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公式版
生产运营管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补充第9章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i 1
T平顺 ti (n 1) (t较大 t较小 )
t较大: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较大的工序单件工时 t较小: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较小的工序单件工时 T平顺=40+(4-1)×(10+15-5)=100min
6
T平=
i 1
m
ti (n 1) t长
t长:工序时间最长的工序时间 例: T平=(10+5+15+10)+(4-1)×15 =40+45=85
3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工序4
20
40
60
80 85
100 4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概念:即一批零件或产品,既保持每道工序的平行性, 又保持连续性的作业移动方式。
1
5 15 10
t
生产周期计算公式:
T顺=n
t
i 1
m
i
n——批量 m——工序数 ti ——i工序单件工时 T顺——顺序移动方式生产周期 例: T顺=4×(10+5+15+10)=160
2
(2) 平行移动方式
概念:指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后,立即 转到下道工序加工,使各个零件或产品在各道 工序上的加工平行地进行 生产周期计算公式:
工序1 10
工序2
5
工序3
15
工序4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5
t
25
45
计算公式:
T平顺 n ti (n 1) ti短
m
m 1 i 1
服装货品运营管理常用公式

服装货品运营管理常用公式1. 库存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e):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平均库存额其中,年销售额指一年内销售的总额,平均库存额指一年内平均存货的金额。
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存货的周转情况,快速周转的库存有助于减少滞销的风险。
2. 折扣率(Discount Rate):折扣率=(标价-实际售价)/标价×100%折扣率表示售价相对于标价的折扣程度。
折扣率的计算有助于企业了解促销效果,进而调整产品定价策略。
3. 销售额(Sales Revenue):销售额=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额指特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总收入。
了解销售额的数据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产品销售情况,并制定合理的销售目标。
4. 成本占比(Cost Percentage):成本占比=成本/销售额×100%成本占比表示销售额中成本所占的比例。
了解成本占比有助于企业评估商品盈利情况,并进行成本控制和降低。
5. 毛利润(Gross Profit):毛利润=销售额-成本毛利润指商品销售所获得的利润,不包括运营费用和税费。
毛利润的计算有助于企业了解商品销售的利润水平,进而调整销售策略。
6.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毛利率=毛利润/销售额×100%毛利率表示毛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
了解毛利率有助于评估商品销售的盈利能力,进而调整商品定价策略。
7. 期末库存金额(Ending Inventory Value):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单价期末库存金额指特定时期结束时存货的价值。
了解期末库存金额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存货价值,并进行库存管理。
8. 订货点(Reorder Point):订货点=日平均需求量×订货提前期订货点指在特定时期的准确时刻,需要进行订单补充的点。
订货点的计算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订货时间,减少库存不足或库存过剩的情况。
运营管理中的计算题

运营管理中的计算题1. 产能计算在运营管理中,产能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产能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
产能计算的公式如下:产能 = 实际产量 / 标准产量其中,实际产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产品数量,标准产量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完成的产品数量。
例如,某个工厂在一个月内生产了1000台产品,而在相同条件下,理论上可以生产1200台产品。
则该工厂的产能为:产能 = 1000 / 1200 = 0.8333(约为83.33%)通过产能计算,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生产效率,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能。
2. 制造周期计算制造周期是指从订单接收到产品发货的时间。
在运营管理中,制造周期的减少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
制造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制造周期 = 接收订单的时间 + 加工时间 + 等待时间 + 交付时间其中,加工时间是指从生产开始到产品完成的时间,等待时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等待的时间,交付时间是指从生产完成到产品发货的时间。
例如,某个工厂接收了一个订单,并在一天内完成了加工,等待了两天的时间,最后在一天内发货。
则该订单的制造周期为:制造周期 = 0天 + 1天 + 2天 + 1天 = 4天通过制造周期的计算,企业可以确定订单的交付时间,以便与客户进行协调和沟通。
3. 库存管理在运营管理中,库存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合理的库存控制,保证生产不中断,同时又避免过高的库存成本。
计算库存水平的一个常用指标是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可以用来评估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并帮助企业优化库存控制策略。
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其中,销售成本是指一定时间内的销售额,平均库存是指该时间段内的平均库存量。
例如,某个企业在一个季度内的销售额为100万元,而该季度的平均库存量为20万元。
企业运营与管理相关公式-特有用

一个投诉的顾客背后有25个不满顾客 24人不满但并不投诉 一个不满的顾客会把不满告诉10—20人
一个满意的顾客会把愉快经历告诉1—5人 100个满意顾客会带来25个新顾客 会更多地购买并长期保持忠诚 会给公司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好注意
卡耐基:成功=75%人际关系+25%实力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 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 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 业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 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生产运营管理复习资料整理

