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心理的表现
孩子青春期现了性心理问题怎么办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第二个加速期。
这个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他们的体貌特征开始接近成人。
同时性功能也开始成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
虽然性发育逐渐成熟,但很多孩子的性心理却处于明显滞后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性困惑,或者性心理障碍。
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心理疏导来及时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的性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呢?洛阳心理咨询根据长期以来接触到的青少年性心理个案,大致总结如下:1、严重手淫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手淫现象在青春期男孩子中存在比较普遍。
通过手淫释放一下性焦虑和性压力,原则上讲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有些青春期孩子手淫过度频繁,让自己陷入到内在心理冲突之中,一方面想手淫,另一方面却又害怕影响到身体健康,这样的冲突不仅不会减少手淫的次数,还会增加手淫的频率,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更重要的是有一大部分孩子手淫后,会产生懊悔、沮丧、羞耻、恐惧、焦虑和担心,这是最要命的,这些负面消极的情绪对孩子早晨极大的影响,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下降,自卑心理严重,封闭自我,回避人际交往等,严重的出现抑郁、自杀自残、自闭现象。
2、性取向问题。
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异性的探索与兴趣,比以往任何阶段都强烈,但你会发现一些孩子开始有喜欢同性的倾向。
在和他们交流中,他们会直言不讳的告诉你,他们是同性恋。
其实这个阶段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还不能完全说是同性恋。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深层次原因,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性指向问题。
有些孩子不知道为啥,对异性的丝袜、裤头、内衣、内裤特别感兴趣,偷偷地藏匿这些物品,有些对异性的某一个身体部位有特别强烈的性兴奋,譬如乳房、大腿、脚等,甚至还有对同性的脚、腿有很强烈的性感觉。
4、性身份认同问题。
有些孩子不认同自己的性身份,讨厌自己的性别,内心强烈希望变性。
论儿童文学的儿童性

论儿童文学的儿童性
儿童性指的是儿童在人性、性别方面的表现和特点。
儿童性是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一种描述和理解,它包括了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兴趣爱好、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儿童性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儿童性是儿童文学作品鲜活生动的源泉。
儿童天真活泼的个性、纯真的感情、精神的满足等都是作家创作儿童文学的重要素材。
儿童性在作品中的展现,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兴奋和惊喜。
儿童性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种是儿童形象的塑造。
在儿童文学中,往往会塑造一些具有特殊个性和特点的儿童形象,通过对他们快乐、悲伤、愤怒等真实情感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些儿童形象往往具有天真无邪的个性,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纯真无暇的美好。
儿童性还体现在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中。
儿童文学中的故事情节往往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冒险、童话、神话等多种元素。
这些情节中往往蕴含着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展现出儿童的勇敢和聪明。
动物形象在儿童文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动物的形象和行为的描写,能够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一些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儿童性是儿童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儿童性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并且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儿童文学在表现儿童性的也需要兼顾教育性和儿童心理特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儿童心理年龄是指儿童每一个年龄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是
指儿童在其中一年龄水平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模式,随着儿童心理发育的进行,这种特征也会发生适当的变化。
稳定性体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和特性上,一个孩子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发育模式,就拿学龄前儿童来说,它们通常会
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弱,行为活跃、情绪波动性大,喜欢
社交、喜欢被关注,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等心理特征。
反映稳定性的另一个例子是儿童学习,在幼儿阶段,孩子们的学习能
力很弱,很难有深入、系统的学习,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模仿、示范、游戏
等方式来学习。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他
们能够有系统和深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理解更高层次的知识。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不同的儿童会在同一年龄阶段表现
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不同的心理发展模式。
一方面,不同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心理文化环境,在家庭氛围、文化背景、学习环境、发展史等方面不同,会对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在
同一年龄阶段。
儿童期性心理课件

从那时开始,儿童不仅能知道自己的性别, 而且也能分辨周围人们的性别。当然,在整 个幼儿期,儿童对性别的区分往往是与衣着、 发型等外部的偶然特征联系在一起的,他们 还不能解释性别的属性,并且还会认为性别 属性是可逆的。只有进入童年期后,他们才 真正开始懂得性别的含义,知道男女性别的 属性是不可逆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关于 活动、定向和价值观的性别分化过程才显得 更为强烈。
二、儿童期记忆的发展
三、儿童思维的发展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四、儿童情感的发展
依恋感
情感(affection)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 体验。
情感的种类 1)情绪(emotion) 最基本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过程方面。 主要与人的生物性需要相联系。 特点:外部表现明显、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喜、怒、哀、惧
三、儿童性行为与性游戏 儿童性行为指青春期前的性行为,如手淫 和性游戏。人天生就有性,正因为儿童有 了因皮肤饥饿而诱发的“似性行为”,他 们乐于得到成人的爱抚或搂抱,从中获取 生理、精神上的快乐。
儿童之间的互相亲吻,甚至抚弄自己的 外生殖器,模仿成人而做的种种游戏(比 如扮演父母、新娘新郎、医师和病人, 乃至压在异性的孩子身上等等),都没有 性的主观动机,也不会带来性或生殖方 面的后果。这些游戏,跟他们抢布娃娃 或蚂蚁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第四章 儿童期性心理
第一节 儿童期心理的发展
一、儿童期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根据信息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 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 部事物的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 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是接 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 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 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内脏觉)。 根据反映对象的性质划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正确对待童年末期孩子的性心理现象

