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的科普知识课件

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
运动耐力差:婴儿可能活动时容易疲倦 。
动脉导管未闭 的风险因素
动脉导管未闭的风险因素
早产儿:提前出生的婴儿发生 动脉导管未闭的风险较高。 先心病:某些先心病患者患动 脉导管未闭的可能性较高。
动脉导管未闭 的诊断和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心脏杂音等体格 检查来初步判断有无动脉导管未闭。
发展为高血压:长期存在的动脉导管未 闭会导致肺血压升高,最终可能引发系 统性高血压。
感染:未能关闭的动脉导管可以增加感 染的风险。
预防动脉导管 未闭
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的具体原因 尚不明确,目前没有特定的预 防措施可供采用。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动脉导管未闭 的原因
动脉导管未闭的原因
造成动脉导管未闭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胎儿 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
提前出生婴儿和出生时患有某些疾病 的婴儿更容易患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 的症状
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
呼吸困难:婴儿呼吸急促、费 力。
心脏杂音:医生可能在体检时 听到婴儿胸部的异常心脏杂音 。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 的诊断工具,能够准确显示动脉导管的 情况。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病例,医 生可能会通过给予药物来促使 动脉导管尽快关闭。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 或病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进 行手术关闭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未闭 的并发症
动脉导管未闭的并发症
动脉导管未闭 的科普知识课
件
目录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的原因 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 动脉导管未闭的风险因素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并发症 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图文详细讲解

一,动脉导管未闭1,在学习动脉导管未闭前必须先掌握胎儿的血液循环解剖胎儿的动脉血完全来自母体胎盘的脐静脉(以胎儿的心脏为起点,出心为动脉,进心为静脉),通过静脉导管(与动脉导管名字相伴,是连接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血管),进入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这一股动脉血液三分之二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到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射出心脏,供应头颈上肢。
头颈上肢循环后的静脉血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这股静脉血液和来自下腔静脉的完全动脉血液汇合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射出心脏,大部分的血液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供应腹部盆腔下肢。
降主动脉的髂内动脉分出脐动脉进入胎盘,进行物质交换其中还有一部分的血液进入肺动脉分支,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这部分血液进入到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射出;另外一部分血液是下肢盆腔腹部的血液回流到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2,掌握动脉导管闭合机制(1)动脉导管闭合的解剖生理机制:动脉导管的结构与主动脉及肺动脉均不相同,大部分的组织是螺旋状排列的平滑肌,当其收缩时候,可以保证导管的长度不变,管腔的直径缩小,使导管内膜对合。
但是前提需要动脉导管内弹力纤维层发生断裂,然后形成局部内膜垫,如果这两个前提没有发生,动脉导管就无法关闭。
(2)影响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血氧浓度和前列腺素,前者是促进作用,后者是抑制作用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壁对于高氧的敏感度低,对于前列腺素的敏感度高,所以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发生率高(3)正常新生儿动脉导管纤维化的解剖闭合(真正意义上的闭合)的时间生后2-3周,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一岁后闭合的可能性极小3.病理解剖(1)动脉导管位置动脉导管位于主动脉峡部和肺动脉分叉偏左肺动脉侧。
主动脉峡部:主动脉缩窄段病变的部位绝大多数(95%以上)在主动脉弓远段与胸降主动脉连接处,亦即主动脉峡部主动脉峡部(2)正常动脉导管长度及直径内径是3.5mm,外径5-6mm,长度1.25cm(3)未闭动脉导管解剖形态分类及各个特点管形、漏斗形、窗形和动脉瘤形管形:多为中小导管,手术中分离结扎困难小漏斗形:最多见的1种,导管的主动脉端显漏斗样膨大,向肺动脉侧变细,最细的动脉导管颈部靠近肺动脉,是分离后结扎的部位窗形:较少见,多为巨大导管合并肺动脉高压,管壁薄,手术难度大,分离过程引起破裂,导致大出血的机会较多动脉瘤形:不多见,导管总部显瘤样膨大,壁薄,手术中应该小心(4)动脉导管三角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动脉导管未闭形态分型

动脉导管未闭形态分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指胎儿期形成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能关闭,导致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左右两侧的循环系统之间发生异常的分流。
根据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连续型、间断型和窃流型。