生产运营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Operations广义生产(现代生产、运营)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其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OM(operation management)生产运营管理对生产系统(为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运作和改进活动。
◆BPR(业务流程重组)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通过对企业各个生产流程的重新审视,消除非增值的步骤,并对其余步骤进行计算优化,已达到预期的结果。
◆MTO(订货型生产)指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经过协商和谈判,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组织设计和制造。
例如,锅炉、船舶等产品的生产,属于订货型生产.◆MTS/MTI(备货型生产)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根据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
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例如,轴承、紧固件、小型电动机等产品的生产,属于备货型生产。
◆重型项目组织(heavyweight project organization)包含了很强的项目联系,项目经理拥有完全的预算权,会很深程度地参与项目成员的业绩评估并制定大多数主要资源的分配策。
◆轻型项目组织(lightweight project organization)包含了较弱的项目联系,项目经理是一个协调员,协调项目时间表、会议;职能经理负责预算、招聘和解雇以及项目成员的业绩评估。
◆OS (operation strategy)运营策略指利用企业资源所制订的各项企业政策和计划,它最大限度地支持了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
◆PWP(厂中厂)在同一个公司建立不同得工厂,每一个工厂有自己得产品线,实施不同的生产战略,形成不同的竞争重点◆order winner(订单赢得要素)订单赢得要素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订单赢得要素标准可能是产品价格、质量和保证、或者其他发展较早的优势.◆order qualifier(订单资格要素)帮助企业抢到订单的运营目标。
生产与运营管理OM课件5

计算各具体产品的产量比: αi=N代i/∑N代i 具体产品计划能力的调整: Mi=M代×αi/Ki 得: MA=406×180/372=196 MB=163、 MC=22、 MD=55(台) b.在满负荷下,对某一具体产品计划产量的集中调整
Mi=Ni±△M代/Ki
c.在一定标准负荷下,按原产量比各具体产品计划产量的调整
消除薄弱环节的生产技术组织措施: ①采取以铣代刨消除刨床组的生产能力不足;
②采取以车代镗消除镗床组的生产能力不足;
③采取技术革新或增加班次或设备数量的办法解决钻床组 生产能力不足问题。 通过以上综合平衡和采取措施后,可确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该产品 的能力可以达到年产100台的水平。 ⒋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略) 四.生产运作计划指标的确定 ㈠生产运作计划指标的内容 ⒈品种指标 ⒉产量指标 ⒊质量指标 ⒋产值指标 ⑴总产值 ⑵商品产值 ⑶净产值 ⑷工业增加值
以上各类指标是由各分指标所组成的,各类分指标按其性质 又可分为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两类。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运作计 划指标见表5——1所示。 表5——1
分类 项目
企业常用的生产运作指标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品种指标
产量指标 质量指标
主要产品品种内容与品种数 新产品试制项目数 主要产品产量
主要产品质量等级与标准
⒊车间(工段)生产能力的确定 产品的制造过程是需要经过各种设备组的,而车间(工段)内各设备 组加工该产品的生产能力,一般是不相等的。因此,确定车间(工段) 生产能力时,要进行综合平衡工作。
例如:某机加工车间各设备组生产某产品的能力计算如下:
生 产120 能 力100 80 60 40 20 0 钻 床 组 车 床 组 120 110 90 85 75 100
企业运营成本计算公式

企业运营成本计算公式企业运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计算企业运营成本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计算企业运营成本的公式。
企业运营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原材料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所购买的原材料的费用,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等。
直接成本的计算相对较为简单,只需将相关成本加总即可。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生产设备的折旧费、厂房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
这些成本无法直接与产品挂钩,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计算间接成本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摊和归集,常见的方法有直接分摊法、间接分摊法、活动成本法等。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生产规模无关的成本,如租金、利息等。
这些成本不随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固定成本的计算比较简单,只需将相关成本进行累计即可。
可变成本是指与生产规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电费、原材料成本等。
这些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生产规模越大,可变成本也就越高。
计算可变成本需要将相关成本与生产规模进行关联,常见的方法有比例法、回归分析法等。
在计算企业运营成本时,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税费、利润、折旧等。
税费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
利润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净收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来源。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的递减,需要将其计入企业运营成本中。
通过以上公式和方法,企业可以计算出自身的运营成本,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运营成本,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为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生产运营管理生产率公式