正确对待童年末期孩子的性心理现象作者:王迎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1年第01期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五、六年级的学生就进入了童年末期。
这一阶段的男孩和女孩,不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许多家长及教师只关注了孩子们的生理变化,对他们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却不甚重视,虽有所发觉,但大多只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就算发现了某些端倪,也只是简单地说教。
童年末期孩子的心理到底会呈现什么特点呢?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首先,他们在行动上会表现出种种对异性的异常举动;有时会传个小纸条,告诉自己心仪的异性同学“我喜欢你”,有时会羞答答地偷偷望着自己心里喜欢的异性同学,有时可能故意冲上去碰碰异性同学,有时也会偷偷拉拉异性同学的小手。
而这些异常举动,对童年末期的孩子们来说,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其次,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非常矛盾。
既想把心中的这些小秘密藏起来,不让其他人知道,而有时又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的冲动,自然而然地就把对异性同学的喜欢表现在外了。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孩子们开始对异性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在童年中期,儿童对性的意识会有性反感期,或称性厌恶期阶段,除非因学习、活动等原因必须接触交往外,双方都不愿在一起,在一起时就有一种不自然的腼腆感。
但是在童年末期,青春发育期的到来会推动着儿童异性意识的发展,孩子们表现出对异性的疏远和反感,在程度上就不再像童年中期那么强烈,反而越来越在内心对异性持肯定态度,并表现出想与异性发展友谊的欲望。
关于这一点,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一时期的男孩和女孩并未被“铁幕”隔开,他们渴望加强交往,并在交往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性别特点。
对于孩子们身上表现出的对异性的种种异常举动,家长们各自所持的态度也不一样。
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封建传统的国家,“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甚至波及天真无邪的儿童和少年。
同性小伙伴之间的交往合作,教师、家长一般都是宽容、赞许的,但异性小伙伴之间的交往合作,往往会引起教师及家长的过度紧张与不安。
女童期的划分及其生殖生理与性心理特点

一、女童期的划分及其生殖生理与性心理特点(一)女童期的划分女童期(Female Childhood)指从新生儿期后到青春早期(通常为婴儿期至10周岁)的阶段。
女童期一般包括婴儿期(出生28天-一周岁)、幼儿期(1-3周岁)、学龄前期(3-6周岁)、学龄儿童期(6-10周岁)。
(二)女童期的生殖生理与性心理特点1、婴儿期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中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以致满月时婴儿体内的性激素以完全消失。
婴儿的垂体激素处于抑制状态,性激素几乎测不出。
外阴皮肤平滑苍白,黏膜菲薄。
阴道长度2-7.5厘米。
阴道内PH为8;子宫较小,颈部与体部比例为1:1,卵巢如豆子大小,长1厘米,重0.3克,表面光滑,约有2*250000个始基卵泡。
现代性学研究认为,从心理上说,婴儿并没有形成性的意识。
2、幼儿期幼儿期性激素与内外生殖器官仍维持在抑制和静止的状态,犹如婴儿期。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逐步发展语言能力和感知觉,产生注意和记忆,自我意识等心理活动。
两岁以后,由于社会环境影响和后天的学习,已经开始了性意识的萌芽。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对异性的好奇感逐渐增加,性心理逐渐发展起来。
此期对异性的兴趣大多停留在解剖结构上,她们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与异性不同的地方,会想到为什么?这实际上开始形成性别的认同。
3、学龄前期此期女童的性激素与内外生殖器官仍是抑制与静止状态。
5岁时脑的大小与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有一定组织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想象与现实不清,有夸大倾向,模仿多,创造少,易受环境与周围因素的影响。
儿童约在3-4岁开始明白自己时男性或是女性,大多数4岁的儿童已经知道性别的终身不可改变的性质以及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如:女孩要坐着或蹲着小便,而男孩可以站立小便,男孩女孩的衣着有所不同等等。
这时期若是因重男轻女思想,有的父母偏爱男孩,即使生了女孩也把她当成男孩抚养,取男孩名,穿戴男孩服饰,培养男孩的行为和性格,其结果势必导致孩子的性别认同紊乱。
儿童发展中的性心理问题和教育

