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专题训练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专题训练及答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专题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1.如图是一块三角形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个凉亭供大家休息.若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则凉亭应建在三角形草坪()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B. 三条中线的交点处C. 三条高的交点处D.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B.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C.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D. 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如图,在Rt△ABC中,∠A=90°,BD是角平分线,DE垂直平分BC,AD=3,则AC的长为()A. 9B. 5C. 4D. 3√34.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BAC=124°,则∠DAE的度数为()A. 68°B. 62°C. 66°D. 56°5.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于点E,若BC=2m+6,DE=m+3,则△BCD的面积为()A. 2m2−18B. 2m2+12m+18C. m2+9D. m2+6m+96.如图,P是∠BAC平分线上的点,PM⊥AB于M,PN⊥AC于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AM=AN;③△APM≌△APN;④∠PAN+∠APM=9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4个B. 3个C. 2个D. 1个7.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线,E,F是AD的三等分点,若△ABC的面积为12,则图中△BEF的面积为()A. 2B. 3C. 4D. 6二、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0.0分)8.直线OA,OB表示两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点M,N表示两个蔬菜种植基地.现要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P,要求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且到两个蔬菜基地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说明市场的位置.9.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已知AB=10cm,求△DEB的周长.10.如图,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且BE=CF,试判断BD和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A,B到它的距离相等?12.A,B,C这3个村庄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两个村庄之间有公路相连,村民希望共同投资建一个货运中转站,使中转站的位置到3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利用尺规作图确定中转站的位置.13.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台球桌面,现有一白球M和黑球N,应怎样去打白球M,才能使白球M撞击桌边AB后反弹击中黑球N?请你画出白球M经过的路线.14.如图,在△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试说明MD=ME.15.如图,在Rt△ABC中,∠C=90°,BC=3.∠CAB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1)求∠B度数.(2)求DE的长.16.如图,已知∠ABC,射线BC上一点D.求作:等腰三角形PBD,使线段BD为等腰三角形PBD的底边,点P在∠ABC内部,且点P到∠ABC两边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但不要求写作法).17.如图,在Rt△ABC中,∠ACB=90°.(1)请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步骤作图,保留作图痕迹:①作∠ACB的平分线,交斜边AB于点D;②过点D作AC的垂线,垂足为点E.(2)在(1)作出的图形中,若CB=4,CA=6,则DE=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由于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所以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由此即可确定凉亭位置.[详解]解:∵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应建在三角形草坪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故选A.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对称轴是一条直线,难度不大.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正确;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正确;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正确;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如果这个内角是底角,不一定是它的对称轴,错误.故选D.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AD=DE,证明Rt△ADB≌Rt△EDB(HL),得BE=AB,由DE 是BC的垂直平分线,得BC=2AB,所以∠C=30°,可得CD的长,从而得AC的长.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详解]解:∵BD是角平分线,DE⊥BC,∠A=90°,∴DE=AD=3,在Rt△ADB和Rt△EDB中,∵{AD=DEBD=BD,∴Rt△ADB≌Rt△EDB(HL),∴BE=AB,∵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CE=BE,∴BC=2AB,∴∠C=30°,∴CD=2DE=6,∴AC=CD+AD=6+3=9,故选:A.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得到∠DAB=∠B,同理可得,∠EAC=∠C,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B+∠C=180°−∠BAC=56°,∵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DA=DB,∴∠DAB=∠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EA=EC,∴∠EAC=∠C,∴∠DAE=∠BAC−(∠DAB+∠EAC)=124°−56°=68°.