量加100 kg质量。 最大总质量maximum mass 汽车制造厂规定的技术上允许的车辆最大质量。 点燃式发动机ignition engine 指采用火花点火方式工作的发动机。 轻型汽车light-duty vehicle 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 类、M 类和N 类汽车。 M1、M2 和N1 类汽车vehicle of category M1、M2 和N1 按GB/T 15089 规定: 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车辆。 N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第一类车vehicle of category I 设计乘员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00kg的M 1类车。第二类车vehicle of category II 本标准适用范围内除第一类车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汽车。

中心试验室作业指导书(新)

为规范中铁十七局宁安铁路工程指挥部试验室得建设,使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有章可循,确保试验室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根据宁安铁路施工特点与检测要求,遵照国家与行业及公司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指导书。 二、编制依据 1、宁安安发【2010】145号文 2、《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办法》 3、TB10442-2009《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 4、宁安铁路现场试验室验收办法 5、我公司在其她客专项目试验室建设经验 三、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七局宁安铁路工程指挥部中心试验室。 四、作业准备 1、选址:中心试验室宜设在管段得中部且交通便利,试验室总面积应符合标准与满足工程需要。 2、技术准备: (1)根据试验室最终选址,确定各操作室分布,绘制平面布置图。各操作室均配置空调,工作台统一宽60cm,高80cm。 (2)根据TB10442-2009《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与宁安项目工程特点计划需要得试验检测仪器,列出仪器清单购置或调配试验仪器。 (3)根据试验仪器总功率,确定配电柜与电线规格及数量,根据各试验仪器得功率统计漏电保护器得规格与数量,保证一机一闸控制。 (4)统计购置试验过程中所需得辅助工具与易耗化学药品得种类与数量。 (5)统计购置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与其她办公用品。 (6)准备约1m3左右得消防砂,购置足够得消防设施。 五、技术要求 各操作室必须能够提供能源、照明采光、采暖、通风与配备消防器材,建立可行有效地管理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其她具体技术要求有:

A、管理制度 1、水泥室就是测定水泥等胶凝材料各项指标得工作场所。 2、要保证室内得温度稳定,并且有相关得温度湿度记录表。 3、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试运转。保证仪器在操作过程中正常运行,确保试验得准确性。 4、对成型后得试件要及时填写编号、规格及试验日期,并在规定得时间内养护试件。 5、检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工作情况,记录温度湿度。 6、试验结束后要对仪器进行清理保养,并清理室内环境卫生,填写仪器维护使用记录。 B、仪器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