生产运营管理生产率公式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运营管理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便实现更高的利润。
为了评估生产运营管理的效果,企业经常使用生产率公式进行衡量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生产运营管理生产率公式的一般原理和常见应用。
生产率公式的基本原理生产率公式是一种用于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数学表达式。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产品数量或服务数量与投入的资源数量之间的比率来表示。
生产率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常见生产率公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率公式:1.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位员工完成的工作量。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劳动生产率 = 产出 / 劳动力其中,产出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服务数量,劳动力是指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反映出企业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努力。
2.资本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个资本投入所创造的价值。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资本生产率 = 产出 / 资本投入其中,资本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本数量,包括机械设备、工厂建筑等。
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反映出企业在资本使用效率方面的改进。
3.能源生产率:能源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单位能源所创造的产出。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能源生产率 = 产出 / 能源投入其中,能源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的数量,包括电力、燃气等。
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反映出企业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改善。
4.物料生产率:物料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单位物料投入所创造的产出。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物料生产率 = 产出 / 物料投入其中,物料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数量。
物料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反映出企业在物料利用效率方面的改善。
生产率公式的应用生产率公式可以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可以用于企业之间的比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景:1.效率改进:通过计算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率,企业可以找出效率较低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进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增=v+m+C1【C=C1+C2=固定资产折旧+其他消耗物】 v)工业销售产值
工时进度法:【P91】【要考就是 12 分的公式!!!】
在制品产值 单位产品不变价格 在制品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数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
第六章 运营系统的选址和布局【从至表法和图解位置法】 “从至表法”设备布局(设备单行排列)的方法和计算【P119-121】 【6 分!!!】【上顺下逆】【方格中的数字×平行的单位】
零件顺向运输距离(对角线上部的运输距离) 零件逆向运输距离(对角线下部的运输距离) 2)【改进方法:将主对角线距离远的尽量消除】【很复杂,改进不考】 “图解位置法 ”设备布局 (设备多行排列) 的方法和计算 【横、竖、小斜都是 1 个单位(用勾股定理四舍五入)】 【不管几次,发生过就画线(只看从○自己直接出来的)】 【两个单位用虚线,画法同理】【P124-126】
生产均衡率和均衡能力指数的计算【P37-39】颜色啥的很好看嘿嘿~
①生产均衡性指标 【P37-38】友情提示上课基本上所有 PPT 例题都在另一个 pdf 里~
均衡率=
每日完成该日计划产量的%(超过100%时按100%计算)
(单一产品)
生产日数
均衡率=
各种产品每日完成计划产量的%(超过100%时。。。)
i)单件小批生产:可根据车间的台帐的进出即可以查出每道 工序的生产时间。【第二版在 P145,第一版在 P142 自己翻吧~~~~不打了,表格
神马的实在烦了╮(╯▽╰)╭原谅我没耐心了→→】
ii)成批生产 第 i 道工序平均生产时间(日数)Ti= Ni /Pi Ni——计划期内(如一个月)i 工序加工停滞的总件日数 Pi——计划期内(如一个月)i 工序向下道工序送出的总件数 iii)大量生产 i= Ni’/Pi’ Ni’——i 工序在计划期内收入与送出逐日结存数的合计总数 Pi’——i 工序在计划期内送出逐月累计的合计总数 2)生产周期标准的计算【我不打了 o(>﹏<)o 翻书翻书~~~】 生产时间(生产周期)=直接生产时间(加工时间)+辅助生产时间 【第二版在 P146 例题,第一版在 P144 自己看咯~】
5
第八章 大量流水线生产的组织和控制【有 12 分计算一枚】
1. 单一品种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和有关计算
r:流水线的节拍;rg:节奏;Si 第 i 道工序理论工作地数;【一般 Sei≥Si】
Sei:第 i 道工序实际工作地数;tei:第 i 道工序每件制品的间隔时间;
Ki:第 i 道工序负荷系数;Kα:流水线的负荷系数;D:流水线的损失系数; B:流水线的损失时间;ti:第 i 道工序单件时间定额(分/件)
bt
M0
FB
b0 t0
b0 t0
NiKi
Nibiti