故选A.5.【答案】D【解析】[分析]过点D作DF⊥BC交CB的延长线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式,然后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BC边上的高线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如图,过点D作DF⊥BC交CB的延长线于F,∵CD平分∠ACB,DE⊥AC,∴DE=DF,∴△BCD的面积=12·BC·DF=12(2m+6)(m+3)=m2+6m+9.故选D.6.【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APM≌△APN 是解题关键.[详解]解:∵P是∠BAC平分线上的点,PM⊥AB于M,PN⊥AC于N,∴∠MAP=∠NAP,∠AMP=∠ANP=90°,PM=PN,故①正确在△APM和△APN中{∠MAP=∠NAP ∠AMP=∠ANP AP=AP,∴△APM≌△APN(AAS),故③正确,∴AM=AN,故②正确,∠APM=∠APN,∵∠PAN+∠APN=90°,∴∠PAN+∠APM=90°,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4个.故选A.7.【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轴对称性质;利用对称发现并利用△ABD和△ACD的面积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图,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知,△ABD和△ACD的面积相等,再根据点E、F,依此即可求解.是AD的三等分点,可得△BEF的面积为△ACD的面积的13[详解]解:∵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S△ABC=12,BC,S△ABD=6,∴BD=CD=12∵点E、F是AD的三等分点,AD,∴EF=13S△BEF=1S△ABD=2.2故选A.8.【答案】解:如图:P为所求做的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以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是关键.连接MN,先画出∠AOB的角平分线,然后再画出线段MN的中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9.【答案】解:∵AD平分∠BAC交BC于D,DE⊥AB,∠C=90°,∴CD=DE.又∵AD=AD,∴Rt△ACD≌△RtAED.∴AE=AC,∴△DEB的周长=DE+DB+EB=CD+DB+BE=BC+BE=AC+BE=AE+BE=AB=10c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有关知识,由题意根据AD平分∠BAC交BC于D,DE⊥AB,∠C=90°,得到CD=D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到AE=AC,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10.【答案】解:∵AD平分∠BAC,DE⊥AB,DF⊥AC,∴DE=DF,∠E=∠DFC=90°.在△BED和△DFC中,DE=DF,∠E=∠DFC,BE=CF,∴△BED≌△DFC(SAS),∴BD=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DF,再结合条件可证明Rt△BED≌Rt△CFD,即可求得BE=CF.11.【答案】解:连接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街道的交点为P,点P即为所求作的点.【解析】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知此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解答,12.【答案】解:如图,【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正确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而得出AB,AC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交点,得出M即可.13.【答案】解:如图所示,作点N于AB的对称点N′,连接N′M,与AB相交于点O,连接MO,NO,就是白球路线.【解析】此题考查了轴对称作图,作点N于AB的对称点N′,连接N′M,与AB相交于点O,连接MO,NO,就是白球路线.14.【答案】证明:△ABC中,∵AB=AC,∴∠DBM=∠ECM.∵M是BC的中点,∴BM=CM.在△BDM和△CEM中,,∴△BDM≌△CEM(SAS),∴MD=ME.【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DBM=∠ECM,可证△BDM≌△CEM,可得MD=ME,即可解题.15.【答案】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B=∠DAB.∵AD平分∠CAB,∴∠CAD=∠DAB.∵∠C=90°,∴3∠CAD=90°,∴∠CAD=30°,∴∠B=30°;(2)∵AD平分∠CAB,DE⊥AB,CD⊥AC,BD,∴CD=DE=12∵BC=3,∴CD=DE=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悉掌握是关键.(1)由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B=∠CAD=∠DAB=30°;(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16.【答案】解:如图,△PBD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尺规作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即可.作∠ABC的平分线与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则△PBD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作∠ABC的平分线与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则△PBD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解答】解:∵点P到∠ABC两边的距离相等,∴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线段BD为等腰△PBD的底边,∴PB=PD,∴点P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点P是∠ABC的平分线与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17.【答案】解:(1)如图所示;(2)解:∵DC是∠ACB的平分线,∴∠BCD=∠ACD,∵DE⊥AC,BC⊥AC,∴DE//BC,∴∠EDC=∠BCD,∴∠ECD=∠EDC,∴DE=CE,∵DE//BC,∴△ADE∽△ABC,∴DEBC =AEAC,设DE=CE=x,则AE=6−x,∴x4=6−x6,解得:x=125,即DE=125,故答案为:12.5【解析】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基本作图,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1)以C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BC,AC两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点的线段的一半为半径画弧,过这两弧的交点与C在直线交AB于D即可,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可作出垂线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推出∠ECD=∠EDC,进而证得DE=CE,由DE//BC,推出△AD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推得结论.。