儿童发展中的性心理问题和教育儿童的性心理问题一直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儿童的性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其整体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儿童发展中的性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性教育,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性观念和行为。
一、儿童性心理问题的类型1. 性别认同问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但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性别认同问题。
这种问题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疑惑或不满。
对于这类问题,家庭和学校应提供正确的性别教育和引导,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性别认同。
2. 性知识缺乏儿童在性知识方面的认识通常是逐渐建立的,但有些儿童可能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其他原因,对性知识了解较少。
这导致他们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性观念。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及时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性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性知识。
3. 性虐待和性侵犯问题儿童的性心理问题常常受到虐待和侵犯的影响。
性虐待和性侵犯是儿童最为脆弱的时期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对儿童的性心理健康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体系,确保儿童的安全。
二、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儿童性教育有助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认识到性是自然的、正常的,并且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和合适的人进行。
通过性教育,儿童可以了解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以及性别的差异,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全面的认识。
2. 预防性虐待和侵犯儿童性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建立正确的性观念,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性虐待和侵犯的能力。
通过性教育,儿童可以了解到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并学会拒绝和报告这些行为。
3.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性教育有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当儿童能够正确理解性知识,并且自信、积极地与他人交流时,他们会更好地适应性的发展过程,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儿童性教育的途径1. 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性的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在性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别教育】性教育的5个黄金期

【性别教育】性教育的5个黄金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妨碍他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甚至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
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的那样,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恶补。
黄金第1期:口欲期年龄阶段:3~6个月~1岁半左右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婴儿大约在3~6个月小的时候,宝宝的吮吸须要就显得尤为注重,于是,他的小手这么至什么都会往嘴里塞,婴儿吸吮手指、唾口水、收到咯咯苦笑,并对这一切深感十分高兴,这就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整体表现。
婴儿的嘴就是性的乐趣区,他们从吸吮母乳中,不仅满足用户了食欲的须要,而且,从吸吮所产生的乐趣中赢得了性欲的满足用户。
这种现象通常可以沿袭至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战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碰触,可以减少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推动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
与成人身体碰触严重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程度左右的侵害。
母亲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若早断奶,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长大后,便有可能发生吮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手帕等神经症表现或产生口欲攻击(如口咬、骂人、讽刺,挖苦、猥亵、下流言语)等等,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喂食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犯罪行为可以使孩子从中体会至自己被关怀,学会认同并爱惜自己的身体。
要尽量母乳喂养,给孩子喂奶时,专心致志而又温和地对待他。
让他体会到父母带给他的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爱可以帮助他尽早摆脱对安抚奶嘴的依恋。
害怕宝宝咬伤手指,不要私自严禁,可以考量给宝宝一个安抚奶嘴,满足用户他口欲期的须要。
给孩子换尿布时一定要耐心、温和地跟孩子交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好”的,他的排泄行为是正常的。
如果相反,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他的身体是令人厌恶的。
12345之下一页写作全文黄金第2期:朦胧期年龄阶段:1~2岁典型特征:发现性别区分通常从1~2岁已经开始,孩子就可以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性心理的表现
*导读:在3-4岁,儿童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有的女孩喜欢同爸爸在一起,有的男孩特别听阿姨的话。
孩子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
……
性心理是指围绕着性征、性欲和性行为而展开的心理活动。
据近代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将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婴儿期(0-1岁)、儿童期(包括幼儿期2-9岁)、青春前期和青春期(10-17岁)。
性心理的发展是随着不同年龄的行为活动和心理而反映出来:1、婴儿期新生儿的动作不协调,不分化,心理活动仅处于感觉阶段。
这时的性心理仅表现为对刺激性器官的感受性反映。
大约在7-10个月,婴儿开始把感觉和动作协调起来,并逐渐认识了外界形体。
这个时期的婴儿出现玩弄生殖器官和有夹腿的行为。
同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孩子性的社会角色和性的心理差异也开始形成。
2、儿童期2岁左右的儿童思维能力已经逐渐形成,他们能够明确地辨认同性与异性。
在3-4岁,儿童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有的女孩喜欢同爸爸在一起,有的男孩特别听阿姨的话。
孩子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如有的小女孩看见男孩子的生殖器会问"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有的男孩子一定要坐在便盆上
小便等等。
此时,他们对玩弄性器官和别人抚摸他的性器官,可表现出一种舒适而安静的现象。
在5-6岁,儿童开始亲近同龄的异性,并彼此进行"性游戏",如"办家家"等。
在游戏里,男孩乐意做爸爸、女孩甘愿当妈妈,如果让男孩当妈妈,一般会遭到拒绝的。
如果异性朋友疏远自己,孩子会感到不快和气恼,这是性意识的萌芽。
7-8岁的孩子开始对同龄异性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敏感性。
3、青春前期至青春期是性意识形成并且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时期。
在9-ll岁,两小无猜的异性伙伴开始疏远,男孩在一起玩,女孩在一起玩。
男女生同一课桌读书,会划上"分界"线。
在13-14岁前后,随着女孩出现月经初潮和男孩出现首次遗精,性的冲动性开始出现,对异性感到兴趣,并有意识地进行探测。
随后,少男少女开始了有目的性的接触(有的则表现为早恋)。
由于这个阶段性意识的不稳定,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性犯罪。
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危险年龄期"。
在16-17岁,性意识开始稳定,少男少女开始过渡到青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