连续型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动脉导管未闭呈持续性的分流状态,血液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期都存在分流现象。
这种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在心脏听诊时常常听到连续性的机械性杂音,杂音强度和颤音位置常与导管的直径有关。
连续型动脉导管未闭通常发生在胎儿出生后的第一周,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衰和肺动脉高压。
间断型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动脉导管未闭呈间歇性的分流状态,血液只在心脏的收缩期存在分流现象。
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导管未闭可以打开,使血液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循环负荷增加。
这种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常常伴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强度和喷射位置与导管的直径有关。
间断型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都不确定,可能会在婴幼儿时期自行闭合,也可能持续到成年。
窃流型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动脉导管未闭呈窃流状态,血液只在心脏的舒张期存在分流现象。
在心脏舒张时,动脉导管未闭可以打开,使血液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导致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增加和左心室功能减退。
这种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在心脏听诊时常常听到舒张期杂音,杂音强度和舒张位置与导管的直径有关。
窃流型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也不确定,可能会在婴幼儿时期自行闭合,也可能持续到成年。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来诊断。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消炎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促使动脉导管闭合。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动脉导管关闭,常见的手术方法有结扎术和血管介入手术。
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分型为连续型、间断型和窃流型。
动脉导管未闭鉴别诊断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鉴别诊断要点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先天畸形。
在胎儿期,由于胎儿体内的肺功能不发达,导致血液不能通过肺循环流入左心室,而是通过动脉导管直接进入主动脉。
然而,出生后,肺功能逐渐发达,动脉导管未闭会导致左右心室的血液混合,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影响身体健康。
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PDA的治疗至关重要。
1.心脏杂音:PDA患者心脏可出现连续性喀喇音,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持续性的舒张期杂音。
如果是轻度的PDA,杂音的音量也会比较低,甚至不能听到。
因此,注意分辨不同类型的心脏杂音,可以为PDA 的诊断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
2.血流动力学检查:通过心血管超声、MRI等检查来确定PDA的位置、大小、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等。
PDA可以发生在左/右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交汇处上方,在左侧第4肋间、第5肋间等。
PDA的大小和血流速度的大小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
3.患者的症状:PDA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疲劳、体重下降、呼吸时哭闹、离心性肝大、肺部感染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PDA。
4.年龄和生理状态:PDA通常出现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年龄和生理状态。
同时,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的鉴别也是很重要的。
5.根据家族病史:家族病史对于PDA的鉴别也是很有指导意义。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家族病史,如果PDA患者有家族病史,应该考虑到其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对于PDA鉴别诊断,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多个方面。
当然,最终诊断还要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
准确的鉴别诊断可为PDA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有力保障,这要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严谨、细致、科学,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分型如何辨别【健康必备常识】

动脉导管未闭分型如何辨别
文章导读
\n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发生在先天性胎儿身上的一种疾病,大多数都是由于心肺发育不全做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情极为少见,那么出现了就需要积极的治疗,花费的费用也非常高,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承受的,那么对于动脉导管未闭,分型又细分
哪些,一般来说要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辨别呢!