专题训练(四) 有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四种解题方法-学习文档

专题训练(四) 有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四种解题方法►方法一直接根据相关性质定理解题1.如图4-ZT-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B=BC=CD=DA.求证: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图4-ZT-1►方法二连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如图4-ZT-2,A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DE=DF.图4-ZT-23.如图4-ZT-3,在△ABC中,AB=2AC,∠BAD=∠CAD,AD=DB.求证:CD⊥CA.图4-ZT-3►方法三作垂线段得距离4.如图4-ZT-4,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D平分底边BC.求证:AB=AC.图4-ZT-45.如图4-ZT-5,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E⊥BC于点E,△ABC的周长为12,面积为6,求OE的长.图4-ZT-56.如图4-ZT-6所示,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AB,AC上的点,并且有∠EDF+∠EAF=180°,DG⊥AB于点G.(1)试判断DE和D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DF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求△EDG的面积.图4-ZT-67.如图4-ZT-7,DA⊥AB于点A,CB⊥AB于点B,P为AB边上一点,且DP平分∠ADC,CP平分∠DCB.求证:(1)P为AB的中点;(2)DC=AD+BC.图4-ZT-78.如图4-ZT -8,D 是△ABC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一点,BE 平分∠ABC,CE 平分∠ACD. 求证:(1)∠BAC=2∠BEC;(2)∠CAE+∠BEC=90°.图4-ZT -8► 方法四 作线段的延长线构造全等三角形9.如图4-ZT -9,在△ABC 中,∠BAC =90°,AB =AC ,CD 垂直于∠ABC 的平分线BD 于点D ,BD 交AC 于点E.求证:BE =2CD.图4-ZT -9详解详析1.证明:∵AB =DA ,BC =CD ,∴点A ,C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C 垂直平分BD ,同理可证得BD 垂直平分AC.∴AC 与BD 互相垂直平分.2.证明:连接AD.在△ABD 与△ACD 中,∵⎩⎨⎧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BAD =∠CAD. 又∵DE ⊥AB ,DF ⊥AC ,∴DE =DF.3.[解析] 要证明CD ⊥CA ,只要使∠ACD =90°即可.由于AD =DB ,可在AB 边上取中点E ,连接DE ,由AB =2AC 及∠BAD =∠CAD ,得△ADE ≌△ADC ,从而得∠ACD =∠AED.由AD =DB 知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D =90°.证明:在AB 边上取中点E ,连接DE.因为AD =DB ,E 为AB 的中点,所以ED ⊥AB.因为AB =2AC ,所以AE =12AB =AC. 在△ADE 和△ADC 中,⎩⎨⎧AE =AC ,∠DAE =∠DAC ,AD =AD ,所以△ADE ≌△ADC , 所以∠ACD =∠AED =90°,所以CD ⊥CA.4.[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D 是∠BAC 的平分线,可过点D 作∠BAC 两边的垂线段,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并结合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证明.证明:如图,分别过点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因为AD 为∠BAC 的平分线,所以DE =DF.又因为AD 平分BC ,所以BD =CD ,所以S △ABD =S △ACD .又S △ABD =12AB ·DE ,S △ACD =12AC ·DF , 所以AB·DE =AC·DF ,所以AB =AC.5.[解析] 连接OA ,过点O 作OM ⊥AC 于点M ,OF ⊥AB 于点F ,则OE =OF =OM.由S △ABC =S △AOB +S △BOC +S △AOC 可求OE 的长.解:如图,连接OA ,过点O 作OM ⊥AC 于点M ,OF ⊥AB 于点F.∵BO 平分∠ABC ,OF ⊥AB ,OE ⊥BC ,∴OF =OE.同理OE =OM.∴OF =OE =OM.∵S △ABC =S △AOB +S △BOC +S △AOC ,∴12AB ·OF +12BC ·OE +12AC ·OM =6, ∴12OE ·(BC +AB +AC)=6. 又∵△ABC 的周长为12,即BC +AB +AC =12,∴OE =1.6.解:(1)DE =DF.理由:过点D 作DN ⊥AC 于点N.∵DG ⊥AB 于点G ,∴∠EGD =∠FND =90°.∵AD 平分∠BAC ,DG ⊥AB ,DN ⊥AC ,∴DG =DN(角平分线的性质).∵∠EAF +∠EDF =180°,∴∠AED +∠AFD =360°-180°=180°.∵∠AED +∠DEG =180°,∴∠DEG =∠NFD.在△EGD 和△FND 中,⎩⎨⎧∠GED =∠DFN ,∠DGE =∠DNF ,DG =DN ,∴△EGD ≌△FND(AAS),∴DE =DF.(2)由已知易证△ADG ≌△ADN.由(1)知△EGD ≌△FND ,∴S △ADG =S △ADN ,S △EGD =S △FND ,∴S △ADE +S △EGD =S △ADF -S △EGD ,即39+S △EGD =50-S △EGD ,∴S △EGD =5.5.7.证明:(1)如图,过点P 作PE ⊥DC 于点E.∵DP 平分∠ADC ,PA ⊥AD ,PE ⊥DC ,∴PA =PE.同理PB =PE.∴PA =PB ,∴P 为AB 的中点.(2)在△ADP 与△EDP 中,∵DP 平分∠ADC ,∴∠ADP =∠EDP.又∵∠PAD =∠PED =90°,DP =DP ,∴△ADP ≌△EDP ,∴AD =ED.同理BC =EC.∵DC =DE +EC ,∴DC =AD +BC.8.证明:(1)∵∠ACD =∠BAC +∠ABC ,CE 平分∠ACD ,∴∠ECD =12∠ACD =12(∠BAC +∠ABC). ∵BE 平分∠ABC ,∴∠EBC =12∠ABC. ∴∠ECD =∠BEC +∠EBC =∠BEC +12∠ABC , ∴∠BEC +12∠ABC =12(∠BAC +∠ABC), ∴∠BEC =12∠BAC ,即∠BAC =2∠BEC. (2)过点E 作EM ⊥BD 于点M ,EN ⊥BA 支BH 的延长线于点N ,EG ⊥AC 于点G. ∵CE 平分∠ACD ,EM ⊥BD ,EG ⊥AC ,∴EG =EM.∵BE 平分∠ABC ,EM ⊥BD ,EN ⊥BA ,∴EN =EM ,∴EG =EN ,∴AE 平分∠CAN ,∴∠CAE =12∠CAN =12(180°-∠BAC), ∴∠CAE +∠BEC =12(180°-∠BAC)+12∠BAC =90°. 9.[解析] 要证BE =2CD ,想到要构造等于2CD 的线段,结合角平分线,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把△CBD 沿BD 翻折,使BC 重叠到BA 所在的直线上,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证明BE 和CF(2CD)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证明:如图,延长BA ,CD 交于点F.∵BD ⊥CF(已知),∴∠BDC =∠BDF =90°.∵BD 平分∠ABC(已知),∴∠1=∠2.在△BCD 和△BFD 中,⎩⎨⎧∠2=∠1(已证),BD =BD (公共边),∠BDC =∠BDF (已证),∴△BCD ≌△BFD(ASA),∴CD =FD ,即CF =2CD.∵∠5=∠4=90°,∠BDF =90°,∴∠3+∠F =90°,∠1+∠F =90°,∴∠1=∠3.在△ABE 和△ACF 中,⎩⎨⎧∠4=∠5,AB =AC ,∠1=∠3(已证),∴△ABE ≌△ACF(ASA),∴BE =CF ,∴BE =2CD.。
