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社会变化》(定)

合集下载

福建省某校等四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福建省某校等四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福建省某校等四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选题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下列能够成为我们青少年作为的是()①关注新闻,关心国家发展②只关注学习和个人事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④在政府网站上向“我向总理说句话”提出意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2. 社区内的宠物咬伤人,引起小杰同学高度重视,他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并制作了宣传漫画,利用休息日在社区内宣传相关知识,有的同学笑他傻,更有养宠物狗的同学说他多管闲事,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小杰的做法错误,他应专心学习,不该多管闲事B.其他同学做法不对,没有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变化C.其他同学的做法对,因为狗是人类的朋友D.小杰做得对,他关心社会,关注社区治理3. 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A.网上的一个结点B.漏网之鱼C.互不相干的个体D.一条线4. 有位诗人说过:“我是长城的砖石,我是长江、黄河的浪花……”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这句话启示我们()A.个人和社会毫无关系B.个人是社会的一员C.个人离开社会照样生存D.个人离开社会生存的更好5.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通过社会化()A.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物人”B.我们才能独立生存C.我们失去真正的自我D.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人6. 俄罗斯曾发现一位7岁的“鸟孩”,他在家中被母亲当鸟儿一样饲养,母亲从不与他说话,使得这位男孩和小鸟一样只会叽叽喳喳地叫。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①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②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③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④“鸟孩”虽然只会说鸟语,但他仍然是一个社会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下列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B.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C.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8. 我国的社会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华丽亮相,参加志愿活动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时尚。

感受社会变化

感受社会变化

2004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谢 谢!
BACK
人是有思想能创造的高级动物。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发展。
人类社会已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发内涵
(2)我国的文明成就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与农村,处处可以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
高速公路、 市民广场、 城市新区、 多彩衣着、
数字电视、 营养快餐。
村民自治、 政治 建设: 惩治腐败、 建立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文化 建设: 举办中法文化年活动、 全国农村村村通电视。
我国的文明成就
(3)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⑴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⑵影响着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⑶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简要说说自己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感受。
社会的变化真大; 现代文明让人振奋; 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发展; 人类的辛勤劳动不断改变着世界面貌……
△列举重大成就,感悟祖国变化。
经济 建设:
长江三峡工程
政治 建设:
文化 建设:
△列举重大成就,感悟祖国变化。
长江三峡工程、 经济 青藏铁路、 建设: 西气东输工程
第1框 感受社会变化
第一框
感受社会变化
• 【教学目标】 • 1、了解社会的发展、文明、进步; • 2、知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 文明在不断的发展; • 3、知道我国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和挑战以及我们采取的对策;
●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人类从产生至今,已走过了二三百万年的历程。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社会,改造着自身。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

(3)对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 完善。修订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修正具体行为动词,便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达成要求。。
如,“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改为“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 识”;“懂得自尊和自耻”改为“自尊、自爱”;“能够自觉维护集 体的荣誉和利益”改为“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社会生 活的发展变化”改为“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 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改为“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等等。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 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 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 ②矫正个别认识局限,使课程内容规定更加科学。
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改为“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改为“理解情 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 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改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 观、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改为“知道法律是由 国家制定或认可”;“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改为“积极与同学、朋友 和成人交往”;“克服‘逆反’心理”改为“调适‘逆反’心理”;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分目标,改变了过去四 字形式的表力”这一分目标,调整了具体内容的前后顺序, 以与“内容标准”相符合。具体还增加了对提高媒介素 养的要求,这与时俱进地体现了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新 要求。

近年来社会面貌变化为题写作文

近年来社会面貌变化为题写作文

近年来社会面貌变化为题写作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珍爱家园,成为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改善。

可是,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越来越淡薄。

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街道、广场、公园、体育馆等等,有随地吐痰的、有随地乱扔烟头、纸屑的、还有在建筑物上乱写乱画的。

更严重的是人们对植被的乱砍乱伐,使自然界失去了应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泥石流、地震等。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大小便,指示牌倒了,把它扶起来。

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如果每人多做几件,我们的家园会变的多么美好呀!可能,有人嘲笑马路清洁工,擦窗工人,建筑工人。

但他们可曾想过没了马路工人,马路上将是一片狼籍,一塌糊涂.没了擦窗工人,大楼的窗户会多么脏啊!没了建筑工人,将没有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