一般动脉导管未闭位于降主动脉近端距左锁骨下动脉起起始部2—lOmm处,与肺总动
脉干左肺动脉根相通。
其上缘与降主动脉交接成40角,下缘则交接成110—160钝角。
导管的长度一般为5—lOmm,直径则由数毫米至1—2cm。
其主动脉端开口往往大于肺动
脉端开口。
其形状各异,大致可分为5型:
①管状:外形如圆管或圆柱,最为常见;
②漏斗状:导管的主动脉侧往往粗大,而肺动脉侧则较狭细,因而呈漏斗状,也较多见;。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
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
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
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
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二病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物。
三临床表现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血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产生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其程度。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
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分流时可出现下半身发绀。
动脉导管未闭体检时,典型的体征是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
肺动脉第2音亢进,但常被响亮的杂音所掩盖。
分流量较大者,在心尖区尚可听到因二尖瓣相对性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测血压示收缩压多在正常范围,而舒张压降低,因而脉压增宽,四肢血管有水冲脉和枪击声。
婴幼儿可仅听到收缩期杂音。
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杂音变异较大,可仅有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期杂音亦消失而代之以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四检查1.心电图检查轻者可无明显异常变化,典型表现示电轴左偏、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
肺动脉高压明显者,示左、右心室均肥大。
晚期则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并有心肌损害表现。
2.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早期为左心室增大,晚期时右心室亦增大,分流量较多者左心房亦扩大。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诊断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诊断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是两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易于混淆,但在临床上需要明确区分。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体征和诊断方法等方面,对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进行鉴别诊断要点的详细介绍。
一、病因
动脉导管未闭是胎儿时期大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连接未闭,导致氧合血液在体循环中回流至肺循环,引起左至右分流。
而室间隔缺损则是心脏室间隔部分或全部缺损,导致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流混合,引起左至右分流。
二、临床表现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心前区隆起等。
而室间隔缺损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容易疲劳等症状。
三、体征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体征常见的包括连续性杂音、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等。
而室间隔缺损患者体征则包括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等。
四、诊断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来确认,显示左至右分流
和肺动脉扩张等特征。
而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同样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来明确,显示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流混合等特征。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在病因、临床表现、体征和诊断方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临床医生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该注意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于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一、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胎儿时期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导管在出生后未能关闭。
其主要病因是胎儿期的导管未能闭合,可能与遗传因素、孕妇感染、药物暴露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方面,动脉导管未闭常在婴幼儿时期出现。
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发育不良、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由于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
体征方面,动脉导管未闭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常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
此外,患儿可有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和左心室第三心音。
辅助检查方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导管的存在和大小,以及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
治疗方面,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关闭导管。
手术方法包括开胸手术和经导管闭合术。
术后通常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
二、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心室间隔存在缺损,使左、右心室之间发生血液交流。
室间隔缺损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方面,室间隔缺损常在婴幼儿期出现。
患儿可有咳嗽、呼吸困难、乏力、发育迟缓等症状。
严重缺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体征方面,室间隔缺损可出现收缩期杂音,常在胸骨左缘第3至4肋间听到。
杂音在心尖区最响,可伴有震颤和第二心音分裂。
辅助检查方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关键。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缺损的位置、大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左、右心室的大小和功能。
治疗方面,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临床症状。
小型缺损可自行闭合,大型缺损或有明显症状者需手术修补。
手术方法包括开胸手术和经导管闭合术。
术后预后一般良好,但需长期随访。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虽然都是心脏疾病,但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等方面有所区别。
对于医生来说,准确判断疾病类型非常重要,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疾病特点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和处理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生理性血流通道,适应胎儿时无肺呼吸情况下特殊循环状态。
有许多从左向右分流心内畸形在胸骨左缘可听到同样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或接近连续的双期心杂音,难以辨识。
在建立动脉导管未闭诊断进行治疗前必须予以鉴别。
1.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触有收缩期细震颤,并可延伸到舒张期,听诊该部位有连续性机械性杂音,向左锁骨下窝传导。
脉压差增宽,可有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和四肢动脉枪击音。
2.辅助检查:
心电图:分流量较小者可正常或左室高电压。
分流量较大者可左室肥厚。
有肺动脉高压者可为双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
X线: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心影可有不同程度扩大,主动脉结增宽并有漏斗征。
肺动脉段平直或膨隆。
B型超声:可见降主动脉与肺动脉间有管状连接,多普勒看到有血液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右心导管:可见肺动脉水平血氧增高,并可直接测得肺动脉压力。
有时导管可自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至降主动脉。
升主动脉造影:可见降主动脉显影时肺动脉同时显影,并可见动脉导管。
3.鉴别诊断:典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以下疾病在心前区均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应注意鉴别:
(1)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本病较为罕见。
症状重,杂音位置偏低,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最响。
X线胸片示主动脉结小或无明显扩大。
右心导管检查,若导管经缺损进入升主动脉即可确诊。
必要时行升主动脉逆行造影。
(2)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本病杂音位置偏低,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
右心导管检查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
(3)主动脉窦瘤破裂:本病发病常较突然,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心衰症状。
心前区可听到表浅粗糙的连续性杂音。
若窦瘤破入右心,则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或右心室血氧含量增加。
升主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4)冠状动脉-心腔瘘:杂音可出现在心前区各个部位。
确定诊断依赖于升主动脉造影。
在诊断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导管较小患儿多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导管较大者病儿平素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活动后心慌,气短等,严重者婴儿期即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左心功能衰竭。
原文链接;/dmdgwb/2014/0801/18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