七年级数学线段角平分线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线段角平分线练习题一、单选题1.点C 在线段AB 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 是线段AB 中点的是( )A.AC BC =B.2AB AC =C.AC BC AB +=D.12BC AB = 2.若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0a b +>B.0ab >C.0a b ->D.0a b -->3.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A.140°B.130°C.50°D.40°4.有理数34|1|,,45---的大小关系是( ) A.43|1|54-<-<- B.43|1|54-<-<- C. 34|1|45-<-<- D.34|1|45-<-<-5.定义一种新运算22a b a ab *=-,则5(3)*-的值为( )A.40B.45C.50D.556.已知关于x 的方程290x a +-=的解是2x =,则a 的值为( )A .2B .3C .4D .57.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b ab a b ∆=-+,则()23∆-=( )A. 11B. 11-C. 6D. 6- 8.某文化商场同时卖出两台电子琴,每台均卖960元,以成本计算,第一台盈利20%,另一台亏本20%,则本次出售中,商场( )A. 不赚不赔B. 赚160元C. 赔80元D. 赚80元9.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90MON ∠=︒若35MOC ∠=︒,则BON ∠的度数为( )A. 35︒B. 45︒C. 55︒D. 64︒10.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23vt -的系数是-2 B.0是代数式C. 手电筒发射出去的光可看作是一条直线D.正方体不是棱柱 11.如图,甲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 ,则BAC ∠的度数是( )A.85°B.160°C.125°D.105°二、解答题12.如图,已知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若20,8AB BC ==,求MN 的长;(2)若,8AB a BC ==,求MN 的长;(3)若,AB a BC b ==,求MN 的长;(4)从(1)(2)(3)的结果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三、填空题13.定义新运算a b ad bc c d =-,则222223112xy x x y xy -+=--+- . 1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63BOC ∠=︒,则AOD ∠=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AC BC =,则点C 是线段AB 中点;B.2AB AC =,则点C 是线段AB 中点;C.AC BC AB +=,则C 可以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D.12BC AB =,则点C 是线段AB 中点. 2.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101a b <-<<<,则0000a b ab a b a b +<<-<-->,,,.故选:D.3.答案:C解析: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3(90)10αα︒-=︒-+︒,180270310αα︒-=︒-+︒,解得50α=︒.故选:C.4.答案:A 34-<-3445∴->-4354∴-<-解析: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25+30=55,故选:D.6.答案:D解析:解;方程290x a +-=的解是2x =,2290a ∴⨯+-=,解得5a =.故选:D .7.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62311=---=-,故选:B .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设盈利20%的电子琴的成本为x 元,根据题意得:()120960x +=%,解得800x =;设亏本20%的电子琴的成本为y 元,根据题意得:()120960y -=%,解得1200y =;()9602800120080⨯-+=-,赔80元,故选:C .设盈利20%的电子琴的成本为x 元,设亏本20%的电子琴的成本为y 元,再根据(1+利润率)⨯成本=售价列出方程,解方程计算出,x y 的值,进而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9.答案:C 解析:解:射线OM 平分AOC ∠,35MOC ∠=︒,35MOA ∴∠=︒,又90MON ∠=︒,55BON ∠=︒,故选: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MOA ∠的度数,根据邻补角的性质计算即可.本题考查的是邻补角的概念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邻补角的性质是邻补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B解析:解:(A)该单项式的系数为23-,故A 错误;(C)手电筒发射出去的光可看作是一条射线,故C 错误;(D)正方体是棱柱,故D 错误;故选:B.11.答案:C解析:解:AB 于正东方向的夹角的度数是:907020-=°°°,则209015125BAC ∠︒+︒+︒=︒=.故选:C .12.答案:(1)因为20,8AB BC ==,所以28AC AB BC =+=,因为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1114,422MC AC NC BC ====, 所以14410MN MC NC =-=-=.(2)根据(1)得111()222MN AC BC AB a =-==. (3)根据(1)得111()222MN AC BC AB a =-==. (4)从(1)(2)(3)的结果中能得到线段MN 的长度始终等于线段AB 的一半,与C 点的位置无关.解析:13.答案:22721x y --解析:根据题意,得原式222(231)2(2)xy x x y xy =--+--+- 222231422xy x x y xy =-+-+-+22721x y =--.14.答案:117解析: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90AOB COD ∴∠=∠=︒,63BOC ∠=︒,27AOC ∴∠=︒,117AOD ∴∠=︒.故答案为:117.。
专题训练(五) 角平分线的六种运用

9.如图5-ZT-9所示,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 DM平分∠ADC. 求证:(1)AM平分∠DAB; (2)AD=AB+CD.
