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绘本教案

合集下载

我们的身体绘本完整讲解教案

我们的身体绘本完整讲解教案

我们的身体绘本完整讲解教案教案标题:我们的身体绘本完整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意识和重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绘本《我们的身体》2. 幻灯片或投影仪3.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各个部位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绘本《我们的身体》的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它们的功能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阅读绘本:1. 分发绘本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翻阅。

教师可以提前选取一些重要的页面进行标注或者添加注释。

2. 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并在需要的时候向教师提问。

3. 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绘本中的关键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讲解人体各个部位:1. 使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各个部位,如头部、四肢、胸腔、腹部等。

2. 讲解每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例如头部有眼睛、鼻子、嘴巴等,四肢可以帮助我们行走和运动等。

3.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并指导他们用手指着各个部位。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列举出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总结:1. 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体的重要性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澄清他们对人体的理解。

拓展活动:1. 邀请医生或健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

2.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身体轮廓,并在轮廓上标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绘制的身体轮廓图,检查他们对各个部位的理解和准确性。

3. 提问学生关于身体部位和功能的问题,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将教案扩展为一个更大的项目,让学生通过绘制海报、制作模型或写作报告等形式,深入研究人体的不同系统和器官。

2. 可以引入一些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主题,如饮食、锻炼、睡眠等,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班教案《我们的身体》(精选15篇)

中班教案《我们的身体》(精选15篇)

中班教案《我们的身体》(精选15篇)《我们的身体》篇1目标:1、通过玩玩、找找,发现自己身体能动的部分,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老师一起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重点与难点:发现自己身体能动的部位;对自己身体感兴趣。

材料与环境创设:幼儿人手一份活动器具、纸宝宝、笔,教师用的一张放大的纸宝宝。

活动流程:尝试发现—找身体会动的部位—游戏活动—延伸活动过程:一、尝试发现请每个孩子拿一样你喜欢的运动器具玩。

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身体的什么地方会动?提问:1、你玩了什么玩具?2、你发现身体什么地方会动?二、身体会动的部位1、我发现你们的手和脚会动,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在动。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宝宝,请你们一边动动你们的身体,一边把发现的身体上会动的地方用笔点出来。

2、请你们把身体会动的地方告诉大家吧。

3、孩子们讲出会动的部位,老师在放大的纸宝宝上记录并相应让孩子们动动该部位。

三、游戏:动一动1、纸宝宝要和你们玩一个动一动的游戏。

老师点到纸宝宝的什么部位,你就动动什么部位。

让我们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每个部位动5下。

2、体舞表演:我的身体今天,你们发现人身上许多部位都会动。

就是因为这些部位会动,我们人的身体就很灵活,样样事情都会做。

二、伸活动身体外面可以动,那么,身体的里面部位是不是也会动呢?请孩子们去问问爸爸、妈妈,或者去看看书,用你们的新、眼睛去慢慢地发现,看谁发现发秘密最多。

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中班教案《我们的身体》篇2活动目标:1.尝试捕捉画面中的关键信息,能较清楚地表达对图片的理解。

2.了解我们头上的“洞”及其作用,乐意在游戏中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探索。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PPT、图书、花露水、魔盒(糖果)等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洞”环节意图:感知理解什么是洞,引发对洞的兴趣1、钻洞游戏,体验钻洞的乐趣2、观察生活中不同的“洞”,幼儿看看猜猜引发对洞洞兴趣。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包括四肢、头部、躯干等主要部位。

2. 引导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己身体的情感。

3.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体的主要部位: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

2. 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如头部保护大脑、颈部支撑头部、躯干包含心脏和肺部等。

3. 身体的基本活动:如走、跑、跳、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及功能。

难点:理解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各部位的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体各部位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身体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身体各部位的图片及功能介绍。

2. 实物:人体模型或挂图。

3. 活动材料:如绳子、椅子等。

一、教案:1. 导入:通过展示身体各部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

2. 教学内容:介绍身体的主要部位,如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

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分组讨论身体各部位的特点。

4. 总结:强调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身体。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但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

二、教案: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2. 教学内容:介绍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如头部保护大脑、颈部支撑头部等。

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实物演示。

4. 总结:强调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实物演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培养学生对身体的探索兴趣和自我保护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教学重点: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身体的保护意识。

3. 教学难点: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

4. 教学准备:准备人体器官的图片和模型。

准备相关视频和教学材料。

5.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人体器官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身体的奥秘。

讲解器官功能: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肺、胃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保护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和活动,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受伤或患病。

健康生活方式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并鼓励学生实践。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有了基本的了解。

学生能够表达出对身体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提出一些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问题。

2. 教学改进: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

三、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培养学生对身体的探索兴趣和自我保护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教学重点: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身体的保护意识。

3. 教学难点: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

准备人体器官的图片和模型。

准备相关视频和教学材料。

5.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人体器官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身体的奥秘。