L
;L
;【多假】 b0t0
M0
FB
Nibiti ; M0 F B ; L Ni 或
Ni
b0 t0
M0
L Nibiti
FB
3
5)产值指标【P91】 i)工业总产值
W 总=c+v+m【在价值形式上】【生产过程中物质消耗的价值 c,也即转移的价值;
零件总件
③通用化:【P59】通用化系数= 通用件件数
零件的总件的
说明生产工艺管理的内容和程序【P62-63】
程序:①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P63】
继承性系数= 旧零件数量 部件装配系数= 部组方案的制定 ③工艺规范的编制 ④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专用工装套数=专用工装系数×专用零件种数
4
运输合计距离=标准基数(移动次数)+合计超出单位 【先把所有单位都当一个单位算,然后少算的再加,因为“18”里把 虚线的也算过一次了,所以虚线那个再“×1”就行了】【交接了 18 次,PS.数题目里的→,不是图上的~~~~~~】
2)【方针:尽量减少虚线】(随便调吧╮(╯▽╰)╭估计不会考 到怎么调~~~好麻烦的样子╮(╯▽╰)╭)
r
Sei
Sei
Si
m
i1 m
;B = r Sei -
ti
Sei
i1
i1
③组织工序同期化——流水线的平衡问题
流水线最少工作地
Smin
T r
;
所谓同期化的要求,是指向每一个工作地分配工序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
2)每个工作地分配到的工序作业时间之和不能大于节拍。
3)各工作地单件作业时间应尽量相等和接近节拍
2. 多品种可变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和有关计算【P164-166】
K
Nj Tj Se F
;D=1-Kα;
B
Se
F
-
Nj Tj
综合法 rj F Tj
Nj Tj
6
3. 多品种混合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和有关计算【P167-172】
R:间隔期;n=R·d【各车间的 d 是相同的】T:生产周期;
【d:平均日需求量;d=N/T 年 N:年产量;T 年:年工作日数】
M:在制品定额;(平均在制品占用量)M=T×d=T×(n/R)
车间(平均)在制品占用量=一批零件生产周期×平均每日需要量
L:投入提前期;Li=Li’+Ti
L’:产出提前期。Li’=Li+1+Bi+(Ri-Ri+1) 装配车间产出提前期:L 装配’=0 【①B 保险期:2 个车间的间隔;间隔期:是一个车间,不同批次的
1
-
一批工件的生产周期
m
n ti
i1
8
第十章 项目管理和优化【大题考点】
1. 网络时间的计算【P219-221】
①节点○时间的计算【P219】【○i →○j 】
△ 1)结点最早开始时间。其数值记入“□”内; 【前进、加法、挑最大】【ESj=max{ESj+tij}→ j =max{ i +tij}】
1
②生产类型的划分方法:【P43-45】
1)按工作地专业化的程度划分(两步)
a.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工作地:最基本的单元】
i)工序数目——m【m=1/K】【解释起来太麻烦了看书吧~】
【固定于工作地上的工序数目】(原谅我懒了╮(╯▽╰)╭)
ii)工序大量系数——K
K:按工序计算的大量系数值 T:工序单件时间 r:产品生产节拍
要求计算:1.节拍 r; r
F
n
Ni
i1
【F: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Ni:第 i 种产品计划期产量;n:品种数】
n
2.最小工作地数
Smin; Smin
L F
NiTi
i1 n
r Ni
i1
【L:总作业量】
3.流水线负荷系数,损失系数和损失时间;
①计算流水线的节拍~
r F(F: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分);N:计划期的产品产量(件))
N
rg =QN·r(rg:流水线的节奏;QN:运输批量)
②确定工作地(设备)数,计算设备负荷系数
m
Si ti ;Sei=[Si【] 进位取整】;tei r - ti ;Ki Si ;K
专用零件种数=全部零件数-标准件数-继承件数-通用件数
2
第五章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这章开始才有计算,之前的并不知道是什么鬼~】
③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N 年产量】(在本章中生产能力 用 M0 表示) 1. 在使用中固定资产的数量 S——设备数;B——生产面积
2. 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 F——单台设备或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
A. ti>ti+1 下一道工序在前一道工序的最后一个工序的开始时间开始
B. ti<ti+1 下一道工序在上一道工序的第一个工序的结束时间开始 ii)还要在模拟,保证第二道工序不会停~】 ④衡量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程度:
【顺序移动的平行性系数永远为 0!即不平行】 【批量增大,平行系数也会相应增加】
p
2)多工序:
n
max
t调 t序
k调
③总成本: TC A P Q RC ;经济批量: Q 2AP
Q2
RC
3. 三种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P188-191】 ①顺序移动方式
T 顺=n∑ti ②平行移动方式
T 平=∑ti+(n-1)tL ③平行顺序移动方式【P190】
T 平顺=n∑ti-(n-1)∑ts=n∑ti-(n-1)∑min(tj,tj+1) 【i)比较 ti&ti+1 大小
间隔;②装配车间出来就是成品,所以 B=0;L’=0】
7
2. 累计编号法、最小批量法 、经济批量法【P193】
①累计编号法【P194,9-4 那个表~】【不考】
②(以量定期法之一)最小批量法
1)单工序: n t调
t序 k调
【 】 K 调: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表 9-1】;t 调:设备调整时间;t 序:工序单件时间;一般 K 调=0.02~0.15
【r 节拍,就是多长时间生产一个】
K=T/r (r=F/N F: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N:计划期产量)
b.工段、车间与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
【根据比重最大的工作地生产类型决定工段的生产类型】
第四章 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工艺管理【考点少】
说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内容【P56-59】
①标准化:标准化系数= 标准件
K
Ni Ti S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