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分数除以整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上进行教学的。

《分数除以整数》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并在小组内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最后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最通用的方法。

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一、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入手学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量杯里有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出示教学挂图)教师: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怎样列式?为什么?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所以要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

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一﹑在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上,从运算的一致性入手。

《课程标准》指出︰“计算需要让孩子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教学一开始从口算入手,让孩子回顾分数加法、分数减法、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总结出不管哪种都是先找分数单位,再找分数单位的个数。

为孩子做分数除以整数的探究提供思路,除法是否也可平均分分数单位的个数。

二﹑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所以要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改变以往只教例题答案﹐或让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方法等等做法﹐而是充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使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自主优化的学习建构过程。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创新处理﹐激活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探究由原来的单调﹑枯燥转化为生动、多元、富有生命力﹐使课堂充满灵动与智慧。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1、计算课与动手操作课不同,在小组合作时应该区分开,可操作性大的课可以小组合作,但是对于计算课应该先让孩子单独思考,在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孩子们才能做到全员参与。

2、全班交流讨论时,应该充分放手,增加生生交流环节,让孩子自己提问,自己理解,老师适当点拨。

3、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但对于差生如何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是我仍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对于思考的过程体验得多﹐对计算的方法有待加强,应该让孩子仔细观察,式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我通过这次活动深刻明白要想磨出一节课,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教,不断的修改,精确到每句话应该怎么问,才能得到一堂合格的数学课。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分数除以整数》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

利用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并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重视运算意义的教学,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由于运算意义既是建立计算法则的基础,又是判断在什么场合应用的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先复习整数除法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很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2、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发认知结构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

通过自主探索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3、练习设计具有阶梯性,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设计了过五关,每关题目目的明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法则,又有针对的专项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成效通过编题激发了真正做到了在练习中深化,在练中提高。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第一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

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

作为分数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打破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而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于:一、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在教学中,先复习整数除法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很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之后,我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几盒水果糖(课件出示:3盒水果糖,每盒重100克。

)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课件的动态图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得到五分之四除以二的计算方法,通过图式对照分析得到计算的方法,并在小组交流中理解计算的算理。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1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本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有兴趣,练习效果好。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2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体现在:在课堂中,学生从始至终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热情投入每一个学习活动中。

整节课都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探究除以2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中,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同时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师生探讨以及在画图的帮助下,成功地小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具体分析如下:⒈学生研究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比教师研究如何教更重要。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分数除以整数是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时,我明确了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练习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忘记将除数颠倒相乘、计算结果不约分等,这说明在计算方法的巩固练习上还需要加强。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例如,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分数除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算理时,我充分利用了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然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讨论得出,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导致部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清晰。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涉及较少,没有很好地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不同的计算方法,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1《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

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2教学片段:师:把4/5米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米?生:4/5÷2=2/5(米)师:你们认为他做得对吗?生:对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计算的?生1:我是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来的,我想2也就是2/1,我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所以4/5÷2=2/5。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生2:我是这样想的,4/5米是4个1/5米,把4个1/5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两个1/5米,也就是2/5米,所以4/5÷2=2/5(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第【1】篇〗数学课要学分数除以整数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班级的大屏也坏了,让学生自学吧。

开始我先提出了自学要求。

孩子们开始学了起来。

陆续有孩子学完举手了。

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

所以,乘以一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然后就进行了练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错,此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多数学生没有了做题后的兴奋了。

只是因为结果相同啊。

学生不明白算理。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知道,这个知识点是我要给孩子们讲解的地方。

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

可是这样教学,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一节课中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学,正如侯校长说的那样,真的需要老师好好琢磨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第【2】篇〗“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内容。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小学毕业考试的必考内容。

一些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

这些方法看似行之有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

但长此以往,学生便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许多同学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

然而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知识是僵化的,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也就找不到标准量,学生因此无从下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织金一小彭元静
分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法以后进行教学的,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倒数,这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续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并进而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铺垫。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灵活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尝试计算、迁移说理、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算理的理解。

(前面教材分析,目标以及重难点是按说课稿的内容来写的,呵呵,温故而知新矣)当时的思考:
一、根据需要调整、整合教材
分数除以整数看似内容简单,其实其思维要求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对算理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为了降低并突破难点,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学,理解两种方法的算理,并思考还有没有另外的方法计算?因为前面学生已经自学过了,如果再将其作为例题教学,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我将练一练第一题修改后作为例题呈现,既解决了练一练中的题目,又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整合。

二、动手操作,将算理直观呈现。

第一次操作:我设计的例题是“将6/7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张纸?”配合例题我制作了教具,在学生列式、猜想结果后,我让学生上来演示,直观呈现平均分的结果,这是验证猜想,同时为底下算理的理解呈现直观的素材,学生对照黑板上平均分的结果来理解算理自然比较容易。

第二次操作:学生用三种方法计算,并分别说了算理后,我设计了试一试题目:将6/7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张?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

由于有前面知识基
础,学生很容易计算出得数。

通过学生所选方法情况统计,自然淘汰第三种方法——用商不变的方法计算比较麻烦。

这时我让学生再来分一分,这是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三、精心设计,实现方法的自然优化
通过试一试的计算,已经实现了初步淘汰,其后我又设计了一题:将6/7张纸平均分成11份,每份是多少张纸?之所以选择11份也经过了几次思考,最初想平均分成4份,可6能被4除尽,用第一种方法还是能解决;其后想到平均分成7份,可又担心学生会将两个7约分,给学习计算带来不必要的干扰;最终还是选择了11。

一开始也有学生用第一种方法,可发现不能整除,计算无法继续,这时自然只能用第二种方法,通过比较第二种方法的普遍性价值得到体现。

这时我让学生重点研究第二种方法中的变与不变,掌握其计算特点,并总结计算法则。

之后的思考:
一、例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操作,直观形象,也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但我总觉得与原例题相比缺少了些生活味,显得数学味更浓些,有点枯燥。

如何实现数学化与生活化的有机结合,看来还需再思考。

二、在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法更普遍后,我让学生重点研究第二种方法中的变与不变,黑板上只出示了例题中的第二种方法,张迎春老师认为这样的比较缺乏足够的依据。

有道理。

如果此时我们把用第二种方法解决的三道题目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应该更有说服力,可作这一调整。

三、巩固练习部分,先让学生填空,体会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中的关系,再让学生自由选择算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选择方法的能力;其次是两组题目,计算后比较,总结规律;最后是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虽说基本达标,可最初我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与下一节课内容发生联系,将学生从课堂引到课外,可思考后仍不得要领,故而退求其次。

现今仍不知如何实现,还需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