讲解器官功能: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肺、胃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保护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和活动,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受伤或患病。

健康生活方式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并鼓励学生实践。

幼儿园中班性教育绘本《我们的身体》阅读教案

幼儿园中班性教育绘本《我们的身体》阅读教案

幼儿园中班性教育绘本《我们的身体》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表达与身体相关的事物。

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我们的身体》绘本:每人一本。

2.幼儿园师生共同创建的大型身体模型:头、手臂、腿等各个身体部位的模型。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今天的主题:“我们的身体”。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当做导入的素材,伸展、蹲下、摸摸头等,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第二步:阅读绘本(20分钟)1.教师逐页呈现绘本,展示图画给幼儿看,并指导他们观察。

2.教师朗读每一页的文字,引导幼儿重复跟读。

强调绘本中的关键词汇,如头、眼睛、鼻子等。

3.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插图,询问他们是否认识每个身体部位,并解释不认识的部位。

第三步:师生讨论(15分钟)教师将大型身体模型摆放在黑板前,引导幼儿围绕各个身体部位进行讨论。

1. 提问:“我们的头有什么用?”鼓励幼儿回答并进行简单解释。

2. 进一步提问:“我们的手臂有什么功能?”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3. 引导幼儿探索身体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第四步:小组合作(20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身体部位进行讨论和探究。

2.每个小组以绘本为参考,通过讨论和观察大型身体模型,讨论选择的身体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3.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身体部位,并简单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第五步:学习总结(10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身体部位的名称?”让幼儿回答。

2.强调每个身体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实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绘本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并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个身体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我们的身体》教案

《我们的身体》教案

《我们的身体》教案《我们的身体》教案1教学意图: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

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我们的身体》,通过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的经验,让幼儿探索身体会动的秘密,原来是关节在动,从而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接受“关节”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教学准备: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等,记号笔等。

教学重点:通过自身探索,感知身体多个地方能动。

教学难点:认识关节这一新名词。

教学过程:一、做游戏“木头人”——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作小结。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三、说说:人有哪些活动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

(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

(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

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了解人的许多活动,感受生命的丰富。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1、边动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会动的?——记录在纸宝宝上。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这里会生什么病?——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介绍骨折、脱臼。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精选13篇)《我们的身体》篇1活动目标:1.观察并发现我们身体里的洞洞,了解洞洞的秘密,乐意完整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体会探索发现身体秘密的乐趣,有继续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PPT,绘本《我们身体里的洞》。

已有经验: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洞”1.出示一个洞洞、两个洞洞的画面。

关键提问:这黑黑的圆圆的会是什么呢?小结:一个洞洞是下水道,两个洞洞是隧道哦!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过的洞,很有用的哦。

【这个环节,就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联想、猜测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且锻炼幼儿的多样思维。

】二、“身体里的洞”过渡:那我们身上有没有一个或两个洞洞呢?(一)发现同伴身体里的秘密,并用语言完整表述1.两两结对探索发现师:我们身上一个洞洞的`是什么?两个洞洞的是什么?和旁边的好朋友互相找一找,找到了请用笔圈出来。

2.交流讨论发现师:你发现了什么?幼:一个洞洞的是耳朵,嘴巴;两个洞洞的是鼻孔,眼睛。

(将幼儿说到的洞洞用图片进行呈现。

)【让孩子通过同伴间的互相观察,发现并记录身体里的洞洞,让幼儿的观察更具目的性。

】(二)观察画面,发现并了解洞洞的秘密师:刚才大家讲了好多身体上的洞洞,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身体里的这些洞洞有什么本领呢?你们想先说哪一个呢?1.“会呼吸的洞”——鼻子关键提问:鼻子的两个洞有什么作用呢?(幼:闻东西)师:老师这里有好多不同的瓶子,请你们用鼻子来闻一闻。

(各种味道,例如花露水、洗手液、醋。

)师:鼻子除了可以闻东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知道吗?(教师出示图片或者做深呼吸的动作引导孩子。

)师:鼻子这个洞洞还有一个大本领哦,那就是呼吸,我们来深呼吸,吸进空气,呼出空气,好舒服!小结:原来我们鼻子的这两个洞洞作用可大了,即能呼吸又能闻味道,谁也离不开哦。

>>2.发出美妙声音的洞——嘴巴关键提问:嘴巴的洞有什么作用呢?(幼:吃东西)师:除了吃以外,嘴巴这个洞还有别的作用吗?(幼:发出声音)小结:嘴巴是可以用来吃东西,享受美味的洞洞,又是发出美妙声音的洞洞。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

《我们的身体》教案与反思

一、教案名称:《我们的身体》教案二、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内容:1. 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