可见,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身为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文化和知识,争取将来也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地球是属于我们人类,只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好环境,爱护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地球才会造福于人类。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了让大地山青水秀,为了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从现在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绿色家园,我们不能失去地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无时不刻都在变化着,而我也在各方面悄然变化着.身高在渐渐地长、体重在慢慢地增,还有以下这些,听我逐一道来吧.学习有了一定的自觉性.记得一二年级时,妈妈给我的绰号是“摩托(又磨又拖)”,做作业总是心不在焉,不停地搞一些小动作,结果每天总是很晚才能做完.这样,妈妈只好陪着我写作业,这下倒好,善于偷懒的我只要是稍加思考的东西张嘴就问,根本不去用自己的脑子,不认识的字也不想去查字典,有时问,有时连估带猜地应付了事.现在的我,一回到家,迅速地洗手、喝水后,就会马上投入自己的学习当中.就连妈妈玩电脑、爸爸看电视都不会影响到我,除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自主预习和复习外,我还深深地爱上了阅读,挤出一切可能的时间看课外书.生活上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社会风貌搜索用时:0.002 共找到145条记录被搜索478次灿若星汉、皎如明月的中华古文学在我心头缓缓流过,它形象为充满幻想的远古神话,形象为百家争鸣的诸子散文,形象为源远流长的唐诗、宋词、元曲……博大而精深。

成长在社会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长在社会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政治成长在社会复习题第一课时感受社会变化姓名()1.歌曲《越来越好》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来……越来越好来……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①社会的发展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③社会的文明进步④我国不再贫穷落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2.人们的日子好了,也更会消费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自助旅游;考驾照;去健身房健身;自费到国外留学……其根本原因是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B.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C人们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不断增长 D.人类本身具有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3.小学生陈彦宏从新闻中了解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公众征集“十一五”规划建议。

她觉得自己是公众的一员,也应积极参与。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各地政府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内容,正是源于她的建议。

为此,她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公众建言献策奖”。

材料说明 A.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B.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在我国所有公民都能够直接参政议政 D.我国公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4.^类社会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创立古代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当代的现代文明,是的过程。

A.物质生产 B.精神生产 C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D.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5.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这句话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科学技术对人类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影响 D.科学持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6.右图《挤》说明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人类面临的问题是 A.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贫困B.人口众多加剧资源危机C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D.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的生存空间()7.下图主要表明①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③我国城乡居民收人水平存在差距④我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8.跨人2l世纪,我国进入了——的新的发展阶段。

2010~2011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亲近社会

2010~2011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亲近社会

2010~2011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亲近社会》自主复习学案第1课成长在社会.....关键信息索引:本课的中心线索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突出表现在:①教材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教材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我们的要求?(或“从……我们可以可以感受到成长在社会中的哪些道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感受社会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变化注:据统计,2008年贵州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42元,而上海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73124元。

(1)上述材料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上述材料还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分别是: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上面两问,试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亲近社会第1课成长在社会第1框感受社会变化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亲近社会第1课成长在社会第1框感受社会变化教案苏教版

1.1 感受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
不断发展进步的道路;
:这些都说明社会正发生着变化,就让我们来
只求吃饱穿暖,现在
④人多路窄,处处堵车曾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现在,路宽了,车多了,出
:说说自己家庭或所在村镇(社区)人们平时文化生活的方式。

类社会从野蛮时代,经历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经历了经济、政治、
(第
分组讨论,再由学生代表发言,最后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升华认识
我国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目标: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

1.1 感受社会变化

1.1 感受社会变化
3、列举三个现代文明事例,说说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感受。
探究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4、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道理?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呢?
探究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本世纪的两个“百年目标”。
二次(备课)学习心得
17、某中学九年级(1)班学习了本课后,感到对书中的“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难以理解,便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同学们了解到,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构建和谐城市而积极努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近年来该市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并动手绘制了如下表格。
13、2012年底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城乡收入差别和地区收入差距占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份额在80﹪以上。这说明我国()
A.资源日益紧张B.人口迅速增长C.贫富悬殊扩大D.环境严重恶化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④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
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
6、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其目标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目标:
重要意义:
7、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
8、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影响与危害有哪些?
9、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呢?(提示:从“五位一体”的角度进行回答)
难点
通过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发对现代文明进步和危机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