图5-ZT-9
[解析] 作ME⊥AD,证明Rt△DEM≌Rt△DCM,Rt△AEM≌Rt△ABM.
证明:(1)如图,过点 M 作 ME⊥AD 于点 E. ∵DM 平分∠ADC,∠C=90°,∴MC=ME. ∵M 是 BC 的中点, ∴MC=MB=ME. 又∵ME⊥AD,MB⊥AB, ∴AM 平分∠DAB.
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P离开码头O,计划沿
∠AOB的平分线航行.
(1)用尺规作出轮船的预定航线OC;
(2)在航行途中,轮船P始终保持与灯
塔A,B的距离相等,则轮船航行时 是否偏离了预定航线?请说明理由.
图5-ZT-12
解:(1)如图.
(2) 轮船航行时没有偏离预定航线. 理由:在△AOP 和△BOP 中,POAA==POBB,,
运用三 确定三角形的周长
6.如图5-ZT-6,在△ABC中,∠B=90°,AB=BC,AD平分 ∠BAC,DE⊥AC,AC=20,求△CED的周长.
[解析] 猜想△DCE和△DBF的面积相等, 由已知CE=BF,故只需说明两个三角形中以 CE,BF为底边上的高相等.
图5-ZT-6
解::因为 AD 平分∠BAC,DE⊥AC,DB⊥AB,所以 DE=DB. 在 Rt△ADE 和 Rt△ADB 中,DAED==DABD,,所以 Rt△ADE≌Rt△ADB. 所以 AE=AB. 所以△CED 的周长为 CE+DE+CD=CE+DB+CD=CE+(DB+CD) =CE+BC=CE+AB=CE+AE=AC=20.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经典习题及答案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例1: (1)在厶ABC中,AB= AC,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 / A= 40°, 求/ NMB的大小(2) 如果将(1)中/ 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 NMB的大小(3) 你发现有什么样的规律性?试证明之•(4) 将(1)中的/ A改为钝角,对这个问题规律性的认识是否需要加以修改ANC例2:在厶ABC中,AB的中垂线DE交AC于F,垂足为D,若AC=6 BC=4求厶BCF的周长。
例3:如图所示,AC=AD BC=BD AB与CD相交于点巳求证:直线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例4 :如图所示,在△ ABC中,AB=AC / BAC=12°, D F分别为AB AC的中点,,E、G 在BC上, BC=15cm 求EG的长度。
例5::如图所示,Rt△ ABC中,,D是AB上一点,BD=BC过D作AB的垂线交AC于点E,CD交BE于点F。
求证:BE垂直平分CD例6::在"ABC中,点O是AC边上一动点,过点O作直线MIN/ 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与/ 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求证:OE=OFA例7、如图所示,A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D,自D作于E,,求证:BE=CF答案如下:例1:解:(1)vZ B= 1/2 (180° - / A) =70°,二/ M=20 ;(2)同理得,/ M=35 ;(3)规律是:/ M的大小为/ A大小的一半,即:AB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BC所夹的锐角等于/ A的一半.证明:设/ A=a,则有/ B= 1/2 (180° - a), / M=90 - 1/2 (180° - a) = 1/2 a.( 4)改为钝角后规律成立.上述规律为: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例2:解:连接BF,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FB= FA又因为AOAF+CF =6,所以BF+C M6A BCF的周长=BC+CF+*4+6= 10例3:证明:因为AC=AD所以A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因为BC=BD所以B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直线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例4:解:作AF U BC于H, HC=15/2•••等腰•••/ ACB=/ ABC=30••• AC=2EC根号3EC=5根号3••• F为AC中点••• FC=5/2根号3••• FGL AC••• CG=5同理, BE=5••• EG=5例5:证明:v DEL AB,/ ACB= 90•••/ BDE=Z ACB= 90••• BD= BC, BE^ BE•••△BCE^A BDE (HL)•••/ CBE=Z DBE••• BF= BF•••△BCF^A BDF (SAS •••/ BFC=Z BFD CF= DF vZ BFC+Z BFD= 180 •••/ BFC=Z BFD= 90••• BE! CD••• BE垂直平分CD例6:解:v MN/ BC,•Z OEC=Z BCE,Z OFC=Z GCF,又已知CE平分Z BCO CF平分Z GCO •Z OCE Z BCE Z OC F^Z GCF•Z OCE=Z OEC Z OCF=Z OFC•EO=COFO=CO•EO=FO.例7 :证明:连接DC DBv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DB=DCv D在Z BAC的平分线上•DE=DFvZ DFC=Z DEB•△DCF^A DEB•CF=BE。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CAD=33°,则∠ACB= °.2.△ABC中,AD,CE是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P,∠B=50°,则∠APC 的度数是.3.△ABC中,∠B的外角平分线的与∠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BPC=80°,则∠BAP的度数为.4.在Rt△ABC中,∠ACB=90°,∠CAB=30°,∠ACB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连接AE,则∠AEB= .5.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5,AC=3,△ABD的周长和△ACD的周长相差.&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7.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6°,∠C=72°,则∠EAD= °.8.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若△ABC的周长是a cm.则AE+CD+BF= cm.@9.如图,△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AB于D.则∠ECD= .10.角平分线一定垂直于底边.11.在△ABC中,已知AD是角平分线,∠B=50°,∠C=70°,∠BAD= °.12.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BE是AC边上的中线,如果AC=10cm,则AE=cm,如果∠ABD=30°,则∠ABC= .13.如图六,在△ABC中,∠BAC是钝角,完成下列画图,并用适当的符号在图中表示;(1)AC边上的高;(2)BC边上的高.(在上图中直接画)[14.在△ABC中,AC=3cm,AD是△ABC中线,若△ABD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则BA= cm.15.△ABC中,∠A等于80度,则内角∠B、∠C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为°.16.