2. 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呼吸、心跳、消化等。

3. 学习保护身体的方法:保持卫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功能和作用。

4.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保护身体。

教案部分内容示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张人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人体的各个部位。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部、眼睛、鼻子、嘴巴等,并展示相关教具。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身体部位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如吃饭、呼吸等,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找出不同”的游戏,增强对body parts 的认知。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身体部位的竞赛,如看谁最快找到指定的身体部位。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body parts 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热爱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婴儿出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身体的思考,提问:“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人体的生殖系统,包括男女生殖器官,并强调这是生命诞生的重要部分。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殖系统的认识和感受。

4.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过程。

七、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婴儿出生的过程,增强对生殖系统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我们的身体》阅读
本书涵盖内容(下划线为本次授课内容)
1.生命的开始
2.宝宝的出生
3.成长
4.肌肉
5.骨骼
6.心脏和血液
7.呼吸
8.消化
9.大脑
10.五种感官
11.嘴巴
12.生病
13.身体的防护网
14.皮肤
15.男孩、女孩身体特征对照表
活动目标:1、了解“我从哪里来的?”;
2、摄取食物之后在身体里的整个消化过程;
3、体验五种感官
活动准备:绘本、(醋、酒、水感知嗅觉)
活动过程:
一、孕育、出生、成长
1、询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自由回答)引出
这本书的开篇——生命的开始,让孩子知道他们是爸爸妈
妈相爱后的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的长大,展示给
孩子看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照片、
2、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羊水袋中的宝宝,深刻的认识,他们
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的。

3、请小朋友上来帮助书中的妈妈生宝宝,让孩子观察妈妈和
宝宝的脐带,提问孩子是否知道肚脐眼的作用?
(举手回答)之后告知孩子,小时候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
就是通过肚脐跟妈妈连接的,那时候我们不会吃也不会
喝,就是通过肚脐来吸收营养的,等我们出生的时候,我
们可以自己喝奶了,医生就用剪刀把连接的管子剪断了,
结了疤,疤掉了以后,我们的肚脐就堵起来了。

4、分别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上来操作,拉一拉书页,看图
描述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所产生的身体差异变
化有什么不同。

二、消化
1、提问孩子们平时都爱吃什么食物,多久拉一次粑粑,告诉
他们这样的过程就叫做消化。

2、(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人体展示)举例我们把蔬菜吃进嘴巴
时,反复的在嘴巴里咀嚼,就是为了让蔬菜变的小一点,
好让我们咽下去,咽下去之后的地方就叫做食道,食道的
作用就是把我们咬碎的食物进行排队准备进入下一个消
化器官——胃,胃的作用就是把从食道下来的块状食物,
进行消化,变成滑滑的像米糊糊一样。

再送入下一个消化
器官——肠道,肠道的作用就是把这个米糊糊里面的东
西,好的全部吸收,不好的部分就让它继续往下走,来到
我们的小屁眼,最后变成粑粑拉出来,粑粑就是肠道说不
好吃的东西。

比如饮料啊、零食啊,小朋友们很喜欢吃,
可是肠道不喜欢吃,所以你们以后要少吃点,肠道是喜欢
吃米饭和蔬菜的。

3、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亲手操作一下食物的消化过
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描述食物消化的步骤。

三、五种感官
1、让小朋友两两一组,互相找一找脸上有哪些五官,让孩子
自由回答,最后告诉他们每个正常的小朋友都有眼睛、鼻
子、舌头、耳朵,皮肤。

2、知道人身上五种感官的名称和作用;
眼——看,鼻——闻,耳——听,舌——尝,皮肤——触;
A)视觉请四个小朋友上来变魔术,把瓶中的水摇一摇,看看会
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引出我们是通过眼睛看到的变化,
这个就叫做视觉。

B)听觉请两位小朋友,一个坐在前面,另一个站在他身后,后
面的小朋友用手拍拍,问前面的小朋友是在左耳边拍的还
是右耳边拍的。

告诉小朋友这个就是听觉。

C)嗅觉将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白色矿泉水瓶打开,小朋友上来闻
一闻,告诉大家瓶子里的是什么,如果猜不出可以品尝
一下它们的味道。

引出小朋友这就叫做嗅觉和味觉。

D)味觉让小朋友把舌头伸出来,两两互相观察舌头上面是不是
有很多小点点,这些小点点就叫做味蕾,他的作用就是
告诉我们食物的酸甜苦辣咸,展示书中的舌头部分,告
诉他们舌尖是感知甜味的(举例吃冰淇淋),舌头的两
侧是感知酸味和咸味的(可以邀请小朋友上来喝一口醋
感受一下酸酸的感觉),舌根是感知苦味的。

E)触觉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书中的触觉模块,让她告诉大
家每一个有什么样不同的感觉。

告知小朋友这种感觉就
叫做触觉。

另外准备一个箱子,让小朋友把手伸进箱子
去触摸,看看可以发现什么。

3、最后让小朋友举手回答,在平时的生活中五官感知的事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