如图,在△ABC中,∠ACB=90°,∠A=20°,CD与CE分别是斜边AB上的高和中线,那么∠DCE= 度.·17.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锐角是度.18.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并相交于点D,EG,FG分别是∠AEB和∠AFC的角平分线,并相交于点G,如果∠A=40°,那么∠CDB= ;∠G= .19.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B=6cm,AC=4cm,则△ABD 和△ACD周长之差为.20.如图,Rt△ABC中,∠ACB=90°,∠A=40°,D为AB中点,CE⊥AB,则∠DCE= 度.》21.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三条特殊的 (填直线、射线、线段)22.如图所示,BD 是△ABC 的中线,AD=2,AB+BC=5,则△ABC 的周长是 .2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 相等的三角形.2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若CE=9cm ,则BC= cm .25.点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点,若AB=3,AC=4,则△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 .、26.如图,AC 、BD 相交于O ,BE 、CE 分别平分∠ABD 、∠ACD ,且交于E ,若∠A=60°,∠D=40°,则∠E= .27.如图,根据图形填空:(1)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 =∠ =21∠ . (2)(2)AE 是△ABC 中线,则 = =21 . (3)AF 是△ABC 的高,则∠ =∠ =90°.28.如图,AD ⊥BC 于D ,那么图中以AD 为高的三角形有 个.29.如图所示:30.(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31.(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32.我们都晓得,三角形的高是比较活泼的,它会出现在三角形的内部,也会出现在三角形的外部,然而,当它与三角形一边相会时,你可能找不到它了,今天就请你猜一猜,如果三角形的高与一边重合了,那么这是什么三角形呢答:三角形.31.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是三角形.32.如图,在△ABC中,AD、CE是边BC、AB上的高,若∠B=70°,∠CAD=30°,则∠BCE= ,∠ECA= ..33.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则:(1)∠BAC=2 ;(2)BC=2 ;(3)=90°.34.如图,∠ABD、∠ACD的平分线交于E,∠E=β1;∠EBD、∠ECD的平分线交于F,∠F=β2;如此下去,∠FBD、∠FCD的平分线的交角为β3;…若∠A=40°,∠D=32°,则β4为度.35.如图所示,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AB边上的高是;在△BCE中,BE 边上的高是;EC边上的高是;在△ACD中,AC边上的高是;CD边上的高是.36.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当∠A=50°时,∠BOC= .)37.如图,在△ABC中,AC⊥BC,CD⊥AB于点D.则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38.已知:如图,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如果∠A2=m°,那么∠A=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9.如图,△ABC的∠B的外角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连接AP.若∠BPC=50°,则∠PAC= 度.40.已知△ABC 中,∠A=α.在图(1)中∠B 、∠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1,则可计算得∠BO 1C=90°+ 21α;在图(2)中,设∠B 、∠C 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则∠BO 2C= ;请你猜想,当∠B 、∠C 同时n 等分时,(n-1)条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O n-1,如图(3),则∠BO n-1C= (用含n 和α的代数式表示).41..42.如图,△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BOC=115°, 则∠A= °.42.如图,已知△ABC 中,∠BAC=80°,∠C=60°,AD 、AE 分别是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则∠CAD=°,∠DAE= °.43.如图,在△ABC 中,∠A=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 …;∠A 2011BC 与∠A 201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012,得∠A 2012,则∠A 2012= .44.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ABC的高线,AE是∠BAC 的平分线,则∠DAE= .45.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且∠A=40°,则∠BOC= .·46.在△ABC中,∠A=80°,I是∠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IC= °.47.如果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落在一个顶点上,那么它的形状是.48.如图所示,CD是△ABC的中线,AC=9cm,BC=3cm,那么△ACD和△BCD的周长差是cm.49.如图,∠ACB是直角,CD是中线,CD=,BC=3,则AC= .50.BM是△ABC中AC边上的中线,AB=5cm,BC=3cm,那么△ABM与△BCM 的周长之差为cm.。
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项练习(含解析)

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项练习一、单选题知识点一: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1.在Rt ABC 中,90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C ⊥,垂足为点E ,若3BD =,则DE 的长为( )A .3B .32C .2D .62.如图,在△ABC 中,AB =6,BC =5,AC =4,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在AB 上截取AE =AC ,则△BDE 的周长为( )A .8B .7C .6D .53.如图,在ABC 中,90,C AD ∠=平分,BAC DE AB ∠⊥于点,E 给出下列结论.CD ED =①;,AC BE AB +=② ③BDE BAC ∠=∠, DA ④平分CDE ∠,::BDE ACD S S AB AC =⑤其中正确的有( )个A .5B .4C .3D .2知识点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4.如图,在Rt ABC ∆中,90B =∠,以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再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大于12DE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 ,作射线AF 交边BC 于点1,4BG AC ==,则ACG ∆的面积是( )A .1B .32C .2D .525.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则下列四个结论中:①AB 上任一点与AC 上任一点到D 的距离相等;②AD 上任一点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③∠BDE =∠CDF ;④∠1=∠2;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如图,AB ∥CD ,BP 和CP 分别平分∠ABC 和∠DCB ,AD 过点P ,且与AB 垂直.若AD =8,则点P 到BC 的距离是( )A .8B .6C .4D .27.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90BCD ∠=︒,BD 平分ABC ∠,6AB =,9BC =,4C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A.24 B.30 C.36 D.42知识点三: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则()8.如图,AC AD=,BC BDA.CD垂直平分AD B.AB垂直平分CDC.CD平分ACB∠D.以上结论均不对9.如图,已知AB∥CD,PE⊥AB,PF⊥BD,PG⊥CD,垂足分别E、F、G,且PF=PG=PE,则∠BPD=().A.60°B.70°C.80°D.90°10.如图所示,若DE⊥AB,DF⊥AC,则对于∠1和∠2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相等B.一定不相等C.当BD=CD时相等D.当DE=DF时相等11.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 .线段CD 的中点B .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C .OA 与CD 的中垂线的交点 D .CD 与∠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知识点四:角平分线性质的实际应用12.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 )A .4B .3C .2D .113.如图,Rt △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若AB=14,S △ABD=14,则CD=( )A .4B .3C .2D .114.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S △ABC =7,DE =2,AB =4,则AC 长是( )A .6B .5C .4D .3知识点五:尺规作图-角平分线15.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16.如图,在ABC ∆中,,40AC BC A =∠=︒,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BCG ∠的度数为()A .40︒B .45︒C .50︒D .60︒17.如图1,已知ABC ∠,用尺规作它的角平分线.如图2,步骤如下,第一步:以B 为圆心,以a 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 ,BC 于点D ,E ;第二步:分别以D ,E 为圆心,以b 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内部交于点P ;第三步:画射线BP .射线BP 即为所求.下列正确的是( )A .a ,b 均无限制B .0a >,12b DE >的长C .a 有最小限制,b 无限制D .0a ≥,12b DE <的长18.如图,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OE 是AOB ∠的平分线B .OC OD =C .点C,D 到OE 的距离不相等D .AOE BOE ∠=∠二、填空题 知识点一: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19.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OD =4,△ABC 的面积是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 在第二象限,且MA 平分∠BAO ,做射线MB ,若∠1=∠2,则∠M 的度数是_______。
专题16角平分线及中点问题

二轮复习之角平分线问题【考点一:角平分线+平行一等腰三角形】典例1.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4,AD=7,/ ABC 的平分线交 AD 于点E ,则ED 的长为()7A . 4B . 3 C. - D . 22关键点分析:关注题目中有无平行线环境,这个平行线环境包括题目给出来的平行线条件,也包括平行四边形中的隐 性平行线环境,在这样的题目中我们要积极地寻找等腰三角形。
模型图总结:【考点二:角平分线+垂直—等腰三角形】典例2•如图,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 ACB , BD 丄CD , / A =Z ABD ,若AC = 5, BC = 3,贝U CD 的长是( 关键点分析: 关注题目中有无 双重身份”的线,即角平分线还有另外一重身份 垂线”这样的题目中图形中也都隐藏着等腰三角形,需要我们作辅助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找出来。
模型图总结: B . 2.5 MBD .A . 2 R MB【考点三:见角平分线一作双垂】典例3.如图,△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 DP 与/ BA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 D ,垂足为点P ,/ BAC=84,则/关键点分析:遇到角的平分线作双垂,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是基本的辅助线。
模型图总结:【考点四:见角平分线一作对称】典例 4.如图,在 A ABC 中,AD 平分/ BAC , / C=2/ B ,若 AC=3 , CD=2,贝U AB=轴对称性是角平分线的本质属性,所以遇到含有角平分线的题目经常需要将角平分线一侧的三角形作对称处理,利用角的轴对称性来解决问题。
模型图总结:【模型应用】1. 已知0C 平分/ AOB ,点P 为0C 上一点,PD 丄OA 于D ,且 PD=3cm ,过点 P 作 PE // 0A 交 0B 于 E , /AOB=30° ,2.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5 , AD=3,点M 在边 3. M 是A 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 BAC , BN 丄AN 于点N ,且AB=10 , BC=15, MN=3,则A ABC 的周长等4. 如图,在Rt A ABC 中,/ ACB=90 0, CD 丄AB ,垂足为D , AF 平分/ 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若AC=3 ,AB=5,贝U CE 的长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提升训练
4.如图,∠AOB=90°,∠BOC=40°, ON平 分∠AOC,OM平分∠BOC.(1)求∠MON的度数.
(5)从(1)(2)(3)(4)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规 律?
整合提升
解:(1)∠MON=45° (2)∠MON=45°
(3)∠MON= 1β°
2
(4)∠MON= 1β°
2
(5)∠MON的大小总等于∠AOB大小的一半, 与∠BOC的大小无关。(0°<β<90°)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专题训练
线段中点知识点梳理
线段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 相等 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结合图形写出它的符号语言 已知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的两部分的点,
A
B
C
解:① ( AB )= ( BC ) .
②AB=BC= 1(
2
AC ).
③AC=2( AB )=2( BC ) .
角平分线知识点梳理
角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 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
如图,已知OB平分∠AOC. 解① ∠AOB = ∠BOC , ②那么∠AOC=2∠AOB= 2∠BOC , ③∠AOB=∠BOC= 1 ∠AOC .
2
反之由①②③之一可得( OB平分∠AOC )
(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OB=α,其他 条件不变,你能猜出∠EOF的大小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 达你发现的规律;2)
α.
2
整合提升训练
4.如图,∠AOB=90°,∠BOC=40°, ON平分 ∠AOC,OM平分∠BOC,
(1)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BOC=α(α<90°),其它条 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MC= 1 AC,∴NC= 1 BC.
2
∴MN=MC+NC=
1
2
AC+
1
BC= 1(AC+BC)=
1 AB
2
2
2
2
∵AB=20㎝
∴MN= 1 ×20=10 cm.
2
(2)MN= 1 a.规律:线段上任意一点分线段所得的两条线
段中点之间2的距离等于原线段的一半.
单角平分线题型
1.射线OC在∠AOB的内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得 出OC是∠AOB的平分线的是( B )
角平分线知识点归纳总结
如图,已知OB平分∠AOC.
归纳总结: 角平分线的定义在使用中根据解题的需要 (1)可以写作两角相等的形式; (相等关系) (2)可以写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的形式;(二倍关系) (3)可以写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一半的形式.(二分之一关系)
单中点题型
1、已知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下列说法中不
反之由①②③之一可得( 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线段中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已知: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A
B
C
归纳总结: 线段中点的定义在使用中根据解题的需要 (1)可以写作两线段相等的形式; (相等关系) (2)可以写作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两倍的形式;(二倍关系) (3)可以写作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一半的形式.(二分之一关系)
整合提升训练
4.如图,∠AOB=90,∠BOC=40°, ON平分 ∠AOC,OM平分∠BOC,
(3)如果(1)中∠AOB=β(0°<β<90°),其它 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ON的度数吗?
(4)如果(1)中∠AOB=β(0°<β<90°), ∠BOC=α(α<90°),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 出∠MON的度数吗?
(5)线段的计算与角的计算存在着紧密的 联系,它们之间的解法可以互相借鉴, 请你模仿(1)—(4)设计一道以线段为 背景的计算题,写出其中的规律来。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专题训练,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16
课后作业
《课时练》期末测试的第23、 24、25、26题.
17
学.科.网
18
双中点题型
4、如图,若线段AB=20 cm,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
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其他条件不
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你发现 的规律;
解:(1)∵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整合提升训练
4.如图,∠AOB=90°,∠BOC=40°, ON平分∠AOC,OM平分∠BOC, (1)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BOC=α(α<90°),其它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AOB=β(0°<β<90°),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 ∠MON的度数吗?(4)如果(1)中∠AOB=β(0°<β<90°),∠BOC=α( α<90°),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ON的度数吗?
能说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C )
A.AC=BC C.AC+BC=AB
B. AC= 1 AB
2
D.2AC=AB
2、长为4.8 cm的线段AB,C为AB的中点,则CB=_2.4cm.
3、已知线段AB=12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 cm,
M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 9_cm或3c_m
A.∠AOC=∠BOC B.∠AOC+∠BOC=∠AOB C.∠AOB=2∠AOC D.∠BOC= 1 ∠AOB
2
2.已知OC平分∠AOB,∠AOB=80°,则∠AOC=(40) °
双角平分线题型
3.如图,射线OC在∠AOB的内部,∠AOB=130°,OE平分 ∠BOC,OF平分∠AOC. (1)求∠EOF的度数;